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量表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杨颐 王麟鹏 +1 位作者 张蕾 郭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介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失眠严重程度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等国际常用的失眠评价量表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并对国内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将其中量表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归为3类:①较多使用自拟量表;②... 介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失眠严重程度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等国际常用的失眠评价量表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并对国内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将其中量表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归为3类:①较多使用自拟量表;②量表使用不规范;③量表使用单一,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应用较少,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失眠量表 针刺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古代中医文献对于尿失禁的认识和治疗述要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蕾 杨颐 +1 位作者 刘慧林 王麟鹏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早在古代,中医文献对尿失禁就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试从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希望能对目前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各家观点可得出:①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膀胱气化失司,肾气、肾阳不足,脾虚失于运化,肝失疏泄,... 早在古代,中医文献对尿失禁就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试从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希望能对目前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各家观点可得出:①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膀胱气化失司,肾气、肾阳不足,脾虚失于运化,肝失疏泄,肺气虚弱、失于宣降,三焦运化失司等方面。②中药依据脏腑辨证论治进行治疗:肺脾气虚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下元虚寒,宜桑螵蛸散、缩泉丸、八味丸之类;肝经郁热宜龙胆泻肝汤、黄连清肺饮等。③针刺疗法使用率较高的穴位有气海、关元、神阙、阴陵泉、阳陵泉、委中、大敦、神门等,艾灸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古代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中药 针灸
下载PDF
5-HT能神经通路参与偏头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裴培 刘璐 +3 位作者 赵洛鹏 曲正阳 唐楚英 王麟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97-501,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证实,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5-HT能神经通路通过分布在三叉神经血管痛觉通路各级结构上不同亚型的5-HT受体,介导了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中抑制和易化疼痛的双重调痛作用,与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证实,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5-HT能神经通路通过分布在三叉神经血管痛觉通路各级结构上不同亚型的5-HT受体,介导了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中抑制和易化疼痛的双重调痛作用,与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拟对与偏头痛相关的5-HT受体亚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下行抑制/易化系统 5-HT 5-HT受体
原文传递
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及对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付渊博 陈俊伟 +2 位作者 李彬 袁芳 孙敬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4例)。两组均予基础健康管理,取穴均为梁丘、血海、内膝眼、...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4例)。两组均予基础健康管理,取穴均为梁丘、血海、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阿是穴,观察组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毫针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2周及随访第2、6周时观察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并于治疗第1、2周和随访第2、6周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随访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僵硬、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及WOMAC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第1周观察组患者僵硬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周及随访第2、6周,观察组患者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MMP-3、IL-1α含量及对照组IL-1α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周及随访第2、6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可以改善轻中度KOA患者的疼痛、僵硬、关节活动障碍症状,升高血清MMP-3、IL-1α含量,其近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毫针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火针 炎性细胞因子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AMC)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艾灸及艾烟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清TNF-α、hs-CRP及vWF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耀萌 崔莹雪 +1 位作者 哈略 赵百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艾灸及艾烟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ApoE^(-/-)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及艾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1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通过研究艾灸及艾烟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ApoE^(-/-)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及艾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1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艾烟组、艾灸组,每组17只,20只同月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艾灸柱灸治小鼠关元穴,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0-15mg/m3艾烟环境;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常规抓取、束缚于正常环境。所有动物干预20min/d,6d/周,连续干预12周。于第13周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hs-CRP、vWF含量。结果:血清中TNF-α、hs-CRP、vWF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艾灸组、艾烟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小鼠各项指标与艾烟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艾灸及艾烟可通过影响ApoE^(-/-)小鼠血清TNF-α、hs-CRP、vWF含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预后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艾灸 艾烟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璐 吕天丽 +3 位作者 聂利敏 田伟 赵洛鹏 李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区组随机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贺氏三通法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贺氏三通法组在常...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区组随机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贺氏三通法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贺氏三通法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微通、温通、强通治疗(微通法常规针刺双侧风池、风府、翳风、廉泉、夹廉泉、丰隆和通里,留针30 min,每周5次;温通法:火针点刺双侧风池、廉泉,每周2次;强通法:三棱针点刺放血金津、玉液、咽后壁,每周2次),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结合Rosenbek渗入-误吸量表(PAS)分级评分、才藤分级法评分、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EES结合PAS分级评分均降低(P<0.05),才藤分级评分、MMASA评分均升高(P<0.05),贺氏三通法组sEMG最大波幅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sEMG最大波幅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贺氏三通法组FEES结合PAS分级评分降低(P<0.05),才藤分级评分、sEMG最大波幅均升高(P<0.05)。结论:贺氏三通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明显,可能与针刺相关穴位可增加吞咽相关肌群收缩能力,提高舌骨肌群最大波幅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氏三通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傍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因 王桂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比较傍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傍针刺组采用傍针刺环跳穴,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等,行常规针刺。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及... 目的:比较傍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傍针刺组采用傍针刺环跳穴,常规针刺组穴取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等,行常规针刺。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及结束治疗3个月后随访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两组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为100.0%(30/30),两组疗效相当;傍针刺组治疗后JOA评价分级总改善率为100.0%(30/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24/30);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NPRS疼痛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傍针刺组2项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傍针刺环跳穴较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针刺疗法 环跳
