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2 位作者 李锦蓉 徐宁 陈菊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化评价 大亚湾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永光 赵冬至 +3 位作者 郭文永 高阳 苏岫 卫宝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523-4538,共16页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等)、生物量、灾害灾情(病虫害、风暴潮等)、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红树林遥感监测应在分类标准体系规范化、分类精度提升、红树林生态学特征参数(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等)、生态系统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及遥感监测的尺度效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综合监测模型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遥感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技术 应用领域 展望
下载PDF
近10年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特征及原因初探 被引量:40
3
作者 韦桂秋 王华 +1 位作者 蔡伟叙 易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4,共9页
对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各种赤潮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赤潮种类的变化规律、海水营养限制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赤潮多发区为深圳湾海区,近年珠江口西部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 对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各种赤潮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珠江口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赤潮种类的变化规律、海水营养限制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珠江口赤潮多发区为深圳湾海区,近年珠江口西部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赤潮灾害发生的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赤潮多发种为中肋骨条藻,多发于深圳湾;定鞭藻类-球形棕囊藻引发的有毒赤潮明显增多且影响范围较大。研究发现,珠海沿岸海域频发大面积赤潮和深圳湾春季频发赤潮可能与出现潜在硅酸盐营养限制有关,冬季频发球形棕囊藻与季节骤然升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灾害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对珠江口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何桂芳 袁国明 李凤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70,共4页
结合近20 a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多年来珠江口海域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膨胀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珠江口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采用综合指数... 结合近20 a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多年来珠江口海域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膨胀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珠江口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采用综合指数法进一步对珠江口海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20 a来综合污染指数出现高一低一高的变化模式,与同期珠江三角洲工业污水处理率的提高而生活污水处理滞后相对应,也表明,珠江口海域水质污染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工业污染类型转变成生活污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经济发展 水质 污染
下载PDF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宏康 王中瑗 +2 位作者 许佳璇 林小可 李蔼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844-1850,共7页
镉、铬、铅、砷和汞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浓度时,可危害中枢神经、血液及各器官,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癌症。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健康,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 镉、铬、铅、砷和汞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浓度时,可危害中枢神经、血液及各器官,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癌症。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健康,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简述其优缺点,并介绍各种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应用实例,以期对检测重金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更好地做好食品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并且对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重金属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用模糊数学对珠江口近20a来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桂芳 袁国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对珠江口海域近20 a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结果表明,水质多年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恶化,主要污染物质已由重金属污染过渡到营养盐污染;与单项分指数法比较,认为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更为合理和全面。
关键词 珠江口 模糊数学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施卫 张纯超 +2 位作者 卢楚谦 刘景钦 梁谦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赤控区、大亚湾及北津港等地;广西的涠洲赤控区、海南的陵水赤控区及广东的大鹏湾赤控区DSP毒素含量值较高;在染毒的贝类种类方面,广西和海南比较有普遍性,广东主要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近岸海域 腹泻性贝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贝类
下载PDF
珠江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敬怀 高阳 +1 位作者 方宏达 徐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89-2999,共11页
