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 被引量:122
1
作者 王艳慧 钱乐毅 段福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9-1497,共9页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流程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南阳市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双临界值"的"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进行了"县级-村级"的贫困人口多维贫困量算和分析;借助Kriging法对村级多维贫困测算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处理,系统分析研究区多维贫困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研究区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都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其中,内乡县和淅川县的综合贫困指数MPI最大,镇平县MPI最小。其主要致贫因素为收入和健康,收入指标对贫困的贡献度在空间上呈现"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健康问题集中在镇平县;次要致贫因素为教育年限、儿童入学率以及燃料类型。此外,淅川县山区地区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县城附近的MPI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识别指标体系 多维贫困测算 双临界值法 空间插值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98
2
作者 郭逍宇 张金屯 +2 位作者 宫辉力 张桂莲 董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3-770,共8页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 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矿区复垦地恢复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群落调查和实验分析,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DCCA排序、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平朔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直接种植植被演替后期的植物种大大加速了原始植被演替进程;(2 )多样的人工配置群落比单一的人工配置群落更能促进群落向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3)能够适应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在恢复进程中与自然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持续发生植被恢复的前3a,3a之后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植被的演替表现出趋同性;(4)森林群落是较灌丛群落更适合安太堡矿区特殊生境的植被配置方式,其中刺槐和油松的混交效果较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表明:(1)多样性偏高的群落与有机质和时间联系较为紧密,而多样性偏低的群落则与锰的联系较为紧密;(2 )制约矿区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和演替时间;(3)锌对各多样性指数都有一定的影响(4)有机质、时间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显著;(5 )海拔与综合多样性指数相关显著;(6 )铜对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大。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1)多元线性回归的灵敏度比相关分析高;(2 ) DCCA可以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矿区复垦地植被恢复 多样性 DCCA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国贫困村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9
3
作者 陈烨烽 王艳慧 王小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8-2308,共11页
农村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面向当前国家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战略需求,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村数据,构建村级多维贫困综合测度模型,并利用加权核密度模... 农村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面向当前国家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战略需求,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村数据,构建村级多维贫困综合测度模型,并利用加权核密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等,从不同尺度、不同视角系统测度并分析了研究区贫困村的相对贫困特征。结果表明:1贫困程度上,"十二五"期间贫困村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省级、县级尺度下贫困深度与当地经济、区位、政策、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2空间分布上,全国贫困村分布呈现出东部和西北部稀疏、中部和西南部密集的"夹层"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同时存在多个不同量级、呈"星点"式分布的贫困核心;3中国贫困村的多维贫困存在较强的全局空间依赖性,局部呈现为高—高区与低—低区集中式分布、高—低区与低—高区离散夹杂式分布,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阶梯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GIS 多维贫困指数 空间自相关 加权核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被引量:83
4
作者 陈烨烽 王艳慧 +2 位作者 赵文吉 胡卓玮 段福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7-1844,共18页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与线性回归方法挖掘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模型(LSE)区分贫困村的贫困类型,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揭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为面向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撑。结果表明:(1)中国贫困村近一半处于中度贫困,且贫困程度与贫困规模存在显著的地域性。(2)通路情况较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状况不佳是中国贫困村的主要致贫因素,显著性指标包括通路率、地貌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比例、劳动力文化素质等。(3)中国贫困村整体呈多因素致贫,三因素支配型、四因素协同型、五因素联合型贫困分布相对较高。(4)"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对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但贫困村具有各自贫困特征,需进一步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多维贫困度量 贫困类型 致贫因素 精准扶贫 中国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大气NO_2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74
5
