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涤棉混纺纱不用PVA上浆工艺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小东 孙景涛 郭腊梅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12,共4页
T/C 6 5 / 35混纺纱的传统上浆配方中 ,PVA浆料使用比例较高 ,为完全取代PVA ,研制开发了新型聚丙烯酸酯浆料CT A ,并以CT A和醋酸酯淀粉为主浆料 ,进行了单纱上浆、片纱上浆、纺织厂大面积试验与生产 ,并与传统配方相比较 ,结果表明 ,... T/C 6 5 / 35混纺纱的传统上浆配方中 ,PVA浆料使用比例较高 ,为完全取代PVA ,研制开发了新型聚丙烯酸酯浆料CT A ,并以CT A和醋酸酯淀粉为主浆料 ,进行了单纱上浆、片纱上浆、纺织厂大面积试验与生产 ,并与传统配方相比较 ,结果表明 ,以CT A与醋酸酯淀粉为主浆料 ,浆纱效果及织造效果均优于传统配方 ,可完全取代PVA ,在对涤棉混纺品种上浆时可达到不用PV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纱 上浆工艺 聚丙烯酸酯浆料CT—A 醋酸酯淀粉 浆料配方 粘附力
下载PDF
利用水溶性维纶开发空心毛巾用纱 被引量:18
2
作者 丛森滋 杜宪文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1-32,共2页
介绍了空心毛巾用纱的纺制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空心毛巾纱是用长绒棉包覆水溶性芯纱纺制的复合纱线 ,用该复合纱线织成织物后 ,在 90℃以上热水中将复合纱线的芯纱 (水溶性纱 )全部溶解掉 ,即可形成空心纱毛巾。
关键词 复合纱线 毛巾 水溶性维纶 纺制工艺 棉包 织物 用水 包覆 开发 溶解
下载PDF
竹纤维素纤维与绢丝混纺纱的生产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全宝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竹纤维素纤维 绢丝 混纺纱 生产工艺 针织用纱 开发
下载PDF
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被引量:10
4
作者 丛森滋 葛晓红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9-41,共3页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小的粗纱张力;为了与较大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细纱后区工艺采用大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采用小隔距,可适应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纤维 棉纤维 混纺 工艺 质量
下载PDF
玉米纤维与彩色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梅 刘玉庆 马洪才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7-29,共3页
分析了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的特性,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混纺纱采用两种纤维分别制条再混和纺纱的工艺流程。玉米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好、含杂少、回潮率低,开清棉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轻梳少落”的工艺原则。
关键词 玉米纤维 彩色棉纤维 混纺纱 工艺 技术措施
下载PDF
亚麻涤棉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方初 周全宝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8-49,共2页
介绍了亚麻纤维的特性。采用亚麻纤维、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线)时,首先亚麻纤维与涤纶纤维棉包混和制条,棉纤维制条,然后再在并条工序混和、纺纱。
关键词 亚麻纤维 涤纶纤维 棉纤维 混纺 针织纱 生产
下载PDF
纯棉纱卡不用PVA的上浆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传芳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纯棉纱卡 淀粉浆料 上浆工艺 试验
下载PDF
长绒棉涤纶Tencel亚麻混纺纱线的生产 被引量:3
8
作者 丛森滋 杜宪文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其产品不仅具有亚麻产品的特点,而且使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长绒棉、Tencel分别制条,亚麻与涤纶混... 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其产品不仅具有亚麻产品的特点,而且使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长绒棉、Tencel分别制条,亚麻与涤纶混和制条,在并条机上混和纺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长绒棉 涤纶 TENCEL 混纺纱 工艺 质量
下载PDF
股线扭结疵点的成因与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伟 马元营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48,共2页
分析了倍捻加工过程中股线产生扭结疵点的原因 ,提出了设备保养维修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方法。通过改造导纱轴、规范并线挡车工和倍捻挡车工的操作方法、控制好前工序的捻度不匀率 ,可有效控制倍捻机上股线扭结疵点。
