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结合蛋白、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黎 伍莹 +5 位作者 季晓珍 甘榜佳 唐劲涛 张琴琴 应健智 许永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89)和非脓毒症组(n=95),追踪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3)和非死亡组(n=141)。连续测定患者HBP水平,比较两组HBP峰值差异,评估其诊断脓毒症的效力,以HBP峰值的中位数为界值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评估HBP单独及联合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WBC)评估预后的效力。结果:(1)脓毒症组(n=89)与非脓毒症组(n=95)HBP的峰值(71.7±68.6 vs 52.5±56.1)无显著差异(P=0.051)。(2)184例患者中HBP峰值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44,P<0.01),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1)。(3)TBil水平、WBC计数及PCT水平独立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18、0.631和0.718,三者联合AUC为0.684,诊断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71.6%(P<0.05)。(4)死亡预后相关分析显示:高HBP水平组患者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0.4%vs 16.3%,P<0.05);WBC计数值也是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17.5±6.9 vs 12.8±4.7,P<0.01),尤其合并脓毒症者,该值有显著差异(P<0.01)。HBP峰值、TBil水平、WBC计数、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是:0.618、0.603、0.719、0.823及0.811,HBP联合TBil及WBC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750,评估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4.5%(P<0.05)。(5)三者联合评估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效力上与人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TBil及WBC三者联合用于评估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预测效力较高,对于合并脓毒症的外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症 严重创伤 总胆红素 白细胞
下载PDF
1-脱氧鞘脂的特性、功能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2
作者 杨谋杰 王俊楠 +2 位作者 邬慧贤 金俊飞 潘志雄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鞘脂是细胞膜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当鞘脂合成路径被干扰时,鞘脂代谢重编程,导致合成产物转变为1-脱氧鞘脂(DoxSL)。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DoxSL的生物合成、代谢及相关功能,特别是DoxSL在细胞毒性、神经... 鞘脂是细胞膜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当鞘脂合成路径被干扰时,鞘脂代谢重编程,导致合成产物转变为1-脱氧鞘脂(DoxSL)。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DoxSL的生物合成、代谢及相关功能,特别是DoxSL在细胞毒性、神经突的影响及膜疏水性方面的作用。此外,DoxSL水平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丝氨酸含量降低会导致DoxSL病理性升高,而升高的DoxSL与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1型(HSAN1)相关。DoxSL可用作预测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参与NAFLD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亚基的突变导致DoxSL增加是形成HSAN1的重要原因,故监测、调控DoxSL含量可能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脱氧鞘脂 生物合成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1型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二至丸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炎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玲 唐焕焕 +4 位作者 沈晓燕 李亚洲 韦京辰 陈毅平 吕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对姜黄素联合二至丸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肝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变化以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 A模型对照组、二至丸... 目的对姜黄素联合二至丸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肝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变化以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 A模型对照组、二至丸组、姜黄素组、二至丸+姜黄素组。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观察肝内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肝内IL-6、IFN-γ、IL-10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内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LISA结果显示二至丸联合姜黄素组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6、INF-γ)较Con A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Con A模型对照组相比,二至丸联合姜黄素组小鼠肝脏内IL-6和IFN-γ上调以及IL-10下调的现象被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Con A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二至丸+姜黄素组小鼠明显抑制了NF-κB的磷酸化,从而起到抗炎、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减少Caspase-3的活化,降低肝细胞凋亡率。结论在Con 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模型中,二至丸和姜黄素联用可通过减少血清和肝脏中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肝细胞坏死,而这种保护肝脏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与阻碍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刀豆蛋白A 姜黄素 二至丸 NF-ΚB
原文传递
