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学专业发展、定位与核心课程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家增 刘凯 王笑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宝石学是地质材料衍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研究宝石的性质合成、鉴定分级、优化处理、勘探开采、研究开发、加工设计、评估营销等,专业定位为地质学、材料学与加工贸易交叉的理工科专业.然而,由于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缺少专... 宝石学是地质材料衍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研究宝石的性质合成、鉴定分级、优化处理、勘探开采、研究开发、加工设计、评估营销等,专业定位为地质学、材料学与加工贸易交叉的理工科专业.然而,由于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缺少专业核心课程示例,某些院校开设宝石学专业招收理工科学生,却通过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来培养珠宝首饰设计人才,致使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不符.因此,我们依据专业特点与材料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初步探讨了宝石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宝石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避免由于专业定位不准导致毕业生学无所长,同时也为其他交叉学科的专业定位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学 历史现状 专业定位 核心课程
下载PDF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岳紫龙 杜杨松 +2 位作者 曹毅 左晓敏 张爱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成矿阶段 斑岩铜矿 铜陵桂花冲 安徽省
下载PDF
手工驱动下的浸入式美育与劳动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新珂 徐晓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手工艺以“技”和“艺”融合的双重身份,与“生活美育”教育观念深度契合,成为美育和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重要结合点。从手工美育教育理念的演变与发展现状、手工美育中蕴含的劳动教育本质和以手工为主导的美育实践课改革策略三个方面,... 手工艺以“技”和“艺”融合的双重身份,与“生活美育”教育观念深度契合,成为美育和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重要结合点。从手工美育教育理念的演变与发展现状、手工美育中蕴含的劳动教育本质和以手工为主导的美育实践课改革策略三个方面,探索以手工为主导的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高校美育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为五育融合提供教学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 生活美育 劳动教育 浸入式教学
下载PDF
集审美与艺术于一体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征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97,共2页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服饰的演变与历史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民族服饰的...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服饰的演变与历史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服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中国56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民族服饰的纹样、用料、搭配、造型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服饰 民族传统服饰 传统服饰手工艺 社会习俗 人口数量 少数民族 纹样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南阳蒲山石灰岩矿山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构想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家增 渠玉冰 +4 位作者 周世全 张春 张金歌 彭文哲 岳紫龙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2期45-51,共7页
南阳蒲山大理岩石雕历史悠久,矿业遗迹丰富且典型,构造地质现象明显,历史文化深厚,具有规划建设矿山地质公园的有利条件。通过地形资源勘查与整体规划的方法,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因地制宜、治建并举规划建设公园,实现矿区污染防治... 南阳蒲山大理岩石雕历史悠久,矿业遗迹丰富且典型,构造地质现象明显,历史文化深厚,具有规划建设矿山地质公园的有利条件。通过地形资源勘查与整体规划的方法,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因地制宜、治建并举规划建设公园,实现矿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规划设计的蒲山矿山地质公园有9个特色单元,集矿业地质、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历史文化、运动度假、教育娱乐与旅游观光为一体,可为其他矿山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矿山地质公园 治建并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安徽桂花冲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岳紫龙 杜杨松 +2 位作者 曹毅 左晓敏 杜静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3,共7页
