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被引量:309
1
作者 盛天翔 范从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32,共19页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带来新变化,但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构建包含贷款技术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提出金融科技、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关系假说。在此基础上,手工收集百度搜索...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许会带来新变化,但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构建包含贷款技术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提出金融科技、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关系假说。在此基础上,手工收集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建立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关的各省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整个银行业体系,金融科技有助于促进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推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时,存在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将影响银行业最优市场结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最优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信贷理论,补充中国经验证据,为促进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业市场结构 小微企业信贷 信贷环境
原文传递
金融约束与家庭创业——中国的城乡差异 被引量:169
2
作者 张龙耀 张海宁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35,共13页
本文基于CHARLS2008数据分析金融约束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家庭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经济发达的浙江城镇和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分别为27.87%和33.86%,而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城镇和农村家庭创业... 本文基于CHARLS2008数据分析金融约束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家庭创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经济发达的浙江城镇和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分别为27.87%和33.86%,而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城镇和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分别为15.06%和1 1.18%。整体上,家庭创业受到自有财富水平的影响,财富水平与家庭创业概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金融约束是家庭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金融约束对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创业抑制作用更大。部分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为创业提供了补充性的信贷支持。按财富阶层分组回归显示,财富分布处于中等偏下的家庭创业受到金融约束的抑制尤为显著,这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限制低财富家庭的"向上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约束 家庭创业 城乡差异 CHARLS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0
3
作者 林乐芬 王少楠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利用系统GMM模型,探讨中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OFDI)、贸易规模、经济自由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人民币可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平台,通过扩... 本文利用系统GMM模型,探讨中国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OFDI)、贸易规模、经济自由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人民币可利用"一带一路"这一平台,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活跃欧亚贸易等途径显著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依然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因此,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研究结果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经济互动效应→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经济互动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25
4
作者 张龙耀 邢朝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42,共20页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14~2018年县域层面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探究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使用变异系数法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检验其...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14~2018年县域层面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探究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使用变异系数法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农村整体和东、中与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趋于明显上升,绝对差异大幅缩小,但后期存在微弱离散态势。全国相对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农村整体及三大区域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经济、传统金融等因素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创新:刻画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并揭示了相关经济因素的影响。研究价值:为加深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发展格局认知提供依据,为推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分布动态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 被引量:118
5
作者 林乐芬 王少楠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2-90,158,共19页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在活跃欧亚大陆贸易活动的同时,必将活跃货币流动,在贸易环节使用人民币,商品的流通必然伴随人民币的流出,...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在活跃欧亚大陆贸易活动的同时,必将活跃货币流动,在贸易环节使用人民币,商品的流通必然伴随人民币的流出,从而增加人民币的境外储备。同时境外人民币可以通过对国内进行人民币投资以及购买人民币债券等方式流回国内,从而形成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流动,这种流动速度将随着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的活跃逐渐加快。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的计价结算与投资功能将逐步被加强,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贸易规模、经济自由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同时,人民币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平台,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活跃欧亚贸易等途径也将显著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因此,作者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利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对外投资与贸易→经济互动效应→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经济互动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挤出效应还是技术溢出效应? 被引量:112
6
作者 熊健 张晔 董晓林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104,共16页
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技术溢出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然后以2011—2018年我国16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挤出效... 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技术溢出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然后以2011—2018年我国16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挤出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经营绩效;运用分段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金融科技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动态关系,发现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挤出效应逐渐减弱,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大规模、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对小规模、区域性银行经营绩效的不利冲击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竞合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对推进传统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经营绩效 挤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 被引量:107
7
作者 林乐芬 法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0-156,共7页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然而,由于传统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资金短缺问题正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然而,由于传统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资金短缺问题正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在对江苏省盐城市46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现状,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难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02
8
作者 刘丹 方锐 汤颖梅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省域之间均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省份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非农就业 非农收入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分析——基于江苏试点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0
9
作者 黄惠春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7,共10页
本文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基于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37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担保贷款和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和供给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耕地面积、是否种养大户、固定资产净值及家中是否发生... 本文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基于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37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担保贷款和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和供给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耕地面积、是否种养大户、固定资产净值及家中是否发生大事,对农户担保贷款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实际耕地面积、工资性收入比例、流入农地及农户的农地价格认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在需求约束下,两类贷款都显示,大农户的贷款可得性更高,但担保贷款的可得性更依赖于农户的社会关系与资产数量,农地抵押贷款的可得性更依赖于农户的信用记录。在当前的农村法律、经济与社会条件下,农地抵押贷款的合约交易成本较高,农村金融机构将贷款对象瞄准大农户和优质的存量客户,农地抵押贷款对解决小农户的融资困境并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贷款 需求 供给 双变量Probit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吗? 被引量:91
10
作者 彭澎 徐志刚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5,共14页
作为衡量脱贫机制长效性的重要工具,脆弱性指标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农户家庭的脆弱性十分必要。本文借助来自我国4省的两期农户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县级层面的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农... 作为衡量脱贫机制长效性的重要工具,脆弱性指标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农户家庭的脆弱性十分必要。本文借助来自我国4省的两期农户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县级层面的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农户脆弱性方面的作用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和信息约束来降低农户的脆弱性,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投融资功能,即信贷和投资业务。相比慢性和暂时贫困户,数字普惠金融的这种缓解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尚未陷入贫困的农户身上。同时,它对脆弱性影响的强弱与农户家庭的知识储备也有直接关系,户主受教育年限长、金融素养高、具有数字技能的家庭更能受益于此。未来,政府应当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重要的"防贫"手段,通过创新模式推动其发展,并引导农户增强相关的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脆弱性 资金约束 信息约束