神经鞘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思聪 邱志东 金俊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61-668,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鞘脂作为一类参与机体结构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生物活...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鞘脂作为一类参与机体结构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生物活性脂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和病变血管中水平异常,某些神经鞘脂分子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综述神经鞘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寻找新的思路和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脂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酰胺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探索铁死亡在肝癌细胞对仑伐替尼耐药中的作用
5
作者 廖思聪 朱彩玉 +1 位作者 邬慧贤 金俊飞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铁死亡在肝癌细胞对仑伐替尼(Lenva)耐药中的作用,为预防或逆转Lenva耐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即亲本细胞(PC)采用梯度浓度诱导法构建Lenva耐药细胞(LRC);利用RNA-seq技术对LRC和PC两种细胞进行转录... 目的探究铁死亡在肝癌细胞对仑伐替尼(Lenva)耐药中的作用,为预防或逆转Lenva耐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即亲本细胞(PC)采用梯度浓度诱导法构建Lenva耐药细胞(LRC);利用RNA-seq技术对LRC和PC两种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免疫印迹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利用DHE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果Lenva处理PC和LRC 24 h,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4.88μmol/L和89.34μmol/L,提示Lenva耐药人肝癌细胞体外诱导成功。RNA-seq测序检测到12106个基因,与PC比较,LRC 88个基因上调,197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铁死亡信号通路位列其中。利用10μmol/LLenva处理细胞48 h,与PC相比,LRC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和GPX4表达增加,ROS含量降低。电镜结果显示,与PC相比,特征性铁死亡线粒体形态改变的LRC明显减少。结论肝癌细胞对Lenva耐药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和信号途径,其中铁死亡抵抗机制可能是引起肝癌细胞耐Lenva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肝癌 耐药 铁死亡
下载PDF
2PreS1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疫苗效果评价
6
作者 胡明娜 韩少伟 +1 位作者 张勇 李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0-1304,131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抗原PreS1的二聚体蛋白2PreS1,并评估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设计并构建pET28a-his-2PreS1载体及对照载体pET28a-his-PreS1,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和纯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抗原PreS1的二聚体蛋白2PreS1,并评估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设计并构建pET28a-his-2PreS1载体及对照载体pET28a-his-PreS1,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重组蛋白2PreS1及PreS1。接着通过镍柱对目的蛋白纯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目标蛋白进行鉴定。随后,分别将纯化的2PreS1蛋白以及PreS1蛋白与弗式或CpG佐剂配制成疫苗,接种至8周龄的C57小鼠中,在初次免疫及两周后进行加强免疫。并于初次免疫后第21 d断尾采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测定小鼠血清中的PreS1抗体水平。结果在37℃220 rpm时用1 mmol/L IPTG持续诱导4 h为PreS1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且在洗脱液中咪唑浓度为500 mmol/L时PreS1蛋白被洗脱;而2PreS1蛋白则在16℃200 rpm时用1 mmol/L IPTG低温过夜诱导表达得最为理想,且2PreS1蛋白在咪唑浓度为100 mmol/L被洗脱。通过ELISA分析,发现无论是采用弗式还是CpG作为佐剂,接种2PreS1疫苗的小鼠其血清中的PreS1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仅接种PreS1疫苗的小鼠,且2PreS1与弗式佐剂配合使用时能诱导出比与CpG佐剂配合时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本研究不仅成功地表达和纯化了PreS1及其二聚体蛋白2PreS1,而且还通过在小鼠中的免疫应答实验证明了2PreS1相比单体PreS1蛋白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这表明了2PreS1作为疫苗成分的免疫效果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PRES1 2PreS1
原文传递
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郁江 曾义期 +2 位作者 陈坚 朱万权 周军媚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究桑叶提取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KM),分为对照组、APAP模型组、桑叶提取物组,每组10只。桑叶提取物组预防性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桑叶提取物组和APAP模型... 目的:探究桑叶提取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KM),分为对照组、APAP模型组、桑叶提取物组,每组10只。桑叶提取物组预防性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桑叶提取物组和APAP模型组腹腔注射300 mg/kg 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取材,观察肝脏损伤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AP模型组的肝组织肉眼可见部分点状瘀血坏死,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HE染色镜检见肝脏组织有凝固样坏死;而桑叶提取物组的肝脏损伤较APAP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桑叶提取物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提取物 对乙酰氨基酚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磊 莫刚 +2 位作者 李佳 罗嘉俊 彭小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50个、100个和150个囊蚴采用胃饲感染,同时设胃饲生理盐水组为对照。感染后20 d开始采用加藤卡茨法检测小鼠粪便;感染后8周,取小鼠肝脏右外叶组... 目的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50个、100个和150个囊蚴采用胃饲感染,同时设胃饲生理盐水组为对照。感染后20 d开始采用加藤卡茨法检测小鼠粪便;感染后8周,取小鼠肝脏右外叶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取小鼠肝脏左叶组织进行总蛋白提取,分析肝脏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后31 d小鼠粪便开始检测到华支睾吸虫卵,39 d所有感染组小组均检测到感染。HE及Masson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汇管区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且随着胃饲囊蚴数量的增加纤维化越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感染小鼠肝脏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胃饲囊蚴数量增加而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华支睾吸虫感染BALB/c小鼠肝胆管纤维化模型,为后续研究华支睾吸虫致肝胆管纤维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胆管纤维化 BALB/C小鼠