安徽桂花冲铜矿位于繁昌盆地与铜陵隆褶带的过渡地带,是一新发现的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成矿时代为白垩纪早期。矿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为探究岩浆的起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对其斑晶黑云母进行系统的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矿物... 安徽桂花冲铜矿位于繁昌盆地与铜陵隆褶带的过渡地带,是一新发现的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成矿时代为白垩纪早期。矿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为探究岩浆的起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对其斑晶黑云母进行系统的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MgO,TFeO,Al_2O_3和TiO_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15%~15.60%,15.17%~16.41%,12.94%~13.49%和3.84%~4.63%,为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云母。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表明,该斑岩体属于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在750℃~780℃之间,氧逸度f(O_2)为1×10^(-12)Pa^1×10^(-10) Pa。通过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算得其压力为49.96 MPa^72.38 MPa,对应的岩浆房深度为1.89km^2.74km,属超浅岩浆房。岩体附近火山岩的存在,是桂花冲地区形成斑岩型铜矿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闪长斑岩 矿物化学 地质意义 安徽桂花冲
原文传递
创客教育模式下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娜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8年第8期98-101,共4页
本研究将创客教育模式引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并设置有针对性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要转变观念与角色,重构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本研究将创客教育模式引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并设置有针对性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创客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要转变观念与角色,重构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根据社会需求精心设计创客项目,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创意,完善创客空间、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举措,有助于实现创客教育模式与艺术设计课程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教育 艺术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功能性纤维在服装上的应用简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春兰 郑文星 《国际纺织导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以市场上典型的功能性服装为例,分别介绍了民用、军用和医疗用服装所使用的主要功能性纤维,并指出各类服装用纤维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以期为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性纤维 服装 应用
下载PDF
应用技能型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瑞 朱晓红 冯艳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6-69,共4页
应用技能型专业课程侧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一般理论课程存在本质的区别,其考核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为例,在对该课程考核方式... 应用技能型专业课程侧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与一般理论课程存在本质的区别,其考核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为例,在对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靶向考核模式和乐学乐考的理念,以期在技能型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能型课程 考核模式 乐学乐考
下载PDF
石峁遗址东门址出土玉器的科学测试:玉器、玉料的类型及其指示
10
作者 丘志力 杨炯 +6 位作者 孙周勇 邵晶 张跃峰 彭雨帆 白洞洲 叶旭 任箬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9,共19页
石峁遗址是中国北方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最重要的城邑遗址之一,对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研究可为探索及理解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对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进行了上手观察和... 石峁遗址是中国北方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最重要的城邑遗址之一,对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的研究可为探索及理解我国早期文明的发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对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进行了上手观察和红外光谱、便携式荧光光谱的科学测试,对其工艺类型、矿物组成及其材料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峁遗址东门址16件出土玉器中,有12件玉器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占比75%;4件为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及蛇纹石玉,占比25%,说明该遗址所在的陕北河套地区先民在龙山时代晚期-夏代早期(约2100 BC—1900 BC)主要使用闪石玉材料为主,与近于同时代晋南陶寺、清凉寺及下靳遗址先民对玉石材料选择(偏好)明显不同。2)对东门址3件牙璋的材料及其扉牙的考察显示,东门址牙璋存在最早期的牙璋类型,结合对石峁出土玉器类型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石峁文化可能是华西和华东系统玉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特类型,对中原夏代玉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3)根据12件闪石玉器的矿物组成及半定量微量元素分析,可确认其玉料为大理岩型交代变质成因;4种颜色、结构、光泽等特征有所差别的闪石玉中,件数多的A和B类玉料较大可能来自现今甘肃中部的马衔山和甘肃西部两地,但无法排除来自辽河流域来源,也不排除具有多个来源的可能;C类玉料最大可能来自青海格尔木;D类墨黑色闪石玉料的来源仍然无法判断,不排除本地来源的可能。上述认知为进一步探索石峁文化在龙山晚期-夏代华夏文明形成过程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科学测试 玉料类型 牙璋 石峁遗址东门址
