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被引量:25
1
作者 冉宏林 雷雨 +5 位作者 赵昊 谢振斌 黎海超 王冲 徐斐宏 许丹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33,共19页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村,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鸭子河南岸,广汉市区西郊(图一)。1986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因砖瓦厂取土偶然发现的三星堆一号“祭祀坑”(K1)、二号“祭祀坑”(K2)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村,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鸭子河南岸,广汉市区西郊(图一)。1986年7~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因砖瓦厂取土偶然发现的三星堆一号“祭祀坑”(K1)、二号“祭祀坑”(K2)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由此初步确认了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广汉市 三星堆遗址 祭祀区 祭祀坑 祭祀器物掩埋坑
原文传递
从文物艺术到历史故事:我国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叙事趋势、原因与反思 被引量:15
2
作者 任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3,共6页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走向”叙事的原因有西方博物馆展陈经验的影响、博物馆“泛艺术化”困境的阻挠和文物身份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当下,博物馆人应兼顾“具有中国风格的叙事结构”“以人为焦点的叙事视角”和“规范化展览叙事机制”,努力呈现具有科学阐释逻辑、较高传播效率和理想认知规模的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陈设计 叙事 历史 文物 艺术
原文传递
从福建南山遗址水稻植硅体遗存看水稻在东南地区的利用历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秋荷 李昭 +2 位作者 马永超 周振宇 杨晓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2-1114,共13页
水稻南传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已确立其大致的年代框架,但作为新传入的物种,水稻在当地的被利用状况、对当地生计模式甚至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对福建南山遗址4号洞连续堆积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并结合周边遗址已... 水稻南传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已确立其大致的年代框架,但作为新传入的物种,水稻在当地的被利用状况、对当地生计模式甚至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对福建南山遗址4号洞连续堆积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并结合周边遗址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虽然7,500cal.a BP有早期水稻的传入和利用,但东南地区依然保持着渔猎-采集的生计模式;5,000~3,500cal.a BP期间,水稻连同粟、黍一起被广泛利用,表明该地区已开始普遍接受很可能源自长江中游地区的混作农业,并经过2000多年的适应逐渐走向成熟.粟稻混作农业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渔猎-采集生业,推动了当地农业化进程,并带动了区域文化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为他们走向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岛屿东南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稻作农业南传 生业模式 中南半岛 岛屿东南亚
原文传递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产地问题初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海超 朱亚蓉 +4 位作者 余健 董静 张跃芬 卢林明 崔剑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8,共14页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都平原本土原料类型完全不同,而与殷墟、汉中、新干等铜器群所用原料关联密切,由此可知,至少部分祭祀坑铜器的原料是外来的。此外,祭祀坑中还发现非三星堆特征的铜尊,其圈足上有疑似铸造的三星堆特色的圆孔,暗示有“定制产品”的可能性。三星堆祭祀坑铜器的来源应十分复杂,可能包括殷墟、长江中下游以及三星堆本土等地点。铜器的风格、技术、原料、器用制度在不同层面实现了极为复杂的流动,这同时映射出晚商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的资源流通和文化互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祭祀坑铜器 微量元素 铅同位素 产地 文化互动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8年马家窑文化遗存的发掘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战伟 +6 位作者 钟毅 甄强 马骞 王倩倩 何克洲 徐永江(绘制) 王敏(绘制)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0,F0002,共14页
2018年在喇家遗址Ⅷ1区的发掘,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存遗迹均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年代为马家窑文化晚期。此次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马家窑文化遗存在喇家遗址的分布范围,为喇家遗址先秦时期聚落变迁研究提供了资料。遗址还... 2018年在喇家遗址Ⅷ1区的发掘,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存遗迹均为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年代为马家窑文化晚期。此次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马家窑文化遗存在喇家遗址的分布范围,为喇家遗址先秦时期聚落变迁研究提供了资料。遗址还发现有宗日文化因素,为探讨两者的文化关系补充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宗日文化
原文传递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部分青铜器表面附着丝绸残留物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建波 蔡秋彤 +3 位作者 罗雁冰 肖庆 张跃芬 谢振斌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运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青铜器表面附着有经纬组织明显的纺织残留物,根据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运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青铜器表面附着有经纬组织明显的纺织残留物,根据保存状况可以分为纺织实物、炭化物和泥化物;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光整、截面呈三角形;结合显微红外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残留物的原料为蚕丝。实验结果证实了三星堆文化时期丝绸的存在,也探明了丝绸的发现位置,根据赋存状况,推测丝绸与青铜器、金器共同构建了三星堆祭祀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青铜器 丝绸
原文传递
