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0
1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11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侯铁胜 纪方 吴岳嵩 王继芳 梁雨田 李重茂 沈惠良 李斯明 王爱民 胡小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记忆合金 三维内固定系统 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文涛 李斯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3期180-188,共9页
骨关节炎(OA)是由肥胖、劳损、老化、创伤等一系列因素所致的炎性病症。研究发现,OA软骨细胞凋亡可直接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甚至钙化,影响关节功能。本文对OA中软骨细胞凋亡涉及的炎症介质、信号通路、靶点调控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软骨细... 骨关节炎(OA)是由肥胖、劳损、老化、创伤等一系列因素所致的炎性病症。研究发现,OA软骨细胞凋亡可直接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甚至钙化,影响关节功能。本文对OA中软骨细胞凋亡涉及的炎症介质、信号通路、靶点调控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软骨细胞凋亡在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OA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炎症介导素类 活性氧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信号传导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激酶类 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类 微RNAs
下载PDF
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萧聪勤 王建炜 +3 位作者 张同仁 李菊根 吴梅祥 李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52-3955,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多中心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84例纳入观察,统计分析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76例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市多中心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84例纳入观察,统计分析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中76例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5 mg/次)联合口服西地那非(50 mg/次)、单用西地那非(50 mg/次)和他达拉非5 mg/次。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和性活动日志(SEP)问题2和问题3评价性生活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与年龄、骨折分型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与并发尿道损伤情况间无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12周后,B和C组间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6.4±3.4)分vs.(16.6±4.0)分,P>0.05],A组(18.1±4.2)显著高于B和C组(P<0.05)。A组SEP问题2和问题3的平均阳性回答率分别为73.0%和79.4%,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与年龄、骨折分型呈显著正相关性。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联合口服西地那非可有效治疗骨盆骨折继发性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性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性活动日志
下载PDF
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误(漏)诊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0
4
作者 查健群 钟志龙 +1 位作者 梁山元 叶更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0-31,共2页
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误(漏)诊分析及预防查健群,钟志龙,梁山元,叶更新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正确率为80%~92%[1],即有8%~20%是不正确的。我院于1986年7月~1992年8月通过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误(漏)诊分析及预防查健群,钟志龙,梁山元,叶更新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正确率为80%~92%[1],即有8%~20%是不正确的。我院于1986年7月~1992年8月通过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含膨出)293例,经手术证实有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CT 预防 误诊 漏诊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新探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柏生 李锋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对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骨科收治的214例K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06例)和治疗组(108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治疗组采... 目的对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骨科收治的214例K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06例)和治疗组(108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临床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56%、87.04%、82.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2%、72.64%、68.8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KOA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有一定优势,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鸿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73-774,共2页
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手陈鸿辉脑性瘫痪引起的上肢畸形常见为腕关节和手指的屈曲,常伴有前臂旋前。目前认为前臂屈肌神经支切断有害无益。不少学者仍然推荐前臂屈肌、旋前圆肌剥离松解术以改善手部的部分功能。作者自198... 前臂屈肌起点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手陈鸿辉脑性瘫痪引起的上肢畸形常见为腕关节和手指的屈曲,常伴有前臂旋前。目前认为前臂屈肌神经支切断有害无益。不少学者仍然推荐前臂屈肌、旋前圆肌剥离松解术以改善手部的部分功能。作者自1986年6月~1995年4月用该手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上肢畸形 前臂屈肌剥离术
原文传递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1
7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强调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予充分的药物抗凝,因存在出血风险,其使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机械抗凝。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强调早期下床活动,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予充分的药物抗凝,因存在出血风险,其使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多模式机械抗凝。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加速康复治疗44例,常规治疗42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住院天数和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加速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治疗下,患者的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费用明显降低,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髋膝关节置换 患者满意度 医疗成本
下载PDF
CVVH联合HA330血液灌流对创伤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MGB1、hs-CRP、PCT水平及28天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梁文生 吴伟 王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HA330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创伤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HA330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创伤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28天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6例创伤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意接受HA330血液灌流治疗分为HP组43例和CVVH组43例,CVVH组接受CVVH治疗,HP组在CVVH基础上联合HA330血液灌流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d、5d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MGB1、hs-CRP、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变化,并记录24h尿量及28天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3d、5d,HP组患者尿量较CVVH组多(3d:t=-8.158,P=<0.001;5d:t=-12.954,P=<0.001),血清Scr、BUN、PCT、hs-CRP、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低于CVVH组[3d:t=9.698、P<0.001,t=3.313、P=0.001,t=7.739、P<0.001,t=7.266、P<0.001,t=2.549、P=0.006,t=7.340、P<0.001,3.556、P<0.001;5d:t=7.189、P<0.001,t=2.385、P=0.010,t=14.583、P<0.001,t=5.676、P<0.001,t=2.797、P=0.003,t=11.238、P<0.001,t=6.964、P<0.001]。与CVVH组相比,HP组住院时间[(12.37±5.11)d比(20.69±5.04)d,t=9.324,P<0.001]、机械通气时间更短[(9.36±2.47)d比(14.09±2.85)d,t=8.224,P<0.001],SOFA<8分患者28 d病亡率更低[5.00%比23.26%,χ^(2)=8.444,P=0.004]。结论CVVH联合HA330血液灌流治疗创伤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肾功能恢复,降低28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病亡率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敏 孟庆奇 +1 位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 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1
作者 许华亮 李爱国 +2 位作者 赖敏锋 陈泳格 陈鸿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男9例,女18例;年龄70.5(51.4~89.5)岁...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男9例,女18例;年龄70.5(51.4~89.5)岁,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2例;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男11例,女19例,年龄69.5(52.3~86.8)岁,按照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3例。从手术相关指标、患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3个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7.8个月。术后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各1例,内固定失效3例。经皮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切口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腋神经
