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重与叶面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庞红喜 宋哲民 闵东红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1期39-40,共2页
本文以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叶面积与叶干重、叶鲜重及单株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叶干重、叶鲜重与叶面积的正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干重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显... 本文以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叶面积与叶干重、叶鲜重及单株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叶干重、叶鲜重与叶面积的正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干重与叶面积的相关系数显著性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②叶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相似,且具有测定简便、受密度影响较小的特点,可以换算成叶面积或叶面积系数,建议作为小麦栽培及生理研究中的常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重 叶面积 相关系数 穗型 品种
下载PDF
用RFLP方法研究陕西省主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列层 唐国顺 +2 位作者 HAZEN S P KIM H S WARD R W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研究用RFLP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陕西省40年代以来广为种植的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总带数26.2%的HINDII酶的RFLP带具有遗传多态性。24个小麦品种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48。... 研究用RFLP方法,对我国主要小麦产区,陕西省40年代以来广为种植的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总带数26.2%的HINDII酶的RFLP带具有遗传多态性。24个小麦品种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48。53.8%的探针显示了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为0.252。陕西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以70年代为最高,之后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用RAPD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Elymus rectisetus染色体附加到普通小麦中 被引量:9
3
作者 薛秀庄 RichardRCWang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39-545,共7页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eclisetus染色体;RAPD结果表明,有13个随机引物(OPBA-08、OPB-14OPEA-09、OPF-05、OPF-09、OPJ-05、OPK-03、OPN-12、OPP-20、OPS-12、OPT-20、OPZ-09、OPZ-11)能够在这36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Erectisetus特异的染色体DNA片段。其中Erectisetus特异染色体DNA片段OPF-05480bp、OPF-09650bp和OPZ-11350bp只能够在“1048”系统的全部8个株系中扩增出;OPN-12350bp只能够在“1057”系统的全部6个株系中扩增出;OPB-14900bp和OPM-05420bp只能够在“1034”、“1026”2个系统的全部22个株系和“1057”-5-3株系中扩增出。直接获得了3个类型不同的异附加系,省去常规通过测配和附加系两两杂交F1PMCMI细胞学鉴定来确证异附加系之间的异同。由此说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有机结合是鉴定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原位杂交 RAPD
下载PDF
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及其异附加系异源染色体的GISH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吉万全 张学勇 +3 位作者 R.Wang R.Petroski K.C.Armtrong G.Fedak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应用TISH对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TAF46(2n=8x=56)及其衍生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以拟鹅冠草(Ps.strigosa)DNA为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TAF46所含有的中间... 应用TISH对小偃麦部分双二倍体TAF46(2n=8x=56)及其衍生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以拟鹅冠草(Ps.strigosa)DNA为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TAF46所含有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为合成染色体组,即6条St组染色体和8条E组染色体。在其衍生的二体异附加系中,L4和L7含有St组染色体,L1、L2、L3、L5含有E组染色体。TAF46所含有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部分同源群依次为IE(L3)、2St(L6)、3E(L2)、4St(L4)、5E(L5)、6St(L7)、7E(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染色体组 小偃麦 异附加系 GISH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低群体冬小麦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睿 刘党校 +1 位作者 李景琦 蒋代章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发育 低群体 地膜覆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