下载PDF
结合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进行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探索
11
作者 叶旭 杨炯 +1 位作者 丘志力 岳紫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1-2558,共8页
蛇纹石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玉石之一,开展蛇纹石玉的产地溯源探索,对认识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历程,重建古代玉石贸易路线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蛇纹石玉产地众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判别技术。以产自陕西汉中、甘肃敦煌、... 蛇纹石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玉石之一,开展蛇纹石玉的产地溯源探索,对认识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历程,重建古代玉石贸易路线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蛇纹石玉产地众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判别技术。以产自陕西汉中、甘肃敦煌、河南栾川、辽宁岫岩、山东泰安、甘肃武山6地的蛇纹石玉为研究对象,在66块样品上共采集到200个高质量拉曼光谱数据,并在对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判别分析(LDA)的产地判别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蛇纹石玉的矿物组成有所差异,汉中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有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两种;敦煌蛇纹石玉则为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的均匀混合型;泰安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利蛇纹石(墨玉)和叶蛇纹石(碧玉和翠斑玉)两种;河南栾川、辽宁岫岩、甘肃武山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均为叶蛇纹石。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将拉曼光谱数据结合PCA+LDA分析可以对不同产地的蛇纹石玉进行区分,所建立的LDA判别模型的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的产地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6.25%和92.50%。这显示出利用无损检测拉曼光谱技术进行蛇纹石玉产地溯源具有潜在价值。将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数据结合统计学或机器学习方法来构建判别模型可能是解决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瓶颈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玉 拉曼光谱 产地溯源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下载PDF
基于无损及微损测试技术判别部分蛇纹石玉产地来源的探索
12
作者 战雨仟 杨炯 +2 位作者 丘志力 郑昕雨 叶旭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25-127,共3页
我国蛇纹石玉最早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距今30000~20000年),在中国古代文明演化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玉石的开采和贸易情况,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地球化学手段探索出... 我国蛇纹石玉最早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距今30000~20000年),在中国古代文明演化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玉石的开采和贸易情况,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地球化学手段探索出土古玉与已知现代玉矿玉料之间的联系^([2-4])。但由于蛇纹石玉的产地众多,产地标型特征不明显,出土蛇纹石玉的来源判别仍然存在较大的瓶颈。为了能为古代出土蛇纹石玉的产地判别提供参考,本文尝试利用无损及微损测试方法获得了几个产地蛇纹石玉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开展了部分样品的产地判别探索。本文主要选取以下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蛇纹石玉产地进行资料收集及样品测试:(1)辽宁岫岩。从时间和空间上,岫岩玉为我国利用最早、范围最广且历史延续最长的玉材,在我国玉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利用p-XRF和LA-ICP-MS对以上产地的蛇纹石玉料进行测试,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富镁碳酸盐岩型的蓝田玉与岫岩玉可以利用MgO-TFe_(2)O_(3)图、Co-Ni图进行区分;超基性岩变质交代成因的甘肃武山、山东泰安以及山东仰口的蛇纹石玉则可依据MgO-TFe_(2)O_(3)分类图结合微量元素Co-V和Co-Ni图进行区分。甘肃武山“鸳鸯玉”的化学成分富Mg高Fe,高Cr低Ni;相对而言,山东泰安“泰山玉”的化学成分总体上与绿岩带超基性岩一致,具有富Mg低Fe,贫Al、Ti、低碱和w(Na 2 O)≥w(K_(2)O),以及高Ni低Cr的特点;山东仰口“仰口玉”的主量元素SiO_(2)和MgO变化明显,高Al和Ti,具有造山橄榄岩的特点。结果表明,借助无损p-XRF技术,再结合微损的LA-ICP-MS分析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对蛇纹石玉的产地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玉 产地区分 地球化学 分类体系 p-XRF LA-ICP-MS
下载PDF
现代蛇纹石玉产地溯源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方法探索
13
作者 叶旭 杨炯 +4 位作者 丘志力 张跃峰 郑昕雨 赖舒琪 岳紫龙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12-114,共3页
