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广利 冯宪光 +1 位作者 李晓峰 张允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7期555-557,共3页
研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0例为慢性组,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50例为... 研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0例为慢性组,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50例为急性组。对两组患者均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或造瘘率、胆囊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和术后胆瘘)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慢性组(94.16±31.05)min,急性组(70.06±23.46)min;术中出血量:慢性组(100.00±30.67)m L,急性组(60.00±15.83)m L;术后住院时间:慢性组(6.30±2.78)d,急性组(4.50±1.23)d。慢性组与急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慢性组3例,中转率6%(3/50),急性组0例,中转率为0;中转腹腔镜胆囊造瘘术慢性组3例,急性组1例。变更手术方式(中转开腹+造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瘘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未完整切除,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慢性组10例,急性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患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完整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但在中转手术方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细节护理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预防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景雪玲 高明琴 潘丽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1期172-173,17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开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例(4.8%)发生下肢DVT,对照组4例(19.0%)发生DVT(χ2=5.619,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细节护理的措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下肢DVT的发生,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肝癌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QOL评分
下载PDF
4F管理对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角色强化与乐观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景雪玲 薄乃超 王晓翠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全天候服务、全系统服务、全过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管理(4F管理)对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角色强化与乐观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4F管理实施后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的87例... 目的探讨全天候服务、全系统服务、全过程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管理(4F管理)对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角色强化与乐观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4F管理实施后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的8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4F管理实施前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4F管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角色强化和乐观倾向。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 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强化水平评分低于干预前评分,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乐观倾向评分高于干预前评分,且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将4F管理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显著降低其角色强化水平,提升乐观倾向,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F管理 超声 肝癌介入手术 角色强化 乐观倾向
原文传递
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在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薄乃超 李景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8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在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在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护理结果作为导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糖类抗原19-9(CA19-9)、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IF1α和CA19-9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者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5.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护理结局 多学科合作
原文传递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胆石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娟 潘丽锋 刘昌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631-1633,共3页
胆石症属于临床多发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胆管出现结石导致阻塞,从而造成细菌入侵、胆汁淤积,最终引发腹部剧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目前,手术疗法是临床治疗胆石症患者主要方案,可有效清除结石,减轻临床症状... 胆石症属于临床多发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胆管出现结石导致阻塞,从而造成细菌入侵、胆汁淤积,最终引发腹部剧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目前,手术疗法是临床治疗胆石症患者主要方案,可有效清除结石,减轻临床症状[1]。此类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多给予护理干预,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常规护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一定护理效果,但缺乏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措施,导致护理质量欠佳。与常规护理相比,精细化护理干预属于现代新型护理方法,通过对常规护理细节化、精确化,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避免护理不良事件,还具有良好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胆石症患者108例,分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胆石症 患者 细化 临床症状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广利 袁方水 +1 位作者 李晓峰 周敬强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外一科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按分层随机化方...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外一科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按分层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分为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比较生命质量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7.23±10.21) min、(117.52±10.01)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73±10.54) ml、(185.13±11.56) 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7.57±2.96)h、(38.44±3.06)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75±1.21)d、(12.03±3.85)d,研究组各组数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45.82±3.22)分和(47.29±3.09)分,对照组分别为(32.56±3.29)分和(36.19±3.06)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胆管狭窄、切口感染、残留结石、胆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 胆结石 生命质量评分 T管引流
原文传递