作者 郑晓霞 李令军 +1 位作者 赵文吉 赵文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8-1945,共8页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NO2作为二次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了解其在时空尺度的污染特征对于保护公众康健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OMI遥感反演...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NO2作为二次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了解其在时空尺度的污染特征对于保护公众康健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OMI遥感反演数据并结合部分地面监测数据,研究了2005—2013年京津冀NO2区域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NO2柱浓度总体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可达5.69%。在空间格局上呈东南平原区高、西北山区低的特征,平原的年均柱浓度是山区的3倍多;平原区存在两大NO2高值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唐山区域和石家庄-邢台-邯郸区域;9年内,NO2高值范围不断扩大,且呈现明显的连片趋势。各城市大气NO2在9年内的增长趋势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其中石家庄、唐山、邢台等NO2重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最大,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等中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次之,承德、张家口等轻度污染区域的增长速率最小。京津冀NO2柱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但山区与平原区差异较大。人口密度、能源消耗、机动车排放等人为因素与京津冀NO2污染密切相关,不同城市的首要影响因素却不同。北京NO2柱浓度变化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影响,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地区主要受工业燃煤的影响,其次为机动车排放。人为因素对平原区NO2柱浓度的影响作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对山区的主导作用从2006年开始突显。此外,京津冀平原区NO2重污染中心的形成还受到特殊地形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2008奥运年,京津冀空气质量得到迅速且有效的改善,说明北京及周边省市联合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及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臭氧监测仪 NO2 区域污染
下载PDF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4
6
作者 贾萍 宫辉力 +1 位作者 赵文吉 李小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4-88,95,共6页
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湿地的研究进展 ,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 ,并探讨了近年来湿地功能和效益、湿地开发利用、湿地保护以及湿地恢复和重建等四方面研究工作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中国 湿地资源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湿地功能 湿地开发 湿地保护 湿地恢复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的面向对象湿地水生植被提取方法 被引量:55
7
作者 井然 邓磊 +1 位作者 赵文吉 宫兆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7-1436,共10页
利用ESP分割工具确定最佳分割尺度,通过多尺度分割算法创建最优分割影像,基于微型无人机影像数据生成可见光植被指数,从一系列可见光植被指数中选取一组最优植被指数,建立决策树规则,利用隶属度函数对研究区自动分类,生成水生植被分布图... 利用ESP分割工具确定最佳分割尺度,通过多尺度分割算法创建最优分割影像,基于微型无人机影像数据生成可见光植被指数,从一系列可见光植被指数中选取一组最优植被指数,建立决策树规则,利用隶属度函数对研究区自动分类,生成水生植被分布图.结果表明:监督分类法的总体精度为53.7%,面向对象分类法总体精度为91.7%,与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法相比,面向对象分类法显著改善了影像分类结果,并大大提高了水生植被提取精度,监督分类法的Kappa系数为0.4,而面向对象分类法的Kappa系数为0.9.这表明利用微型无人机数据生成的可见光植被指数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水生植被在该研究区是可行的,并能够应用到其他类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 微型无人机影像 可见光植被指数 ESP 监督分类 面向对象分类
原文传递
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45
8
作者 范海荣 华珞 王洪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从草坪质量的内涵出发,在分析、综合、归纳国内外草坪学者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草坪的外观、生态、使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实例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普遍适应性,评价结果... 从草坪质量的内涵出发,在分析、综合、归纳国内外草坪学者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草坪的外观、生态、使用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实例证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普遍适应性,评价结果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有助于加强草坪的养护管理和提高草坪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质量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指标权重
下载PDF
吕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静怡 王艳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5-1724,共10页
保持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国家连片特困区——吕梁片区20县及其周边36县为多类型、多尺度典型研究区,研究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之间的关系.首先系统建立该地区生态... 保持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国家连片特困区——吕梁片区20县及其周边36县为多类型、多尺度典型研究区,研究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之间的关系.首先系统建立该地区生态贫困角度下的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一体化赋权法评价自然环境视角下的生态环境质量;然后与各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耦合,计算耦合协调度;最后分别在片区-省-市-县尺度上对其耦合特征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东部耦合协调度高于西部;山西省境内研究区整体耦合协调度稍高于陕西省境内研究区;国家级贫困县整体呈现衰退失调,协调发展程度远低于非国家级贫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连片特困区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与滑坡信息提取 被引量:50
10
作者 陈天博 胡卓玮 +1 位作者 魏铼 胡顺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701,共10页
高分辨率的DEM和DOM数据是对地形地貌信息的准确描述,也是滑坡信息提取的重要数据源。首先,针对滑坡信息提取的要求,本文采用无人搭载微型单反相机的影像获取平台,结合野外测量的GPS数据,弥补了无人机POS信息精度低的劣势;针对无人机影... 高分辨率的DEM和DOM数据是对地形地貌信息的准确描述,也是滑坡信息提取的重要数据源。首先,针对滑坡信息提取的要求,本文采用无人搭载微型单反相机的影像获取平台,结合野外测量的GPS数据,弥补了无人机POS信息精度低的劣势;针对无人机影像的特点,运用摄影测量基本原理与计算机视觉算法,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与DOM影像,保留了丰富的光谱与纹理信息。其次,借助ESP辅助工具获取了DOM影像的最佳分割尺度,并结合研究区地物特征构建了基于模糊分类与SVM算法相结合的决策树,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实现了对研究区内植被、道路、疑似滑坡区域的信息提取。最后,依照研究区地物分布的空间特征确定了高风险等级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滑坡的形态与纹理分析以及精度评价,其中提取的疑似滑坡区域用户精度为91.44%、生产者精度为84.65%,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在滑坡信息提取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滑坡信息提取 面向对象分类 影像处理 DEM DOM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效应及控制标准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琼 华珞 +2 位作者 徐兴华 韦东普 马义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8-476,共9页
