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评价 被引量:275
1
作者 尹海伟 孔繁花 宗跃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75-3383,共9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保障,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以城市人均(公共、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面积比率指标作为核心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保障,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以城市人均(公共、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面积比率指标作为核心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缺乏具体引导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指标,较少关注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的公平性问题。借助于GIS技术,构建了城市绿地社会功能评价的简明框架,尝试将表征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公平性指标引入城市绿地的功能评价中,以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的理念,并以上海和青岛为实证,对新构建的系列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可达性和公平性系列指标导入城市绿地的功能评价中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表征和测度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程度;(2)可达性和公平性指标使用时需要界定研究区范围、研究尺度,特别是数据精度,以利于研究区的纵向比较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结果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指标体系 可达性 公平性
下载PDF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被引量:253
2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5-1097,共13页
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尺度方差等统计方法从地带、省级、地级和县级4个尺度对1998-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比较分析。①差异测度研究表明,自199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4个尺度上均表现出扩大的趋... 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尺度方差等统计方法从地带、省级、地级和县级4个尺度对1998-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比较分析。①差异测度研究表明,自199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4个尺度上均表现出扩大的趋势;省级、地级和县级单元人均GDP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地级和县级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扩大趋势。②尺度方差及其分解研究表明,尺度方差及其构成大小依次排列均为县级、地级、省级、地带,即尺度越小,尺度方差越大,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也越大。③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格局总体相对稳定,HH类型集聚区大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LL类型在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集聚是不同尺度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的主要原因;各尺度显著空间关联类型对总体空间自相关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不同尺度 空间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 被引量:229
3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中,所选取的16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每个旅游节点与5.19个其他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与辐射联系;平均每个旅游节点充当旅游流中介者次数为6.07,旅游节点之间距离相互联系比较紧密。但各旅游节点之间分布不十分均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新街口、总统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处于核心点,旅游网络中集聚和辐射功能都很强,且结构洞水平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旅游流瓶颈问题。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密度不是很高(0.35),旅游空间网络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分层,其中共有7个旅游节点成为核心区的成员,核心区内部成员间联结密度达0.81,形成了强中心线型结构。同时,根据DianneDredge提出的旅游目的地3种空间结构模型,结合南京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判定了南京市城市旅游空间发展阶段及布局模式为发展阶段的多节点布局模式。最后,指出了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社会网络理论 旅游流网络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83
4
作者 孔繁花 尹海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1-1719,共9页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改善与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连接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市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在考虑不同绿地斑块间的距离与景观阻力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定量表...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保障。改善与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连接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市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在考虑不同绿地斑块间的距离与景观阻力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路径方法,定量表征与模拟了研究区的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和网络连接度指数,对绿地斑块间相互作用强度与生态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景林、滨水绿地和公园绿地是组成研究区生态网络的优势景观类型;济南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许多斑块在生态网络中起着"踏脚石"的作用,但占规划绿地面积的比例不高;不同绿地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斑块之间相互作用强的绿地廊道在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突出,对生物物种的丰富度、迁移与扩散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斑块之间相互作用弱的廊道景观阻力大,生境适宜性低,必须在未来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加以改善;网络结构越复杂,连接度与闭合度水平越高,对物种的迁移与扩散就越有利。因此,增加绿地斑块,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改善绿地斑块间的连接,完善城市绿地网络是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任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建设者与规划者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 最小路径 景观生态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40
5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125,共9页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原文传递
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58
6
作者 张京祥 邓化媛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 文章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出现的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塑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并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而且也扮演着强行推动绅士化过程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消费空间 符号 近现代历史风貌区 商业利益
下载PDF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被引量:108
7
