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152
1
作者 张海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英汉思维差异 语言 汉民族 思维方式 大学英语 形式逻辑 汉语 句式结构 思维风格 辩证思维
原文传递
语境差别与文献翻译中的语境补全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彩英 王正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9,共4页
对语境差别的忽略 ,以至语境因素的缺失 ,是翻译实践中 ,特别是文献翻译中难以避免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论语》古今文本和汉译英文本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 ,并提出了语境补全的两个基本方法。对语境差别问题和文献翻译中... 对语境差别的忽略 ,以至语境因素的缺失 ,是翻译实践中 ,特别是文献翻译中难以避免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论语》古今文本和汉译英文本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 ,并提出了语境补全的两个基本方法。对语境差别问题和文献翻译中的语境补全问题的尝试性讨论 ,是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翻译 语境差别 语境缺失 语音补全 英语
原文传递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广凤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 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 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还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因此,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时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进而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学生 非智力因素培养 教学
下载PDF
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3-64,共2页
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加强语境教学;2.扩大输入,加强输出;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用能力 语境 语言输入 教师角色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概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汾喜 阎玉枝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广凤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9-51,共3页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 ,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的两大类别———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中 ,外语教学应将重点放在交际文化上。教学的途径可以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举 。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
下载PDF
语际转换的符号学原理及其文化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马骁骁 《运城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语际转换是语言符号之间的换码 ,语言符号有其内在的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语际转换的模式 ;同时 ,有效的语际转换又受文化机制的制约。语言符号有其普遍性、粒散性、任意性、相似性等特征 ,同时 ,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渗透性、兼容性等 ,... 语际转换是语言符号之间的换码 ,语言符号有其内在的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语际转换的模式 ;同时 ,有效的语际转换又受文化机制的制约。语言符号有其普遍性、粒散性、任意性、相似性等特征 ,同时 ,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渗透性、兼容性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语际转换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际转换 符号学原理 文化因素 语言符号 文化机制 语言交际 英语 汉语 译语 翻译
下载PDF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季萍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学 课程设置 语言能力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文体“偏离说”在词汇和语义层面的体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晓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对于"文体"的涵义,文体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词汇和语义层面分析文体说之一"偏离说":即认为文体是对常规的某种偏离(deviation),偏离常规可以产生"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效果,并通过一些具体示... 对于"文体"的涵义,文体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从词汇和语义层面分析文体说之一"偏离说":即认为文体是对常规的某种偏离(deviation),偏离常规可以产生"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效果,并通过一些具体示例的分析来说明偏离只有与语篇的整体意义有关,才是有意义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常规 偏离 词汇变异 语义变异
下载PDF
试论大学外语素质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雅琴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外语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原文传递
论英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隗仁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67-72,78,共7页
论英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式隗仁莲英语中常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表达否定意义,然而,有些表面看起来是肯定形式的句子也可以表达否定意义,而且,这些肯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往往比纯粹否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更加强烈、委婉... 论英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式隗仁莲英语中常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表达否定意义,然而,有些表面看起来是肯定形式的句子也可以表达否定意义,而且,这些肯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往往比纯粹否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更加强烈、委婉、含蓄、幽默,因而也更加鲜明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意义 肯定形式 英语用法 附加疑问句 动词不定式 形容词 句式 感叹句 一般疑问句 陈述句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86
13
作者 张汾喜 闫玉枝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学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关于交际法适用性的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韩彩英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交际法 适用性 语言能力 语言学理论 语言教学法 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法 语言文化 教学法研究 母语
原文传递
语境的制约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34
15
作者 韩彩英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2,共6页
本文通过对四种语境条件下及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境对语言各个层面及各种语言现象制约作用的概括论述 ,阐明了语境对语言制约的全面性、广泛性、普遍性 ;指出制约功能是语境的根本功能。
关键词 语言过程 语境 制约功能 表现形式
全文增补中
公共英语大型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海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公共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论汉语时政新词语英译的难点和原则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贵明 江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155,共5页
汉语时政新词语的英译在中国的对外宣传和传播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日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其“新”的性质 ,译者在翻译此类词语时往往无先例可循 ,必须尝试做第一个翻译的人。
关键词 时政新词语 汉语新词语 汉译英 翻译原则
下载PDF
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季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7-68,共2页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了初步探讨 ,提出通过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英语学习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关键词 兴趣 英语学习 积极性 效果
下载PDF
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秀芬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结构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刁纪田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语义理解与语法分析在翻译表达过程中是首先遇到并应当处理好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英译汉的角度,用较多的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语义理解准确才能够译对;语法分析无误才能够译通。
关键词 语义理解 语法分析 翻译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