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桃体细胞胚发生与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汤浩茹 王永清 任正隆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总结了核桃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进展 ,列表统计已报道的核桃 5个种和 3个杂种体细胞胚发生的外植体与诱导条件 ,重点论述了影响核桃体细胞胚发生与次生胚发生的因素 ,介绍了核桃体细胞胚萌发与转化的方法。还总结核桃转基因研究的进展 。
关键词 核桃 体细胞胚发生 转基因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果树的体细胞胚发生 被引量:31
2
作者 汤浩茹 王永清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9-79,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影响果树体细胞胚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果树体细胞胚高频率发生、同步化控制措施及成熟与转化的条件,列表统计了离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的果树种类及部分果树体胚发生的培养基。
关键词 离体培养 体细胞 胚胎发生 果树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培高 任正隆 +1 位作者 张怀渝 傅体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06-410,共5页
AFLP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新的分子标记 ,也是一种可靠而又理想的遗传标记方法。本文简述AFLP的发展、原理、方法与特点 。
关键词 AFLP PCR 遗传 育种 分子标记 作物
下载PDF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唐宗祥 张怀琼 +2 位作者 张怀渝 晏本菊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再生。这种抑制作用能被KT拮抗。而KT的这种拮抗作用在 2mg/L 2 ,4 D条件下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植株再生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德国核桃‘No.120’幼胚胚轴与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被引量:18
5
作者 汤浩茹 王永清 +1 位作者 任正隆 G.Krczal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核桃 (Juglansregia)‘No . 12 0’品系授粉 7~ 8周的幼胚胚轴与子叶在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4周后转移至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 ,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直接形成于胚轴与子叶表面。子叶与胚轴分... 核桃 (Juglansregia)‘No . 12 0’品系授粉 7~ 8周的幼胚胚轴与子叶在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4周后转移至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 ,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直接形成于胚轴与子叶表面。子叶与胚轴分别在KT 2mg/L +BA1mg/L +IBA 0 .0 1mg/L与 2 ,4 D 2mg/L +KT 1mg/L的组合的诱导下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最高。体细胞胚经 3~ 5℃低温处理 2个月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体细胞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胚培养 幼胚胚轴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江洪芝 晏本菊 +2 位作者 谭飞泉 张怀琼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8-662,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时期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全施底肥有利于提高沉淀值、粉质质量指数及醇溶蛋白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1∶1的方式有利于提高GMP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干面筋的含量,降低弱化度。不同品种的优质栽培方式不同,R210以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川农25以全施底肥,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施氮时期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墨白964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九成 杨克诚 张怀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0-989,共10页
用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改良MW96 4在四川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 4轮混合选择后群体的播种至抽丝日数、播种至散粉日数和雌雄间隔 (ASI)有显著的选择增益 ,株高、雄穗主轴长度、秃尖、穗粗、行粒数、穗重、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显著... 用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改良MW96 4在四川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 4轮混合选择后群体的播种至抽丝日数、播种至散粉日数和雌雄间隔 (ASI)有显著的选择增益 ,株高、雄穗主轴长度、秃尖、穗粗、行粒数、穗重、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显著的相关响应 ,且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随着选择的进行有所下降。C0 、C1、C2 和C3 测交种群体与对照种比较表明 ,群体各性状的间接选择响应显著 ,多数性状的均值及性状整齐度已接近或超过对照种。此外 ,本文还运用SSR检测了C0 、C2 、C4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原始群体C0 的基因型种类多 ,频率分布分散 ,而选择后高代群体C4的基因型种类少 ,频率分布集中 ,且群体内的遗传差异随着选择的进行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合选择 选择响应 群体 性状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及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怀琼 任正隆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从一个多亲本的复式杂交后代中,选育了 4 个高抗纹枯病的小麦新品系,编号为 MN- 3、7、18和 19。抗病性鉴定证明,在对照品种绵阳19 病株率100% ,发病等级4~5 级的情况下,这 4 个新品系的病株率和发病等级分别... 从一个多亲本的复式杂交后代中,选育了 4 个高抗纹枯病的小麦新品系,编号为 MN- 3、7、18和 19。抗病性鉴定证明,在对照品种绵阳19 病株率100% ,发病等级4~5 级的情况下,这 4 个新品系的病株率和发病等级分别在 3.65% ~6.98% 和 0~1 之间。这 4 个品系与高感纹枯病的小麦品种绵阳 19 杂交,在 F2 代群体中植株符合抗∶感= 3∶1 的分离比率,在隐性亲本的测交后代中符合 1∶1的分离比率;在这4 个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未观察到抗性的分离。试验结果指出,4 个品系均含有同一个抗小麦纹枯病的单显性抗病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 Ses 1。本研究指出了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适应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15
9
