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 被引量:80
1
作者 谢雅 杨克虎 +13 位作者 吕青 郑毅 黄慈波 李振彬 刘升云 方霖楷 王小琴 周宇麒 梁碧玲 查振刚 江波 周颉 Yankov Zhivko 古洁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1-518,共8页
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炎(SpA)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患者自我参与管理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开展AS/SpA病友会患者与... 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炎(SpA)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患者自我参与管理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开展AS/SpA病友会患者与专家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关注问题的调查,筛选出问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按照国际规范流程,提出AS/SpA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关节炎 患者 指南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升云 杨璐 +2 位作者 张磊 张欣 贺玉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从“目标治疗”的角度,初步评价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RA分类标准,所有患者均口服... 目的从“目标治疗”的角度,初步评价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RA分类标准,所有患者均口服甲氨蝶呤15mg/周、叶酸5mg/周和泼尼松(≤10mg/d),于第0、4、12周记录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基于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次要评价指标:EULAR疗效标准,达到ACR制定的RA疗效缓解20%(ACR20)、RA疗效缓解50%(ACR50)、RA疗效缓解70%(ACR70)的比例,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于治疗第4、12周记录甲氨蝶呤相关不良反应,第12周记录泼尼松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入选RA患者76例,完成4周、12周治疗者分别有68例、65例。治疗第12周时,达到DAS28缓解、低疾病活动度和中高疾病活动度者分别为30例(46.2%)、9例(13.8%)、26例(40.0%)。治疗后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的9例患者中3例为早期RA或中病程患者(病程≤2年),未达目标治疗要求,36例(55.4%)患者治疗达标;达到EULAR较好疗效标准及ACR20、ACR50、ACR70的比例分别为29.2%、75.4%、69.2%、64.6%;SDAI、CDAI达标比例分别为76.9%、58.5%。治疗第4周甲氨蝶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异常11.8%、腹痛4.4%、腹胀反酸4.4%、恶心2.9%;第12周甲氨蝶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胀反酸4.6%,腹痛、恶心、脱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肺部感染均为1.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目标治疗”的理念及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考虑,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仍不失为当前治疗RA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泼尼松 治疗效果 安全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药物监测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宣依依 杨晶 +1 位作者 向勇 刘升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累及全球约1%的人口,若未能早期有效控制可能致残,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每周1次小剂量(5~25 mg)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叶酸补充已经成为R...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累及全球约1%的人口,若未能早期有效控制可能致残,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每周1次小剂量(5~25 mg)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叶酸补充已经成为RA初始治疗的首选方案。近2/3的患者MTX单用或者联合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但仍然有约1/3的患者面临MTX治疗应答不佳或药物不耐受的问题[1]。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相关基因型监测可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为早期控制病情、预防残疾提供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如何预测或监测体内MTX水平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药物监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安全态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凤 李想 +1 位作者 程书华 陈长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 将安全态度量表(SAQ)翻译成中文,并对中文版SAQ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后形成的中文版SAQ,对河南省823名一线护士长进行调查,检测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SAQ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0,各条目的内容效... 目的 将安全态度量表(SAQ)翻译成中文,并对中文版SAQ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 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后形成的中文版SAQ,对河南省823名一线护士长进行调查,检测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SAQ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0,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0.96;各条目与量表总体、各维度与量表总体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64、0.50-0.81,且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和各维度之间拟合较好,即拟合优度指数0.96、Tucker-Lewis指数=0.93,比较拟合指数0.95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0.06.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3,6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是0.565、0.655、0.825、0.804、0.880、0.725,重测信度为0.934.结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SAQ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测评国内医疗机构一线护士长的安全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态度 一线护士长 问卷调查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龚丽 程书华 +1 位作者 高冠民 张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5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5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患者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SLE 患者睡眠质量得分为(10.04±5.83)分,62.23% 的SLE 患者睡眠质量不佳,夜间易醒或早醒、夜间频繁去厕所和感觉热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糖皮质激素日平均剂量及疾病活动性指数的SLE 患者睡眠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日平均剂量、疾病活动性指数是SLE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 < 0.01)。结论 SLE患者的睡眠质量受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疾病活动度影响,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睡眠问题,在其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睡眠护理干预,改善SLE 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风湿科医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调查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曼 张磊 +2 位作者 彭昭 王琰 刘升云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379,共5页
旨在了解我国风湿科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 旨在了解我国风湿科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疾病活动度评估与监测频率。结果显示,治疗RA时,85.1%的医生首选甲氨蝶呤;存在甲氨蝶呤禁忌证时,71.0%的医生选择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当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时,62.0%的医生选择换为或加用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若选择应用生物制剂,65.2%的医生选择依那西普。97.3%的医生以甲氨蝶呤7.5~15 mg/周剂量起始;73.8%的医生使用最大甲氨蝶呤剂量为10~15 mg/周。初始治疗时,49.3%的医生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42.6%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或不太经常评估RA疾病活动。患者病情达到缓解后,74.2%的医生会选择每1~3个月随访。提示,被调查医生治疗RA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推荐一致,但甲氨蝶呤的最大给药剂量、初始治疗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及疾病缓解后的监测频率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甲氨蝶呤 治疗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13
