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3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秋英 李发东 +1 位作者 刘孟雨 董宝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4,共5页
利用 OS- 30型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旗叶的 T1 /2 值减少 ,旗叶光系统 (PS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潜在活性 (Fv/ F0 )降低。光合作用的潜在活力降低 ,影... 利用 OS- 30型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旗叶的 T1 /2 值减少 ,旗叶光系统 (PS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潜在活性 (Fv/ F0 )降低。光合作用的潜在活力降低 ,影响了光合电子的传递和 CO2 同化的正常进行 ,表现在可变荧光淬灭速率 (Δ Fv/ F0 )减慢 ,可变荧光下降比值 (Rfd=Δ Fv/ Ft)减小 ,进而影响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小麦旗叶 叶绿素a荧光 光合速率 灌浆期
下载PDF
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千千 李向全 +2 位作者 王效科 万五星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58,共7页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0.14 mg·L-1,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TSS的质量浓度高达552.86 mg·L-1。因此,COD、TP、TN、Pb和TSS是我国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高速路径流污染物Pb、Cu和Zn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道路,而普通道路径流污染物中COD和TSS要高于高速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多数研究表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路面坡度增加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和燃料的消耗,进而导致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路面清扫或许对污染物的浓度有不利的影响,主要由于道路清扫将路面中部分大颗粒破碎,释放出了细小的颗粒物(粒径<43μm)并且不能将其清除的缘故。但是,降雨强度、干期、降雨历时和车流量对径流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总结发现:车流量≥30 000的路面径流中COD、TSS、Pb和Cu的浓度是车流量<30 000的路面径流中的2.5、4.3、1.4和5.1倍;路面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损耗,有机污染物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活动和路面材质,营养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多环芳烃、大肠杆菌等水质指标列入研究计划;深入分析影响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运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识别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 水质 影响因素 污染物来源
下载PDF
中国蜱类地理分布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70
3
作者 陈泽 杨晓军 +1 位作者 杨晓红 刘敬泽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0-823,共4页
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蜱类的分布和地理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蜱类呈点状和带状分布;蜱类在中国分布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基本一致,但华北区及甘肃、安徽、河南、云南与中国大陆动物区系差异较大。因此,有... 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蜱类的分布和地理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蜱类呈点状和带状分布;蜱类在中国分布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基本一致,但华北区及甘肃、安徽、河南、云南与中国大陆动物区系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区作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类 分布 蜱类区系 聚类分析 中国
下载PDF
植物钙调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4
作者 毛国红 宋林霞 孙大业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1-488,共8页
钙调素(CaM)作为最重要的一类Ca^(2+)传感蛋白可以通过与其下游CaM结合蛋白(CaMBP)作用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对CaMBP的研究是揭示CaM作用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探明Ca^(2+)-CaM信号转导系统的关键。该文从CaMBP和CaM的结合特性、植物... 钙调素(CaM)作为最重要的一类Ca^(2+)传感蛋白可以通过与其下游CaM结合蛋白(CaMBP)作用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对CaMBP的研究是揭示CaM作用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探明Ca^(2+)-CaM信号转导系统的关键。该文从CaMBP和CaM的结合特性、植物CaMBP的分布以及植物CaMBP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了植物CaMBP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钙调素结合蛋白 钙调素结合结构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鱼类对高密度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59
5
作者 张廷军 杨振才 孙儒泳 《水产科技情报》 199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在单位水体中,鱼类个体数量增加对鱼体本身是一种胁迫,并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适应变化。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认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使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加强了糖异生作用,显示出低血糖... 在单位水体中,鱼类个体数量增加对鱼体本身是一种胁迫,并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和行为的适应变化。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认为鱼类对胁迫的适应反应从神经内分泌活动变化开始,使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加强了糖异生作用,显示出低血糖和抗病能力降低。高密度对鱼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相互间争斗行为频率下降。生理功能的调节需消耗大量能量,因而影响了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胁迫 鱼类 环境适应
下载PDF
高等植物体内的肌动蛋白 被引量:63
6
作者 陈颖 王刚 赵俊霞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植物肌动蛋白是植物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起来的热点 ,它涉及植物细胞的分裂机制、细胞运动、细胞器运动、细胞的极性、细胞空间形状的维持 ,物质运输等。对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的性质、功能、研究方法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作了综述 ,并对... 植物肌动蛋白是植物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起来的热点 ,它涉及植物细胞的分裂机制、细胞运动、细胞器运动、细胞的极性、细胞空间形状的维持 ,物质运输等。对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的性质、功能、研究方法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作了综述 ,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功能 研究方法 肌动蛋白
下载PDF
拮抗细菌作为生物防治手段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7
作者 于淑池 张利平 王立安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概述了拮抗细菌作为生物防治手段的发展历程 。
关键词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化学农药 防治 病虫害
