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0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5
1
作者 揣小伟 黄贤金 +4 位作者 郑泽庆 张梅 廖启林 赖力 卢俊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32-1939,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利用ArcGIS9.3分析1985到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和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975.72Tg,其中土壤碳储量为922.03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94.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41kg/m2,植被碳储量为53.69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91kg/m2;②1985-2005年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共减少9.73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7.54Tg,植被有机碳储量减少2.19Tg,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有机碳的释放,释放量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1%;③建设占用耕地是引起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总体而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平衡的扰动并不大;④应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碳汇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式来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TOPSIS方法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13
2
作者 朱珠 张琳 +1 位作者 叶晓雯 张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在TOPSIS方法下,充分考虑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结合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构造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0年的农用地综合效益、建设用地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研... 在TOPSIS方法下,充分考虑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结合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构造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0年的农用地综合效益、建设用地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①我国土地利用效益偏低,2010年全国平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仅约0.28;②我国土地利用"成本投入—效益产出"比过高;③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农用地综合效益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建设用地综合效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高效益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效益 TOPSIS方法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原文传递
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106
3
作者 吴小根 杜莹莹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4-1565,共12页
游客感知形象是近些年来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的重点。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交织了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旅游学的各方面内容。本文在明晰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概念的基础上,... 游客感知形象是近些年来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的重点。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交织了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旅游学的各方面内容。本文在明晰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游客感知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与阶段特征,进而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构建了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概念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游客个体因素、旅游目的地情境因素、感知刺激因素是影响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游客认知形象支持要素包括旅游资源要素、旅游可达性要素、休闲娱乐要素以及旅游氛围要素;(3)南通市游客感知形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支持要素、情感形象支持要素之间具有显性相关性,验证了感知形象形成概念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形象 形成机理 旅游目的地 南通市
原文传递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7
4
作者 杨小燕 蒋苏 朱永振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对国内外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从学生、教师、... 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对国内外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与环境对基于微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剖析。分析结果表明,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意识;营造自主-互助的学习环境;对体育视频资源要进行及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微课 翻转课堂 多元化学习体验 学习环境 进展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研究 被引量:84
5
作者 张梅 赖力 +2 位作者 黄贤金 揣小伟 谈俊忠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799,共8页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全国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全国的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以及土地利用遥感影像,...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全国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全国的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以及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借助ArcGIS9.3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六大区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研究,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甚至在一些区域表现为碳排放,而在另一些区域则表现为碳汇;②林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表现出强烈的碳排放作用,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林地的转变一般表现出最高的碳汇;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基本表现为碳汇,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变则表现出明显的碳排放作用;④可考虑采用限制林地转出、提倡植树造林、提高建设用地节约利用、加强对未利用地的改造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土地利用类型转变 空间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应规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陈国辉 关旭 王军法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6,共8页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规和自愿披露方式下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以及两种披露方式对盈余管理影响存在的差异,同时验证了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结果表明:应规...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规和自愿披露方式下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以及两种披露方式对盈余管理影响存在的差异,同时验证了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结果表明:应规披露方式下社会责任对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明显;自愿披露方式下对三种盈余管理方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两种披露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是出于伦理动机履行社会责任。本文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同时为监管部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盈余管理 应规披露 自愿披露
原文传递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48
7
