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梁爱珍 张延 +8 位作者 陈学文 张士秀 黄丹丹 杨学明 张晓平 李秀军 田春杰 McLaughlin Neil B 相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25-1335,共11页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质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关键组分及其积累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秋英 李彦生 +3 位作者 刘长锴 田博文 涂冰洁 毛健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92-1700,共9页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食用品质 蔗糖 鲜食期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立玲 张庆贺 +4 位作者 薛争 白洪玉 张振铎 吕跃星 鲁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1-567,共7页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生物防治 赤眼蜂 白僵菌
下载PDF
多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雪 侯志广 +3 位作者 赵晓峰 杨丽莉 艾东 张浩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和3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环...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和3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 mg/L,分别为0.160 0、0.198 8、0.225 0、0.606 8 mg/L。混剂复配筛选中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5颐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0.043 1 mg/L,增效系数为3.84。田间试验验证了该复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的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混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杀菌剂 混剂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原文传递
植物对盐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魏嘉 蔡勤安 +4 位作者 李源 尚丽霞 卜显锋 于志晶 马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4,共9页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阻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从离子毒害、渗透胁迫、活性氧胁迫和高pH胁迫4个方面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为了应对盐碱胁迫,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缓解胁迫危害。从渗透调节...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和阻碍农业生产力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文从离子毒害、渗透胁迫、活性氧胁迫和高pH胁迫4个方面综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为了应对盐碱胁迫,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调控机制以缓解胁迫危害。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离子的吸收转运调节、活性氧清除机制和外源物质调节方面梳理了植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从植物盐碱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耐盐碱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概述了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对利用多组学分析更全面进行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盐碱胁迫响应 调控机制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亚洲玉米螟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芷 路杨 +6 位作者 毛刚 赵宇 张庆贺 隋丽 赵誉 李启云 张正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显著提高赤眼蜂的载菌量,达3.6×10^4孢子/蜂以上,并应用该助剂建立了赤眼蜂高效携带白僵菌方法。从被害株数、蛀孔数、活虫数和僵虫数4个方面测定了载菌赤眼蜂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结果表明,载菌赤眼蜂较单一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被害株数、蛀孔数和活虫数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1%、22.8%和24.5%,并且载菌赤眼蜂处理组中僵虫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处理组,说明载菌赤眼蜂对玉米螟具有协同防控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玉米螟田间防治,能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节约劳动力,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菌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虫生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鲁新 周淑香 +3 位作者 李丽娟 陈立玲 常雪 张国红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8-984,共7页
为明确吉林省不同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变化,对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生态区28个县(市)的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时期、幼虫发育和化蛹等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东部生态区大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只有1个落卵高峰期,未发现第1... 为明确吉林省不同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变化,对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生态区28个县(市)的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时期、幼虫发育和化蛹等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东部生态区大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只有1个落卵高峰期,未发现第1代幼虫化蛹,仍为1代发生区,而在伊通县和集安市有部分幼虫化蛹,已由1代发生区变为1代为主兼1.5代发生区;中部生态区大部分地区有2个落卵高峰期,未发现第2代幼虫化蛹,已由1.5代发生区变为完全2代发生区,而在双辽市和梨树县出现第3代低龄幼虫,已变为2代为主兼2.5代发生区;西部生态区大部分地区有2个落卵高峰期,未发现第2代幼虫化蛹,仍为2代发生区,而在通榆县出现第3代低龄幼虫,已由2代发生区变为2代为主兼2.5代发生区。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世代发生数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亚洲玉米螟 世代分布
原文传递
吉林省稻螟赤眼蜂的发现和鉴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震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张帆 靳锋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9,共4页
采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田间诱集的方法获得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卵,室内培养羽化后,解剖并观察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同时进行rDNA-ITS2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BLAST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采... 采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田间诱集的方法获得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卵,室内培养羽化后,解剖并观察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同时进行rDNA-ITS2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BLAST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采集的供试赤眼蜂ITS2与广东的稻螟赤眼蜂相似性高达99.3%~100%。本研究首次确证吉林省存在寄生水稻二化螟的稻螟赤眼蜂自然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螟赤眼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姝 郑和斌 +4 位作者 陈立玲 陈俸 郭荣 王彬 张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二化螟 寄生 田间效果
下载PDF
围栏陷阱(TBS)捕鼠技术对玉米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及鼠害产量损失研究初报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永旺 张振铎 +2 位作者 李国忠 王江 王登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2,共3页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下降至应用后的1.01%;对照区由5.14%升至7.14%。玉米产量损失挽回率可达4.1%,其作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陷井(TBS) 害鼠 玉米田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玉米品种先玉335的血缘系谱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忠南 王克伟 +2 位作者 王越人 邬生辉 李光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9,共8页
利用先玉335品种(PH6WC×PH4CV)P1、P2、F1、B1、B2、F2共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重、穗粒重、穗轴重、穗长、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出籽率的遗传分析。结果表... 利用先玉335品种(PH6WC×PH4CV)P1、P2、F1、B1、B2、F2共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重、穗粒重、穗轴重、穗长、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出籽率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重、穗粒重、穗轴重、穗长、穗行数6个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遗传模型;秃尖长、百粒重两个性状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上混合遗传模型;穗位高为1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加、显混合遗传模型;出籽率为多基因加、显、上遗传模型。株高、穗轴重、百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为辅。穗重、穗粒重、穗行数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穗长主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同等重要;秃尖长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为辅;穗位高、出籽率多基因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宽窄行种植方式对生育后期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洋 齐晓宁 +3 位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朱先灿 卜险峰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生育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叶片的衰老会影响产量,延长生育后期叶片的有效光合功能,对玉米产量形成十分重要。适宜的种植方式可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此研究在吉林省玉米种植区,探索东西垄向和南偏西20°的垄向条件下... 生育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叶片的衰老会影响产量,延长生育后期叶片的有效光合功能,对玉米产量形成十分重要。适宜的种植方式可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此研究在吉林省玉米种植区,探索东西垄向和南偏西20°的垄向条件下的均匀垄(65 cm)和宽窄行(160 cm+40 cm)的种植方式对生育后期玉米穗位叶的与光合和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偏西20°的垄向的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生育后期玉米穗位叶的SPAD读数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常规均匀垄种植方式。南偏西20°的垄向常规均匀垄的穗位叶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宽窄行。南偏西20°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穗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较常规均匀垄的高。因此在吉林省德惠市玉米种植区内,宽窄行种植方式有利于延缓生育后期玉米功能叶片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叶片衰老 玉米 宽窄行
