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量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晁单明 陈靖禹 +2 位作者 卢晓峰 陈梁 张万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6-2178,共3页
Composit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niline with various weight percentag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cted dissolved neutral salt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The... Composit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niline with various weight percentag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cted dissolved neutral salt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EM,FTIR and XRD,four-point probe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s possess very different morphologies,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nd good crystallization compared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ni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聚苯胺 碳纳米管 形貌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绘敏 李振宇 +2 位作者 杨帆 王威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0-1202,共3页
Ultrafine polystyrene(PS) 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impl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Uniform and smooth PS nanofibers were obtained with adding the organic salt BTEAC into the PS solutions and adjusting the con... Ultrafine polystyrene(PS) 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via the simpl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Uniform and smooth PS nanofibers were obtained with adding the organic salt BTEAC into the PS solutions and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S solutions.Without the addition of BTEAC,PS fibers with few beads could be achieved with a PS mass fraction of 20%,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fibers was 280 nm.The addition of the organic salt BTEAC could lower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for the fiber formation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beads on the fibers.Unltrafine PS fibers without any beads were obtained with a PS mass fraction of 10% and an ionic salt mass fraction of 0.5%.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fiber was successfully reduced to 100 nm.The influence of the salt concentration on the morphology and diameter of the PS fibers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changes were measured with chang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TEA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s were so small that these factors could be ignored.It was suggested that variations of the fiber diameter should be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changes of conductivity and conformation of the polymer chain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BTEAC is var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苯乙烯 纳米纤维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机纳米纤维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乜广弟 力尚昆 +1 位作者 卢晓峰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9,共15页
高压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通用的制备聚合物及无机纳米纤维材料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无机纳米纤维材料在能源、纳电子器件、催化以及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无机纳米纤维 能源 电子器件 催化 传感器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磺化聚醚醚酮酮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先锋 那辉 陆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63-1566,M008,共5页
以发烟硫酸和 4,4 -二 ( 4-氟苯甲酰基 )苯 [1 ,4-bi( 4-fluorobenzoyl) benzene]为原料 ,通过磺化反应 ,制得磺化二氟三苯二酮 [1 ,4-bi( 3 -sodium sulfonate-4-fluorobenzoyl) benzene].利用亲核缩聚反应 ,调整磺化单体和非磺化单体... 以发烟硫酸和 4,4 -二 ( 4-氟苯甲酰基 )苯 [1 ,4-bi( 4-fluorobenzoyl) benzene]为原料 ,通过磺化反应 ,制得磺化二氟三苯二酮 [1 ,4-bi( 3 -sodium sulfonate-4-fluorobenzoyl) benzene].利用亲核缩聚反应 ,调整磺化单体和非磺化单体的比例 ,与酚酞进行聚合 ,制取了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醚醚酮酮 ,并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此系列磺化聚醚醚酮酮的膜制品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聚醚醚酮酮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响 赵一阳 +2 位作者 卢晓峰 王海鹰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02-2004,共3页
Poly(vinyl pyrrolidone)(PVP)/Fe 3O 4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The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oly(vinyl pyrrolidone)(PVP)/Fe 3O 4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ing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The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XRD(X-ray diffraction)and TGA(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s of the PVP/Fe3O4 nanofibers show that the Fe3O4 nano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about 10.5 nm were dispersed in PVP fiber matrices.The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s in PVP fibers were indeed Fe3O4 nanoparticles.And the TGA of PVP/Fe3O4 nanofiber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Fe3O4 nano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was about 36.8%(mass fraction).The PVP/Fe3O4 nanofibers were found to be superparamagnetic.The hysteresis loop at room temperature showed a high saturated magnetization(M s=15.1 emu/g)and a low coercive force(μ c=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新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含叔丁基的磺化聚芳醚砜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哲 李先锋 +4 位作者 赵成吉 陆辉 倪卓 那辉 钱雅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9-2152,共4页
