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找矿新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爱奎 莫宣学 +4 位作者 李云平 吕军 曹永亮 舒晓峰 李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2-1074,共13页
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北西段,带内以往开展了以铁为主的找矿工作,发现一批矽卡岩型中型矿床。近年来带内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①发现一种新类型矿床——"虎头崖"式层控型大型多金属矿床;②低缓磁异常区多金属... 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北西段,带内以往开展了以铁为主的找矿工作,发现一批矽卡岩型中型矿床。近年来带内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①发现一种新类型矿床——"虎头崖"式层控型大型多金属矿床;②低缓磁异常区多金属和铁矿找矿效果显著,发现四角羊-牛苦头大型多金属矿床,野马泉矿区多金属矿规模达到中型,尕林格矿区发现深部厚大的铁矿体。在系统地综合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找矿新进展的意义,划分了3处成矿远景区,并初步讨论了各成矿远景区内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新进展 层控型矿床 低缓磁异常 成矿远景区 祁漫塔格成矿带 青海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 被引量:44
2
作者 尹志刚 张跃龙 +2 位作者 杨晓平 赵寒冬 韩振哲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到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中生代火山岩 岩浆演化 板内环境
下载PDF
北天山东段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43
3
作者 苏春乾 姜常义 +2 位作者 夏明哲 魏巍 潘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1-915,共15页
阿奇山组分布于北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部的雅满苏岛弧带中,属于原雅满苏组下部的火山岩部分,而上部火山岩则属于土古土布拉克组。在阿奇山地区,阿奇山组由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 阿奇山组分布于北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部的雅满苏岛弧带中,属于原雅满苏组下部的火山岩部分,而上部火山岩则属于土古土布拉克组。在阿奇山地区,阿奇山组由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列,火山岩主体具有高Sr、Na_2O、Al_2O_3、SiO_2,低MgO、Y、Yb,及明显亏损HFSF、Nb、Ta等特征,与经典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吻合,Nb、Sr、Sr/Y值显示为俯冲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相关图解等表明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弱、经历了辉石、斜长石、钛铁氧化物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且部分熔融发生在石榴石稳定域。与东部土屋-雅满苏地区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火山岩不具埃达克岩特征,说明埃达克岩分布的局限性。锆石U-Pb SHRIMP谐和年龄为341.7±2.7Ma,与首次在该组中采集的化石资料完全一致,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与其北部大南湖岛弧带中的小热泉子组、企鹅山组形成年龄(325.1±3.2Ma、322.6±2.0Ma)对比研究暗示,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随时间由南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罗塔格构造带 雅满苏岛弧 阿奇山组 埃达克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埃达克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秦秀峰 尹志刚 +3 位作者 汪岩 郭原生 刘旭光 周世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1-1511,共11页
笔者近期在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中发现了埃达克质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岩石富K但相对略富钠(NaO/K2O>1),富SiO2;高Sr低Y、Yb,Sr/Y>40;富集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20,Eu呈弱负异... 笔者近期在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中发现了埃达克质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岩石富K但相对略富钠(NaO/K2O>1),富SiO2;高Sr低Y、Yb,Sr/Y>40;富集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20,Eu呈弱负异常或轻微正异常(δEu=0.71~1.1).与典型的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相比更为富硅和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低的Mg#(31.1~34.9)及不同于Ⅰ型埃达克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属Ⅱ型埃达克质岩,推测形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漠河早古生代埃达克岩的确认表明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有过陆壳加厚过程,大陆发生过垂向的增生.同时在德尔布干成矿带中段的本区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地质意义 早古生代 漠河 大兴安岭北端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端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31
5
作者 尹志刚 赵海滨 +1 位作者 赵寒冬 张跃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853,共6页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现有...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现有资料分析表明,该钾玄质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形成钾玄质岩石的原生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混染了前中生代的基底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岩石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大陆板内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国内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志逊 高健 +3 位作者 赵寒冬 张家强 王德杰 马丽玲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介绍了国内已应用及新近出现的抚顺式炉干馏、流化床干馏及脱碳工艺、对流加热油页岩开采油气、ATP干馏及ICP干馏等几种油页岩干馏技术的应用、试验情况和技术特点;对比了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生产的7种干馏工艺;指出今后干馏技术发展方向... 