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生理监测与脑保护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向宇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为了使神经外科手术操作不造成脑组织的损伤,必须依赖各种方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监测术中的神经功能。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目前常用的神经生理监测手段在术中的应用,分析脑电图、诱发电位、肌电图在术中应用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的要... 目的为了使神经外科手术操作不造成脑组织的损伤,必须依赖各种方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监测术中的神经功能。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目前常用的神经生理监测手段在术中的应用,分析脑电图、诱发电位、肌电图在术中应用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的要点,讨论麻醉对电生理监测的影响、术中监测的特殊要求、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等。结论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能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损伤。但它尚需要在神经外科手术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脑保护 神经外科手术 脑电图 肌电图 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予不同浓度(0μmol/L,25μmol/L和250μmol/L)KA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KA作用后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胞体肿胀,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胞膜破裂结构,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间和KA浓度呈量-效关系;预先给予SB203580处理,以上变化有所减轻。结论KA毒性作用后海马神经元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所产生明显变化;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这种损害过程;抑制该信号转导通路,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损害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MAPK信号通路 海马神经元 毒性损伤 红藻氨酸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它已在中枢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它已在中枢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建立一个适合于临床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平台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着重就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分化增殖调控、移植治疗技术及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中枢神经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等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损伤 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基础与救治研究概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5-936,共2页
较系统地介绍了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指出高湿高湿环境是引起脑二次创伤的重要因素,是导致伤病员早期伤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加强这一军事医学课题研究、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 颅脑火器伤 救治 高温高湿环境 二次创伤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Fos和GFAP的共同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5 位作者 杨志军 尹震 姜哓丹 戴宜武 罗成义 饶志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hippocampus,HI)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效应性反应变化。方法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用抗即刻早期基因Fos蚩白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hippocampus,HI)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效应性反应变化。方法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用抗即刻早期基因Fos蚩白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痫性发作后HI同一部位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HI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两者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且癫痫诱发30min 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部分Fos阳性神经元周围有GFAP免疫反应产物包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之间关系密切。结论HI内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发作直接相关且存在相互关系,可能共同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红藻氨酸 痫性发作 海马
原文传递
Caspase-l、caspase-3与大鼠脑水肿和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燕舞 杨鹏飞 徐如祥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 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在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30 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二甲基亚砜 (DMSO)假治疗组、人... 目的 研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 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 3)在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30 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二甲基亚砜 (DMSO)假治疗组、人工caspase 3选择性四肽底物 (DEVD)治疗组和人工caspase 1选择性四肽底物 (YVAD)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伤后经脑室分别注射caspase l、caspase 3选择性抑制剂z YVAD fmk、z DEVD fmk ,分别于脑外伤后不同时间点 ,用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 ,用ABC法检测caspase 1、caspase 3活性片断P2 0的表达 ,并在伤后 2 4小时和 1周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大鼠脑外伤后 ,均存在脑水肿和较高水平的caspase l、caspase 3活性片断的表达及神经功能损害。Caspase 1抑制剂z YVAD fmk可抑制caspase l表达 ,并明显减轻脑水肿 ,减轻神经功能损害。Caspase 3抑制剂z DEVD fmk可抑制cas pase 3表达 ,并减轻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caspase l可能通过介导炎症 ,增加脑水肿而在脑外伤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适当抑制caspase活性可望为脑损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颅脑损伤 脑水肿 人工caspase-1选择性四肽底物 人工caspase-3选择性四肽底物 大鼠
下载PDF
NMDA损伤及MK-801保护作用后原代培养神经元膜AFM形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1 位作者 姜晓丹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正常培养、NMDA损伤及MK-801保护皮层神经元膜表面三维构象形貌改变。方法 分别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戊二醛固定的正常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NMD... 目的 对比观察正常培养、NMDA损伤及MK-801保护皮层神经元膜表面三维构象形貌改变。方法 分别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分辨率为0.1~0.01nm的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戊二醛固定的正常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膜,NMDA损伤及MK-801保护后神经元膜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扫描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神经元膜表面光滑,起伏均匀,隆起的颗粒状蛋白密集,间隔规律。NMDA损伤后神经元破碎,崩解,膜失去连续性,颗粒蛋白质聚集成大的隆起。脂质凹陷加深,间距增宽,可见空穴状凹陷。MK-801保护作用神经元膜皱折增加,边缘粗糙,起伏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 (1)AFM分辨率高,制样简单,可对活的或固定的生物样品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直接观测。(2)AFM较SEM能更细微地分辩损伤保护作用后引起的细胞膜表面三维形貌改变并可以做出定量分析。(3)NMDA作用后膜结构开始解体,膜蛋白颗粒聚集增大,脂质凹陷加深,间距增宽,表面粗糙度增加。(4)对于AFM应用于生物样品的检测,还应该在制样,提高观测分辩率,增加标记物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损伤 MK-80l 保护作用 原代培养 神经元膜 AFM形貌
原文传递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4 位作者 杨志军 戴宜武 罗成义 杜谋选 姜晓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大鼠 海马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柯以铨 徐如祥 +2 位作者 王清华 王向宇 叶衍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肿瘤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平均注册误差为2.87±0.56 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肿瘤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平均注册误差为2.87±0.56 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全切除19例(67.9 %),次全切除3例(10.8 %),大部分切除4例(14.2 %),部分切除2例(7.1%),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颅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颅内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原文传递