作者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省的小麦生产向何处去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忧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 ,指出 :改变我省小麦“质次、价高和加工业不适应”的现状 ,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人口大省 ,必须...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省的小麦生产向何处去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忧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生产现状和在农业中的地位 ,指出 :改变我省小麦“质次、价高和加工业不适应”的现状 ,是我省今后小麦生产的工作重点。我省是人口大省 ,必须稳住一定的小麦面积和产量以维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并通过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逐步实现小麦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 ;通过进口优质小麦发展面食加工业 ,然后用我省的本地优质小麦取代进口小麦。本文就适应上述小麦生产要求的小麦育种进行了讨论 ,指出了今后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研究方向、工作策略和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业产业化 小麦生产 多样化品种 育种
下载PDF
具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5+12的稀有小麦品系的鉴定和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涛 李竹林 任正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4-547,共4页
采用种间杂交 (硬粒小麦×普通小麦 )创造了具有高分子量谷蛋白 5 +12亚基的稀有小麦新品系 ,SDS PAGE分析表明 ,该品系的Glu D1位点编码 5 +12亚基。其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图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具有优质... 采用种间杂交 (硬粒小麦×普通小麦 )创造了具有高分子量谷蛋白 5 +12亚基的稀有小麦新品系 ,SDS PAGE分析表明 ,该品系的Glu D1位点编码 5 +12亚基。其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图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具有优质亚基 5 +10的姊妹系 ,该小麦品系遗传上纯合 ,具有多花多粒的优良农艺性状。 5 +12亚基稀有小麦新品系的创造 ,将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新的优质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5+12 小麦 品系鉴定 种间杂交 SDS-PAGE 农艺性状 品质育种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怀渝 宋云 +2 位作者 畅志坚 张晓军 任正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离子束注入 醇溶蛋白 谷蛋白 低能N^+离子注入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变异频率 小麦种子 诱导 SDS-PAGE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籽粒蛋白质组分与烘烤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啸 任正隆 +1 位作者 晏本菊 张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创造的小麦 -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 30个株系作为供试材料 ,进行了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蛋白质组分及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Glu - 13个基因位点的亚基对品质性状变异的影... 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创造的小麦 -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 30个株系作为供试材料 ,进行了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蛋白质组分及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 :Glu - 13个基因位点的亚基对品质性状变异的影响大小如下 :亚基 5 +10 >2 +12 (Glu -D1位点 ) ,亚基 7+8>7+9(Glu -B1位点 ) ,亚基1>Null(Glu -A1位点 ) ;按现有学者总结出的方法计算的Glu - 1品质总评分与SDS沉淀值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Glu - 13个基因位点对SDS沉淀值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对沉淀值变异的影响 ,Glu -D1>Glu -A1>Glu -B1。对相同的 30个株系进行麦胚乳蛋白质组分及其比例与品质性状 (SDS沉淀值和Glu - 1评分 )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发现 :3种主要的小麦胚乳蛋白质组分中 ,只有麦谷蛋白含量与SDS沉淀值极显著正相关 ,球清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与SDS沉淀值的相关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谷蛋白亚基 SDS沉淀值 蛋白组分 烘烤品质
下载PDF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晏本菊 任正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4-1421,共8页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8,5+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8,5+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值 小麦 粗蛋白 降落值 优质育种 麦区 育成 限制因素 优质谷 正相关
下载PDF
向普通小麦品种导入优良谷蛋白亚基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足君 舒焕麟 +1 位作者 李光蓉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以六倍体小黑麦 Eronga83和普通小麦品种繁 6杂交培育的小麦品系 SY95-71及其亲本进行了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 ,小麦品系 SY95-71具有来源于 Eronga83的 Glu-B1位点控制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2 3+1 8,该亚基仅存在... 对以六倍体小黑麦 Eronga83和普通小麦品种繁 6杂交培育的小麦品系 SY95-71及其亲本进行了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 ,小麦品系 SY95-71具有来源于 Eronga83的 Glu-B1位点控制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2 3+1 8,该亚基仅存在于四倍体小麦中 ,将该亚基转入小麦是本研究的首次报道 ;SY95-71在 Glu-A1和 Glu-D1位点上分别具有 1和 5+1 0亚基。以 A-PAGE对种子醇溶蛋白的分析结果表明 ,SY95-71缺少了 Gli-D1位点 ,用 Glu-D3基因的 SSR引物扩增表明 ,SY95-71也缺失 Glu-D3位点。细胞学和染色体 1 D的 SSR分析表明 SY95-71具有 1 D染色体 ,说明 SY95-71的 Gli-D1等位基因缺失为培育过程中的点突变引起。经测定 ,SY95-71的蛋白质含量和 SDS-沉淀值明显高于四川小麦品种的平均水平 ,由此认为SY95-71的新 Glu-B1亚基和 Gli-D1等位基因的缺失 ,可能对它的品质具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醇溶蛋白 品质育种
下载PDF
黑麦特异DNA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建平 杨足君 +2 位作者 冯娟 唐宗祥 任正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找到黑麦特异的DNA重复序列,我们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黑麦、小麦及其他麦类植物材料分析发现引物OPH20在所有黑麦中扩增出特异的两条带。将这两条带DNA回收克隆测序,得到两序列的长度分别为1495bp、1147bp,分别命名为... 为了找到黑麦特异的DNA重复序列,我们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黑麦、小麦及其他麦类植物材料分析发现引物OPH20在所有黑麦中扩增出特异的两条带。将这两条带DNA回收克隆测序,得到两序列的长度分别为1495bp、1147bp,分别命名为pSc20H.1、pSc20H.2。序列比对发现pSc20H.1的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pSc20H(GenBank编号AF305943)一致达到97%。没有与pSc20H.2高度一致的同源序列。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Sc20H.1分布黑麦所有染色体的除端部和核仁组织区域的所有部位。pSc20H.2也分布在黑麦所有染色体上,但分布区域不同于pSC20H.1。证明了pSc20H.2是黑麦新的特异DNA序列,并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pSc20H.1 pSc20H.2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四川省部分小麦新品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啸 晏本菊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 2 0个小麦新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检测 ,分析了不同品系 (种 )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 2个小麦品系(种 )具有 2 2种带型 ...