7
作者 尤旭杰 刘升云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5~7倍,且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造成这种现象的相关因素众多,肿瘤类型与普通人群类似,对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预后同皮肌炎本身、肿瘤性质及治疗反应等有关,且该类患...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5~7倍,且高于其他结缔组织病。造成这种现象的相关因素众多,肿瘤类型与普通人群类似,对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预后同皮肌炎本身、肿瘤性质及治疗反应等有关,且该类患者整体较单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或恶性肿瘤发病时预后要差,因此对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进行肿瘤相关排查有一定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的诊疗规范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培 冯学兵 +3 位作者 段兴旺 刘升云 赵岩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坏死性,组织病理学呈肉芽肿样炎症。我国目前尚缺乏GCA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GCA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PMR发病率为GCA的3倍,临床上需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GCA患者中40%~60%合并PMR,PMR患者中约15%合并GCA。为推进GCA和PMR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05年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GCA和PMR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巨细胞动脉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中国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基于CSTAR队列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白炜 段新旺 +16 位作者 李芹 徐健 詹锋 赵铖 姜振宇 李志军 武丽君 刘升云 杨敏 魏蔚 李鸿斌 赵久良 王迁 冷晓梅 田新平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目的分析总结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初始治疗选择,提高对中国LN患者的认识。方法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建立的... 目的分析总结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初始治疗选择,提高对中国LN患者的认识。方法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建立的SLE起始队列,分析2009年2月至2021年3月登记注册的确诊时间在3个月内的8713例SLE患者及其中LN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选择。结果在初始诊断的SLE患者中,LN发生率为33.3%(2900/8713)。LN患者肾脏病理活检以Ⅳ型LN最多见(35.1%)。LN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12.0%vs.7.7%,P<0.001),SLEDAI评分更高(11.7±8.5 vs.6.6±6.2,P<0.001),SLICC/ACR脏器损伤评分≥1分的比例更高(34.0%vs.16.6%,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23.2%vs.16.6%,P<0.001)、浆膜炎(19.2%vs.8.4%,P<0.001)、神经精神狼疮(7.6%vs.5.5%,P=0.001)、肌炎(3.3%vs.2.1%,P=0.006)、低补体血症(66.0%vs.53.1%,P<0.001)、抗dsDNA阳性(54.4%vs.42.4%,P<0.001)与LN相关,而LN患者关节炎发生比例降低(26.8%vs.30.4%,P<0.001)。与非LN组相比,LN组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糖皮质激素(90.7%vs.84.1%,P<0.001)及激素冲击治疗(9.1%vs.3.4%,P<0.001)、环磷酰胺(27.0%vs.11.7%,P<0.001)、霉酚酸酯(21.6%vs.10.1%,P<0.001)、他克莫司(4.8%vs.2.3%,P<0.001)应用比例显著增高,而羟氯喹(67.4%vs.73.1%,P<0.001)、环孢素(4.3%vs.5.9%,P=0.002)应用比例显著降低。结论SLE中LN组较非LN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病情活动度高,脏器损伤重。LN与浆膜炎、血小板减少等提示SLE病情活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相关,初始治疗更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SLE疾病活动指数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朝军 罗静 +15 位作者 张蜀澜 邓垂文 张欣 赵丽珂 彭清林 朱平 黄慈波 王国春 刘升云 方勇飞 陈小三 柳乐 李庆春 李纪阳 李梦涛 曾小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2-608,共7页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Nuc)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以及检测符合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度特异性抗体(包括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的差异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复测,并结合SLE临床诊断信息进行McNemar检验分析.结果 CLIA与LIA在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而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抗Sm、dsDNA、Nuc和Rib-P这4个SLE特异性抗体的差异标本经ELISA复测,结果显示C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3.333,P=0.067)和抗Rib-P抗体(χ^2=0.888,P=0.34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5.444,P=0.019)、抗dsDNA抗体(χ^2=5.812,P=0.015)、抗Nuc抗体(χ^2=12.071,P〈0.001)和抗Rib-P抗体(χ^2=25.861,P〈0.001)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差异标本诊断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LIA抗dsDNA抗体(χ^2=1.132,P=0.249)和抗Nuc抗体(χ^2=0.571,P=0.449)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在抗Sm抗体(χ^2=21.125,P〈0.001)、抗dsDNA抗体(χ^2=59.507,P〈0.001)、抗Nuc抗体(χ^2=38.4,P〈0.001)和抗Rib-P抗体(χ^2=6.259,P=0.012)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研究 抗体 抗核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燥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2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温媛媛 刘升云 张磊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3期26-27,共2页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分别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25例对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3个月反应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治疗方案调整为皮... 比较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分别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25例对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3个月反应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治疗方案调整为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联合等剂量醋酸泼尼松,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调整前及调整后12周时患者的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及血液学指标。结果治疗方案调整后,患者压痛关节数较前减少(0.67±0.89和3.7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DAS28评分较前降低(2.55±0.82和3.9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疗效优于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片,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姬永辉 张凤 刘升云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0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乐观心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26例SLE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生活取向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乐观心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26例SLE住院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生活取向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调查患者的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现况,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SLE患者乐观心理水平得分为(13.82±2.81)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SLE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为66.8(53.4,89.3)分;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乐观心理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分较低,护士应重视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乐观心理水平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乐观心理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计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的差异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晨曼 刘升云 +3 位作者 张磊 张欣 郭金燕 贺玉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研究基于CRP和ESR计算RA患者DAS28在评价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的差别.