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98
1
作者 王新生 刘纪远 +1 位作者 庄大方 王黎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31个特大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以填充类型为主,外延类型相对较少且主要发生在发展限制较小的平原地区。总体上,分维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形状指数有减少,城市空间形状有紧凑化趋势。综观199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城市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广州、南昌、济南、成都、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形状变化比较大,而兰州、太原和唐山等城市形状变化很小。若用地扩展为填充类型,则分维减少,紧凑性增加,形状指数减少;相反,若用地扩展为外延类型,分维增加,紧凑性降低,形状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时空特征 形态变化 2000年 1990年 形状指数 城市空间形态 形状变化 环境数据库 土地利用 国家资源 软件支持 轮廓形状 特大城市 变化趋势 空间扩展 城市用地 北方城市 空间形状 紧凑度 紧凑性 类型 分维 GIS 紧凑化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70
2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2 位作者 熊剑平 朱俊林 张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空间上经济联系作用强度距离衰减,形成圈层结构分异。从点、线、面组合关系角度,构建节点中心性、通道网络性、范围系统性指标,定量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中心城市中心性等级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与交通地理区位紧密相关;主要通道与侍服能力也存在等级层次性,明显形成两城际交通走廊;中心城市腹地范围与自身外向经济联系强度密切相关,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中心性 网络性 Vonoroi图 等级层次性 武汉都市圈范围
下载PDF
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 被引量:155
3
作者 涂汉明 刘振东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1-319,共9页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地势起伏度的基本原理,文中讨论了中国地势起伏等级的划分方案和起伏度特征,最后对地势起伏度的进一步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地势 起伏度 划分 地貌形态 中国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被引量:154
4
作者 杨兰芳 曾巧 +1 位作者 李海波 闫静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7-210,共4页
土壤过氧化氢酶是土壤中非常重要酶类,为了探索一种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简单、可靠而适用的测定方法,我们进行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重现性优于高锰酸钾容量法,溶液在24... 土壤过氧化氢酶是土壤中非常重要酶类,为了探索一种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简单、可靠而适用的测定方法,我们进行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重现性优于高锰酸钾容量法,溶液在240nm处的吸光度可以稳定11小时以上,对4种土壤分析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与高锰酸钾容量法之间无显著差异。传统高锰酸钾容量法加酸后再过滤容易导致溶液有颜色,过滤液易浑浊,过滤时间长。本试验表明,在过滤前加入饱和铝钾矾,然后直接将溶液过滤到盛有酸的容器内,既可以使溶液无色,又能使溶液澄清透明,还能使过滤速度大为加快。总之紫外分光光度法重现性好、稳定时间长,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试剂,避免了容量法的滴定误差,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土壤 过氧化氢酶 容量法
原文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 被引量:138
5
作者 杨兰芳 庞静 +1 位作者 彭小兰 闫静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0期364-366,共3页
为简便快速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重现好,相对误差小,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设备,适合于批量分析;利用硫酸阻止和终止酶促反应,既简化了操作,又减... 为简便快速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重现好,相对误差小,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设备,适合于批量分析;利用硫酸阻止和终止酶促反应,既简化了操作,又减少了误差来源;本法的测定结果与高锰酸钾滴定法的结果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测定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 植物 硫酸 高锰酸钾滴定法
下载PDF
中国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求证 被引量:130
6
作者 涂汉明 刘振东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地势起伏度是描述地貌形态的定量指标,亦是区域地貌对比研究和地貌类型划分的客观依据。通过对全国600个样点和两个小区的详细研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本文得出并论证了中国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存在。
关键词 地貌学 地势起伏度 统计单元 中国
下载PDF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135
7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2 位作者 赵晓东 郭柏枢 杨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 如何以最小的城市土地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4年的市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引入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0.344升至0.53,累计提升率为54.07%,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效率增长速率快于中游和下游,全域土地利用效率仍有较大上升潜力;(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不仅省内、省际差异显著,上中下游的差异也较大,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3)1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Moran's I均大于0且逐年上升,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空间形态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特征,H-H集聚区沿浙江、上海向外扩散,L-L集聚区集中于皖北、川北等地。研究框架和结果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格局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粘质土壤的入渗过程 被引量:116
8
作者 刘目兴 聂艳 于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1-878,共8页
土壤入渗是降雨渗入土体形成土壤水的基本水文过程,土壤渗透能力影响着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强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决定了入渗初期的土水势,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刀法,观测了三峡库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 土壤入渗是降雨渗入土体形成土壤水的基本水文过程,土壤渗透能力影响着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强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决定了入渗初期的土水势,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利用环刀法,观测了三峡库区林地和草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土壤入渗率和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林地和草地下土壤初始入渗率减小,入渗趋于稳定所需时间缩短,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增大。土壤含水率为12%的林地初始入渗率为8.95 mm/min,是含水率40%林地初始入渗率的4倍,但1h累积入渗量仅是含水率40%林地的2/3。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草地土壤入渗过程对初始含水率的敏感性较弱,干湿草地相比较入渗参数的差异不如林地明显。随时间的延长,土壤入渗率逐渐降低,入渗曲线渐趋平缓,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显示Horton模型对林地和草地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参数具有物理意义,是分析和预测三峡库区林草覆盖下土壤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壤含水量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多目标综合评价中四种确定权重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16
9