2006年夏季和冬季分别对珠江口附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245种,多毛类最多(140种)。其中夏季共获大型底栖生物153种,多毛类最多(91种);冬季共获大型底栖生物157种,多毛类最多(93种)。夏冬季调查都有出... 2006年夏季和冬季分别对珠江口附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245种,多毛类最多(140种)。其中夏季共获大型底栖生物153种,多毛类最多(91种);冬季共获大型底栖生物157种,多毛类最多(93种)。夏冬季调查都有出现的生物种类65种。夏季珠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4.313g/m2,平均丰度为205.3ind/m2。冬季珠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077g/m2,平均丰度为168.8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均呈现由河口内向外海增加的趋势。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矩阵数据对调查区域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做了聚类(CLUSTER)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可以划分为3类生物群落,冬季可以划分为5类生物群落。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夏季珠江口北部和中部比南部生物多样性低;冬季珠江口北部生物多样性最低。利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未受到干扰;冬季珠江口最北部生物群落Ⅰ处于中等干扰程度,其它生物群落未受干扰或受轻微干扰。海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受珠江冲淡水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 生态学
下载PDF
ICP-MS测定食品及相关产品中重金属等元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宏康 王中瑗 蔡斯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5-200,共6页
综述近年来ICP-MS分析技术在食品及相关产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应用现状。对其测定的原理、测定参数及其应用范围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比较,同时还展望了ICP-MS分析技术在食品及相关产品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ICP-MS 食品 重金属 进展
下载PDF
近20a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瑞贞 马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收集整理了自1980~2004年的南海历次赤潮事件,并对这些赤潮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及赤潮持续时间长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形成南海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长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文章认为:赤潮在年度和月份分布不均的... 收集整理了自1980~2004年的南海历次赤潮事件,并对这些赤潮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及赤潮持续时间长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形成南海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长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文章认为:赤潮在年度和月份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差异以及各月份水文气象要素的主要演变特征不同;赤潮持续时间延长的原因与南海区气候转暖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变差有关。研究发现赤潮事件的月份分布和赤潮持续时间长度存在历史性变异,有关现象值得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注意,而其中原因更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赤潮 时空分布 持续时间 变化 原因
下载PDF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标准中辅料的使用及含量测定指标的统计 被引量:28
12
作者 谭瑾 宋民宪 +3 位作者 傅超美 马鸿雁 谌立巍 陈嘉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77,共2页
统计国家标准中中药注射剂的辅料使用和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情况。
关键词 国家药品标准 中药注射剂 增溶剂 聚山梨酯80 含量测定
下载PDF
2011年东中国海沿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组成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国峰 周鹏 +1 位作者 李志恩 秦玉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海洋垃圾包括海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本文对2011年在东中国海(ECS)实施的海洋垃圾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漂浮大/特大块垃圾密度为11个/km^2,漂浮中小块垃圾密度为1045个/km^2,漂浮垃圾以塑料类(45%)为主,木制品和聚... 海洋垃圾包括海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本文对2011年在东中国海(ECS)实施的海洋垃圾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漂浮大/特大块垃圾密度为11个/km^2,漂浮中小块垃圾密度为1045个/km^2,漂浮垃圾以塑料类(45%)为主,木制品和聚苯乙烯塑料类各占22%。海滩垃圾密度为31001个/km^2,塑料类占49%,木制品类占17%。海底垃圾密度为0.03个/km^2。87%的漂浮大块/特大块垃圾、100%的漂浮中小块垃圾、95%的海滩垃圾、100%的海底垃圾是因为人类的陆地活动产生,随后进入海洋的。ECS海洋垃圾密度远高于文献记载的全球其他地区的海洋垃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垃圾 东中国海 分布 组成 来源
原文传递
珠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董燕红 蔡建东 钱宏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0,共8页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能是形成调查海域多...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以东宝河口最高,磷以深圳湾最高;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均可能是形成调查海域多年来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类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深圳湾、桂山岛、万山列岛及横琴岛附近海域(主要是4月),营养盐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深圳湾主要是N∶P,后三个岛屿附近海域主要是Si∶N),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近年来珠海高速发展的养殖业造成其海域赤潮的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营养盐 N:P Si:N 浮游植物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形态特征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倪志鑫 张霞 +2 位作者 蔡伟叙 刘景钦 黄小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为了解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于2012年5月在珠江口海域采集2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对6种重金属(Cr、Cu、Zn、As、Cd、Pb)的含量、形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BCR提取法分析重... 为了解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于2012年5月在珠江口海域采集2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对6种重金属(Cr、Cu、Zn、As、Cd、Pb)的含量、形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并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西岸的浓度普遍高于东岸区域,重金属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虎门、磨刀门、鸡啼门附近,陆源人为污染影响明显;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所占比例以Cd最高,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以酸提取态百分含量为依据进行的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虽然Cd的绝对含量不高,但其潜在危害等级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无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赋存形态 风险评价 珠江口