原文传递
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1
12
作者 叶韶晖 陈鸿辉 +2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曾国鉴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或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同时修补撕裂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8例随访1~4年,平均3年,患侧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7.5%。结论T形钢板或联合张... 目的探讨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或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同时修补撕裂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8例随访1~4年,平均3年,患侧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7.5%。结论T形钢板或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肱骨近端三部和四部分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应用正确,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肱骨近端骨折 T形钢板 内固定术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莉斯 黄乐平 叶洁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5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得分为(26.26±7.4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与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性别依次进入回归方程(F=37.115,P<0.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验性回避水平较高,且受性别、Harris髋关节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实施自我效能感干预,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降低患者的经验性回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经验性回避 一般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文 王敏 +2 位作者 孟庆奇 陈亮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97-2500,共4页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髁置换组、胫骨高位截骨组各20例,单髁置换组采取单髁...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髁置换组、胫骨高位截骨组各20例,单髁置换组采取单髁置换术治疗,胫骨高位截骨组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置换组生存质量评分与胫骨高位截骨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小于胫骨高位截骨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大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单髁置换术较胫骨高位截骨术更有助于提升膝关节功能,但不足之处在于膝关节活动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血清IL-4和sIL-4R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伟雄 江斌 +2 位作者 戴丽冰 陈瑞光 梁伟国 《安徽医学》 2010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IL-4和sIL-4R水平,对IL-4和sIL-4R水平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共42例作研究,选取12名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相当的正常人作对照组...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IL-4和sIL-4R水平,对IL-4和sIL-4R水平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例共42例作研究,选取12名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相当的正常人作对照组。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临床评估。用K&L评级法对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估。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L-4和sIL-4R水平。结果骨关节炎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IL-4浓度在0~1.58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关节炎组的血清sIL-4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Z=-4.236,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关节炎组的WOMAC指数与血清sIL-4R水平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6(P=0.017)。正常对照组与骨关节炎各K&L等级组的血清sIL-4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19,P=0.00),各组的sIL-4R水平均数呈递增趋势。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4水平无明显升高,骨关节炎患者sIL-4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sIL-4R水平与OA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血清sIL-4R水平可作为OA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IL-4 sIL-4R 骨关节炎 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1 位作者 汤穆浛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 目的分析减压手术时机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紧急减压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晚期(伤后24 h及以上)减压手术,观察组行早期(伤后24 h内)减压手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下肢运动评分、运动总分、轻触评分、针刺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数值相当,术后1年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减压手术相比,早期减压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提示伤后24 h或可能为关键的时间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 减压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依村 曹良国 +3 位作者 叶冬平 王文 李爱国 梁伟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13-3916,共4页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行内固定取出术而入我院创伤外科... 目的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骨愈合行内固定取出术而入我院创伤外科住院患者,共有7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9例。年龄13~80岁,平均56.48岁。随访期间,对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未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后至手术病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加压螺钉取出后钉道是否植骨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5.62个月(24个月~62个月),在随访期间,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评估证实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23例,未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受伤后至手术病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加压螺钉取出后钉道是否植骨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P <0.05)与加压螺钉取出后是否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而性别与此无明显关(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年龄(OR=2.072)、骨折类型(OR=0.059)、复位质量(OR=41.968)、加压螺钉取出时机(OR=0.000)以及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OR=0.000)是加压螺钉取出后是否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加压螺钉取出时机和加压螺钉取出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股骨颈骨折加压螺钉取出术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愈合 内固定取出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下载PDF
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苗 冯丽影 《现代医学》 2018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12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另取2017年1月至6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T... 目的:探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12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另取2017年1月至6月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术后7 d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入院时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Teach-back结合视频宣教的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方法 视频宣教 髋关节置换 功能锻炼 依从性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立红 许华亮 +1 位作者 徐芙蓉 叶洁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广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侵入性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14.56±4.57)分、(13.29±4.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26.533,P<0.001;R^2=0.326,调整R^2=0.314);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是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主要影响因素(F=41.964,P<0.001;R^2=0.534,调整R2=0.522)。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干预,重视社会支持和希望水平对其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引导患者向积极认知加工转变,最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反刍性沉思 社会支持 希望
原文传递
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淑仪 叶洁玉 +1 位作者 冯丽影 杨建静 《广州医药》 2016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先后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功能康复护理要求...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先后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功能康复护理要求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功能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反应,不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自理能力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在应对心理反应,降低焦虑和抑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自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 心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