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聚醚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勇 吴喜兵 +4 位作者 谭晓明 熊航行 陈姝敏 万力 朱琼 《中国胶粘剂》 CAS 2021年第4期15-20,共6页
采用活性聚醚化合物(D-410)对环氧树脂复合体系(AG-80/E-44/DMDC)进行增韧改性,并采用非等温DSC法对D-410增韧改性后的AG-80/E-44/DMDC复合体系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w(D-410)=25%(相对环氧树脂复合体系总质量而言)时,材料... 采用活性聚醚化合物(D-410)对环氧树脂复合体系(AG-80/E-44/DMDC)进行增韧改性,并采用非等温DSC法对D-410增韧改性后的AG-80/E-44/DMDC复合体系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w(D-410)=25%(相对环氧树脂复合体系总质量而言)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为66.75 MPa、80.13 MPa、2.36 GPa,分别提高了79.7%、47.8%和29.0%;改性后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为323℃,饱和吸水性为0.8%,耐水性增强;采用DSC法得出D-410/AG-80/E-44/DMDC复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51.58 kJ/mol,指前因子为1.734×10^(6)s(-1),反应级数为0.88;并采用T-β外推法,结合凝胶时间曲线,确定了该反应的固化工艺为80℃/1 h+153℃/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DSC法 环氧树脂 聚醚化合物 复合材料 固化动力学
下载PDF
Al_(2)O_(3)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固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5 位作者 陈瑄琦 杜璇 刘盼 张广进 熊航行 朱琼 《中国胶粘剂》 CAS 2022年第2期30-35,41,共7页
采用氧化铝(Al_(2)O_(3))对环氧树脂/聚酰胺复合材料进行增强改性,研究其力学性能、吸水吸油性能和热学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当w(Al_(2)O_(3))=1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8.25 MPa,比未添加时提高了8.72%;当w(Al_(2)O_(3))=1%时,材料的... 采用氧化铝(Al_(2)O_(3))对环氧树脂/聚酰胺复合材料进行增强改性,研究其力学性能、吸水吸油性能和热学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当w(Al_(2)O_(3))=1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8.25 MPa,比未添加时提高了8.72%;当w(Al_(2)O_(3))=1%时,材料的剥离强度为381.19 MPa,比未添加时提高了196.31%。为提高树脂的力学性能,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最终选择w(Al_(2)O_(3))=1%。此时,材料的吸水率、吸油率分别为0.61%和1.24%,比未添加时降低了69.19%和39.51%,耐水和耐油性能增强;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为343℃,比未添加时提高了9℃;改性前后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8.44和48.99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2.21×10^(4)和2.23×10^(4)s^(-1),反应级数分别为0.75和0.88。这说明添加Al_(2)O_(3)对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影响较小,确定了该反应的固化工艺为58℃/0.5 h+98℃/1 h+138℃/0.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 环氧树脂 Al_(2)O_(3) 复合材料 固化动力学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镀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5 位作者 熊航行 韩斌 陈姝敏 丁鹏 龙景杰 朱琼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依次用葡萄糖和硼氢化钠还原银氨溶液,在微球表面化学镀银,得到表面覆银的PMMA-Ag微球,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分散性好,银层光滑致密,粒径较均匀,直径约2μm;XRD图谱显示无银以外的其它物相存在;红外光谱显示银与PMMA微球的表面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是银还原沉积的影响因素;热重分析表明,PMMA-Ag耐热性有所提高(26℃);制备使用的硝酸银占PMMA微球质量分数为55%时,样品的导电率最大(330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微球 化学镀法 导电粒子
下载PDF
AG-80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及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8 位作者 熊航行 杨永恒 吴喜兵 龚昌景 陈姝敏 吴凡 丁鹏 万力 朱琼 《粘接》 CAS 2018年第11期17-23,共7页