原文传递
火针颅底穴配合体针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27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鹏 刘慧林 +5 位作者 王少松 付渊博 张涛 袁芳 侯学思 程海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2,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贺氏火针是贺普仁教授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有效针法,对于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及体针治疗原发性PD 27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贺氏火针是贺普仁教授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有效针法,对于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贺氏火针及体针治疗原发性PD 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确诊为原发性PD的患者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门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帕金森病 颅底穴 火针 针刺
原文传递
火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志娟 王鑫 +7 位作者 孙敬青 王一战 温雅丽 田伟 魏嘉 李倩倩 徐晓白 李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的:观察火针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退化软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火针干预KO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针干预组,每组13只。采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单碘乙酸盐制备KOA大鼠模型。火针干预组选择右侧... 目的:观察火针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退化软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火针干预KO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针干预组,每组13只。采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单碘乙酸盐制备KOA大鼠模型。火针干预组选择右侧"内膝眼""犊鼻"穴火针点刺,每周2次,治疗3周。观察各组大鼠爪压和步态评分;采用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右膝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并行骨关节炎(OA)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右膝软骨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0、IL-3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爪压和步态评分、OA评分、血清IL-1α和TNF-α含量均升高(P<0.05,P<0.01),血清IL-10、IL-37、TGF-β含量均降低(P<0.01)。火针干预组爪压和步态评分、OA评分、血清IL-1α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P<0.01),血清IL-10、IL-37、TGF-β含量较模型组均升高(P<0.01)。模型组可见脂滴较正常组多且大,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粗面内质网扩张,甚至断裂溶解,数量较正常组减少,排列杂乱;火针干预组可见到丰富的轻度扩张、排列相对较规则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脂滴增多。结论:火针可改善KOA大鼠运动功能和膝骨关节软骨形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提高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膝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文传递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羟色胺7受体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裴培 陈怀珍 +3 位作者 王艳昕 杨文明 刘璐 王麟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513,556,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模型。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电针组于硬脑膜电刺激后电针"风池"穴,每日1次,治疗6次。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G区5-HT7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硬脑膜电刺激造模后PAG区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CGRP含量显著增高(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7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下调偏头痛大鼠PAG区5-HT7受体表达,降低其外周血CGR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电针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5-羟色胺7受体
原文传递
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杜鑫 刘迪生 +5 位作者 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 黄凤 张涛 胡俊霞 王桂玲 郭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51-2854,共4页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下垂 针灸 康复训练 肌电图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楚英 郭静 +2 位作者 王麟鹏 王丽晨 尚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869-873,共5页
原发性失眠(PI)患者愈发增多,相对继发性失眠而言,PI的病因机制不明,迟迟没有定论,治疗手段亦有限。西医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为主,前者适用范围受限,后者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明显,在此基础上中医疗法日渐受到重视,中药内服、针刺、推... 原发性失眠(PI)患者愈发增多,相对继发性失眠而言,PI的病因机制不明,迟迟没有定论,治疗手段亦有限。西医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为主,前者适用范围受限,后者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明显,在此基础上中医疗法日渐受到重视,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耳穴等单一疗法亦或联合治疗,都取得很好的疗效,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查阅了失眠相关病因机制、治疗研究内容,对PI的中西医治疗作简单总结,为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病因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侯学思 孙旖旎 +4 位作者 王朋 郑媛媛 宋晓琳 白鹏 赵吉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1-1205,共5页
透刺法是刺灸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研究存在理论探讨明显滞后于实践应用的现象。本文通过总结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从取穴、针具和刺法3个基本要素出发,回顾学术渊源、分析研究现状和临床典型病例,从本义到外延对透刺法进... 透刺法是刺灸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研究存在理论探讨明显滞后于实践应用的现象。本文通过总结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从取穴、针具和刺法3个基本要素出发,回顾学术渊源、分析研究现状和临床典型病例,从本义到外延对透刺法进行归纳,即在辨明病位、病性和病症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腧穴的主治规律和所在部位的组织结构特点,量化刺激强度,为针灸临床提供符合实践特点同时具有针灸特色的辨证运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法 病位 刺激量 诊疗思路 名医经验 赵吉平
原文传递
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丽晨 储开昀 +1 位作者 曾琳 王麟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评价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接受8周的贺氏火针疗法,以火针点刺曲张静脉,使瘀血流出并自止,再以毫针针刺患侧合阳、承筋、... 目的:评价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接受8周的贺氏火针疗法,以火针点刺曲张静脉,使瘀血流出并自止,再以毫针针刺患侧合阳、承筋、承山、昆仑。对照组在入组后8周内不予任何干预,定期接受随访,第8周后接受与观察组相同的治疗。主要评价指标是修订版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RVCSS),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VEINES-QOL/Sym questionnaire)的症状评分(VEINES-Sym score)和生活质量评分(VEINES-QOL score)、洪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评分(HVVSS)的症状评分。入组后及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价,第16周末对观察组进行随访期评价。结果:研究期间共5例脱落,脱落率为10%。观察组RVCSS评分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VEINES-QOL评分和HVVSS评分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VEINES-Sy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均有增加,但仅在第8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VVSS评分在第8周末、第16周末与组内第4周末相比降低(均P<0.05)。