新见四川大学博物馆藏两件南朝石刻造像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华锋 周静 +1 位作者 邓宽宇 尹俊霞 《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石刻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收藏门类之一。馆藏石刻中有若干件十分少见的南朝造像。此前,霍巍撰文刊布了该馆收藏的两尊南朝背屏式造像[1],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来,我们在对馆藏石刻文物作进一步整理时,又发现两...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石刻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收藏门类之一。馆藏石刻中有若干件十分少见的南朝造像。此前,霍巍撰文刊布了该馆收藏的两尊南朝背屏式造像[1],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来,我们在对馆藏石刻文物作进一步整理时,又发现两件南朝石刻造像。这两件造像学术价值较高,迄今尚未报道,兹简要介绍,并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造像 四川大学博物馆 南朝造像 石刻文物 背屏式 学术价值 馆藏
原文传递
贵州贵安新区岩孔村招果洞遗址2020年发掘简报
8
作者 张兴龙 姜铭 +6 位作者 黄明 白铁勇 吕红亮 胡越 杨国兵 秦亚萍 闵凯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0,F0002,共19页
一、地理及地质背景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是一处史前洞穴遗址,其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6°32′22.83″、东经106°27′00.02″,海拔1280米(图一)。该洞穴位于南北走向盆坝西侧的山坡.上,东向开口,洞口... 一、地理及地质背景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是一处史前洞穴遗址,其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6°32′22.83″、东经106°27′00.02″,海拔1280米(图一)。该洞穴位于南北走向盆坝西侧的山坡.上,东向开口,洞口高4、洞深约25、洞宽约20米。麻线河由北向南流经该盆坝汇人红枫湖水库,招果洞洞口东距麻线河约300米,高出洞前盆坝3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贵安新区 招果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西藏早期铁器的年代——以西藏西部为中心
9
作者 吕红亮 赵振 +1 位作者 李帅 杨锋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或有可能早至公元前8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且至少在公元3世纪存在本土冶铁证据。对比周边地区的铁器考古资料,西藏地区早期铁器技术的传入或与新疆和克什米尔地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早期金属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皮央·东嘎墓群
下载PDF
四川资阳中和镇菩萨岩、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瑞雪 王屹 +3 位作者 白彬 赵赫(绘图) 寇小石(绘图) 谈北平(摄影)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7,共13页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他参考因素,初步判断两处造像集中开凿于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期,晚唐及以后有补凿、搭建建筑和妆彩活动。两处造像题材有一佛、三佛与多身胁侍(含天龙八部)的组像、五十三佛、舍利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 摩崖造像 中晚唐 沱江流域
下载PDF
“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笔谈)
11
作者 霍巍 赵宾福 +2 位作者 陈洪海 韩建业 孙庆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共25页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无论是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是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手段的发展、考古学与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若干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本刊特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考古学学科评议组霍巍教授、赵宾福教授、陈洪海教授、韩建业教授、孙庆伟教授等五位成员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这个话题进行笔谈,以期引起更为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科技考古 田野考古 考古学理论 评议组 中华文明探源 韩建业 对话与交流
下载PDF
中小型石窟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现状及问题——以安岳石窟为例
12
作者 韩明 刘建辉 +2 位作者 许东 刘渊 郭建波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中小型石窟数量多、分布广,长久以来社会关注度较低,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这类石窟基础研究缺失,价值挖掘不足,保护工作欠缺,大多中小型石窟面临环境侵蚀、生物破坏、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安岳石窟属于典型的区域性中小型石... 中小型石窟数量多、分布广,长久以来社会关注度较低,基础研究和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这类石窟基础研究缺失,价值挖掘不足,保护工作欠缺,大多中小型石窟面临环境侵蚀、生物破坏、安全风险等突出问题。安岳石窟属于典型的区域性中小型石窟群,通过系统梳理安岳石窟的基础研究和保护现状,分析出中小型石窟当前面临着价值和保护研究缺乏、石窟安全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价值和保护研究基础工作,开展必要的文物安全保护和文物本体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石窟 安岳石窟 基础研究 石窟保护
原文传递
云南金平县龙脖河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
13
作者 付杰 +7 位作者 胡长城 李映福 杨帆 白成明 何俊英 张立丽(绘图/摄影) 余朝臣(绘图/摄影) 舒宏(绘图/摄影)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1,共21页
龙脖河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桥乡卡房村,地处龙脖河与红河(元江)交汇处,东跨红河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邻,东南距河口县城约90公里,南隔龙脖河与越南老街省巴刹县相望(图一)。
关键词 云南金平县 龙脖河遗址 金属冶炼 地穴式炼炉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镀锡铜器及相关问题
14
作者 曾宇 杨硕 李映福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8,F0002,共12页
西南夷地区镀锡铜器的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至东汉早期,采用热镀锡技术,为冉駹、徙、筰、滇、靡莫等土著族群使用。同类技术在巴蜀地区的年代更早,且存续长、自成体系,应为西南夷地区镀锡技术的源头。荥经一带与徙、筰等族群杂处的蜀人,应... 西南夷地区镀锡铜器的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至东汉早期,采用热镀锡技术,为冉駹、徙、筰、滇、靡莫等土著族群使用。同类技术在巴蜀地区的年代更早,且存续长、自成体系,应为西南夷地区镀锡技术的源头。荥经一带与徙、筰等族群杂处的蜀人,应为传播镀锡铜器及技术的中介,传播路线与汉武帝时期西夷道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夷地区 镀锡铜器 技术来源 巴蜀地区