由于城市污泥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城市污泥农用已成为污泥资源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污泥重金属的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污泥-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 由于城市污泥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城市污泥农用已成为污泥资源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污泥重金属的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污泥-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显著进展。同时,污泥中有机污染物质和病原体的环境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我国,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评价的长期性、系统性和田间数据验证还需进一步加强,为合理制定或修改污泥农用标准积累有效的科学数据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污泥的理化性质、污泥农用环境效应以及我国污泥农用标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污泥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污泥农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农用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控制标准 风险评价 环境效应 痕量元素
下载PDF
北运河地区植被覆盖的遥感估算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孙久虎 刘晓萌 +2 位作者 李佑钢 张洁 孟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99,共3页
植被覆盖度作为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土壤侵蚀的必要参数。根据1994年和2004年两期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资料,处理和分析并提取北运河地区的NDVI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作为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土壤侵蚀的必要参数。根据1994年和2004年两期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资料,处理和分析并提取北运河地区的NDVI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得出其植被覆盖分类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运河地区10年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天津市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潘云 潘建刚 +1 位作者 宫辉力 赵文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了准确预测地面沉降量,在1960—1993年天津市区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34年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取前25年的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0.0建立了开采量-沉降量、水位-沉降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发现... 为了准确预测地面沉降量,在1960—1993年天津市区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34年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取前25年的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0.0建立了开采量-沉降量、水位-沉降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发现地下水开采量与地面沉降量有着更好的相关性。利用所建立的开采量-沉降量线性回归方程对后9年的沉降进行了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是可靠的。因此提出建立某个特定区域的地下水开采量与地面沉降量的线性模型,可大大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线性回归 地下水
下载PDF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小彬 蔡典雄 +3 位作者 华珞 Hoogmoed W B Oenema O Perdok U D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1-749,共9页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耕作 全球变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 能量平衡 碳循环 专论
下载PDF
贫困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被引量:40
15
作者 梁晨霞 王艳慧 +3 位作者 徐海涛 齐文平 程序 赵文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9-1402,共14页
针对目前贫困分布研究以大尺度为主而缺乏对小尺度的关注和致贫因素分析忽略个体效应或背景效应的不足,基于空间贫困视角,以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区域、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究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并设计多层线性回归... 针对目前贫困分布研究以大尺度为主而缺乏对小尺度的关注和致贫因素分析忽略个体效应或背景效应的不足,基于空间贫困视角,以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区域、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究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并设计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从贫困村和县域两个层面综合定量剖析贫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贫困村的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明显,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散点-极核-轴带-团块并存的空间格局。(2)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受多层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村级影响因素为:人口密度、通路率、劳动力比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安全饮用水比例;县级影响因素为:人均地方生产总值、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植被覆盖率。(3)农村贫困来源于贫困村与县域的双重作用。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针对不同尺度对象有针对性地施策,合理配置扶贫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空间贫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乌蒙山片区 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LM)