作者 谷苗苗 姚开安 周爱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及成绩评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采取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引入实验奖励机制及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围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及成绩评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采取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引入实验奖励机制及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开放式实验 实验奖励机制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的南京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 被引量:46
8
作者 孙欣欣 薛建辉 董丽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51,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南京市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此20年...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生态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南京市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此20年间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LUS模型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南京市碳储量分布,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研究区碳储量。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65.62%,耕地、林地和草地随之减少,南京市碳储量减少2.62×10~6 t;(2)根据预测,到2040年,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少,仅下降2.44×10~5 t;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56×10~6 t;在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多,下降1.78×10~6 t;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下降1.62×10~6 t。这表明采取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可以有效控制碳储量减少;(3)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分布保持一致,对于碳储量较高的区域,其建设用地少、生态用地集聚连片且分布较多。因此,在未来规划中,应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以提高区域碳储量水平,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南京市
下载PDF
乒乓球进攻类型打法比赛战术制胜模式构成及其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唐建军 赵喜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7,共5页
根据乒乓球比赛制胜战术体系构成和乒乓球战术组合模式理论,针对乒乓球比赛中战术实施情况,提出乒乓球进攻打法比赛战术制胜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录像中战术组合运用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发球阶段得分率大于接... 根据乒乓球比赛制胜战术体系构成和乒乓球战术组合模式理论,针对乒乓球比赛中战术实施情况,提出乒乓球进攻打法比赛战术制胜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录像中战术组合运用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发球阶段得分率大于接发球阶段;1-3-5板的制胜模式以近网短球控制转抢攻为主。2-4-6板的制胜模式以近网短球反控制转抢攻为主和接发球抢攻后连续进攻为主;相持段中的制胜模式均以压弱侧(反手位、左半台)与全台调动结合的制胜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乒乓球比赛 进攻 进攻战术 战术组合 制胜模式
原文传递
大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春玲 孙尔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0,共4页
大学化学实验在注重学生三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密切结合社会实际和科学前沿的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多种实验室开放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 三基能力 创新能力 预约式开放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日志分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任凯 邓武 俞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1,44,共4页
传统的日志分析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存在计算瓶颈。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日志分析方案,即由多台计算机完成日志文件的存储、分析和挖掘工作;建立了一个分层的网络日志分析系统:Syslog完成日志采集,Hadoop负责分布式存储... 传统的日志分析技术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存在计算瓶颈。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日志分析方案,即由多台计算机完成日志文件的存储、分析和挖掘工作;建立了一个分层的网络日志分析系统:Syslog完成日志采集,Hadoop负责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在MapReduce框架下重新实现了IP统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密集型计算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日志采集 MAPREDUCE 日志分析 IP统计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核算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8
12
作者 揣小伟 黄贤金 +1 位作者 赖力 张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I0001,共7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该文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江苏省1985年和200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表...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该文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江苏省1985年和2005年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江苏省表层土壤有机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为:黄淮平原生态区南北差异明显,北部的沂沭泗平原丘岗以增加为主,南部的淮河下游平原以减少为主;沿海滩涂与海洋生态区持平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表现不一:沿江平原丘岗生态亚区以增加为主,而茅山宜溧低山丘陵生态亚区和太湖水网生态亚区均表现为有机碳密度的减少;2)各地类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所增加;耕地-林地、草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的转出以及未利用地的转出等转换类型有利于土壤碳储量的增加、其他地类间的转换会造成一定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影响 土壤碳储量 土壤碳密度 江苏省
下载PDF
不同成因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以连云港、南京、吴江、盱眙等地四种典型软土为例 被引量:33
13
作者 阎长虹 吴焕然 +3 位作者 许宝田 许崧 郑军 燕晓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1-569,共9页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分布广泛有第四系全新统新近沉积的软土,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河漫滩相、湖沼相及间洼地相等软土。该地区软土厚度大、结构松散、高孔隙比,高含水量;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产生流动变形。本文以这些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为例,针对其矿物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成因类型及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含水量控制着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成因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 工程性质 江苏
下载PDF
环境不确定下的营销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艳博 耿修林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170,共12页