作者 何超 李萌 +3 位作者 李婷婷 彭雪 李婕 赵锦慧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在多目标综合评价中将指标权重的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某市10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单位GDP用水量、单位水面面积COD负荷、单位水面面积TP负荷等12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 在多目标综合评价中将指标权重的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某市10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单位GDP用水量、单位水面面积COD负荷、单位水面面积TP负荷等12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多目标综合评价中,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其优点是方法操作简便,缺点是精确性比较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避免主观随意性,能显著表现评价指标的差异性,但是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且要求基础数据精确;用层次分析法能较客观地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的权重值分布域也更宽,但层次分析法不易构造判断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层次分析法的一种扩展,在算法上更有利于计算,且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综合评价 专家打分法 主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 被引量:86
10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2 位作者 张倩 王占岐 李兆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 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案例区开展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县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角度遴选出表征国土空间不同主题要素的24个指标因子,构建基于"要素—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评价单元开始对10类空间二级功能进行比例关系表达,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三生功能承载力;最后引入双约束聚类法划定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区,并匹配相应的调控政策。研究表明:基于统一的功能分类和指标体系实现功能比例表达在不同尺度间传递;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可划分为3个一级综合功能区和7个二级综合功能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比例关系 综合分区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人工浮床栽培7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卢进登 陈红兵 +1 位作者 赵丽娅 李兆华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61,共4页
本研究利用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栽培了7种植物,成活率都在70%以上,2个月的生长期内生物的生长量都超过20 kg鲜重/m2。浮床栽培芦苇的净化效果最好,每平方米的芦苇浮床可以使117.93 m3的水从Ⅴ类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以总磷计),其次分... 本研究利用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栽培了7种植物,成活率都在70%以上,2个月的生长期内生物的生长量都超过20 kg鲜重/m2。浮床栽培芦苇的净化效果最好,每平方米的芦苇浮床可以使117.93 m3的水从Ⅴ类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以总磷计),其次分别为荻、水稻、蕹菜、牛筋草、香蒲和美人蕉。对蕹菜和水稻植株的检测表明,分别作为蔬菜和青饲料完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浮床 富营养化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被引量:58
12
作者 卢进登 帅方敏 +2 位作者 赵丽娅 康群 李兆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利用人工生物浮床栽培植物20余种,成活率大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角度,研究认为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等7种植物作为浮床栽培植物是较合适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生物浮床的构建合... 利用人工生物浮床栽培植物20余种,成活率大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从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角度,研究认为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等7种植物作为浮床栽培植物是较合适的.研究也表明人工生物浮床的构建合理、浮床植物的栽培方法得当,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技术之一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浮床 富营养化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 被引量:66
13
作者 刘承良 熊剑平 +3 位作者 龚晓琴 张莲 周玉娇 李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50-1654,1695,共6页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运用MATLAB7.0和SPSS16.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ESRE)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运用MATLAB7.0和SPSS16.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ESRE)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ESR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复合系统协调度城际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实力明显正相关;整个圈域处于协调发展态,但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地域分布不平衡,形成核心—边缘与等级板块复合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E复合系统 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Voronoi图的测度点状目标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被引量:65
14
作者 张红 王新生 余瑞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点集的V orono i图是对点集的一种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分布的点集可以形成V orono i多边形面积的不同变化,可以通过计算点状目标的V orono 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CV值)方法,来分析点状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进行了... 点集的V orono i图是对点集的一种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分布的点集可以形成V orono i多边形面积的不同变化,可以通过计算点状目标的V orono 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CV值)方法,来分析点状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进行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村居民点总体上属于集群分布,而各县市的分布规律是,中北部平原、低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呈随机分布,南部、西部山区呈集群分布.最近邻点指数和CV值的相关系数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计算点状目标的V orono 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方法,也是测度点状目标空间分布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目标 空间分布特征 VORONOI图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41
15
作者 吕军 张立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定义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在对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内容、研究阶段、学科背景和技术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旅游 乡村 研究内容 比较分析 技术方法 学科背景 未来趋势
下载PDF
武汉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60
16
作者 余曼 汪正祥 +2 位作者 雷耘 李中强 谭庆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3-1339,共7页
本实验对武汉市城区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与叶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尘源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乔木中悬铃木滞尘能力较高,可达6.9345 g/m2;小乔木中紫薇和紫叶李是滞尘能力较高的树种,滞尘能力... 本实验对武汉市城区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与叶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尘源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乔木中悬铃木滞尘能力较高,可达6.9345 g/m2;小乔木中紫薇和紫叶李是滞尘能力较高的树种,滞尘能力分别为1.9543 g/m2和1.8790 g/m2;灌木中红花檵木和杜鹃等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分别可达4.0373 g/m2和3.8875 g/m2;(2)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结构发现:叶表具毛被、褶皱、较深的不规则网格等特征的树种滞尘能力较高,叶表平滑或叶表网格结构规则且较浅时滞尘能力较低;(3)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尘源条件下滞尘能力差异显著,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越高,滞尘能力也越大。以车流量近似模拟尘源条件表明,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树种 滞尘能力 扫描电镜 叶表面结构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刘承良 丁明军 +1 位作者 张贞冰 张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08,共13页