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对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广利 袁方水 李晓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化疗对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盐酸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化疗对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吉奥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 0%,高于对照组的4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3^+、CD_4^+、CD_8^+、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及CD_4^+/CD_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3^+、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及CD_4^+/CD_8^+比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盐酸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长,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更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吉西他滨 替吉奥胶囊 胆管肿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精细化护理在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娟 潘丽峰 刘昌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9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试验组患者4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 0%,高于对照组的87.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翠翠 潘丽锋 +1 位作者 王杰 宋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3184-3185,共2页
胆结石即胆石症,主要为胆囊、胆管内胆汁酸结晶、析出所致。当结石体积较大时,可嵌顿于胆道系统,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进展为胆囊癌。目前,临床上对胆结石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例如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等,虽然疗效显... 胆结石即胆石症,主要为胆囊、胆管内胆汁酸结晶、析出所致。当结石体积较大时,可嵌顿于胆道系统,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进展为胆囊癌。目前,临床上对胆结石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例如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等,虽然疗效显著,但创伤性较大。研究发现,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可解决围术期诸多潜在问题[1]。本研究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患者 胆道系统 围手术期护理 胆囊癌 继发性感染 嵌顿 胆囊切除术 胆石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娟 刘文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7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营养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胆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营养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胆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清蛋白、血清总蛋白和淋巴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 3%,高于对照组的71.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8. 7%,高于对照组的6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胆管癌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胆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预见性护理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营养状况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带管肿瘤患者出院后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月珍 李景春 张淑娴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患者出院后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患者出院后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饮食知识、基本化疗知识、用药知识及患肢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日常观察、带管运动、处理异常情况和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在PICC带管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健康教育模式 PICC 肿瘤患者 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在肝尾状叶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梁荔 冯宪光 +6 位作者 袁方水 安伟 张锎 张勇 庄东海 李晓峰 任广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48,共3页
回顾性分析30例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0%(... 回顾性分析30例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0%(3/30),平均手术时间151 min(63~34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 ml(5~10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0±2.2)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27)。术后8周行胆道镜检查及取石,胆道镜取石次数(3.0±1.6)次,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7.4%(2/27),4例尾状叶胆管结石未取净,终末结石清除率85.2%(23/27)。术后随访24~48个月(中位35个月),27例均随访成功,其中1例因重症胆系感染于术后6个月死亡,余26例恢复顺利;23例取净结石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第24、36个月出现结石复发,2年结石复发率为4.3%(1/23)。本研究表明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在合并肝尾状叶结石的肝胆管结石治疗中,手术创伤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终末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优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发生率 胆管结石 术后胆道镜 肝尾状叶 结石清除率 腹腔镜手术 胆道镜检查 胆道镜取石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治疗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庄东海 张振 吴善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术(EUS-BD)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再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术(EUS-BD)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再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5例,术前经B超、CT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恶性胆管梗阻,其中胰腺癌15例、壶腹部癌12例、胆管癌27例、胆囊癌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侵犯11例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其中40例接受EUS-BD治疗,35例接受PTBD治疗。结果在40例EUS-BD治疗患者中,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完成治疗16例(40.0%),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顺行技术完成治疗24例(60.0%),其中37例(92.5%)操作成功,在35例PTBD治疗患者中,28例(80.0%)操作成功,EUS-BD治疗患者操作时间为治疗后,EUS-BD治疗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8.7±50.2)μmol/L,显著低于PTBD治疗患者的(162.4±60.2)μmol/L,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4.8±3.7)g/L,显著高于PTBD治疗患者的[(32.1±4.6)g/L,P<0.05];EUS-BD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胆道出血2例(5.0%),急性胆管炎1例(2.5%),PTBD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8/35,P<0.05),其中胆道出血3例(8.6%),肝包膜下出血1例(2.9%),胆汁性腹膜炎1例(2.9%),胆漏1例(2.9%),胆道感染2例(5.7%)。结论在ERCP治疗失败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可选择EUS-BD或PTBD进行补救治疗,或许可消退黄疸,暂时减轻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术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造瘘术联合术后胆道镜取石在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宪光 张增臻 +3 位作者 梁荔 任广利 袁方水 周敬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探讨腹腔镜胆囊造瘘术联合术后胆道镜取石对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山东省立三院以腹腔镜胆囊造瘘术结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的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33例患者全部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中转... 