原文传递
神经鞘脂代谢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彩玉 廖思聪 金俊飞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肿瘤耐药是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并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因此,探索肿瘤耐药机制和寻找降低肿瘤耐药新举措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难题。神经鞘脂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越来越多... 肿瘤耐药是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并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因此,探索肿瘤耐药机制和寻找降低肿瘤耐药新举措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难题。神经鞘脂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鞘脂代谢异常可能参与肿瘤耐药调控。本文通过综述神经鞘脂及相关代谢酶在肿瘤耐药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阐明肿瘤耐药机制提供新思路,进而为临床预防和降低肿瘤耐药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脂 肿瘤耐药 神经酰胺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致肝胆管纤维化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磊 彭小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3,共5页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虫体在胆管内的长期寄生会导致肝胆管慢性炎症,引起胆管上皮增生,进而导致胆管周围纤维化。本文通过从虫体的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纤维化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纤维化 免疫 综述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血清鞘氨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婉莲 黄凯 +2 位作者 孙甜 朱容平 肖娟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鞘氨醇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5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HPLC法检测血清鞘氨醇的含量,采用ROC曲线确定血清鞘氨醇阈值,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鞘胺醇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最后分析血清鞘胺... 目的:探究血清鞘氨醇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5例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HPLC法检测血清鞘氨醇的含量,采用ROC曲线确定血清鞘氨醇阈值,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鞘胺醇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最后分析血清鞘胺醇与癌胚抗原(CEA)联合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鞘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鞘氨醇的最佳诊断值为13.70 ng/ml,诊断特异度为44.10%,灵敏度为80.60%;血清鞘胺醇与肺癌远端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且肿瘤大小和远端转移均为血清鞘氨醇含量上调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鞘氨醇和CEA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0.65%和55.48%,联合使用血清鞘氨醇与CEA,阳性率提高到89.68%。结论:血清鞘氨醇可作为潜在的肺癌诊断及恶性程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鞘氨醇 肺癌 肿瘤大小 远端转移
下载PDF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新的原癌基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敏 周志刚 +4 位作者 杨萍 陈灵瑶 侯琳 翁若兰 涂剑 《生命的化学》 CAS 2022年第9期1722-1728,共7页
AlkB同源蛋白5(AlkB homolog 5,ALKBH5)属于AlkB家族,对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具有高效的脱甲基活性,参与RNA的剪接、加工、出核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ALKBH5在卵巢癌、胃癌、肺癌和胶质母细胞... AlkB同源蛋白5(AlkB homolog 5,ALKBH5)属于AlkB家族,对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具有高效的脱甲基活性,参与RNA的剪接、加工、出核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ALKBH5在卵巢癌、胃癌、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等生殖、消化、呼吸和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升高,而且这种异常高表达往往密切关联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与耐药,预示ALKBH5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原癌基因。因此,本文主要就ALKBH5在这些系统癌症中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旨在明确新的癌症防治靶点并研发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 去甲基化酶 AlkB同源蛋白5 原癌基因
原文传递
