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 |
杨朴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0
|
|
2
|
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 |
赵群慧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30
|
|
3
|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革命的现实与进路 |
金晓艳
赫天姣
|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
2022 |
19
|
|
4
|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
李秀云
张国忠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5
|
试论一种特殊的词义成分——源义素 |
谭宏姣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6
|
以“非遗”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楚学娟
李秀云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10
|
|
7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
李晓晗
宋扬
|
《当代教研论丛》
|
2023 |
10
|
|
8
|
汉语外来词的名与实探析 |
高燕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9
|
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
王毅磊
王鹏
赵洋
李莹
|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
2015 |
8
|
|
10
|
略论曹植思想的变迁 |
相明
徐鹏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1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吉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
王艳荣
陈薇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0
|
|
12
|
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 |
高林波
张维微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8 |
8
|
|
13
|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 |
孙晶瑶
|
《文教资料》
|
2007 |
8
|
|
14
|
提高教学审核评估质量 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
赵洋
侯娜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8
|
|
15
|
新媒体网络时代“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新模式的探究 |
周永志
韩强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9
|
|
16
|
鲁镇文化和祥林嫂的幽闭恐怖症——《祝福》主题的重新解读 |
杨朴
杨旸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9
|
|
17
|
汉语植物命名中的类比思维 |
谭宏姣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8
|
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 |
谭宏姣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9
|
|
19
|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透析及对策研究 |
肖楠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8
|
|
20
|
浅谈对外汉语的课堂游戏教学 |
姚洋
|
《改革与开放》
|
2011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