原文传递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北京城市公园湿地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谢志茹 罗德利 +1 位作者 张景春 隆学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城市公园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分析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尝试应用1m分辨率的IKONOS遥感图像,利用RS、GIS等先进技术,获取城市公园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采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和斑块... 城市公园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分析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尝试应用1m分辨率的IKONOS遥感图像,利用RS、GIS等先进技术,获取城市公园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采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和斑块的分数维等空间结构指标,对北京市城市公园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湿地 遥感图像 数据融合 景观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_(2.5)日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郑晓霞 赵文吉 +2 位作者 晏星 赵文慧 熊秋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5,共9页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忧虑与日俱增,PM2.5的时空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季节或年际的变化,本文通过统计环保局发布的位于北京城区13个逐时浓度监测点降雨前后PM2.5质...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忧虑与日俱增,PM2.5的时空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季节或年际的变化,本文通过统计环保局发布的位于北京城区13个逐时浓度监测点降雨前后PM2.5质量浓度,并在城区布设14个采样点昼夜连续监测一次降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研究北京市城区降雨后PM2.5日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由此分析降雨对PM2.5日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对比PM2.5与同步气象数据(温度、相对湿度)和交通数据(车辆量、车速)最值频率分布情况,进而对PM2.5日变化特征进行成因分析。随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PM2.5的日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明显,一次降雨可使PM2.5质量浓度平均下降56.3%。雨后72 h内PM2.5质量浓度均小于60μg·m-3,降雨后1 h内PM2.5质量浓度处于稳定状态,在随后的12 h内PM2.5浓度值都处于下降状态。降雨过程只降低PM2.5的质量浓度值,并不影响其日变化规律。PM2.5的日变化规律以19时为界,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的变化规律呈现凹型,夜间的变化规律呈现拱型。PM2.5质量浓度峰值多出现在23时或0时,谷值多出现在下午15时,该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受交通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早高峰期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主要受交通源的影响;晚高峰期间,交通源和气象因素共同影响PM2.5质量浓度。研究区PM2.5日空间分布特征同样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异。白天PM2.5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高北部低;PM2.5在夜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则多表现为四周高、中心低,三环外围区域多为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PM2 5 时空变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连片特困区贫困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迟瑶 王艳慧 房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3-1258,共16页
连片特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是农村扶贫开发"新纲要"的重要方向之一。构建贫困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从片区—省—县尺度多角度揭示2010-2012年间研究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空发展差异;运用圈层结构... 连片特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是农村扶贫开发"新纲要"的重要方向之一。构建贫困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从片区—省—县尺度多角度揭示2010-2012年间研究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空发展差异;运用圈层结构和脱钩模型系统分析"新纲要"实施以来其与县域经济间的协同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呈西低东高的空间非均衡性和时间稳步上升的态势;2片区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差异呈缩减之势,县域间农村公共卫生发展较为均衡,农村公共安全服务发展差距悬殊;3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程度随圈层辐射作用的减弱呈正相关降低状态,且前者的发展整体滞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县域经济 时空演变格局 协同发展 Tapio脱钩模型 圈层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钝化剂配施硫酸锌对石灰性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丁琼 杨俊兴 +2 位作者 华珞 左余宝 马义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2-317,共6页
为了降低轻度镉(Cd)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以低吸收豆类蔬菜(豇豆)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轻度Cd污染(Cd1.5mg·kg-1)石灰性土壤中施加赤泥、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赤泥+油菜秸秆等钝化处理... 为了降低轻度镉(Cd)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以低吸收豆类蔬菜(豇豆)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轻度Cd污染(Cd1.5mg·kg-1)石灰性土壤中施加赤泥、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赤泥+油菜秸秆等钝化处理并配施硫酸锌肥料对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钝化处理可显著(P〈0.05)降低豇豆豆角中Cd浓度和土壤中可溶态Cd浓度;钝化处理条件下豇豆豆角中Cd浓度降低了27%(玉米秸秆)~83%(赤泥+油菜秸秆)。在施加钝化剂的基础上,配施硫酸锌肥料可进一步降低豇豆对Cd的吸收,各钝化处理在配施锌肥后,豇豆豆角中Cd平均浓度与未施锌肥相比降低了27%。对不同作物秸秆而言,富含巯基的油菜秸秆比富含纤维素的玉米秸秆钝化效果好。由此可见,在轻度Cd污染的石灰性土壤中,无机钝化剂赤泥和富含巯基的油菜秸秆复合使用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钝化手段。同时,合理施用锌肥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豇豆 钝化剂 修复
下载PDF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概况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俊波 华珞 冯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3-759,共7页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面源污染的产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及调控措施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要点和趋势,以期为坡地养分相关研究...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面源污染的产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及调控措施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要点和趋势,以期为坡地养分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流失 径流 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