作者 张京祥 赵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二元规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地域空间。本文对以往许多研究中将城中村简单地视为“毒瘤”并进行过多指责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分别从土地、住房、市政管理等各种城市制度环境的二元性方面进行了...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二元规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地域空间。本文对以往许多研究中将城中村简单地视为“毒瘤”并进行过多指责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分别从土地、住房、市政管理等各种城市制度环境的二元性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并不能全部归因于原住民主动、非法获取城市发展的“外溢效应”,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城市政府现行政策的“趋利性”、“二元性”而造成的。城中村在支撑中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相应对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必须摈弃简单的“推土机”方式,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刻变革,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政府的“趋利性”和“二元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规制 城中村 城市政府 新制度 经济学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09
8
作者 陈仲光 徐建刚 蒋海兵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96,共5页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多尺度 空间句法
下载PDF
新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94
9
作者 宋伟轩 吴启焰 朱喜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94,共10页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利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滞性"缺陷。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过程中,中国城市中大量出现的封闭社区等新生城市空间形式改变着以往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表现出一些新的城...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利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滞性"缺陷。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过程中,中国城市中大量出现的封闭社区等新生城市空间形式改变着以往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表现出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房地产市场数据能够直接反映住宅供给环境的改变,并可以间接预测出城市居住分异结构及趋势。通过宏观层面对南京1998-2008年期间新建的1075个城市居住社区属性特征的调查研究,结合微观层面对案例社区居民访谈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探讨南京居住空间分异过程、特征与演化机制。从南京居住分异的社会空间特征来看,新时期(1998年至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居住分异过程使得城市社会空间出现新圈层结构;封闭社区的大量崛起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碎片化与公共空间私有化;现代社区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剧了社区邻里关系淡漠。通过对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揭示出新时期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动力模型的一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封闭社区 居住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碎片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 被引量:81
10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9-1317,共9页
破碎化是当今地表自然景观演化的重要形式。基于县(区)行政单元,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方法,定量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分区及其城市化关联,研究结论有:①建立了生态用地破碎度综合模型,并与城市化规模和空间构型等参数聚类,将... 破碎化是当今地表自然景观演化的重要形式。基于县(区)行政单元,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方法,定量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分区及其城市化关联,研究结论有:①建立了生态用地破碎度综合模型,并与城市化规模和空间构型等参数聚类,将全区划为2个高破碎区、3个中等破碎区和2个低破碎区;②基于区县尺度和30m分辨率影像的生态用地破碎度是城市化、生态用地特征及其他干扰源的综合表现,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用地比例等规模参数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432,但与城镇用地聚合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7;③破碎分区及破碎度的城市化关联为不同生态用地空间战略的选择提供依据,对面向生态保护的城市化空间引导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破碎度 城市化 关联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地域大事件营销效应的城市增长机器分析——以南京奥体新城为例 被引量:81
11
作者 张京祥 殷洁 罗震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2-457,共6页
城市增长机器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环境中城市政府与资本力量结合的一种增长联盟,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增长中广泛存在。文章以地域营销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具体以南京奥体新城为实证,对城市增长联盟的形成、博弈与解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转型... 城市增长机器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环境中城市政府与资本力量结合的一种增长联盟,在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增长中广泛存在。文章以地域营销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具体以南京奥体新城为实证,对城市增长联盟的形成、博弈与解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政府的高度企业化倾,以及城市增长机器产生、运作的机制。指出要建立更为稳定、广泛的城市城市增长联盟,实现从“增长型政府”向“发展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事件 地域营销 城市增长机器 企业型政府 南京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活力评价 被引量:76
12
作者 金延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6,共8页
城市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发展能力与潜力。以经济总量及其增长、企业及其收益、居民收入、财政与社会保障、外贸与外资、技术水平与教育及环境7个方面的若干指标为评价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重要的50个城市进行... 城市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发展能力与潜力。以经济总量及其增长、企业及其收益、居民收入、财政与社会保障、外贸与外资、技术水平与教育及环境7个方面的若干指标为评价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重要的50个城市进行城市经济活力指数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活力 政府效率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被引量:62
13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3 位作者 张成 张晓明 汪淳 陈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和演变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国沿海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均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和演变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国沿海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均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论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镇群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66
14
