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涛 王策 +1 位作者 徐兆安 徐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沉积物中9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竹桃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检测方法。沉积物经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混合...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沉积物中9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替米考星、竹桃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和交沙霉素)的检测方法。沉积物经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混合液浸提,再经过石墨化炭黑和C18硅胶分散固相萃取材料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9种大环内酯类回收率范围为67.6%—96.2%,相对标准偏差3.8%—13.6%(n=6),方法检出限介于0.005—0.01μg·kg^(-1)(R^(2)>0.995)。以太湖湖区典型沉积物样品作为验证,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沉积物 分散式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闫晖平 《经济师》 2017年第6期253-254,共2页
当前,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原始、工作效率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强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从很... 当前,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原始、工作效率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强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从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主要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探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闫晖平 《经济师》 2017年第5期238-239,共2页
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 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经济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图谱分析的河湖水系连通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陆志华 李敏 石亚东 《水利经济》 2021年第1期65-70,82,共7页
近年来,河湖水系连通愈发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河湖水系连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国内河湖水系连... 近年来,河湖水系连通愈发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河湖水系连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国内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分布、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研究认为:国内河湖水系连通研究经历了酝酿探索、快速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郑州大学、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且多属于高被引文献,在该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连通”“河湖水系连通”“水系结构”“图论”“水资源配置”“水质改善”等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预测今后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影响、河湖水系连通性评价分析、河湖水系连通技术等方面将会有深入的研究,可为从事河湖水系连通研究和利用的学者与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水系连通 文献计量 可视化 知识图谱
下载PDF
落差指数法在浙江罗桐埠水文站自动测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卫东 程公德 +2 位作者 毛新伟 朱静 唐一帆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8期38-41,共4页
为解决受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的水文站难以实现自动测流的问题,以位于新安江水电站和富春江水电站之间的罗桐埠水文站为例,基于落差指数法基本原理,建立了流量和水位、落差之间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相关曲线,结果表明:定线结果... 为解决受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的水文站难以实现自动测流的问题,以位于新安江水电站和富春江水电站之间的罗桐埠水文站为例,基于落差指数法基本原理,建立了流量和水位、落差之间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相关曲线,结果表明:定线结果满足一类精度水文站要求。结合实时水位数据,通过编制程序实现了罗桐埠水文站河道断面流量的准确、实时、自动监测。应用落差指数法进行水文站自动测流的方法,可为新安江电站工程调度运行和保障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流 落差指数法 非线性回归 新安江水库 罗桐埠水文站
下载PDF
环太湖蓝藻图像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金松 朱静 +2 位作者 朱玉东 石亚东 邹召军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太湖部分地区蓝藻水华频发,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提升蓝藻水华监测与预警能力,利用已建环太湖蓝藻视频监控资源,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依托AI开放平台,开展模型自动化训练和本地化布署;提出表观蓝藻水华强度分析... 太湖部分地区蓝藻水华频发,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提升蓝藻水华监测与预警能力,利用已建环太湖蓝藻视频监控资源,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依托AI开放平台,开展模型自动化训练和本地化布署;提出表观蓝藻水华强度分析评价体系,对模型识别成果进行加工应用、集成展示,构建环太湖蓝藻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实现监控点表观蓝藻水华分布形态的在线识别与强度分析评价,使蓝藻调查由被动巡查转为主动监测和实时预警,大幅提高太湖蓝藻水华强度监测与预警能力,为其他类似环境监测问题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智能识别 人工智能 开放平台 识别模型 蓝藻水华 太湖 实时预警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29种致嗅物质
7
作者 李丰铎 王洵 +2 位作者 石亚东 李涛 钱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9,共8页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HS-Arrow-SPME)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29种致嗅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GC-MS/MS参数,选择10 mL水样加入顶空瓶中,于70℃条件下,通过3.5 g氯化钠盐析辅助预孵化8 min,...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HS-Arrow-SPME)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水中29种致嗅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GC-MS/MS参数,选择10 mL水样加入顶空瓶中,于70℃条件下,通过3.5 g氯化钠盐析辅助预孵化8 min,然后以二乙烯基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bon WR/PMDS)Smart SPME Arrow箭型固相萃取头萃取20 min,于240℃进样口处解吸3 min。目标物采用VF-624 MS色谱柱(30 m×0.25 mm×1.4µm)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中29种致嗅物质在5~3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31~9.27 ng/L和1.26~37.09 ng/L。以超纯水为空白基质,在10、80、160 ng/L加标水平下,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84.3%~11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0%~8.6%。该方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29种目标物的测定,可满足痕量致嗅物质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致嗅物质
下载PDF
UPLC-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 被引量:4