方法 入选222例RA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RP、ESR、视觉模拟评分.分别计算DAS28-ESR和DAS28-CRP.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ear... 目的 研究基于CRP和ESR计算RA患者DAS28在评价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的差别.方法 入选222例RA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RP、ESR、视觉模拟评分.分别计算DAS28-ESR和DAS28-CRP.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DAS28-ESR和DAS28-CRP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0.968,P<0.05).DAS28-CRP的分布(3.3±1.7)较DAS28-ESR的分布(3.9±1.8)偏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DAS28-CRP和DAS28-ESR的差异(0.59±0.43)较男性患者(0.24±0.45)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28-CRP和DAS28-ESR之间的差异与病史、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AS28-CRP和DAS28-ESR在评价RA患者疾病活动度、制定达标治疗方案时存在差异,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疾病活动评分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朝晖 于若寒 +5 位作者 高冠民 王沛 李红 肖静 刘升云 刘章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计数≤75×109/L)患者分为2组:①单用糖皮质激素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 mg/(kg·d),静脉注射或口服;②联合用药组45例,给予rhTPO15 000 U/d,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剂量、给药途径同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观察3周或4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5.7%,联合用药组有效率8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血小板恢复所用天数显著少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P=0.014);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应用rhTPO后肝功能异常,停用rhTPO 5 d后恢复。结论 rhTP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糖皮质激素联合rhTPO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下载PDF
河南省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丽 程春燕 +4 位作者 崔盼盼 高月乔 张阳 张凤 陈长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5期4217-4222,共6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及制定有效培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6所三级医院的60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及制定有效培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6所三级医院的60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姑息护理培训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9份。 结果 579名医护人员PCQN得分(12.19±3.221)分。曾与临终患者或者其家属讨论过死亡的话题、听说过姑息护理、文化程度、职称、有临终护理的经历是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因素总变异的37.8%。 结论 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曾与临终患者或者其家属讨论过死亡的话题、听说过姑息护理、文化程度、职称、有临终护理的经历是医护人员姑息护理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对姑息护理各个方面均有较强的培训需求,进行相关专业的姑息护理知识培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生 姑息护理 影响因素 培训需求
原文传递
犀角地黄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 付军燕 +2 位作者 郭凤霞 谷洪 孙金磊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66,共5页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SLE)的改善及对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急性活动期热毒炽盛证SLE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试验组(n=62)。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SLE)的改善及对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急性活动期热毒炽盛证SLE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1)和试验组(n=62)。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犀角地黄汤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2组疾病活动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补体C3水平和Th1/Th2值;比较2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 disease activity score,SLEDAI)、中医证候评分、补体C3水平和Th1/Th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试验组SLEDA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h1/Th2值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和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可改善急性活动期热毒炽盛证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提升临床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来氟米特 醋酸泼尼松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活动期 热毒炽盛证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18F-FDG PET/CT判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洋 张艳 +2 位作者 闫志华 杨琦华 于瑞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70-147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18F-FDG PET/CT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判断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A患者36例,均接受CEUS及^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参数,分析CEUS与^18F-FDG PET/CT评价TA活动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18F-FDG PET/CT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判断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A患者36例,均接受CEUS及^18F-FDG PET/CT检查,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参数,分析CEUS与^18F-FDG PET/CT评价TA活动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EUS明显增强组在病程、印度大动脉炎临床活动性评分(ITAS 2010)、颈动脉闭塞比、CEUS峰值强度、PET/CT视觉评分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分级标准与PET/CT视觉评分呈中度相关(r=0.697,P<0.001),与临床活动性NIH标准及SUVmax均呈低度相关性(r=0.385,P=0.018;r=0.477,P=0.014);以^18F-FDG PET/CT视觉评分作为判断TA活动性的标准,临床活动性NIH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3及0.769,CEU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及0.846,AUC分别为0.776和0.923。结论CEUS判断TA活动性与^18F-FDG PET/CT存在明显正相关;以^18F-FDG PET/CT视觉评分作为TA活动性的判断标准,CEUS较临床活动性标准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判断TA活动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氟脱氧葡萄糖F18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天歌 韩立帅 +1 位作者 杨晓佩 刘升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匹配60例同期单纯SLE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匹配60例同期单纯SLE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4例,年龄14~74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16例患者SLE与TTP同时发病,3例SLE先于TTP发病,1例TTP先于SLE发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10[OR=5.95,95%CI(1.25,28.40)]、中枢神经受累[OR=12.83,95%CI(2.65,62.13)]以及肾脏受累[OR=10.41,95%CI(2.24,48.35)]是SLE合并TT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存在肾脏受累、中枢神经受累及中高疾病活动度时发生TTP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