蛇纹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玉石材料之一。距今9000年的黑龙江小南山遗址所发现的玉石材料中,蛇纹石材料占比23%(王荣等,小南山玉文化论坛”口头报告),仅次于闪石玉(“和田玉”)^([1]),因此,探索蛇纹石玉的溯源技术对于进一步认识中... 蛇纹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玉石材料之一。距今9000年的黑龙江小南山遗址所发现的玉石材料中,蛇纹石材料占比23%(王荣等,小南山玉文化论坛”口头报告),仅次于闪石玉(“和田玉”)^([1]),因此,探索蛇纹石玉的溯源技术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历程,重建古代玉石贸易路线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同的学者通过将基础测试数据如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等与统计学、机器学习方法结合,探索了多种不同玉石的产地判别模型,为玉石产地溯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及思路^([3-6]);但是,由于蛇纹石玉产地众多,目前仍然没有较为成熟的通过无损测试构建的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技术模型。本文在对黄河流域的众多产地蛇纹石玉的拉曼光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不同产地不同成矿机制形成的蛇纹石玉石,由于成矿时的温压条件和物质来源存在不同,导致蛇纹石矿物亚族、结晶程度、主微量元素含量、类质同象替代程度等存在差异,因此,有可能利用激光拉曼技术对蛇纹石玉的产地进行判别分析。本研究以产自陕西汉中、甘肃敦煌、河南栾川、辽宁岫岩、山东泰安、甘肃武山6地的蛇纹石玉样品为对象,通过对66块样品上200多个高质量拉曼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六个产地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结果显示,泰安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有利蛇纹石(墨玉)和叶蛇纹石(碧玉和翠斑玉),汉中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有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两种,敦煌蛇纹石玉则为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的均匀混合型;而河南栾川、辽宁岫岩、甘肃武山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叶蛇纹石。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将拉曼光谱数据结合PCA+LDA分析可以对不同产地的蛇纹石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玉 激光拉曼光谱 产地溯源 机器学习 判别模型
下载PDF
辽宁海城析木玉中的矿物包裹体组合及其指示
14
作者 叶旭 张跃峰 丘志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30-132,共3页
析木玉出产于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瓦子沟村,是一种质地普遍细腻的优质黄绿色透闪石质玉,目前对其成因及产地标型特征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50块具有代表性外观的析木玉原生矿样品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观察... 析木玉出产于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瓦子沟村,是一种质地普遍细腻的优质黄绿色透闪石质玉,目前对其成因及产地标型特征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使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50块具有代表性外观的析木玉原生矿样品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显示,在析木玉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外观独特的棒状绿帘石、粗晶透闪石、撕裂状磁黄铁矿、石墨包裹体及其风化白皮的外部特征具有一定的产地指示意义。棒状绿帘石呈集群状分布,暗绿色,单个颗粒形态为一头大、一头小的棒状,长度约为2~5 mm;粗晶透闪石多呈帚状、束状,分布在细腻的玉肉之中,无色,透明度较高,单个颗粒纤维长度可达厘米级,反射光下可见解理面闪光;撕裂状磁黄铁矿多出现在“老玉花”这一小品种玉料中,呈散点状或条带状分布,淡黄褐色,金属光泽,有弱磁性,与“老玉花”玉料特征的蓝青色玉肉结合形成了独特外观;石墨在样品中出现比例达90%以上,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黄绿色软玉,呈弥散状、条带状分布,黑色不透明,半金属光泽,单个颗粒大小悬殊,3~150μm均有出现;风化白皮分布在玉料外围,颜色极白,厚度普遍在2 cm以上,矿物组成仍为透闪石,可能是海城地区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致外围透闪石颗粒间隙变大而变白。石墨的拉曼光谱特征显示析木玉的原岩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大理岩,粗晶透闪石的存在说明析木玉为多期次成玉,磁黄铁矿则指示其形成于还原性地球化学环境。上述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各史前各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产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木玉 矿物包裹体 产地判别指示 辽宁海城
下载PDF
气流冲击对棉紧密织物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李俊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9,共6页
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9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5、10 min和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 由于棉紧密织物毛羽多、结构不均匀,易受到气流冲击影响而产生变形。为研究棉紧密织物受气流冲击后的变形程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选择9块不同规格的织物,在0.1 MPa气压的气流冲击下,分别处理5、10 min和30 min,通过织物透气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并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比较织物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流冲击时间增长,棉紧密织物孔隙内毛羽逐渐减少,孔隙由不规则图形变为方形,经纬纱直径以及织物的紧度都呈减小趋势;织物透气率与孔隙率呈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构均匀、厚度大且紧度高的织物受气流冲击影响小。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抗气流冲击性能的棉紧密织物提供参考,并为防风系列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紧密织物 孔隙率 透气性 纱线直径 纱线毛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下首饰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笑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1期197-198,共2页