探讨腹腔镜胆囊造瘘术联合术后胆道镜取石对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山东省立三院以腹腔镜胆囊造瘘术结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的高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33例患者全部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中转为腹腔镜胆囊造瘘术者,术后1月患者行胆道镜检查,7例患者结石消失;24例患者取净胆囊内结石,拔除造瘘管;2例患者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无法取净结石,给予二期胆囊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的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造瘘术可迅速缓解患者危急症状,术后通过胆道镜取净胆囊内结石,保留胆囊部分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造瘘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凤稳 张星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656-2658,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内镜外科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336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内镜外科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336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336例患者中,共21例发生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6.25%;术后发生胰腺炎和未发生胰腺炎者患者存在胰腺炎或者胰腺占位史(38.1%vs 15.9%)、存在胰管显影或者导丝辅助插管(47.6%vs 16.2%)和存在插管困难(52.4%vs 18.4%)的比例比较,术后发生胰腺炎患者明显高于未发生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炎或者胰腺占位史、存在胰管显影或者导丝辅助插管、存在插管困难是导致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重要的并发症,胰腺炎或者胰腺占位史、存在胰管显影或者导丝辅助插管、存在插管困难是其危险因素,需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安伟 张锎 +2 位作者 冯宪光 袁方水 梁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近6年来134例接受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左外叶胆管狭窄30例,占22.3...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近6年来134例接受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左外叶胆管狭窄30例,占22.39%;左内叶胆管狭窄25例,占18.66%;右前叶胆管狭窄26例,占19.40%;右后叶胆管狭窄47例,占35.07%;尾状叶胆管狭窄6例,占4.48%。76例为胆管"膜状狭窄";41例为"管状狭窄";17例为"门缝样狭窄"。以结石取净率、术中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76例胆管"膜状狭窄"患者结石取净75例,结石取净率98.68%,术中未发生胆道出血、胆汁瘤等并发症,75例结石取净患者术后随访69例,失访6例,结石复发11例,复发率15.94%。41例"管状狭窄"行胆道球囊扩张术,结石取净37例,结石取净率90.24%,术中发生胆道出血5例,胆汁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14.63%;37例结石取净患者术后随访35例,失访2例,结石复发13例,复发率37.14%。17例"门缝样狭窄"患者,结石取净14例,结石取净率82.35%,术中发生胆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11.76%;14例结石取净患者术后随访13例,失访1例,结石复发4例,结石复发率30.77%。结论:胆管"膜状狭窄"行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结石复发率低,安全有效。胆管"管状狭窄"和"门缝样狭窄"行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取石术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较高,如患者身体能耐受,应优先选择肝切除术,完整切除狭窄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管 胆道镜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司水清 梁婷婷 王凤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胆管肿瘤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胆管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ERCP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胆管肿瘤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胆管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ERCP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ERCP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术后治疗依从性和行为管理能力等治疗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行为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管肿瘤患者ERCP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针对性护理 治疗依从性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晓峰 张允成 冯宪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2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术后行辅助...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术后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一般治疗,比较两者患者肝癌术后复发情况(<2年)与肝癌复发病灶检测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患者肝癌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6例,术后12~24个月,试验组患者肝癌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 5%,较对照组的42. 9%少,试验组患者术后36个月生存率为94. 5%,较对照组的83. 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复诊率为19例(34.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例(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作为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后辅助治疗,能有效监测残癌和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肿瘤 根治性切除手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庆轮 张恺 俎雪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497-2499,2503,共4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或经胆总管探查胆道这两种方法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该院76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 目的比较和分析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或经胆总管探查胆道这两种方法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该院76例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胆道探查取石术40例(LHD组),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胆总管胆道探查取石术36例(CBD组)。比较两组肝切除术式的比例、胆管探查时间、整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有1例中转开腹术,两组均无结石残留,围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肝切除术式的比例、胆管探查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结石复发率和长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D组整体手术时间短于CB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BD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充分的准备评估下,对于有胆道手术史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断端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手术史 左肝内结石 胆总管探查 左肝管残端探查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IVKA-Ⅱ、ENO1及AFP-L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恺 赵庆华 +2 位作者 杨静 高庆轮 葛树龙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2期2212-2216,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α-烯醇化酶(ENO1)、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HCC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TACE...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α-烯醇化酶(ENO1)、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HCC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扶正化瘀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ALT、AST、肿瘤标志均水平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PIVKA-Ⅱ、ENO1、AFP-L3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随访1~3年,比较两组总生存率(OS)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b均较前升高,血清TBIL、ALT、AST、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则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年OS无差异(P>0.05),观察组2、3年OS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联合TACE治疗HCC有助于杀灭肿瘤细胞,抑制其分泌肿瘤标志物,增强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疗效 异常凝血酶原 α-烯醇化酶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