关键词 倍捻 筒纱 纱疵 单纱 股线
下载PDF
经纬双弹织物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振营 刘秀菊 《现代纺织技术》 2007年第5期23-24,共2页
探讨了经纬双弹织物的生产工艺。从对原纱的要求做起,均匀控制经纱张力,合理设计各工序工艺参数,浆纱工序采用"高浓度、低粘度、中加压、中张力、重被覆、低烘燥"的工艺路线,喷气织机采用"早开口、低后梁、大张力、晚引... 探讨了经纬双弹织物的生产工艺。从对原纱的要求做起,均匀控制经纱张力,合理设计各工序工艺参数,浆纱工序采用"高浓度、低粘度、中加压、中张力、重被覆、低烘燥"的工艺路线,喷气织机采用"早开口、低后梁、大张力、晚引纬"工艺,提高了织机效率和布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纬双弹织物 织造工艺 浆纱工艺 浓度 粘度 喷气织机
下载PDF
降低IC906型剑杆织机“百脚”织疵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培新 郭培峰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挠性剑杆织机 “百脚”织疵 纬纱检测电路 改进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开发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振营 孟俊焕 刘秀菊 《山东纺织科技》 2008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对产品的技术规格和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优选原料,优化配置织部工艺,以提高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 成纱质量 络筒 整经 浆纱 织造
下载PDF
纯棉细号精梳纱钢领钢丝圈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元德 纪洪强 杨卫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分析了钢领、钢丝圈配置不当造成纯棉细号精梳纱棉结和毛羽产生的原因 ;将不同型号、不同使用周期钢领与不同型号、不同号数钢丝圈配置进行纺纱试验 ,确定了不同品种的优化配置方案 ;提出了加强钢领、钢丝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钢领 钢丝圈 优化配置 纺纱 纯棉细号精梳纱
下载PDF
浅谈细纱车间实行状态维修的实践
14
作者 顾元德 高文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细纱车间 棉纺织企业 设备维修 状态维修 工作效率 维修质量
下载PDF
织机状态维修的实践
15
作者 冯振营 刘秀菊 《现代纺织技术》 2008年第6期34-35,共2页
为加强织机的管理与维修,对织机的状态维修进行了探讨,采用了计划状态维修和随机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状态维修能有效地避免周期计划造成的用工、用时的浪费,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转。
关键词 织机效率 织机 状态维修 清洁 保养
下载PDF
竹纤维素纤维与绢丝混纺纱的生产
16
作者 周全宝 《新纺织》 2003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竹纤维素纤维 绢丝 混纺纱 针织用纱 纺纱工艺
下载PDF
玉米纤维与彩色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17
作者 李梅 马洪才 刘玉庆 《新纺织》 2005年第12期24-26,共3页
分析了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的特性,玉米纤维与棕棉纤维混纺纱采用两种纤维分别制条再混和纺纱的工艺流程。玉米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好、含杂少、回潮率低,开清棉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轻梳少落”的工艺原则。
关键词 玉米纤维 彩色棉纤维 混纺纱 工艺 技术措施
下载PDF
利用水溶性维纶开发空心毛巾用纱
18
作者 丛森滋 杜宪文 《新纺织》 2005年第1期39-40,共2页
介绍了空心毛巾用纱的纺制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空心毛巾纱是用长绒棉包覆水溶性芯纱纺制的复合纱线,用该复合纱线织成织物后,在90℃以上热水中将复合纱线的芯纱(水溶性纱)全部溶解掉,即可形成空心纱毛巾。
关键词 复合纱线 毛巾 水溶性维纶 纺制工艺 棉包 织物 用水 空心 长绒棉 利用
下载PDF
A272D型并条机改造实例
19
作者 陈洪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牵伸 传动 导条装置 A272D型 并条机 改造 实例
下载PDF
小比例色纺纱质量控制体会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葛晓红 杜春慧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3-35,共3页
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比内在质量更加重要。介绍了生产中从原料、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预防产生色差和减少棉结 ;同时 ,为了保证本色纱线中不混入色纤维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管理 ,确保成纱质量。
关键词 小比例色纺纱 颜色 原料 色差 棉结 工艺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