介绍了国内已应用及新近出现的抚顺式炉干馏、流化床干馏及脱碳工艺、对流加热油页岩开采油气、ATP干馏及ICP干馏等几种油页岩干馏技术的应用、试验情况和技术特点;对比了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生产的7种干馏工艺;指出今后干馏技术发展方向应为低成本化、有利环保、技术综合化和工艺简单化,地下原位干馏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干馏技术 地下原位干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I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宝山 任凤和 +1 位作者 李仰春 赵焕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K2O+CaO)<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K2O+CaO)<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Sr/86Sr)i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1δ8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晚印支期 伊春地区
下载PDF
综合找矿方法在内蒙古昌图锡力锰银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何鹏 张跃龙 +4 位作者 苏航 马一行 郭硕 张阔 张天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昌图锡力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多金属成矿带上,周边已发现花敖包特、扎木钦等大型铅锌银矿床,区域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通过在内蒙古昌图锡力地区开展1∶5万和1∶1万土壤测量,确定了异... 昌图锡力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多金属成矿带上,周边已发现花敖包特、扎木钦等大型铅锌银矿床,区域上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通过在内蒙古昌图锡力地区开展1∶5万和1∶1万土壤测量,确定了异常的范围,缩小了找矿靶区,通过异常的元素组合特征确定找矿的主攻矿种为锰银铅锌矿;利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物探方法进一步圈定出矿体空间分布位置与形态,为勘探工程布设提供了直接依据;在物化探综合异常套合较好及地表矿化发育地段,开展钻探工程验证,勘探到了锰银铅锌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综合运用物化探方法在该区找矿是可行、有效的,对区域上的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电法勘探 综合找矿方法 昌图锡力 内蒙古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铜山组源区特征: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仰春 汪岩 +3 位作者 吴淦国 金哲岩 张达 杨晓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1-402,共12页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铜山组是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山组的源区性质、沉积时限和形成构造环境的研究是该岛弧构造带研究的重要环节,该地区也是研究古亚洲构造域早期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铜山组细碎屑岩组分和岩...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铜山组是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山组的源区性质、沉积时限和形成构造环境的研究是该岛弧构造带研究的重要环节,该地区也是研究古亚洲构造域早期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铜山组细碎屑岩组分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岩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山组形成于大陆岛弧区或活动大陆边缘及附近,物源主要为长英质岩石及由上地壳向安山弧缘过渡的混合长英质岩石,部分可能混入少量被动陆缘区物质。本研究首次确定了铜山组细碎屑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反映出铜山组源区多样性特点。碎屑岩中566~632 Ma和789~889 Ma碎屑锆石的存在,结合区域年代学信息,暗示本区应该存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变质作用,它们构成铜山组沉积岩的主要物源区;2 543~2 705 Ma和1 773~2 120 Ma古老碎屑锆石信息揭示兴蒙造山带存在前寒武纪微陆块基底,并成为铜山组的重要物源区;根据谐和年龄(572±5)Ma并结合区域对比,确定铜山组沉积时限为早奥陶世。这一研究成果为确定早古生代扎兰屯—多宝山岛弧构造带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为探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大陆地壳演化及构造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组 碎屑锆石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构造环境 扎兰屯地区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李娟娟 冷昌恩 吕军 李文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7,共14页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均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向碰撞后转变的伸展崩塌构造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两者形成时代、成因及物质来源和成矿构造背景等特征上的相似性,也反映在矿床成矿系列的相似性上,二长花岗岩表现出Mo-Pb-Zn-Fe-Au-Ag矿床成矿系列,并以Mo、Pb成矿作用强烈为特征,而正长-碱长花岗岩矿床成矿系列表现为Zn-Pb-Cu-Mo-W-Fe,其成矿作用较弱且分散,同时也说明了成矿系列中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壳幔混合程度不同有关;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成矿特征、矿床类型、矿化强度、矿化类型等矿床成矿系列上的差异,说明该地区仍具有巨大的多金属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早中生代 碰撞后 底侵作用 伊春地区
下载PDF
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26
11
作者 郭奎城 张文龙 +4 位作者 杨晓平 王磊 史冬岩 于海涛 苏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7-1083,共7页