采用E-44、LNBR、SiO和KH-570分别对AG-80/DMDC环氧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2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当E-44、LNBR、SiO和KH-570用量分别为50.0%、10.0%、3.0%、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采用E-44、LNBR、SiO和KH-570分别对AG-80/DMDC环氧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2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当E-44、LNBR、SiO和KH-570用量分别为50.0%、10.0%、3.0%、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2弯曲模量分别为73.4 MPa、84.0 MPa、1.5 GPa。该增韧环氧树脂体系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进一步以AG-80增韧改性体系作为基材,采用KH-570对碳纤维布进行改性,并利用拉力试验机,红外光谱仪和偏光显微镜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114.7 MPa、192.5 MPa和7.6GPa,比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6.3%、41.9%和40.7%,界面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高韧性 AG-80 环氧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SBS丁二酸氢钾离聚体增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7 位作者 熊航行 胡家玮 朱琼 陈姝敏 万力 丁鹏 吴凡 谢洪泉 《粘接》 CAS 2018年第11期29-34,共6页
在相转移催化剂(PEG-400)的存在下,对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ESBS)嵌段共聚物进行开环反应,成功制备了SBS丁二酸氢钾离聚体。将该离聚体应用于环氧树脂(E-44)/脂肪胺(DMDC)固化体系的增韧改性。结果表明,SBS丁二酸氢钾离聚体最佳... 在相转移催化剂(PEG-400)的存在下,对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ESBS)嵌段共聚物进行开环反应,成功制备了SBS丁二酸氢钾离聚体。将该离聚体应用于环氧树脂(E-44)/脂肪胺(DMDC)固化体系的增韧改性。结果表明,SBS丁二酸氢钾离聚体最佳的制备条件为:ESBS质量浓度为150g/L,丁二酸氢钾/ESBS物质的量比为1.6,PEG-400/ESBS质量比为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最终可制得离聚体的开环率为78.2%。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该离聚体能有效提高E-44/DMDC固化物的韧性,改性环氧固化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0.4 MPa,增加39.2%,弯曲强度为67.2 MPa,增加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 离聚体 丁二酸氢钾 环氧树脂 增韧剂
下载PDF
丁腈橡胶/AG-80/E-44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6 位作者 熊航行 陈姝敏 龚昌景 吴喜兵 黄子君 龙锦杰 朱琼 《粘接》 CAS 2018年第7期24-29,共6页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丁腈橡胶/AG-80/E-44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黏度的影响、凝胶时间随温度变化曲线,热失重法(TGA)测试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计算了环氧树脂固化反...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丁腈橡胶/AG-80/E-44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黏度的影响、凝胶时间随温度变化曲线,热失重法(TGA)测试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计算了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反应焓、表观活化能,最后推导出固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丁腈橡胶/AG-80/E-44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黏度降低,确定40℃为最佳操作温度,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良好。通过凝胶时间随温度变化曲线测试,确定了2步固化步骤,先低温抽真空,再高温固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为45.52kJ/mol,频率因子A为2.16×10~5/s,反应级数n为0.9,固化工艺为:80℃/2h+120℃/2h+200℃/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AG-80 E-44 固化行为 耐高温高韧性
下载PDF
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棒的放大试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勇 官建国 +2 位作者 谭晓明 朱琼 谢洪泉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银晶种为引导剂,以高浓度硝酸银溶液为银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盖帽剂,大规模制备银纳米棒。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银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加银晶种的方式替代添加金属盐类,最佳的反应条件为:... 采用银晶种为引导剂,以高浓度硝酸银溶液为银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盖帽剂,大规模制备银纳米棒。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银纳米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加银晶种的方式替代添加金属盐类,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搅拌速度为350 r/min,反应温度为160℃,硝酸银浓度不高于0.50mol/L,采取体积放大6倍高浓度硝酸银制备银纳米棒时,需要提高银晶种的浓度为9.81 mmol/L,PVP/AgNO3摩尔比为1.3,该方法利用银晶种的引导作用,调控硝酸银的还原速度使之与银纳米棒的生长速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银纳米棒 银晶种 多元醇 制备条件
