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 |
周艳芳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16
|
|
2
|
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 |
孙凡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3
|
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热点与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
肖莉
王金阳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4
|
|
4
|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
汪灵灵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5
|
在华留学生“隐性课程”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
赵欣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0 |
9
|
|
6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对外汉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
吕海燕
万莹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21 |
7
|
|
7
|
借力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研究 |
王端
林左天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 |
6
|
|
8
|
继承性与民间精神——百年前赵焕亭小说仿拟《水浒传》的文化史价值 |
刘卫英
|
《晋阳学刊》
|
2024 |
1
|
|
9
|
现代汉语中的“立场”表达刍议 |
郝玲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7
|
|
10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统文化根基 |
孙凡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1
|
语料库驱动的通用汉语学术词表构建 |
高松
钱隆
丁芊
|
《中国科技术语》
|
2024 |
0 |
|
12
|
断裂与共生:毕飞宇作为新生代作家的非典型性 |
纪秀明
李涵宇
|
《艺术广角》
|
2024 |
0 |
|
13
|
中韩外交文本中模糊语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
郑杰
李宁
陈楠楠
|
《民族翻译》
|
2016 |
3
|
|
14
|
唐代集贤院书学、书家与书法综论 |
张丹阳
龙成松
|
《唐史论丛》
|
2024 |
0 |
|
15
|
龙崇拜、祈雨术及明清御灾叙事的文化复制与修正 |
刘卫英
曹磊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6
|
生成式AI赋能“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
赵连城
杜昕轩
|
《航海教育研究》
|
2024 |
0 |
|
17
|
北里诸妓“籍属教坊”的文化观照 |
张丹阳
|
《艺术探索》
|
2024 |
0 |
|
18
|
金庸小说“恶人偷袭”母题的民国武侠小说来源 |
刘卫英
|
《嘉兴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9
|
作为译者和论者的双重改写:斯当东与《异域录》英译本 |
赵连城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4 |
0 |
|
20
|
论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的赓续与新变——以双雪涛为典型案例 |
纪秀明
郑玥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