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特征,对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构造成因研究。该套岩石具高硅、富碱、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且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元素,稀土... 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特征,对黑河市五道沟地区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构造成因研究。该套岩石具高硅、富碱、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且富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元素,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海鸥式分配样式,总体具有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挤压拼贴后的伸展环境。黑河市五道沟地区A型花岗岩的最新厘定对该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A型花岗岩 构造成因 黑河市五道沟
下载PDF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铝质A型正长-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王盘喜 杨霄 牛延宏 赵寒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的、缓向右倾斜而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岩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0~950℃,具有高温岩浆浅成被动就位的特征。岩石富SiO2、K2O、Al2O3,δ^18O值为5.1%o~10.3%0,属正常略偏低δ^18O值花岗岩类;Isc值较高、εNd值较低,暗示了其源区物质来源主要与古老下地壳变质基底物质有关,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这些特征,首次提出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这说明此后该地区进入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动力学体制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碱长花岗岩 铝质A型花岗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造山后 伊春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构造层序划分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晓平 李仰春 +2 位作者 柳震 汪岩 王洪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早中期表现为断陷盆地特点,控制了鸡西群含煤层序的生长和发育;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坳陷盆地特征,控制了桦山群红层的生长、发育。该盆地的层序划分及动力学分析对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地层对比、构造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西盆地 构造层序 动力学 黑龙江东部
下载PDF
嫩江—黑河构造带收缩与伸展——源自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3
14
作者 汪岩 付俊彧 +5 位作者 杨帆 那福超 陈会军 张昱 杨晓平 张铁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8,共15页
黑龙江省嫩江至黑河一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3个时代:早石炭世、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石类型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均有不同出露,石炭纪部分岩石遭受韧性剪切... 黑龙江省嫩江至黑河一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3个时代:早石炭世、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石类型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均有不同出露,石炭纪部分岩石遭受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岩石整体具有高硅、富钾钠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高,铕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具明显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富集和高场强元素(HFSE)Nb、P、Ti亏损特征。其中石炭纪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陆缘弧及同碰撞花岗岩特点,二叠纪花岗岩则表现后造山花岗岩特点。二者反映了由碰撞造山向板内后造山阶段转变的构造环境特点,也反映了嫩江—黑河构造带汇聚拼合与伸展的活动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晚古生代 嫩江—黑河构造带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苏士杰 郎海涛 于荣文 尹志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包体中见针状磷灰石和含寄主岩钾长石、石英巨晶,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成因的包体特征;岩体的中—基性脉岩(群)形态多样,与花岗岩的界面或呈小波浪状或呈平直状,并见寄主岩长石斑晶,表现出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同深成岩墙群特征。该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显著的岩浆混合成因特征,其形成可能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微粒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成因 底侵作用 小兴安岭东南
下载PDF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宝山 吕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是石英脉型矿体。通过对其围岩及金矿体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围岩安山岩与石英脉金矿体稀土配分曲线缓右倾,形态基本一致,∑REE逐渐降低;δ34S均一化程度较高,分布... 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是石英脉型矿体。通过对其围岩及金矿体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围岩安山岩与石英脉金矿体稀土配分曲线缓右倾,形态基本一致,∑REE逐渐降低;δ34S均一化程度较高,分布范围集中,接近陨石硫,具明显的幔源硫同位素组成特点;铅同位素组成以高放射性成因铅为特点,围岩与石英脉金矿体比值十分接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影点均落于地幔与造山带间;上述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和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或矿区火山岩,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深源岩浆作用为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运移和流体循环提供了热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湾子 含金石英脉 稀土元素 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下载PDF
嫩江-黑河构造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汪岩 杨晓平 +5 位作者 那福超 张广宇 康庄 刘英才 张文龙 毛朝霞 《地质与资源》 CAS 2013年第6期452-459,共8页