下载PDF
SBS环氧化及其产物作为环氧固化体系增韧剂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10 位作者 熊航行 胡家玮 秦朝伟 李关敏 费会会 武光亚 李君 朱梦琴 宋锡飞 朱琼 谢洪泉 《粘接》 CAS 2018年第11期24-28,共5页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进行环氧化改性,并引入环氧极性基团,同时对该产物(ESBS)应用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脂肪胺(DMDC)的固化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SBS质量浓度为130 g/L、m(甲酸)/...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进行环氧化改性,并引入环氧极性基团,同时对该产物(ESBS)应用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脂肪胺(DMDC)的固化体系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SBS质量浓度为130 g/L、m(甲酸)/m(SBS)=10%、n(过氧化氢)/n(甲酸)=1、m(PEG-400)/m(SBS)=3%、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150 min时,SBS环氧化反应较佳,可得到环氧基质量分数为8.2%的ESBS。进一步添加2%(质量分数)ESBS到E-44/DMDC环氧固化体系中,能有效提高该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增加37.0%,弯曲强度增加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环氧化 环氧树脂 增韧剂 增容
下载PDF
AG-80/YD-8115环氧树脂体系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勇 谭晓明 +3 位作者 熊航行 崔国安 陈姝敏 朱琼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偶联剂和稀释剂分别对AG-80/YD-8115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考察了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YD-8115)∶m(AG-80)=1.57∶1时,w(甲氧基聚乙二醇)=17%、w(偶联剂)=3%、w(1,4-环己烷二甲醇缩...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偶联剂和稀释剂分别对AG-80/YD-8115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考察了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YD-8115)∶m(AG-80)=1.57∶1时,w(甲氧基聚乙二醇)=17%、w(偶联剂)=3%、w(1,4-环己烷二甲醇缩水甘油醚)=2%(相对于固化剂和环氧树脂总质量而言),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14.3 MPa,力学性能、耐热和耐水性能都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80 改性 甲氧基聚乙二醇 偶联剂 稀释剂
下载PDF
循环水系统自排污水回用工艺技术
10
作者 崔小刚 肖光辉 张学峰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介绍了循环水自排污水回用工艺技术的工艺流程和除浊、软化和脱盐等技术原理,计算出自排水的回用率和脱盐率分别可达85%和90%以上,同时回用水水质优于新鲜水。进一步分析了自排污水回用后循环水腐蚀加重的原因是由于补充水变软、引... 介绍了循环水自排污水回用工艺技术的工艺流程和除浊、软化和脱盐等技术原理,计算出自排水的回用率和脱盐率分别可达85%和90%以上,同时回用水水质优于新鲜水。进一步分析了自排污水回用后循环水腐蚀加重的原因是由于补充水变软、引入更多的腐蚀性离子、缓蚀剂有效浓度不足等造成;并提出应用专用阻垢缓蚀剂,使自排水回用率控制在80%、脱盐率在90%以上的解决方案。从节水、减排、节省药剂和提高浓缩倍数等几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分析,浓缩倍数从2.85提高到4.88,新鲜水量降低了32.4%,外排污水量降低了94.8%,阻垢缓蚀剂耗量降低了37.5%。经济效益为118.78×104RMB¥/a,投资回报期为3.2a,效益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污水回用 浓缩倍数 腐蚀节水减排
下载PDF
原油蒸馏装置冷凝水过度中和对腐蚀的影响
11
作者 李克颖 吴炎城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6年第2期24-27,35,共5页
某炼油厂原油蒸馏装置采取加注有机胺、油溶性缓蚀剂和水的工艺防腐措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两种在用的有机胺中和剂的剂耗表现出对原油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对产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发现是由于中和剂对冷凝水过度中和即冷凝水pH值控制... 某炼油厂原油蒸馏装置采取加注有机胺、油溶性缓蚀剂和水的工艺防腐措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两种在用的有机胺中和剂的剂耗表现出对原油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对产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发现是由于中和剂对冷凝水过度中和即冷凝水pH值控制过高造成的。对碱性较弱的中和剂,中和盐酸后形成胺-氯化铵缓冲溶液,导致了剂耗波动大的假象;对碱性较强的中和剂,中和盐溶液无缓冲作用。冷凝水最佳pH值控制范围为5.5~6.0。碱性强的中和剂过量中和pH值显著升高,容易导致垢下腐蚀;碱性较弱的中和剂有利于塔顶冷凝水pH值的稳定控制,避免pH值过高而引起垢下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装置 中和剂 PH值 有机胺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