神经鞘脂代谢与铁死亡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俊楠 金俊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1期3004-3008,共5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不同于凋亡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最新研究发现在肝癌治疗以及肝癌耐药等过程铁死亡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神经鞘脂代谢和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神经鞘脂代谢通路和铁死亡通路存在交互作用,两者都与肝癌密切相...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不同于凋亡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最新研究发现在肝癌治疗以及肝癌耐药等过程铁死亡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神经鞘脂代谢和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神经鞘脂代谢通路和铁死亡通路存在交互作用,两者都与肝癌密切相关。本文就神经鞘脂代谢通路与铁死亡通路的交互作用以及对肝癌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影响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鞘脂代谢 肝癌
下载PDF
罗汉果粗提物抑制H_(2)O_(2)诱导MIN6细胞的ROS生成及凋亡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肖娟 李玉雪 +1 位作者 周璐炜 王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8,共8页
探讨罗汉果粗提物(Momordica grosvenorii extract,MGE)对H_(2)O_(2)诱导MIN6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的H_(2)O_(2)诱导MIN6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根据细胞活力选择最适的诱导浓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 探讨罗汉果粗提物(Momordica grosvenorii extract,MGE)对H_(2)O_(2)诱导MIN6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以不同浓度的H_(2)O_(2)诱导MIN6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根据细胞活力选择最适的诱导浓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对凋亡相关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罗汉果粗提物(0~200μg/mL)对MIN6细胞活性几乎无影响,因此选取200μg/mL罗汉果粗提物进行后续实验。200μg/mL罗汉果粗提物能显著逆转过氧化氢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单用H_(2)O_(2)相比,罗汉果粗提物可以显著下调H_(2)O_(2)导致的ROS水平升高(p<0.05),且抑制H_(2)O_(2)诱导的MIN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结果也表明罗汉果粗提物能部分逆转H_(2)O_(2)引起的PCNA表达降低,Bax表达增高(p<0.05)。综上所述,罗汉果粗提物可以抑制H_(2)O_(2)诱导MIN6细胞的ROS生成及细胞凋亡,该研究结果可为将罗汉果开发为防治糖尿病功能食品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粗提物 ROS 凋亡 MIN6细胞
下载PDF
酸性鞘磷脂酶和铁死亡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伍莹 王俊楠 +1 位作者 洪勇 张琴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5-950,共6页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的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230万,占癌症新发病例的11.7%[1]。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导致其全球负担越来越严峻,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呈快速上升趋势[2]。乳腺癌...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的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230万,占癌症新发病例的11.7%[1]。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导致其全球负担越来越严峻,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呈快速上升趋势[2]。乳腺癌疾病负担及其次生社会问题急待解决,尤其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尤为突出。年轻乳腺癌患者(年龄<40岁)需面对如生育、生殖器官功能的保留等特定的社会问题。加之年轻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的风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肿瘤生物学特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铁死亡 酸性鞘磷脂酶
下载PDF
UFC1经YAP/CCNA2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16
作者 黎青 徐琪 张冲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究UFC1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UF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慢病毒感染Hepa1-6小鼠肝癌细胞,构建稳定敲低UFC1的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siRNA瞬时转染细... 目的:探究UFC1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UF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慢病毒感染Hepa1-6小鼠肝癌细胞,构建稳定敲低UFC1的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siRNA瞬时转染细胞、沉默UFC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YAP及其下游细胞周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UFC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敲低UFC1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YAP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CNA2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UFC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差;沉默UFC1可下调YAP及其下游CCNA2的表达,抑制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提示UFC1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UFC1 YAP CCNA2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感染对小鼠肝纤维化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赵磊 李佳 +3 位作者 莫刚 李醇 黄国洋 彭小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0-765,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过程中的肝纤维化情况和免疫调节变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小鼠胃饲200μl含1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后第1、2、4、8和16周... 