原文传递
夏季珠江口水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曾丹娜 牛丽霞 +2 位作者 陶伟 傅林曦 杨清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73-82,共10页
【目的】研究夏季珠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方法】基于珠江口水域2006-2010年夏季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文泥沙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的驱动作用,评价该水域富营养化状况... 【目的】研究夏季珠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方法】基于珠江口水域2006-2010年夏季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文泥沙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的驱动作用,评价该水域富营养化状况并阐明其主要环境问题。【结果】珠江口水域环境因子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营养盐(氮、磷等)和悬浮泥沙均表现为由口门向口外递减,而盐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无机氮以硝氮为主,亚硝氮次之,氨氮含量最低。【结论】径流输入、盐淡水混合稀释作用和悬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共同影响着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氮磷比值分析说明,珠江口浮游植物生长主要表现为潜在性的磷限制。珠江口水域海洋环境重度及严重富营养化(E>5)主要集中在口门至内伶仃岛海域,主要环境问题为水质污染,且氮、磷营养盐和溶解氧为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无机氮 磷酸盐 富营养化 水环境健康指数
下载PDF
中国近海和河口环境铜污染的状况 被引量:25
17
作者 潘科 朱艾嘉 +1 位作者 徐志斌 王文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8-631,共14页
我国铜消费量已稳居世界前列,但随之而来的是铜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铜污染问题不但在内陆环境逐渐突出,而且在近海和河口环境也日趋严重。通过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我国近海河口海水、沉积物、牡蛎的铜含量数据,评估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的... 我国铜消费量已稳居世界前列,但随之而来的是铜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铜污染问题不但在内陆环境逐渐突出,而且在近海和河口环境也日趋严重。通过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我国近海河口海水、沉积物、牡蛎的铜含量数据,评估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的铜污染现状。数据显示,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大部分地区铜污染水平较低,但存在个别污染严重的区域。沉积物柱状样的数据显示,我国近海河口环境铜污染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呈逐渐上升趋势。铜污染已经开始威胁我国近海和河口环境的健康发展。"蓝牡蛎"和"绿牡蛎"是我国近海河口生物受铜污染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多地发现"蓝牡蛎"的现象印证了铜污染源在近海河口环境普遍存在的观点。牡蛎受重金属污染而变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污染现象,它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因素。本文探讨了"蓝牡蛎"和"绿牡蛎"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污染 沉积物 牡蛎 蓝牡蛎
下载PDF
珠江口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敬怀 欧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根据2 0 0 3年的调查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生物残毒理论,对珠江口海域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中Hg、Pb、Cd、As含量较低,但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体内Pb和Cd具有潜在的严重积累问题;甲壳类Cd含量已严重超... 根据2 0 0 3年的调查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生物残毒理论,对珠江口海域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中Hg、Pb、Cd、As含量较低,但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体内Pb和Cd具有潜在的严重积累问题;甲壳类Cd含量已严重超人体消费标准,软体类的Cd含量等于人体消费标准值,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可食性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底栖生物 重金属 现状 评价
下载PDF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1,共6页
首次采用逐级分离浸取的方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92.52 mg.kg-1;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77.... 首次采用逐级分离浸取的方法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氮分离开,继而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92.52 mg.kg-1;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77.32%,平均含量为1341.11 mg.kg-1;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351.41mg.kg-1。表层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的平均含量为229.45 mg.kg-1;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是可转化态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96.88%;离子交换态氮是释放能力最强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平均占总可转化态氮的2.10%;弱酸可浸取态氮和强碱可浸取态氮仅占总可转化态氮的一小部分,分别为0.57%和0.44%。在空间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差异与污染物的陆源输入、海水养殖污染及沉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分布特征 表层沉积物 大亚湾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元素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中瑗 张宏康 +2 位作者 陈思敏 李蔼琪 林小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色谱、激光烧蚀、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和氢化物发生等技术联用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联用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电感耦合等...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色谱、激光烧蚀、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和氢化物发生等技术联用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联用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联用技术 元素形态分析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