下载PDF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常规鉴定——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45
8
作者 翟彩霞 马春红 +3 位作者 秦君 王立安 陈霞 李广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222-224,共3页
概述了诱导植物抗病性的过程、相关酶以及几种主要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关系。为早期鉴别植物抗性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植物 诱导抗病性 常规鉴定 酶活性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与抑郁间的作用 被引量:52
9
作者 魏曙光 张月娟 +2 位作者 席明静 张春湘 张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370名大学生施测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复回归分析验证社会...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方法:对370名大学生施测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复回归分析验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结果:社会支持×应激显著预测了抑郁的变化;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应激与抑郁的关系。结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社会支持是调节变量,自我效能感是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调节变量 中介变量
下载PDF
转录因子对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0
作者 郭光艳 柏峰 +1 位作者 刘伟 秘彩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7-1287,共11页
木质素是维管植物次生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木质素分子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分子相互交联,增加了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其疏水性使植物细胞不易透水,利于水分及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 木质素是维管植物次生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木质素分子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分子相互交联,增加了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机械强度,其疏水性使植物细胞不易透水,利于水分及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木质素与纤维素共同形成的天然物理屏障能有效阻止各种病原菌的入侵,增强了植物对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防御能力。然而木质素的存在也给人类的生产实践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造纸业中,由于必须使用大量化学药品去除木质素,加大了造纸成本,严重污染了环境;饲草中的高木质素含量则影响牲畜的消化吸收,降低了饲草的营养价值;过高的木质素含量也影响了人类对生物质能源的发酵利用。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木质素的可降解性意义重大。在高等植物中,木质素通过苯丙烷途径和木质素特异途径合成。在拟南芥中,NAC、MYB以及WRKY类转录因子都参与了对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在拟南芥中,MYB26可激活NST1/NST2的转录;WRKY12可与NST2的启动子区结合并对其表达进行负调控;SND1(NST3)和NST1主要在纤维次生壁的形成中发挥作用,两者功能有冗余;NST1和NST2在调控花药壁的次生壁的增厚中功能有冗余;VND6和VND7则主要在木质部导管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这些NAC类转录因子通过与下游的MYB类转录因子如MYB83、MYB46及(或)MYB58、MYB63、MYB85和MYB103的结合对木质素合成基因的表达进行正调控,而MYB75对木质素生物合成进行负调控。多数MYB转录因子通过与下游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启动子区的AC元件(I、II和III)结合从而对其表达进行调控。研究表明,b HLH类转录因子也参与了对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文章综述了各类转录因子对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最近进展,绘制了拟南芥中木质素生物合成的主要调控网络,同时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调控
下载PDF
蜱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1-949,共9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n和须角蜱属Cornupalpatum,合并的牛蜱属Boophilus、暗眼蜱属Anocentor和盲花蜱属Aponomma)。根据新的分类变更对已知种类进行了分析。至2006年,世界已知蜱类有3科18属897种,中国有2科10属119种。阐明了有关蜱类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并讨论了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全证据方法,并结合蜱类和不同宿主之间的关系、动物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比较寄生虫学的资料,成为解决蜱类系统发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系统学 编目 分类订正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韩娜 葛荣朝 +2 位作者 赵宝存 沈银柱 黄占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07-410,423,共5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参与高等植物氨同化过程的关键酶.介绍了高等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其同工酶的种类、性质、生理作用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植物抗盐性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 分子生物学 GS同工酶 最适PH值 免疫学
下载PDF
中国蜱类的有效属和有效种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3,共5页
中国蜱类名录存在年代较长、分类系统过时、种类不全等问题.为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蜱类分类的最新成果,根据世界公认的蜱类有效属和有效种,对我国现有的蜱类分类资料重新进行了统计和厘定.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蜱类有2科、6亚科,共计10个有效... 中国蜱类名录存在年代较长、分类系统过时、种类不全等问题.为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蜱类分类的最新成果,根据世界公认的蜱类有效属和有效种,对我国现有的蜱类分类资料重新进行了统计和厘定.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蜱类有2科、6亚科,共计10个有效属、119个有效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类 有效属 种名 中国
下载PDF
2,4-D和6-BA对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李玉静 陈彦龙 +2 位作者 王玲玲 赵颂民 朱正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8,403,共5页
以粳稻"日本晴"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统计愈伤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分析培养基中2,4D和6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培养力的影响,得到二者的最适配比,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频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 以粳稻"日本晴"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统计愈伤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分析培养基中2,4D和6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培养力的影响,得到二者的最适配比,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频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子,与6B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培养效果更好.对"日本晴"而言,当2,4D为2.0mg/L,6BA为0.5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当2,4D为2.0mg/L,6BA为0.2mg/L时,绿苗分化率和培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成熟胚 愈伤组织 愈伤诱导率 绿苗分化率