以3,3′-二磺酸钠基-4,4′-二氯二苯砜(SDCDPS)、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氟二苯酮(DFBP)为原料,利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磺化单体(SDCDPS)和非磺化单体(DFBP)的比例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共聚,合成了不同磺化度的聚芳醚砜.聚合物... 以3,3′-二磺酸钠基-4,4′-二氯二苯砜(SDCDPS)、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氟二苯酮(DFBP)为原料,利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磺化单体(SDCDPS)和非磺化单体(DFBP)的比例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共聚,合成了不同磺化度的聚芳醚砜.聚合物成膜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可能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聚芳醚砜 质子交换膜 叔丁基对苯二酚
下载PDF
甲基取代的新型聚醚醚酮及其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慧 周宏伟 +3 位作者 陈春海 吴忠文 张榕本 于澍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11-1914,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甲基侧基取代的可溶性聚芳醚酮均聚物 PETMDEK,同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无规共聚物 PETMDEK-PEDEK,考察了共聚组成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随着共聚物中可溶性 PETMDEK组分的不断增加 ,其聚集态结构也发生变化 ,出现从结... 设计合成了一种甲基侧基取代的可溶性聚芳醚酮均聚物 PETMDEK,同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无规共聚物 PETMDEK-PEDEK,考察了共聚组成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随着共聚物中可溶性 PETMDEK组分的不断增加 ,其聚集态结构也发生变化 ,出现从结晶→液晶→结晶→无定形固体的转变 ,同时溶解性也由可溶向不溶转变 .本文还侧重研究了 PETMDEK组分摩尔分数为 2 0 %的无规共聚物的热致液晶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取代 聚醚醚酮 夫规共聚物 合成 表征 性能 热致液晶 聚芳醚酮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PVP螺旋纤维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建时 杨清彪 +6 位作者 王永芝 杨松涛 白杰 王书刚 宋岩 李耀先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8-1181,共4页
研究了电纺丝聚乙烯吡咯烷酮螺旋纤维的形成条件,在9kV的电压下,由于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12%~24%),纤维形态呈现出直线→螺旋→折叠→无序的变化趋势;在质量分数为20%时,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纤维形态呈现出折叠→螺旋→无... 研究了电纺丝聚乙烯吡咯烷酮螺旋纤维的形成条件,在9kV的电压下,由于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12%~24%),纤维形态呈现出直线→螺旋→折叠→无序的变化趋势;在质量分数为20%时,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纤维形态呈现出折叠→螺旋→无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螺旋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在纺丝过程中纤维束所带静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是形成螺旋纤维的直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乙烯吡咯烷酮 螺旋纤维
下载PDF
均苯型聚酰亚胺模塑粉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运良 于晓慧 +2 位作者 王丽娜 贾赫 党国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56-2360,共5页
用含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二胺1,3-二(3-氨基苯氧基-4'-苯酰基)苯(BABB)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缩聚制备了具有3种不同分子量的均苯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模塑粉,并研究了其组成、聚集态结构、熔体黏度、稳定性和热性能,将模塑粉模压成... 用含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的二胺1,3-二(3-氨基苯氧基-4'-苯酰基)苯(BABB)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缩聚制备了具有3种不同分子量的均苯型热塑性聚酰亚胺模塑粉,并研究了其组成、聚集态结构、熔体黏度、稳定性和热性能,将模塑粉模压成型后进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柔性的二胺,模塑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传统的均苯型聚酰亚胺相比明显下降,熔体黏度大幅度下降,且具有良好的熔体黏度稳定性.同时,均苯四甲酸酐的存在保证了该模塑粉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及较低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模塑粉 熔融加工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再细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清彪 王策 +4 位作者 洪友良 李振宇 赵一阳 裘式伦 危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9-591,394,共4页
通过电纺丝法研究了溶剂种类、溶液浓度、纺丝倾斜角、聚合物分子量对纳米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 ,寻找到最佳工艺条件 ,并得到了平均直径为 2 0
关键词 电纺丝 聚丙烯腈 纳米纤维
下载PDF
电纺丝技术——一种高效低耗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永芝 杨清彪 +3 位作者 杜建时 王书刚 李耀先 王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4,共3页
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电纺丝技术的基本装置由高压直流电源、带有细小喷丝头的样品管和收集板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使用该技术将高分子制备成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对11种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电纺丝装置进行了简要... 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电纺丝技术的基本装置由高压直流电源、带有细小喷丝头的样品管和收集板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使用该技术将高分子制备成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对11种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电纺丝装置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制备方法 电纺丝技术 生产装置 结构组成
下载PDF
磺化聚醚砜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哲 倪宏哲 +1 位作者 范猛 那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以3,3′-二磺酸钠基-4,4′-二氯二苯砜(SDCDPS)、双酚S、4,4′-二氯二苯砜(DCDPS)为原料,利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SDCDPS和DCDPS的比例与双酚S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热稳定... 以3,3′-二磺酸钠基-4,4′-二氯二苯砜(SDCDPS)、双酚S、4,4′-二氯二苯砜(DCDPS)为原料,利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SDCDPS和DCDPS的比例与双酚S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其膜表现出较低的吸水率和甲醇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聚醚砜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下载PDF
从电纺丝到电喷离子化制备核壳纳米粒子 被引量:9
13
作者 郝秀峰 李振宇 +1 位作者 李冬妹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5-387,共3页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ng Cu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聚乙烯醇 核壳结构 电喷离子化
下载PDF
Ag_2O/TiO2纳米线异质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威 何皎洁 +1 位作者 崔福义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7-1371,共5页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得了氧化银/二氧化钛纳米线异质结(Ag2O/TNWs)可见光催化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其光催化性... 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得了氧化银/二氧化钛纳米线异质结(Ag2O/TNWs)可见光催化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负载等量氧化银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Ag2O/P25)催化剂相比,Ag2O/TNWs纳米线异质结具有优异的一维增强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可见光催化 氧化银 异质结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表征和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晨光 那辉 +1 位作者 赵成吉 吴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59-2362,共4页