原文传递
辽宁康平张家窑林场长白山Ⅰ区2号辽墓发掘简报
15
作者 林栋 张天琦(摄影) +2 位作者 韩玉岩(绘图) 刘卫民(绘图) 庞志辉(绘图) 《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1,F0003,共11页
长白山墓群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内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东北距康平县城约60公里,西与辽宁省彰武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交界(图一)。2017年4~11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 长白山墓群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内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东北距康平县城约60公里,西与辽宁省彰武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交界(图一)。2017年4~11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主动性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遗址1处。长白山墓群根据墓葬分布位置和等级差异可分为两个发掘区,两区直线距离约5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辽宁省彰武县 发掘 辽宁省沈阳市 墓群 康平县 长白山 等级差异
原文传递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铸造工艺补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建波 田灏 +4 位作者 余健 谢振斌 曲亮 刘思然 陈坤龙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但仍有部分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首次利用工业CT分析了部分三星堆青铜器残件标本,并结合表面痕迹观察对相关工艺问题进行了讨论。分铸和各种连接工艺在三星堆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但仍有部分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首次利用工业CT分析了部分三星堆青铜器残件标本,并结合表面痕迹观察对相关工艺问题进行了讨论。分铸和各种连接工艺在三星堆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多次浇注在各部件间形成稳固的机械连接,是青铜神树等形状复杂的器物得以成功铸造的技术保障。太阳形器上的后铸锔扣连接、神树树枝在内壁设置销杆的榫接结构等,均是颇具特点的工艺措施。在铜树枝残件内发现了使用芯骨的证据,芯骨的材质以竹木质为主,是此类工艺目前所见最早的实物证据。部分容器的兽头装饰,采用了内置盲芯的复合范技术浑铸而成,显示了三星堆尊罍等容器不同的年代属性和技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青铜器 铸造工艺 工业CT 分铸连接 芯骨
原文传递
古蜀文明探源系列之十一:何以天府之国:成都石犀与李冰治水
17
作者 霍巍 陈剑 《天府新论》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12年8月,为配合四川大剧院的修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院址所在地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该地块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北侧,这一带曾属于秦汉以来大城的范围,明代时又处于蜀王府皇城的东南隅,历史地理位置十分... 2012年8月,为配合四川大剧院的修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院址所在地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该地块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北侧,这一带曾属于秦汉以来大城的范围,明代时又处于蜀王府皇城的东南隅,历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遗址发现有战国至明清的文化遗存,类型包括灰坑、灰沟、城墙、角楼、道路、排水沟、房屋、水井、建筑台基等,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钱币、建筑材料等遗物。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于灰坑H99中的大型圆雕石犀形兽(下文简称“石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灰坑 天府之国 国家文物局 蜀王府 建筑材料 天府广场 石犀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先秦时期窑洞式建筑研究
18
作者 王天艺 杨凡 《考古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70,共28页
目次一形制分类二时空分布特征三建筑技术体系四起源和衰落原因五结语黄土高原地区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窑洞式建筑遗存,其分布范围遍布整个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主要房屋建筑类型之一。由于考古发现的窑洞建筑遗存结构较为特殊,二十世... 目次一形制分类二时空分布特征三建筑技术体系四起源和衰落原因五结语黄土高原地区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窑洞式建筑遗存,其分布范围遍布整个黄土高原,是该地区的主要房屋建筑类型之一。由于考古发现的窑洞建筑遗存结构较为特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对此类遗存的形制结构和埋藏特征缺乏认识,导致一定数量的窑洞式建筑被误判为半地穴建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存 窑洞式建筑 衰落原因 形制结构 房屋建筑 黄土高原 埋藏特征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6年IX1区发掘简报
19
作者 杜玮(执笔/拍摄) +9 位作者 甄强 李泱泱 王倩倩 杜战伟 于孟洲 范小慧 何克洲 杨楚譞 王敏(拍摄) 徐永江(绘图)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68,共15页
2016年,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号保护棚后期建设,相关考古单位对喇家遗址1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马家窑文化晚期灰坑2座,齐家文化时期灰坑2座、灰沟1条,出土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马家窑文化陶鼓和齐家文化灰坑中具有西城驿文化... 2016年,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号保护棚后期建设,相关考古单位对喇家遗址1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马家窑文化晚期灰坑2座,齐家文化时期灰坑2座、灰沟1条,出土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马家窑文化陶鼓和齐家文化灰坑中具有西城驿文化风格彩陶片的发现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和县 喇家遗址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原文传递
四川仁寿石佛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20
作者 张亮 李瑞瑶 +5 位作者 胡盛 李杰 黄桥 李鑫 邓宏亚(摄影/绘图) 邓可人(绘图)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可推断石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8世纪晚期至9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县 石佛湾 摩崖造像 中晚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