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法律形式、政策工具与社会企业发展——基于全球28个国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健 卢永彬 王蕾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6,共10页
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变量,并假设社会企业法律形式、政策工具与社会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两者的选择与组合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政策环境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8个制定社会企业... 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变量,并假设社会企业法律形式、政策工具与社会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两者的选择与组合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政策环境的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8个制定社会企业政策的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利的内部政策环境是促进该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社会企业法律形式和政策工具之间则存在多种匹配关系。进一步地,对不同国家政策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展示了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不同政策路径。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社会企业研究的公共政策视角,还从实践角度为我国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企业 法律形式 政策工具 政策环境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公众参与实践差异性研究——以珠三角城市公共服务政策公众评议活动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岳经纶 刘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实践蓬勃兴起,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地区的公众参与实践呈现出各异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效果。形态各异的公众参与实践引发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不同地区政府部门主导的公众参与实践存...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实践蓬勃兴起,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地区的公众参与实践呈现出各异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效果。形态各异的公众参与实践引发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不同地区政府部门主导的公众参与实践存在着什么差别;第二,为什么地方政府部门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吸纳公众参与。在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广东一些城市开展了公共服务政策公众评议活动。根据公众参与的程度和参与水平,这些城市的公众参与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公众参与模式:咨询式、点评式、商议式、协商式。根据价值取向、行动目标与组织结构的三维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工委领导对于参与价值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公众评议的接纳程度,各地社工委设定的公众评议活动的行动目标影响了公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社工委所处的组织环境是影响公众评议活动能否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地方治理 价值取向 行动目标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研究——以东亚双边争端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庄嘉颖 郝拓德 +1 位作者 方鹿敏 鲍磊翔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74,157-158,共25页
反复性紧张局势是双边争端的普遍特征。行为体间一系列反复发生的紧张局势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海上争端的基本特征。作者在已有的竞争进化论、学习理论与螺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关系中情感要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这类反复性紧张局... 反复性紧张局势是双边争端的普遍特征。行为体间一系列反复发生的紧张局势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海上争端的基本特征。作者在已有的竞争进化论、学习理论与螺旋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关系中情感要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这类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重复且尚未解决的一系列紧张事件应该被视为一种相互承接的过程,先前的事件会成为后续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随着每次紧张局势的爆发,政治形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未解决的争端中,反复出现的紧张局势会加剧双边对抗。由于争端行为体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会使紧张状态持续,并刺激领导人在下一次危机中采用更为强硬的手段,反复性紧张局势会使双方的摩擦愈加频繁和强烈,同时反复性危机中的心理效应和国内政治动态作用于领导人和公众两个层次,鼓励他们在危机中孤注一掷而非采取妥协的策略。作者对比了一系列东亚海上领土争端中反复性紧张局势的后果,从而说明这一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竞争 紧张关系 领土争端 东亚 安全
原文传递
评析新加坡多元族群的和睦相处 被引量:8
4
作者 洪镰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新加坡位于南海马来半岛尖端,为马来群岛之一。自1965年8月9日独立以来,已经历25年有半。这段不算太长的独立建国史正反映了新兴国家的国民,如何寻找国家认同、凝聚国民意识、化解多元种族的误会、磨擦、冲突,而缔造种族和谐共存的过程... 新加坡位于南海马来半岛尖端,为马来群岛之一。自1965年8月9日独立以来,已经历25年有半。这段不算太长的独立建国史正反映了新兴国家的国民,如何寻找国家认同、凝聚国民意识、化解多元种族的误会、磨擦、冲突,而缔造种族和谐共存的过程。今日新加坡不仅成为东南亚经贸、通商、通讯、金融的中心,更是新兴国家发展成功的范例。这个新而独立的国家所以能够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中,创造人类文明的奇迹,固然得力于政府与领袖的英明领导,但也应归功于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与同心协力,共缔和乐安富的新社会。诚如新加坡大学社会学系赵善光博士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新加坡人 人口普查 社区 马来人 回答者 移民 种族关系 家庭 印度人
原文传递
新加坡公共住房和人口控制政策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晶 Jon S.T.Quah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政府公共住房政策和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背景、过程和最终结果,探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关键词 公共住房政策 人口控制政策 新加坡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下国家转型的多样性:对新加坡经验的再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超 李响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32-40,共9页
从全球化的推动性效应出发,先行研究强调,随着经济开放性的日益提高,"治理型相互依赖"是各国政企关系的发展趋势。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增强了国家面对全球化挑战的转型能力。新加坡常被认为是证实此假说的典型案例。然而,通... 从全球化的推动性效应出发,先行研究强调,随着经济开放性的日益提高,"治理型相互依赖"是各国政企关系的发展趋势。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增强了国家面对全球化挑战的转型能力。新加坡常被认为是证实此假说的典型案例。然而,通过对新加坡政治经济的深入挖掘,本文认为,新加坡并不存在这种"治理型相互依赖"的政企关系。主要原因有三:(1)国家长期对外部威胁的感知;(2)政府与企业利益缺乏统一性;(3)私有企业长期性弱小。通过对新加坡案例的再反思,本文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下,各国的转型能力与转型路径并非是"趋同"的。而这种差异性往往取决于国内工业结构与政府角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感知 治理型相互依赖 企业家政府
下载PDF
东盟地区作用在变化中 被引量:1
7