空间-距离-通达性已经成为城市区域一体化联系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都市圈城际联系发展与交通网络建设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矛盾解决的关键是优化其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以武汉都市圈为实证对象,构建最短距离矩阵,引入时间、空间通... 空间-距离-通达性已经成为城市区域一体化联系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都市圈城际联系发展与交通网络建设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矛盾解决的关键是优化其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以武汉都市圈为实证对象,构建最短距离矩阵,引入时间、空间通达性模型,建立高等级路网发育评价指标体系,从节点体系与网络体系两个角度,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城际通达性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揭示出:圈域城镇(节点)体系通达性空间差异明显,与城市自身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空间格局与城镇等级规模呈共轭协同关系,不同空间等级节点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同心圈层与"轴—辐"网络空间格局;快速交通干道网络(高速公路、铁路等)是城市通达性空间演变的重要推动力,使其空间收敛减速,形成显著的带状分异格局,初步形成沪蓉东西向、京珠南北向的两大城市经济联系交通走廊;圈域城际交通干网发育程度偏低,处于回路网络水平,高等级路网扩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达性 城际联系 空间格局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53
18
作者 赵丽娅 李兆华 +1 位作者 李锋瑞 赵哈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04-3211,共8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各群落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主要结论是:①科尔沁沙地植被退化后的恢复演替是一种次生的中途恢复演替.演替各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为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从流动...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进程中各群落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主要结论是:①科尔沁沙地植被退化后的恢复演替是一种次生的中途恢复演替.演替各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为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从流动到半流动沙丘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平均增加了709%;从半流动到固定沙丘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平均增加了393%.从流动到半流动沙丘阶段是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快速增长期.②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组成均以1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优势度为60.40%~91.83%),到演替中后期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但其所占比例仍很小.③演替各阶段群落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616、0.7736、0.7281、1.0939、1.0648和0.9682,可见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群落并非是演替历史最大的群落.④恢复演替系列各阶段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系数都较大,在0.368~1.000范围之内,任一群落总是与其下一阶段最邻近的群落具有最高的相似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被恢复 演替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科尔沁沙质草地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的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50
19
作者 赵丽娅 李兆华 +2 位作者 赵锦慧 赵哈林 赵学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7-623,共7页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质草地在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放牧草地植物种数22种,围封草地植物种数30种,围封使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增加了36%;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6149±1900有效...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质草地在放牧和围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放牧草地植物种数22种,围封草地植物种数30种,围封使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增加了36%;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6149±1900有效种子数·m-2,围封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0657±3342有效种子数·m-2,比放牧草地增加了28%。放牧和围封草地种子库组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分别占99%和98%的比例),多年生植物所占的比例很小;3)放牧草地种子库的Shannon_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363和4.9549,明显小于围封草地的0.9682和7.2260,表明自由放牧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4)放牧和围封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被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表明了随着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增加,地上植被密度随之增加,放牧草地地上植被密度78%的变异可归结为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而围封草地地上植被密度58%的变异可由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异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放牧 围封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下载PDF
山水资源型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张家界市为例 被引量:53
20
作者 于婧 汤昪 +3 位作者 陈艳红 张蕾 聂艳 邓文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0-1299,共10页
区域生态安全是现代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认识与评价区域生态风险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综合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以张家界市2019年高分二号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使用GIS空间分析与Fragstats软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景... 区域生态安全是现代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认识与评价区域生态风险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综合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以张家界市2019年高分二号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使用GIS空间分析与Fragstats软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9个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与道路距离、与水域距离构建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安全保护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明显,生态风险呈现"中部、四周低,高值区总体沿澧水水系呈条带状延伸"的空间分布规律;(2)低、较低、中、较高、高生态风险分别占比21.59%、41.79%、22.57%、12.08%、1.98%,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占比最高,高生态风险占比最低,各区县高生态风险压力排序为: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武陵源区;(3)研究共识别出生态廊道24条,生态节点47个,生态廊道累积长达872.35km,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分别呈现"三横四纵"、"中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4)研究区形成了由9处生态源地、47处生态节点、24条生态廊道以及3个生态安全区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安全保护策略,为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张家界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