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 2 0个小麦新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检测 ,分析了不同品系 (种 )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2 2个小麦品系(种 )具有 2 2种带型 ,每个材料分离出 18~ 2 9条带 ,2 2个材料共分离出 5 6条带 ,其中 4 9条具有多态性 ,占 87 5 %。2 0个新品系中具有 1RS/ 1BL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 B1l的有 11个 ,占供试新品系的 5 5 %。 2 2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 4 3~ 1 0 0间 ,平均值为 0 4 4 4 ;1RS/ 1BL易位系与非 1RS/ 1BL易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 :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 0 5 0水平上明显聚为 4类。分析表明 ,供试四川小麦新品系具有较为广泛的基于醇溶蛋白带谱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供试材料中Gli B1l位点高频率存在的原因及进一步合理利用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APAGE Gli-B11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新品系
下载PDF
延缓小麦衰老的结构和生物化学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培高 任正隆 +3 位作者 吴先华 张怀渝 张怀琼 冯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154-2160,共7页
川农17是一个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保绿高产小麦新品种,能有效地延缓叶片衰老和维持开花后较长时期的高光合性能.生理、生物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川农17在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活... 川农17是一个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保绿高产小麦新品种,能有效地延缓叶片衰老和维持开花后较长时期的高光合性能.生理、生物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川农17在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体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的时间进程等方面,与对照品种绵阳11存在显著差异,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强光合反应能力和光合速率.叶绿体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与叶片生理衰老变化紧密相关.川农17在生理、生物化学和细胞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其获得高籽粒产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光合作用 生理特征 保绿 透射电子显微镜 小麦
原文传递
两个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强 罗培高 +2 位作者 任正隆 蒋华仁 杨足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YU25是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小麦栽培品种川麦10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对白粉病免疫的小麦育种新材料。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MY11与YU25杂交和回交的后代F1、F2、BC1F1和BC2F1为材料,采用四川省当前流行的小麦白粉病优势生理小种人工接种... YU25是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小麦栽培品种川麦107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对白粉病免疫的小麦育种新材料。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MY11与YU25杂交和回交的后代F1、F2、BC1F1和BC2F1为材料,采用四川省当前流行的小麦白粉病优势生理小种人工接种,对YU25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YU25含有2对表现免疫反应和高抗反应的显性抗病基因,暂命名为PmE(免疫)和PmYU25(高抗)。用294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和221个F2植株,对这2个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297-7B与PmE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3.0 cM,而Xgwm-210-2D与PmYU25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6.6 cM,因此将PmE和PmYU25分别定位在7BS和2DL上。根据系谱和基因位点分析,推断PmE和PmYU25均为起源于中间偃麦草、不同于已知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2个新基因。小麦育种新材料YU25含有可能来源于小麦-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多重易位,其细胞学基础和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SSR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R_(59)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初报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宗祥 任正隆 +2 位作者 张怀琼 张怀渝 傅体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98-399,410,共3页
选配 3种培养基 ,以小麦新品种R59的成熟胚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显示 :不同培养基中的成愈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培养基Ms +2 ,4 -D2 0mg/l+KT0 5mg/L的效果较好 ,成愈率高达 92 %~ 93 3%。结果同时表明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组织培养 新品种
下载PDF
黑麦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位点的MSAP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勇 邓科君 +3 位作者 张韬 彭金华 周建平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9-564,共6页
为了获得黑麦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模式及位点等表观遗传信息,采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黑麦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体系,在全基... 为了获得黑麦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模式及位点等表观遗传信息,采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黑麦基因组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体系,在全基因组水平检测黑麦DNA甲基化修饰位点。以12对MSAP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共检测到甲基化修饰位点226个,"CCGG/GGCC"位点甲基化修饰比例为51.72%。对部分黑麦基因组甲基化修饰位点进行回收,最终分离了22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黑麦基因组中包括转座子序列、散在重复序列以及单拷贝蛋白质编码序列在内的多种类型DNA序列中均存在DNA甲基化修饰现象。同时发现,在甲基化检出序列中都存在明显的"CpG"二核苷酸成簇富集现象,这些区域分布与MSAP分析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对应用MSAP技术分离黑麦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位点的有效性以及黑麦基因组序列中DNA甲基化修饰潜在位点分布特征和生物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MS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