在二连-贺根山-扎兰屯构造带北东向延伸的嫩江-黑河构造带中,从前人划分的新开岭群变质地层中厘定出一变质变形的侵入体,岩性以花岗质糜棱岩为主,具有高硅、富钾特征.该岩体铕普遍弱负异常到局部正异常;有明显的P、Ti、Nb负异常;Nb/La为... 在二连-贺根山-扎兰屯构造带北东向延伸的嫩江-黑河构造带中,从前人划分的新开岭群变质地层中厘定出一变质变形的侵入体,岩性以花岗质糜棱岩为主,具有高硅、富钾特征.该岩体铕普遍弱负异常到局部正异常;有明显的P、Ti、Nb负异常;Nb/La为0.02~0.4,Nb/Ta为0.19~16.22,具壳源深熔岩浆特点.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324.5±2.1 Ma,遭受糜棱岩化的变质时间为184±1 Ma,应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于早石炭世沿嫩江-黑河一线碰撞拼贴的产物,同时表明嫩江-黑河构造带具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早石炭世 嫩江-黑河构造带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覆盖区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内蒙古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一行 颜廷杰 +3 位作者 何鹏 刘祖鉴 苏航 郭硕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9-717,共9页
内蒙古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最初通过1∶5万土壤测量发现,但区内覆盖较厚,地表露头识别困难。为进一步确定找矿有利部位,以1∶5万土壤测量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1∶1万激电中梯测量及测深工作,圈定激电异常7处,分析测深剖面地下极化... 内蒙古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最初通过1∶5万土壤测量发现,但区内覆盖较厚,地表露头识别困难。为进一步确定找矿有利部位,以1∶5万土壤测量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1∶1万激电中梯测量及测深工作,圈定激电异常7处,分析测深剖面地下极化体规模和空间位置,有效缩小了找矿靶区范围。部分测深剖面经钻探验证发现多层矿体,证实了激发极化法在区内找矿的有效性。此外,Jd6为本次发现规模最大的激电异常,可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靶区。通过总结本次勘查工作,为该类覆盖区找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 激发极化法 激电异常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扎木钦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来自S、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鹏 郭硕 +2 位作者 张天福 苏航 付启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97-3610,共14页
扎木钦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是近些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多金属矿床。扎木钦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岩中;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组... 扎木钦铅锌银矿床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是近些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多金属矿床。扎木钦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岩中;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穿切关系,划分出毒砂-黄铁矿阶段、铅锌金属硫化物阶段、银矿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四个主要成矿阶段。在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详细总结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扎木钦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本文对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开展了S、Pb同位素组成分析。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扎木钦矿床中δ^(34)S值为4. 4‰~5. 8‰,平均值为5. 05‰,数值均一,变化范围小,具有塔式分布特征,指示硫来源于深源岩浆。铅同位素测试结果为:^(206)Pb/^(204)Pb值为17. 761~18. 291,平均值为18. 130;^(207)Pb/^(204)Pb值为15. 509~15. 671,平均值为15. 593;^(208)Pb/^(204)Pb值为37. 800~38. 205,平均值为38. 032,上述结果显示其铅同位素组成稳定。μ值为9. 30~9. 69,ω值变化范围为34. 57~38. 15。各项分析数据及图解指示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扎木钦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与大兴安岭地区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的金属矿床特征极为相似,矿床成矿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是深部岩浆流体逐步演化的产物,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中南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金若时 刘永顺 +4 位作者 张跃龙 张阔 何鹏 陈行时 张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8-1275,共8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合作,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发现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矿床产于中生代白音高老组中发育的北西向破碎蚀变带...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合作,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发现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中亚造山带东段,矿床产于中生代白音高老组中发育的北西向破碎蚀变带中。经地表槽探揭露可见7条矿脉沿北西向平行展布。矿体及围岩中仅发现低温蚀变,主要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根据蚀变矿物类型及矿体强烈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等特征,初步判断矿床可能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大兴安岭中南段首次发现锰多金属热液矿床,暗示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下,大兴安岭中南段北东向成矿带内部可能存在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的次级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昌图锡力 锰等多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