下载PDF
十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建成 李秀芹 张慧中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32-38,共7页
对 10种藓类植物 (红蒴立碗藓、无疣墙藓、钟帽藓、小石藓、短尖叶墙藓、中华细枝藓、柳叶藓、多褶青藓、狭叶绢藓、东亚绢藓 )的成熟孢子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人工培养 ,培养液为KnodsonC培养液 ,对照组为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 对 10种藓类植物 (红蒴立碗藓、无疣墙藓、钟帽藓、小石藓、短尖叶墙藓、中华细枝藓、柳叶藓、多褶青藓、狭叶绢藓、东亚绢藓 )的成熟孢子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人工培养 ,培养液为KnodsonC培养液 ,对照组为自来水。在光学显微镜下描绘和照相记录了这 10种藓类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的基本过程 ,并对孢子的萌发能力和时间 ,原丝体系统发育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人工培养
原文传递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崔润丽 刁现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5-29,共5页
土地盐渍化是农作物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盐分对植物的伤害、植物耐盐的机理、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转耐盐基因植物等方面论述了植物的耐盐机理及转耐盐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耐盐性状的复杂性,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盐害 耐盐机理 基因克隆 转基因 基因植物 转化 耐盐相关基因 农作物产量 耐盐性状 复杂性
下载PDF
荒漠生物结皮中藻类和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郑云普 赵建成 +2 位作者 张丙昌 李琳 张元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8,共8页
藻类和苔藓植物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两类先锋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结皮中生物量最大的2个类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物结皮中藻类和苔藓两大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藻类结皮、苔藓结皮的生态... 藻类和苔藓植物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两类先锋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结皮中生物量最大的2个类群。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生物结皮中藻类和苔藓两大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藻类结皮、苔藓结皮的生态作用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生态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荒漠生物结皮中藻类与苔藓植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荒漠生物结皮中藻类与苔藓共生机理的探讨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这对进一步探明生物结皮中藻类和苔藓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它们的生态学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生物结皮 苔藓植物
下载PDF
植物热激反应的信号转导机理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冰 刘宏涛 +1 位作者 孙大业 周人纲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热刺激能诱导机体产生热激响应 (heatshockre sponse ,HSR)。在热激基因 (编码热激蛋白的基因 ,heatshockgene ,HSgene)表达之前许多信号转导组分已经发生了改变。已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Ca2 + 及CaM参与了植物HSR的信号转导。真... 热刺激能诱导机体产生热激响应 (heatshockre sponse ,HSR)。在热激基因 (编码热激蛋白的基因 ,heatshockgene ,HSgene)表达之前许多信号转导组分已经发生了改变。已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Ca2 + 及CaM参与了植物HSR的信号转导。真核生物中热激基因的表达被热激转录因子 (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HSF)所介导。热胁迫时 ,HSF被激活并结合到热激元件 (heatshockelement,HSE)上。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介绍与植物热激信号转导途径 (包括基因调控过程 )中上游的Ca2 + CaM信号系统及下游的热激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反应 信号转导 CAM 基因表达 HSE HSF 植物
下载PDF
利用RAPD-BSA技术筛选小麦耐盐突变位点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28
19
作者 索广力 黄占景 +2 位作者 何聪芬 沈银柱 Jian WANG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6期598-602,共5页
以耐盐性差的“冀麦 2 4” (TriticumaestivumL .)和其经正定霉素诱变后获得的耐盐突变体 890 1_17为材料 ,用2 80个引物在两者之间进行RAPD分析 ,其中 35个引物扩增出DNA多态性 ,其相似性系数为 0 .978,证明二者为近等基因系 (near_iso... 以耐盐性差的“冀麦 2 4” (TriticumaestivumL .)和其经正定霉素诱变后获得的耐盐突变体 890 1_17为材料 ,用2 80个引物在两者之间进行RAPD分析 ,其中 35个引物扩增出DNA多态性 ,其相似性系数为 0 .978,证明二者为近等基因系 (near_isogenicline ,NIL)。用分株法建立两个F2 群体 (“冀麦 2 4”× 890 1_17和 890 1_17ד中麦 9”) ,在两个群体中按照BSA (bulkedsegregantanalysis)方法分别构建两个对应DNA池 (耐盐池和不耐盐池 ) ,用上述能扩增出明显多态性的 35个引物在对应的耐盐和不耐盐DNA池之间进行RAPD分析 ,发现只有OperonQ4引物在对应的两个DNA池扩增出的多态性在两个F2 群体之间是一致的 ,说明其扩增产物是与耐盐突变位点紧密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子标记 RAPD-BSA 耐盐突变体 筛选
下载PDF
三聚氰胺对花鲈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刘海燕 张伟 +4 位作者 薛敏 吴秀峰 郑银桦 郭利亚 盛洪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本文以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为实验对象,采用接触、腹腔注射及口服三种致毒方式,进行了非蛋白氮物质-三聚氰胺对花鲈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0、500、2000、5000及10000mg/k... 本文以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为实验对象,采用接触、腹腔注射及口服三种致毒方式,进行了非蛋白氮物质-三聚氰胺对花鲈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0、500、2000、5000及10000mg/kg),进行了21d的花鲈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溶解度较低,其水溶液没有表现出急性毒性,LC50>3500mg/L;而在腹腔注射致毒方式下,三聚氰胺对花鲈的半致死剂量LD50=890.07mg/kg.w;LD5095%可信限为:778.63-1017.45mg/kg.w;在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10000mg/kg组三聚氰胺降低了花鲈的摄食与生长(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三聚氰胺对花鲈的存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没有显著影响花鲈血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素氮(p>0.05),但显著影响了花鲈血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10000mg/kg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聚氰胺对花鲈21d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为131.99mg/kg.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花鲈 急性毒性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