以特丁基对苯二酚、 3 ,3′-二磺酸钠基 -4,4′-二氟二苯酮和 4,4′-二氟二苯酮为单体 ,制备了具有高磺化度的聚醚醚酮 .该系列聚合物可溶 ,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 .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特丁基对苯二酚 磺化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合物同轴纳米纤维 被引量:11
16
作者 洪友良 商铁存 +2 位作者 靳玉伟 杨帆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5-987,F013,共4页
The prepar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ilica/polyvinylpyrrolidone(PVP)-polyacrylonitrile(PAN) coaxial nanofibers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VP-PAN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obtained via an electrospin... The prepar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ilica/polyvinylpyrrolidone(PVP)-polyacrylonitrile(PAN) coaxial nanofibers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VP-PAN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obtained via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while SiO2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a Stber method. The measurements of water contact angle(WCA), the compared results of silica coating PVP-PAN composite nanofibers with PAN nanofibers indicate that much PVP resided on the composite nanofiber surface, which results in the occurrence of SiO2@polymer coaxial nanofiber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silica and composite nanofibers and subsequent adsorption of silica on the fiber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复合纤维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同轴纳米纤维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无粘合剂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地 卢晓峰 +2 位作者 李闱墨 李悦 王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6,共16页
对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了无粘合剂电极材料的快速发展。静电纺纳米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柔性、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容易制备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强烈关注。本文综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无粘合剂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 对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了无粘合剂电极材料的快速发展。静电纺纳米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柔性、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容易制备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强烈关注。本文综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基无粘合剂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材料的设计制备过程和提升电化学性能的诸多方法,并指明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基超级电容器无粘合剂电极材料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性能优异的无粘合剂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无粘合剂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电极材料
下载PDF
含磷聚芳醚酮颗粒层间增韧碳纤维/双马树脂RTM复合材料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兴迪 刘刚 +4 位作者 党国栋 张金栋 周宏伟 陈春海 包建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4-1262,共9页
选用一种在RTM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注射温度下不溶解的含磷聚芳醚酮(P-PAEK)热塑性树脂作为增韧剂,制备层间颗粒增韧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塑树脂含量对树脂浇铸体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复... 选用一种在RTM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注射温度下不溶解的含磷聚芳醚酮(P-PAEK)热塑性树脂作为增韧剂,制备层间颗粒增韧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塑树脂含量对树脂浇铸体冲击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复相体系的微观形貌并分析其增韧机制,并通过层间断裂韧性测试表征了RTM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前后的层间韧性性能.结果表明,当附载热塑颗粒面密度为2 g/m2时,复合材料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GIC)为0.54 k J/m2,II型层间断裂韧性(G_(IIC))为1.36 k J/m^2,较未增韧复合材料分别提升约56%和42%.增韧后的复合材料在保持原有力学性能的同时,其冲击后压缩强度(CAI)提升约29%,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11.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聚芳醚酮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增韧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用于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磺化聚芳醚酮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倪宏哲 王哲 +2 位作者 褚明利 张明耀 那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8-874,共7页
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双酚单体,1,4-二(4′-氟苯甲酰基)苯,3,3′-二磺酸钠基-4,4′-二氧二苯砜(SDCDPS)为原料,采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磺化单体和非磺化单体的比例与叔丁基对苯二酚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芳醚酮砜... 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双酚单体,1,4-二(4′-氟苯甲酰基)苯,3,3′-二磺酸钠基-4,4′-二氧二苯砜(SDCDPS)为原料,采用亲核缩聚反应,通过调整磺化单体和非磺化单体的比例与叔丁基对苯二酚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聚芳醚酮砜.通过红外光谱(FTIR),TGA,DSC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TEM对其内部形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膜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发现,磺化度为0.8的磺化聚芳醚酮砜膜的质子传导率在80℃时达到了0.061 S/cm接近了Nafion 117,而且其甲醇渗透系数为3.4×10-7cm2/s远低于Nafion 117,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DMFC)电池中表现出了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聚芳醚酮砜 TEM
下载PDF
静电粉末喷涂法制备不同熔融指数聚醚醚酮涂层的机械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祝世洋 张云鹤 +2 位作者 李庆伟 纪凡刚 关绍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5-1079,共5页
通过静电粉末喷涂法在不锈钢基材上制备了不同熔融指数的聚醚醚酮(PEEK)涂层.熔融涂层在冰水混合物中淬火得到无定形涂层,将无定形涂层在260℃退火处理30 min得到半结晶涂层.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不同熔融指数的PEEK... 通过静电粉末喷涂法在不锈钢基材上制备了不同熔融指数的聚醚醚酮(PEEK)涂层.熔融涂层在冰水混合物中淬火得到无定形涂层,将无定形涂层在260℃退火处理30 min得到半结晶涂层.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不同熔融指数的PEEK涂层从开始的无定形结构转变成为半结晶结构.PEEK涂层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结晶处理,PEEK熔融指数越大,结晶度越高.与无定形涂层相比,不同熔融指数PEEK的半结晶涂层的硬度更高,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更低.熔融指数较大的PEEK-B和PEEK-C均能形成平整的涂层,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稳定,熔融指数对其影响不大.半结晶涂层B和C的摩擦系数低至0.15以下,磨损率低至20×10-6mm3/(N·m)以下,更适合静电喷涂制备PEEK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涂层 静电喷涂 结晶 硬度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