8
作者 虞霖 徐枫 +3 位作者 袁卫冕 代倩子 胡心慕 范妙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2期42-45,共4页
水样经离心后,采用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试验表明,该方法在20.0 ng/L~2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9 ng/L~8.4 n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1.2%~109%,测定6次结果... 水样经离心后,采用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9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试验表明,该方法在20.0 ng/L~2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2.9 ng/L~8.4 n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1.2%~109%,测定6次结果的RSD为4.1%~13.9%,基质效应不明显。将该方法用于测定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道,结果呋虫胺、噻虫胺、吡虫啉、氯噻啉、噻虫嗪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 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 水质
下载PDF
滨岸带蓝藻水华无人机探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杨宏业 朱玉东 +2 位作者 刘婉蓉 黄舒欣 屈铭志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蓝藻进行探测时易出现影像质量差,探测精度低的情况,对此,研究滨岸带蓝藻水华无人机探测方法,文章以太湖作为研究对象,对太湖蓝藻堆积最严重的贡湖滨岸带展开探测方法研究,通过无人机水面飞行去光斑方法,获取滨岸带高质量照片,利用高表... 蓝藻进行探测时易出现影像质量差,探测精度低的情况,对此,研究滨岸带蓝藻水华无人机探测方法,文章以太湖作为研究对象,对太湖蓝藻堆积最严重的贡湖滨岸带展开探测方法研究,通过无人机水面飞行去光斑方法,获取滨岸带高质量照片,利用高表真的蓝藻水面影像拼接技术将无人机照片拼接成高水面覆盖度和高表真性的数字正射影像,采用可见光蓝藻提取方法实现了蓝藻水华的识别与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总体精度达到93.4%,Kappa系数达到0.8613,证明所提方法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无人机探测 高表真水面拼接
下载PDF
太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演变与评价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红 陆志华 +4 位作者 李涛 徐进 陈芳斐 吴东浩 邵嫣婷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9期62-67,共6页
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太湖流域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系统梳理分析了2007年以来太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演变历程与评价实践,在分析太湖健康评价指标... 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太湖流域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系统梳理分析了2007年以来太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演变历程与评价实践,在分析太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1.0版、2.0版、3.0版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下阶段工作建议,以期为太湖流域乃至国内外其他类似地区河湖健康评价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河湖健康 评价指标 幸福河湖
下载PDF
在线SPE-UPLC-QTRAP MS测定水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被引量:3
11
作者 虞霖 徐枫 +2 位作者 代倩子 范妙立 沈一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了水中甲磺隆、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醚苯磺隆、甲嘧磺隆、氟磺隆及氟嘧磺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了水中甲磺隆、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苄嘧磺隆、氯嘧磺隆、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醚苯磺隆、甲嘧磺隆、氟磺隆及氟嘧磺隆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测方法。水样经滤膜过滤后经Oasis HLB在线柱富集净化,以Kinetex C_(18)色谱柱分离,用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信息依赖采集(IDA)增强子离子(EPI)扫描方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EPI谱库确证辅助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2.0~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加标回收率为71.4%~111.2%,相对标准偏差在2.7%~10.3%(n=6),方法检出限为0.4~0.6 ng/L,基质效应为-17.9%~13.8%。利用该方法对太湖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醚苯磺隆和氟嘧磺隆外,其余11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 线性离子阱 磺酰脲类除草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太湖
下载PDF
蓝色珠链区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静 徐枫 +2 位作者 秦红 毛新伟 邓娴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4-56,共3页
蓝色珠链区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推进示范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示范区重要湖荡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对蓝色珠链区湖荡的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色珠链区东部大莲湖、莲盛竖河底泥有... 蓝色珠链区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推进示范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示范区重要湖荡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对蓝色珠链区湖荡的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色珠链区东部大莲湖、莲盛竖河底泥有机污染严重,任屯荡污染较轻;蓝色珠链区底泥营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淀山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营养物质 有机污染 蓝色珠链区
下载PDF
湖荡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评价方法适用性探讨--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13
作者 秦红 翟凌阁 +4 位作者 徐枫 王翠 成沔 刘垚燚 车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开展了青浦区西部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体系,评价了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了B-IBI指数与水质指标及相关指数的关系,探讨了B-IBI指数在湖荡地区的适用性.... 开展了青浦区西部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体系,评价了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了B-IBI指数与水质指标及相关指数的关系,探讨了B-IBI指数在湖荡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健康及亚健康样点占比67.7%,湖泊及湖荡区域的B-IBI指数多优于河流;B-IBI指数对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各评价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B-IBI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有所差异;B-IBI指数在湖荡区水生态评价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湖荡 长三角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粗粒土组构的三维重建
14
作者 袁强 汪向兰 +2 位作者 石文杰 杨曼 陈琰 《西北水电》 2019年第5期39-41,共3页