本文以2014—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研究了营销投入与企业声誉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上述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营销投... 本文以2014—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研究了营销投入与企业声誉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上述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营销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声誉,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不确定性对"营销投入—企业声誉"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营销投入—企业声誉"关系的调节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不确定性 营销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声誉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对城市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冯英杰 吴小根 刘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近年来,新兴的高速铁路交通对我国居民的出游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449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铁开通后南京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变化及其对高铁旅游响应的群体性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铁路对城市居民的出游时间、出游方式、... 近年来,新兴的高速铁路交通对我国居民的出游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449份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铁开通后南京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变化及其对高铁旅游响应的群体性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铁路对城市居民的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距离、出游地点、出游频率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差异,可将受访者划分为高铁旅游积极者、中立者和消极者3个群体,南京城市居民对高铁旅游的响应程度总体偏向积极;(3)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中,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是影响人们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的主要因素,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群体,是高铁旅游首先要争取的目标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居民 出游行为 南京市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文化表达的逆向思考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一鸥 陈肖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99,共3页
"点赞"行为在网络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网络文化表达方式的思考。作为"点赞"的主要阵地,微信朋友圈的"点赞"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原因、行为特征以及意义生产上。本文在总结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学... "点赞"行为在网络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网络文化表达方式的思考。作为"点赞"的主要阵地,微信朋友圈的"点赞"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原因、行为特征以及意义生产上。本文在总结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和传播学角度,重新审视朋友圈的"点赞"文化现象与成因,以获得对当今"点赞"文化理解的批判性认识。本文认为,点赞原因和过程并不如想象的积极乐观,交流的不对称导致意义空缺,结果自然不是文化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圈 点赞 文化 意义生产
下载PDF
新闻专业主义批判: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9
17
作者 胡翼青 汪睿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51,共6页
学界从没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达成过共识,但诸多表述都倾向于将其形容为新闻从业者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从普利策再到新闻的客观性运动,新闻史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 学界从没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达成过共识,但诸多表述都倾向于将其形容为新闻从业者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从普利策再到新闻的客观性运动,新闻史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但为了掩盖其高度功利性的实际功能,它通常被标榜为新闻业的职业操守和最高信仰。究其历史成因,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科学管理思想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因此当代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实际是对传统的新闻管理模式的挑战。人们永远需要专业的新闻,但不一定需要资本主义的新闻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客观性 传播政治经济学 科学管理
下载PDF
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宣传干预手段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玉萍 沈子琳 +4 位作者 陈悦 佘群平 杨晴晴 王海燕 陈学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大二、大三班级进行多元化宣传干预(网络宣传、专家讲座、宣传册、已献血者现身说法等),比较干预前后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南京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中,男生的献血率(29%)高于女生、大三的献血率(37%)高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的献血率(28%)高于其他专业,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私奉献、回报社会(27.4%)是主要的献血原因;害怕感染疾病、损害健康(26.3%)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网络信息(20.9%)是主要的获取信息途径;干预后研究对象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意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采取多元化宣传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献血意愿,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大学生 知晓率 宣传干预
下载PDF
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9
作者 冯英杰 吴小根 +3 位作者 张宏磊 蒋晨琛 于涛 曹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7-224,共8页
基于200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分析了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稳步推进期(2001—2006年)、加快发展期(2007—2010年)、快速增... 基于200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分析了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稳步推进期(2001—2006年)、加快发展期(2007—2010年)、快速增长期(2011—2016年)三个阶段;景区类型不断丰富,但不同类型之间发展差异较大。(2)从空间维度看,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格局,分布平均中心先自南向北迁移,后自北向南略有回归;市际尺度上呈集中分布的态势,但集中程度逐渐下降;空间关联上,景区分布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的区域包括H-H型、H-L型、L-H型三种类型,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大。(3)江苏省水利风景区时空演变主要受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水利风景区 水体旅游资源 时空演变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小尺度环境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的关系分析——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蒋志杰 张捷 +1 位作者 李丽 聂守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间的交互影响是重要的人地关系,也是行为地理学近期重视的课题,但相关研究甚少。为考察日常活动中的上述交互作用,文章选择南大浦口校园为案例区,在预研究基础上,采用分层比例抽样,分别抽取认知与行为样本,并运用言... 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间的交互影响是重要的人地关系,也是行为地理学近期重视的课题,但相关研究甚少。为考察日常活动中的上述交互作用,文章选择南大浦口校园为案例区,在预研究基础上,采用分层比例抽样,分别抽取认知与行为样本,并运用言语描述和草图方法获得被试的认知与行为数据。随后,通过绘制公共地形认知与行为地图及地理环境编码等定性方法,同时使用空间叠置与缓冲区及偏相关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以下结论:①被试在认知地图中已编码了地形高程的等级秩序,基本认知了研究区的地形空间格局。②校园行为节点以必要性活动场所为主,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场所为次;必要性活动路径分布于校园南部,呈直线,两端连接生活区和教学区;而自发性活动路径离散分布,连接更多的运动场所和环境景点。③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表现为:地形认知影响了行为的空间格局,但此影响受行为的动机和效率认知的调控;反之空间行为是影响地形认知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受行为的动机与持续时间的调控。④宿舍位置是影响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而性别与学科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探讨了研究不足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认知 地形认知 空间行为 交互作用 认知地图 探路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