作者 莱塞克.布辛斯基 谧谷 《南洋资料译丛》 1989年第1期44-56,共13页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是一个成功的第三世界地区性组织,对于这一点,几乎没有一个观察家会表示怀疑。的确,在这个习惯于冲突和破坏性混乱的世界里,东盟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实际上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和增强了对其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是一个成功的第三世界地区性组织,对于这一点,几乎没有一个观察家会表示怀疑。的确,在这个习惯于冲突和破坏性混乱的世界里,东盟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实际上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和增强了对其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汶莱)的约束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迹。东盟已向东南亚的非共产党国家提供了地区安全的保证,因为东盟的建立意味着印度尼西亚愿意维持领土的现状。鉴于1967年8月东盟成立时,其成员国共同认识到冲突将威胁到成员国政府的安全,东盟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被看成是地区内部冲突的明智结束。为了减少地区内部冲突的毁灭性后果,东盟各国领人便设计出一种进行对话和定期协商的机制,以此作为“对抗后”时代地区安全的基础。东盟成员国在维持领土现状方面意见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柬埔寨问题 地区安全 内部冲突 多种纤维协定 对美贸易 成员国政府 东盟贸易 国际地位 出口产品
下载PDF
在21世纪通过发展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布莱班特演讲论文
8
作者 沙姆苏尔·哈克 石嘉伟(译) 熊缨(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3年第2期1-18,共18页
本文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日益凸显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最近全球对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关注中得到了印证。尽管国际公约、区域协议和国家—地方倡议大量涌现,并且在各个层面建立了许多机构,但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的结果却相对令人... 本文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日益凸显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最近全球对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关注中得到了印证。尽管国际公约、区域协议和国家—地方倡议大量涌现,并且在各个层面建立了许多机构,但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的结果却相对令人失望。其次,本文探讨了环境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强调了做出适当制度选择的必要性,并强调国家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在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最后,本文提醒人们在国家的主要形态中,关注发展型国家在构成、自主性、嵌入性和能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并强调其具有更高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国家 环境恶化 环境治理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汇率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9
作者 陈超 李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共9页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而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近十年的相关先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家中心"与"社会中心"两大类分析框架。以...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而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近十年的相关先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家中心"与"社会中心"两大类分析框架。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将汇率体系看作解决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一种承诺机制,并主张汇率体系是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特定结构位置的产物。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则主要包括三种理论模型:制度-选举模型、党派模型与部门模型。超越"三元悖论"、重新反思资本流动性问题、打破完全信息假设,则是迈向"第三代"理论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体系 国家中心 社会中心 货币政策自主性
下载PDF
发展型国家的行政能力建设:对智利和新加坡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M.沙姆斯·哈克 何塞·A.庞皮姆·德·奥利维拉 +1 位作者 杜明鸣(译) 王秋蕾(审校)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21年第2期11-30,共20页
行政能力取决于国家的性质,行政系统是行政能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又展开了关于公共行政在发展型国家中起到的作用的争论。对发展型国家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其行政能力以及如何建设行政能力。由于历史、经济、政治... 行政能力取决于国家的性质,行政系统是行政能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又展开了关于公共行政在发展型国家中起到的作用的争论。对发展型国家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其行政能力以及如何建设行政能力。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发展型国家的行政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两个来自不同大洲的国家(新加坡和智利)的案例,讨论了发展型国家的形成,及其如何塑造行政系统和其提高行政能力的举措。本文还研究了这两个国家形成中的差异以及影响其行政能力的背景因素。文章最后做出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建立有效行政能力所需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能力 智利 背景差异 发展型国家 新加坡
原文传递
中国在东南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基于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正绪 杨颖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60,62,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2006-2008年东亚地区一项跨国大众观念问卷调查——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发现,东南亚陆地国家(如越南和泰国)的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比海洋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民众更正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总体而言好于美国在东南... 本文通过分析2006-2008年东亚地区一项跨国大众观念问卷调查——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发现,东南亚陆地国家(如越南和泰国)的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比海洋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民众更正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总体而言好于美国在东南亚的形象,但不及日本。海外华人对中国的看法比其他族群更正面。而在学校接受英语教育、平时也使用英文的人群,对中国的印象相对较差。东南亚的穆斯林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也相对较差。中国需要针对这些人群提高传递自己形象的能力。此外,也需要着力培养在东南亚年轻一代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国际形象 中国崛起 东南亚 亚洲民主动态调查
原文传递
新加坡的维稳观察
12
作者 陈超 《唯实(现代管理)》 2012年第5期56-56,共1页
贫富差距历来被认为是导致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广泛采用基尼系数测量一国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状况。当一国基尼系数高于0.4时,表明该国社会可能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我们回溯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就会发现。
关键词 新加坡 住房 基尼系数 经济政策 福利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