土体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土的工程性质十分重要的因素,对土体微观结构图像的计算机处理是微观结构研究走向定量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是从粗粒土的二维切片图像获取信息进行研究,而实际的粗粒土中的颗粒、孔隙等都是三维形态的,因此... 土体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土的工程性质十分重要的因素,对土体微观结构图像的计算机处理是微观结构研究走向定量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是从粗粒土的二维切片图像获取信息进行研究,而实际的粗粒土中的颗粒、孔隙等都是三维形态的,因此开展基于真实组构三维空间的分析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文章给出了运用MATLAB实现对粗粒土CT图像进行三维体重建的具体步骤,原理简单,实现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三维重建 粗粒土 组构
下载PDF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89
15
作者 徐彬 林灿尧 毛新伟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2期38-40,共3页
为了有效地服务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运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对太湖历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太湖的宏观治理进程较为吻合,相比单因子评价法能够更加简明直观地反映综合水质状况,且与湖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之间具有显著... 为了有效地服务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运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对太湖历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太湖的宏观治理进程较为吻合,相比单因子评价法能够更加简明直观地反映综合水质状况,且与湖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 水质评价 适用性 太湖
下载PDF
2010-2017年太湖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9
16
作者 王华 陈华鑫 +1 位作者 徐兆安 芦炳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 近年来,太湖流域各省市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流域水体水质取得明显好转,氨氮浓度和总氮浓度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然而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原因,采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0年以来的水质水量实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等,分别从太湖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水生植被和蓝藻与总磷浓度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总磷浓度高于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且磷不易出湖,逐年总磷净入湖量持续累积与太湖总磷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入湖污染负荷量大是太湖总磷浓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水生植被可吸收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并抑制底泥再悬浮从而降低内源性营养盐的释放,东太湖水生植被的大量减少,一方面减少了沉水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增加了风浪对底泥的扰动再悬浮,造成磷元素释放,是造成湖水总磷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太湖蓝藻密度呈上升趋势,受其影响,总磷浓度也有上升,蓝藻水华加快湖体磷循环,藻类密度增加也是太湖总磷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总磷 污染负荷 底泥释放 水生植被 蓝藻
下载PDF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太湖生态健康 被引量:61
17
作者 蔡琨 张杰 +3 位作者 徐兆安 吴东浩 张咏 王备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82,共9页
依据2010年春季至2012年秋季,太湖3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环境变量共11次的季节性调查结果,采用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定义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参照系统,提出了确定参照系统的4个基本条件,进而按非湖心区和湖心区两个生态区分别构... 依据2010年春季至2012年秋季,太湖32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环境变量共11次的季节性调查结果,采用干扰程度最小系统法定义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参照系统,提出了确定参照系统的4个基本条件,进而按非湖心区和湖心区两个生态区分别构建太湖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LTB-IBI).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筛选、判别能力分析、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和参数间的冗余分析,获得了非湖心区LTB-IBI的4个构成指数:总分类单元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前3位优势单元%和BMWP指数,以及湖心区LTB-IBI的5个构成指数:总分类单元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甲壳+软体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单元%和BMWP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构成指数量纲,分别构建了非湖心区和湖心区LTBIBI指数,评价太湖水生态健康的等级.2010-2012年,太湖生态健康总体上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影响太湖底栖动物完整性的重要环境变量是水体中的氮含量.研究表明,连续观察数据可较大程度上提高太湖LTB-IBI指数的可靠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太湖
下载PDF
2007年以来环太湖22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及其对太湖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易娟 徐枫 +2 位作者 高怡 向龙 毛新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7-1174,共8页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太湖湖区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太湖湖区以及环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按行政区划分析22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锰...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太湖湖区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太湖湖区以及环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按行政区划分析22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太湖水质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境内河流2007年以来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浙江省,但主要入湖河流总体上呈好转趋势,并且河流各指标的浓度变化与太湖的水质变化密切相关,验证了河道污染物输入作为太湖主要的污染物外源,直接影响太湖水质的变化,指出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输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环湖河流 水质 趋势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谢艾玲 徐枫 +3 位作者 向龙 徐彬 林琳琛 王春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1-397,共7页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量 水质 污染负荷量 入湖河流 治理成效
下载PDF
太湖底泥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毛新伟 仵荟颖 徐枫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底泥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磷主要集中分布在竺山湖底泥0~30 cm深度内,高含量的总氮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竺山湖和东太湖;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生态清淤工程有利于降低湖区表层底泥的营养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营养物质 污染特征 生态清淤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