原文传递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分析 被引量:91
11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8,111,共9页
本文对武汉、枣庄等先行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的地区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已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和部分经营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信贷获取能力提高。同时,案例地区以"交易—鉴证... 本文对武汉、枣庄等先行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的地区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已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和部分经营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信贷获取能力提高。同时,案例地区以"交易—鉴证—抵押"为核心的抵押融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是,由于当前经营权流转和抵押期限较短,抵押价值较低,仍难以独立发挥抵押作用,需要其他形式的抵押担保为其增信。同时,改革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持、风险担保或补贴,才能激励金融机构增加供给,其商业可持续性仍不确定。因此,现阶段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很大程度上仍类似于政府的政策性贷款,属于地方政府支持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 农地抵押 “三权”分离 农业规模经营
原文传递
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9
12
作者 卢亚娟 张龙耀 许玉韫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9,共11页
本文选取CHARLS调查数据中806个农户样本对金融可得性与农户创业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金融资源可得性、拥有的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我国的农村家庭而言,金融约束的存在... 本文选取CHARLS调查数据中806个农户样本对金融可得性与农户创业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金融资源可得性、拥有的资产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对我国的农村家庭而言,金融约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非农领域的创业活动,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对于提高创业概率有显著的正向边际效应。此外,农村社区层面金融资源可得性对于社区内部家庭创业水平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未来促进农村地区家庭创业水平提高的政策重点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增加乡镇尤其是农村社区层面的正规金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家庭创业选择 社区金融供给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效率与公平能否兼得? 被引量:86
13
作者 葛继红 王猛 汤颖梅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6,共17页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特别是分析农村三产融合能否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机制间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农村三产融合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特别是分析农村三产融合能否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机制间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农村三产融合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总体消费的增长,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效率目标;分开来看,农村三产融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公平目标;同时,农村三产融合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这说明,农村三产融合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还可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效率与公平 城乡居民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农地确权、产权状态与农业长期投资——基于新一轮确权改革的再检验 被引量:84
14
作者 应瑞瑶 何在中 +1 位作者 周南 张龙耀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27,共18页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搭载问卷面板数据,结合全国新一轮农地确权工作进程的差异,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农地确权显著提高了与特定地块相连的农业长期...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搭载问卷面板数据,结合全国新一轮农地确权工作进程的差异,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农地确权显著提高了与特定地块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家肥投资。农地确权对农家肥投资的影响在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中更大,表现出一定异质性。此外,农户对自有农地的农家肥投资水平高于转入农地,这种不同农地产权状态间的农家肥投资强度差异会因农地确权进一步扩大。最后,农地确权对于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业机械投资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产权状态 农业长期投资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金融可得性、非农就业与农民收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5
15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7,共14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金融可得性通过非农就业渠道的增收效应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 被引量:84
16
作者 许玉韫 张龙耀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1,共10页
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 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应用和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农村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最终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目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形成互联网企业驱动和数字化农业企业驱动两种模式,但是仍面临资金成本高、数字足迹缺乏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未来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支持和规范涉农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最终完善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贡献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数字金融 电商平台
原文传递
ESG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1
17
作者 王翌秋 谢萌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94,共20页
随着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兴起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责任投资理念逐渐盛行。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作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投融资决策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此,... 随着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兴起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责任投资理念逐渐盛行。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作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投融资决策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采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了模型内生性问题,探究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对其融资成本的影响。其结果显示,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有利于降低权益融资成本,2018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事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影响路径的研究分析发现,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分别通过信息效应和声誉效应两条路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对重污染行业企业、审计师来自“四大”的企业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树立和践行ESG理念,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实现更高的企业价值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权益融资成本 债务融资成本 信息效应 声誉效应
下载PDF
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FS调查数据 被引量:78
18
作者 翁辰 张兵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02,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的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一步考察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异质性影响时,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的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一步考察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异质性影响时,研究发现,信贷约束显著制约了财富分布位于最低25%、50%-75%以及最高25%的样本家庭的创业选择,并且对财富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创业影响更大。此外,信贷约束对户主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家庭创业影响也更大。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为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实行信贷政策瞄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农村家庭 创业选择 条件混合过程估计
下载PDF
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 被引量:77
19
作者 张兵 翁辰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47,共11页
本文基于1997—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短期看,相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 本文基于1997—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短期看,相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但长期看,则会抑制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农村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还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情况。此外,农村经济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缓,而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利于减缓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减缓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家庭创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基于微观视角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75
20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张海宁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57,84,共12页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家庭创业选择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其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家庭创业活动普遍面临着现实存在的金融约束,其中尤以...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家庭创业选择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其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家庭创业活动普遍面临着现实存在的金融约束,其中尤以农村家庭为甚,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约束对城乡家庭创业活动的抑制作用逐步减弱;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家庭创业活动,对中国城乡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企业家创业→收入分配"的微观作用机制在中国也是成立的。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应摒弃以单纯扩大规模为标准的金融发展模式,转而重视拓宽金融资源覆盖面和推动金融创新,积极支持农村地区及低财富家庭的创业活动,提高其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创业 收入 CHAR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