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蛋白单分子免疫细胞化学三维定位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1 位作者 姜晓丹 柯以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8-623,共6页
目的 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基IgG 葡萄球菌蛋白A 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 ,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 ,然... 目的 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基IgG 葡萄球菌蛋白A 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 ,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 ,然后扫描结合了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的神经细胞膜表面 ,对表面形貌作出对比后确定目的抗原的定位和复合物三维结构。并与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方法对比。结果 在空白云母表面 ,免疫复合物分子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分散粒径为 4 9nm的特征性球形结构。在神经元表面结合免疫标记物后可以发现有大量的粒径为 5 3nm的球形或双球形 (短棒状 )结构 ,颗粒均匀 ,截面为双峰或单峰。而在LSCM下荧光呈颗粒点状分布 ,为多个FITC聚集显色的结果。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下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目的膜受体蛋白进行定位和表面三维结构测定。NMDA受体蛋白可以结合 1个或 2个胶体金复合物 ,与LSCM相比 ,原子力显微镜下胶体金标记方法可以对单个膜NMDA受体蛋白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标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度 神经细胞膜蛋白 单分子 免疫细胞化学 三维定位方法 胶体金
原文传递
抑制p38MAPK通路对大鼠癫痫发作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4 位作者 尹震 罗成义 戴宜武 杜谋选 邹雨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63-3065,i002,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p38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诱导的颞叶癫痫发作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侧脑室给予不同剂量(0,0.01,0.1,1μg)SB20358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予红藻氨酸制作大鼠颞叶癫痫持续... 目的:探讨抑制p38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诱导的颞叶癫痫发作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经侧脑室给予不同剂量(0,0.01,0.1,1μg)SB20358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min后再予红藻氨酸制作大鼠颞叶癫痫持续状态模型。7d后采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海马各区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情况。结果:红藻氨酸注射7d后CA3区可见大量锥体细胞缺失,尚存细胞变性,伴局限性颗粒细胞增多,呈放射状分布。CA1区受累较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脱失。预先给予SB203580(0.1μg以上剂量)处理的动物以上变化明显减轻。假手术大鼠海马各区有大量正常致密锥体细胞,未见细胞脱失。结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引起全身痉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神经元造成损害,而抑制p38MAPK通路,对海马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癫痫持续状态 红藻氨酸 海马
下载PDF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意识状态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燕舞 周媛 +1 位作者 张世忠 徐如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29-631,共3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46例PVS患者按照PVS评分的不同分为3组,与20例对照患者同期采集脑脊液,分别检测天冬氨...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46例PVS患者按照PVS评分的不同分为3组,与20例对照患者同期采集脑脊液,分别检测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结果:在该实验条件下,4种氨基酸在25min内得以较好分离。对照组4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54±1.02),(3.12±0.87),(14.9±3.23),(16.2±4.35)mmo/L。PVS组4种递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递质水平与PVS评分呈负相关,PVS评分<6分组4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92±2.40),(5.80±1.34),(33.80±7.60),(45.70±9.51)mmo/L,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意识状态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PVS 诊断 脑脊液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涟沭 徐如祥 +8 位作者 姜晓丹 黄涛 许忠 袁军 陈镇洲 蔡颖谦 邹雨汐 杜谋选 徐宗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浓度的5-ALA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0J/cm时,ALA-PDT对U251细胞的杀伤力2在较低5-ALA浓度范围内,随着5-ALA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各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770.12,P=0.0000)。在较高5-ALA浓度范围内,则存在着饱和现象;相同的5-ALA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单用5-ALA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5-ALA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其介导的PDT是很有前途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微创神经外科的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571-576,共6页
随着多种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神经外科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不断更新和进步,已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动现代微创神经外科,在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 随着多种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神经外科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不断更新和进步,已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推动现代微创神经外科,在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和神经导航等各个领域得到创立并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这些领域各自所应用新技术的特点以及目前状况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神经外科 现状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血管内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不同湿热环境下猫颅脑损伤后生命体征变化及生存曲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燕舞 马德选 徐如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杂种猫32只随机分为4组,火器伤后分别放入A(25℃、相对湿度50%),B(35℃、相对湿度85%),C(38℃、相对湿度90%),D(40℃、相对湿度95%)4种环境中。每隔10min记录1...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杂种猫32只随机分为4组,火器伤后分别放入A(25℃、相对湿度50%),B(35℃、相对湿度85%),C(38℃、相对湿度90%),D(40℃、相对湿度95%)4种环境中。每隔10min记录1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到6h时结束实验。结果:常温枪伤组实验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随着温度及湿度的增加,各组动物相同时间点的体温、呼吸及心率均明显不同(P<0.05)。A,B组动物在伤后6h内均全部获得生存;C组1.5~2.0h开始死亡,至5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3.4±0.8)h;D组0.5~1.0h开始死亡,至2.5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2.0±0.5)h。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生命体征和生存时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颅脑损伤 生命体征 生存曲线 干预措施 颅脑火器伤 CMW
下载PDF
海马神经元损伤及保护的纳米级三维构像变化研究
16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 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 ,探讨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 (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给予SB2 0 35 80 (0 .2 μmol/L)预处理 ,30min后再予... 目的 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 ,探讨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 (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给予SB2 0 35 80 (0 .2 μmol/L)预处理 ,30min后再予不同浓度 (0 ,2 5和2 5 0 μmol/L)红藻氨酸分别作用 10min和 10 0min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胞膜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 结果 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 ,起伏均匀、规律 ;红藻氨酸作用后神经元呈损伤性改变 ,表现为胞体肿胀 ,胞膜表面粗糙 ,出现“孔洞”样结构 ,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间和红藻氨酸浓度呈量 -效关系 ;预先给予SB2 0 35 80处理 ,以上变化有所减轻。 结论 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 ,对红藻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胞膜的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损伤 纳米级三维构像 红藻氨酸 信号传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