3D打印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应用在首饰设计行业中,给首饰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论述了3D打印技术下的首饰生产现状,分析了3D打印技术应用在首饰生产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目的是让3D打印在首饰生产应用中得到更好的普及。
关键词 3D打印 首饰生产 现状 前景
下载PDF
当代时尚美学批评标准的新视域
17
作者 孟少妮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针对时尚美学的衡量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存在的盲目跟风、脱离现实需要以及批评多元化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当代时尚美学批评的五种主要批评标准,即“好的批评”标准、人本主义批评标准、时尚审美批评标准、时尚消费批评标准和时尚经济批评... 针对时尚美学的衡量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存在的盲目跟风、脱离现实需要以及批评多元化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当代时尚美学批评的五种主要批评标准,即“好的批评”标准、人本主义批评标准、时尚审美批评标准、时尚消费批评标准和时尚经济批评标准。同时基于与时俱进的时尚审美取向,要求个体保持独立的思维和包容的思想,对时尚美学作理性分析和判断,进而在合理的取舍中塑造自主、独立的时尚美学批评标准,以探讨多样性和多元化标准共存的当代时尚美学批评标准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的批评 人本主义批评 时尚产品 时尚消费 批评标准
原文传递
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新珂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7-61,共5页
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趋于消亡的严峻形势下,传统手工艺传承逐渐被纳入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教育体系当中。工作室是高等教育的美术学科教学与手工技艺技术性合作平台构建的基础。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形成“专业教师+行业大... 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趋于消亡的严峻形势下,传统手工艺传承逐渐被纳入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教育体系当中。工作室是高等教育的美术学科教学与手工技艺技术性合作平台构建的基础。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形成“专业教师+行业大师+企业技师”共同构成的“三师”育人途径,打破传统教学中学校单一培养的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双向”培养,在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搭建与玉文化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形成以“工作室制”作为基本教学单元的新型手工技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工技艺活态传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
下载PDF
独山玉雕仕女的审美特征与角色认知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新珂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117-120,共4页
玉雕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源自中国画中的仕女图,其创作理念和形态特征皆与其类同。独山玉出产自中原腹地,独山玉雕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承载着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是经过历史选择后形成的一种特定人物形象。独山玉雕仕女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古代... 玉雕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源自中国画中的仕女图,其创作理念和形态特征皆与其类同。独山玉出产自中原腹地,独山玉雕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承载着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是经过历史选择后形成的一种特定人物形象。独山玉雕仕女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隐含着男权社会以及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身体乃至精神的种种禁锢和束缚。现代玉雕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人物形象的桎梏,赋予了女性形象崭新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山玉 玉雕仕女 审美特征 角色认知
下载PDF
南阳玉雕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新珂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23-124,共2页
近年,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玉雕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地方高校、企业对玉雕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模式的实践探索。目前有三种人才培养方式,即师徒传承式、民办玉雕技术培训式、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教育式。这三种人才培养方式... 近年,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玉雕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地方高校、企业对玉雕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模式的实践探索。目前有三种人才培养方式,即师徒传承式、民办玉雕技术培训式、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教育式。这三种人才培养方式分别有人才培养周期过长、缺乏管理、玉雕传统技艺难以传承的问题。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是采用专业式教学和师徒传承式教学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合南阳玉雕产业发展的玉雕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雕人才培养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