结论: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有效,可显著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减少症状发作频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后8周内仍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将疗程从4周增至8周,可明显提高贺氏火针疗法对症状严重程度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贺氏火针 针刺效应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静怡 程海英 丁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为研究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机制,笔者以火针、慢性胃炎作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an Fang Data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有关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合探讨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为研究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机制,笔者以火针、慢性胃炎作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an Fang Data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有关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合探讨火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火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或毫针针刺治疗,其与口服药物、穴位注射、毫针针刺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本文兼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探讨火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显效的机制,认为火针疗法既通亦补,契合慢性胃炎的临床证型规律,机制研究中主要认为火针疗法通过发挥中枢调节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控免疫炎性反应、调节胃肠激素而对慢性胃炎的预后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火针疗法 述评
原文传递
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鹏 郭静 +5 位作者 王桂玲 刘慧林 石广霞 宣雅波 陈欣杰 冯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 目的: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老十针"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针刺老十针穴位处方对比无关穴治疗F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穴位特异性,进而证明王乐亭老十针针法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到老十针治疗组60例和无关穴对照组60例。2组每周均针刺5次,连续针刺2周,观察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其前后症状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减轻;但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对照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无明显疗效;另外,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治疗组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方面好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12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使用老十针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无关穴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王乐亭 老十针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失眠局部一致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忠艳 霍健伟 +3 位作者 李俊秋 闫超群 刘存志 刘清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179-2182,218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方法选取2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和20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男性5例,女性15例)。提取所有患者的局部一致性(ReHo)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自发脑活动改变机制。方法选取2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和20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男性5例,女性15例)。提取所有患者的局部一致性(ReHo)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用两组间双样本统计学方法,并且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原发性失眠患者ReHo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右侧额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额内侧回和左侧额上回ReHo值的升高,左侧海马旁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上回ReHo值的降低(Alphasim校正,P<0.05),右侧额内侧回ReHo值与年龄存在负相关性(R=-0.569,P=0.008),顶叶下叶ReHo值与中医症候评分呈负相关(R=-0.665,P=0.001)。结论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Ho方法检测到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默认网络、显著网络以及情感认知网络脑区域活动改变,并且部分异常活动脑区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局部一致性 磁共振成像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晓白 刘璐 +4 位作者 赵洛鹏 曲正阳 朱玉璞 张雅杰 王麟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4-1140,共7页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对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认为慢性偏头痛的进展涉及神经可塑性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从电生理、分子生化和影像学3个方面论证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与神经敏化有关的神经可塑性;针刺亦通过其神经可塑性机制治疗和预防慢性偏头痛,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文献总结,阻碍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神经可塑性 针刺治疗 病理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王桂玲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帆 王桂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50,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章总结了王桂玲主任临床对强直性脊柱炎审证求因、辨经治病,结合应用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及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学术经验,以"补肾调督、通经活络"为治疗大法的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章总结了王桂玲主任临床对强直性脊柱炎审证求因、辨经治病,结合应用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及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学术经验,以"补肾调督、通经活络"为治疗大法的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桂玲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 贺氏三通法 督脉十三针
原文传递
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璐 陈斯琦 +3 位作者 魏嘉 徐晓白 景向红 王麟鹏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本组穴改善运动功能作用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初步探索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本组穴改善运动功能作用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组穴+常规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评价基线期、治疗中期(第4周)及治疗结束(第12周)神经可塑性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神经可塑性指标包括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的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RMT不对称指数、刺激-振幅曲线斜率及斜率不对称指数,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患侧的上肢活动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及Fugl-Meyer上肢评分(Fugl-Meyer Upper Extremity Scale,FMUE)。结果神经可塑性指标方面,第4周和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RMT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P=0.049,12周:P=0.016),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刺激-振幅曲线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且第12周治疗组斜率不对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临床疗效指标方面,第12周治疗组的ARAT评分及FMU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ARAT:P=0.005;FMUE:P=0.012);两者相关性研究发现,病灶对侧M1区的RMT与ARAT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1,P=0.002),病灶对侧M1区的刺激——振幅曲线斜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ARAT:r=-0.763,P<0.001;FMUE:r=-0.525,P=0.017)。结论王氏"手足十二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兴奋性,改善双侧皮层兴奋性失衡状态,且皮层兴奋性下降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认为,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王氏"手足十二针"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手足十二针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可塑性 皮层兴奋性 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