为进一步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过程中的肝纤维化情况和免疫调节变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小鼠胃饲200μl含1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后第1、2、4、8和16周随机各取6只,称体质量后取肝、脾和血清。取小鼠肝组织,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小鼠肝组织总RNA逆转录后qRT-PCR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α-肌动蛋白(ACTA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ACT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取小鼠脾组织,称重并计算每10 g体质量的脾质量(脾脏指数,mg/10 g)。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CD4+T细胞、辅助性T1(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取小鼠血清,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IL-2、IL-4、IL-10和IL-17A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使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体质量降低、脾指数升高,感染后各时期肝组织皆可见炎症病灶。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第1周,肝胆管周围可见华支睾吸虫幼虫,幼虫周围出现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各时期,胶原纤维沉积相对面积均高于对照组(F=20.190,P<0.05)。qRT-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4和16周,感染组小鼠肝组织ACTA2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042、2.475、1.634,均P<0.01);第8周低于对照组(t=2.758,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各时期,感染组小鼠肝脏ACTA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3.225,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脾CD4+T细胞占比在感染后第2周降低至(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肝纤维化 脾CD4+ T细胞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5-羟色胺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18
作者 谢晨民 金俊飞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50-155,共6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术、肝移植等术后不可避免的病理现象,是制约患者医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HIRI的因素非常多且复杂,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方面,但是尚未找到具体的分...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术、肝移植等术后不可避免的病理现象,是制约患者医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HIRI的因素非常多且复杂,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方面,但是尚未找到具体的分子机制。因此,HIRI仍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发现5-羟色胺(5-HT)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通路影响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本文就HIRI及其机制、5-HT的生物学特性以及5-HT在HIRI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新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HIRI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羟色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LSEC、Raw264.7、Hepa1-6三种鼠源细胞系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本底表达及激活研究
19
作者 周钰婷 张勇 +1 位作者 杨建 李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1-6)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本底表达及激活感染情况。方法将LSEC、Raw264.7和Hepa1-6三种细胞培养过夜,使用激活剂poly(dA:dT)、2,5-己酮可可碱(DMXAA)刺激,... 目的研究小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肝癌细胞(Hepa1-6)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本底表达及激活感染情况。方法将LSEC、Raw264.7和Hepa1-6三种细胞培养过夜,使用激活剂poly(dA:dT)、2,5-己酮可可碱(DMXAA)刺激,人肝癌细胞(HepG2.2.15)上清液浓缩纯化后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2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和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SEC、Raw264.7、Hepa1-6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关键基因cGAS、STING、IFN-β的mRNA水平和cGAS、STING、IRF3及磷酸化IRF3蛋白水平。结果LSEC的本底表达量最高。Poly(dA:dT)可显著提高3种细胞IFN-βmRNA的表达(P<0.01);DMXAA可显著提高三种细胞cGAS、STING mRNA的表达(P<0.05),促进了STING和IRF3蛋白的磷酸化。HBV可显著抑制Raw264.7、Hepa1-6细胞IFN-βmRNA的表达(P<0.01),显著激活LSEC细胞的cGAS、IFN-βmRNA的表达(P<0.01)并促进STING和IRF3蛋白的磷酸化。结论三种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本底表达、激活、感染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S-STING信号通路 STING激活剂 肝细胞系
下载PDF
神经酰胺合成酶家族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泽彬 金俊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神经酰胺是鞘脂代谢的中心分子,它不仅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酰胺合成(ceramide synthase ,CerS)是神经酰胺合成的关键酶;哺乳动物有6种CerS(CerS 1-6),每一种CerS对应合成不... 神经酰胺是鞘脂代谢的中心分子,它不仅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酰胺合成(ceramide synthase ,CerS)是神经酰胺合成的关键酶;哺乳动物有6种CerS(CerS 1-6),每一种CerS对应合成不同链长脂肪酸的神经酰胺。消化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6种CerS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为消化道肿瘤治疗寻求新的靶点和思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合成酶 消化道肿瘤 神经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