下载PDF
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消减措施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梦杰 王洋 +6 位作者 杨小琴 宋凤斌 齐晓宁 刘胜群 孙露莹 卜险峰 王彦国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化学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除草剂药害频繁发生,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威胁食品安全,破坏生态平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预防和消减除草剂药害的几种有效措施,评述了各种措施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展望了未来智能除草的发展方向。除草剂... 化学除草剂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除草剂药害频繁发生,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威胁食品安全,破坏生态平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预防和消减除草剂药害的几种有效措施,评述了各种措施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展望了未来智能除草的发展方向。除草剂复混使用可以扩大杀草谱,减少长效残留除草剂的使用剂量,但有时也会产生拮抗作用。添加生物炭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但是否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仍不确定。添加腐植酸可以有效减少除草剂残留和提高除草剂药效。施加安全剂等助剂可以保护作物种子、增强作物抗性和减少作物药害。生物除草剂能在消灭杂草的同时减少抗性杂草的出现,但研发应用任重道远。微生物降解残留除草剂受微生物种类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抗性品种培育可以减少除草剂使用,但基因手段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备受争议。智能除草方式可以定时、定量、定位消灭杂草,提高作物安全性,减少除草剂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剂 腐植酸 生物炭 安全剂 微生物 生物除草剂 智能除草系统
下载PDF
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煜财 王义山 +4 位作者 郭冬梅 王喜军 陈佳星 尚丽娟 王广祥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验证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按GB/T 17980.106-2004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二),第106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结果]11%精甲霜灵... [目的]验证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按GB/T 17980.106-2004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二),第106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结果]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2%、86.6%、94.8%。此药剂还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4.1%~11.3%、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结论]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于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包衣,适宜剂量为3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上一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的地块或玉米种子高感丝黑穗病的品种可提高用量,为400 mL(制剂用量)/100 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甲霜灵 咯菌腈 嘧菌酯 玉米 丝黑穗病
原文传递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玉米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志浩 曹国军 +2 位作者 耿玉辉 潘京洲 邢伟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量条件下,研究牛粪、鸡粪、猪粪替代25%化肥氮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0~100 cm土层硝态氮淋溶和积累及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牛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较小,完熟期0... 通过田间试验,在氮磷钾等养分量条件下,研究牛粪、鸡粪、猪粪替代25%化肥氮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0~100 cm土层硝态氮淋溶和积累及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牛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作用较小,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6.2 kg/hm^2和73.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习惯施肥、鸡粪替代25%化肥氮、猪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较强,完熟期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54.2、65.4、68.5 kg/hm^2。鸡粪替代25%化肥氮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3 616.9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13.6%,与其他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及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均可增加0~4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有机肥替代 等养分量 土壤硝态氮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月月 郑浣彤 +9 位作者 程兆伟 耿艳秋 邵玺文 郭丽颖 袁晴欣 朱立群 苏宇扬 徐佳睿 袁翊新 张琦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7,共8页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最佳氮肥运筹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分别提高7.50%(2018年)和11.63%(2019年);随基肥氮占比的下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以基肥∶蘖肥∶穗肥为6∶3∶1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马铃薯中的噻虫嗪、氟啶虫酰胺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迎东 侯新港 +10 位作者 齐颖慧 刘建国 冯达 赵晓峰 梁爽 王鑫宏 逯忠斌 张浩 张睿泓 李忠华 侯志广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马铃薯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氟啶虫酰胺及其代谢物(TFNA和TFNG)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反相C_(18)色谱柱分离,以0.1%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马铃薯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氟啶虫酰胺及其代谢物(TFNA和TFNG)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反相C_(18)色谱柱分离,以0.1%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1~0.2 mg/L范围内5种农药线性良好(r≥0.9984),在0.05~1.0 mg/kg添加水平下,5种农药平均添加回收率均在73.7%~10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16.5%之间,方法定量限(LOQ)为0.05 mg/kg。[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能满足马铃薯中噻虫嗪、氟啶虫酰胺及其代谢物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噻虫嗪 马铃薯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两种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振铎 陈俸 +4 位作者 常志龙 刘瑶 朱艳辉 宋枫烨 商禹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7,51,共3页
为比较两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自二化螟卵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同时与施用18%杀虫双的化学防治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56.90%和73.04%,拟澳洲赤眼蜂对卵的校... 为比较两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自二化螟卵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同时与施用18%杀虫双的化学防治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56.90%和73.04%,拟澳洲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40.28%和53.27%,稻螟赤眼蜂的防效高于拟澳洲赤眼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拟澳洲赤眼蜂 水稻二化螟 防效
原文传递
稻螟赤眼蜂rDNA特异引物设计及诊断引物在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震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张帆 靳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报道的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4对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各自蜂种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二化螟 分子鉴定 ITS2
下载PDF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国忠 张敬德 +3 位作者 郑凯 王江 张振铎 郭永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4-176,179,共4页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S 玉米田 控制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