作者 宣国富 徐建刚 赵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实证,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ESDA方法应用于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运用全局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等指标和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社会空间主因子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各主因子都存在显著...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实证,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ESDA方法应用于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运用全局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等指标和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社会空间主因子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各主因子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呈现趋同集聚,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因子和居住条件因子的相关性明显强于其他因子,相近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条件的社会群体在空间上的集聚对形成城市社会空间的作用更为显著;各主因子都存在不同于全局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存在显著的"热点"和"冷点"地区,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因子和居住条件因子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热点"和"冷点",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异质隔离"特征。相关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典型案例选择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 ESDA 社会空间 上海市
下载PDF
1947-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54
15
作者 廖邦固 徐建刚 +2 位作者 宣国富 祁毅 梅安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基于1947-2000年9个时相的上海土地利用遥感调查GIS数据集,从土地利用层面对50多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居住用地扩展与构成的数量变化特征,然后采用地理形态分析法划分各时期居住区类型,并分别从街区... 基于1947-2000年9个时相的上海土地利用遥感调查GIS数据集,从土地利用层面对50多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居住用地扩展与构成的数量变化特征,然后采用地理形态分析法划分各时期居住区类型,并分别从街区与城市两个尺度对居住区演变进行分析:在街区尺度下,以聚类特征表研究居住区的类型变化以及内部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在城市区域尺度下,分析不同时期居住区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工业用地、市政商服用地对居住区空间格局演进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由简单的组团加圈层结构向复杂的扇形、圈层和组团综合模式演变。其中以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界,前期以外围住宅新村圈层扩展与和内部居住区不断被非居住用地侵入形成用地混合居住区为特征,后期以外围商品住宅指状扩展和内部旧城更新相结合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结构 土地利用 聚类分析 居住区 上海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51
16
作者 王焕 徐逸伦 魏宗财 《热带地理》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 以江苏省为例,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划分为低密度块状、低密度点状、高密度点状、高密度条带状4种类型,指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空心化、设施缺乏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及政策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类型采取设施集中型、聚落整合型、资源整合型、综合整治型等不同的调整思路,实现农村空间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乡村空间 村庄布局规划 江苏省
下载PDF
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 被引量:54
17
作者 罗震东 朱查松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多中心是一个涉及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或行政等多个方面的动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在城市区域规划中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首先从空间形态、功能和治理三个层面阐释多中心的多重内涵,进而通过对多中心的尺度依赖与过程依赖的阐释,说明多... 多中心是一个涉及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或行政等多个方面的动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在城市区域规划中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首先从空间形态、功能和治理三个层面阐释多中心的多重内涵,进而通过对多中心的尺度依赖与过程依赖的阐释,说明多中心概念的动态特征。最后,审视中国城市区域多中心的发展,指出其发展的特征与可能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形态 功能 治理 尺度
下载PDF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石飞 王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3,共6页
明确了路网结构的含义,从不同角度重点分析了路网功能结构、路网等级结构和路网布局结构,讨论三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不能片面追求路网容量的增长,应结合路网结构特征的道路网规划和分析思路。
关键词 路网结构 功能结构 等级结构 布局结构
下载PDF
上海城市绿地宜人性对房价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尹海伟 徐建刚 孔繁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92-4500,共9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以快速城市化的大都市上海为例,通过收集的689个房屋样点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享乐价格模型,选择房屋结构、可达性、面积和景观指数四大类共23个因子,定量分析...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以快速城市化的大都市上海为例,通过收集的689个房屋样点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享乐价格模型,选择房屋结构、可达性、面积和景观指数四大类共23个因子,定量分析了上海主要城市绿地类型对房屋价格的影响,从而定量表征了城市绿地的宜人性,并对影响房屋价格的其他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具有显著的宜人性,其空间分布、面积、类型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但绿地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最大,而广场绿地可达性的影响则较小;(2)居民已具有明显的接近城市绿地居住的愿望,从而开始形成围绕大型城市绿地的社会分异;(3)景观指数对房价的影响(聚集度指数对房价有显著影响)表明城市绿地的组成结构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子;(4)房屋的结构特征(如面积、建设年代与装修程度等)是房价的内在的基础影响因子,而房价的外在重要影响因子除城市绿地外,还包括到市中心的时间、到最近地铁站的时间、到最近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和学校)的时间等。城市绿地宜人性分析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在进行城市绿地空间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以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宜人性 享乐模型 上海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趋同:基于县级尺度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 被引量:54
20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2-1308,共7页
采用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统计方法从县级尺度对1998~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进行判定和时空格局分析。根据全国人均GDP的平均值将2 345个县市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种类型,计算其马尔可夫链矩阵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矩阵,并进... 采用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统计方法从县级尺度对1998~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进行判定和时空格局分析。根据全国人均GDP的平均值将2 345个县市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种类型,计算其马尔可夫链矩阵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矩阵,并进行类型转变及其与邻域类型转变关系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自199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并出现空间极化现象;其中高、低水平趋同俱乐部稳定性最强;②趋同俱乐部稳定性强弱具有地带分异特征,表现为东部最为稳定,中部最不稳定;③趋同俱乐部转变受邻域环境影响显著,一个地区若以较高水平的发展县市为邻,则其增长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反之则概率减小;④城市群地区趋同俱乐部稳定,周边地区类型转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趋同 空间分析 空间马尔可夫链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