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0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27
1
作者 潘月云 李楠 +7 位作者 郑君瑜 尹沙沙 李成 杨静 钟流举 陈多宏 邓思欣 王水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55-2669,共15页
本研究根据收集的广东省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排放因子和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3 km×3 km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0年广东省SO2、NOx、CO、PM10、PM2.5、BC、OC、VOCs和NH3排放总量分别为86... 本研究根据收集的广东省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排放因子和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3 km×3 km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0年广东省SO2、NOx、CO、PM10、PM2.5、BC、OC、VOCs和NH3排放总量分别为867.8×103、1607.0×103、7476.0×103、1397.6×103、633.2×103、50.5×103、98.3×103、1436.5×103和578.3×103t.固定燃烧源是SO2和NOx的最大排放贡献源,CO排放主要来自道路移动源、固定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工业过程源是主要的PM10和PM2.5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是最大的BC和OC贡献源,VOCs排放主要来自有机溶剂使用源、道路移动源和工业过程源,NH3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东莞、佛山和广州是主要的SO2、NOx、CO和VOCs排放城市,广州、清远和梅州是最主要的PM10和PM2.5排放城市,BC排放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OC的重要排放城市为湛江和茂名,NH3排放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和肇庆.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广东省NH3排放高值区分布在粤西和粤东地区,其他污染物排放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群.本研究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后续研究加强大气污染源排放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排放源清单,以期为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和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 排放清单 广东省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78
2
作者 张小璇 任源 +1 位作者 韦朝海 陈金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3-1120,共8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有机污染物 粉末活性炭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3
作者 赵述华 陈志良 +4 位作者 张太平 彭晓春 张越男 丁琮 雷国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1-1536,共6页
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是通过添加固化/稳定剂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达到降低重金属浸出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 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是通过添加固化/稳定剂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达到降低重金属浸出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重点对常用的固化/稳定剂、影响固化/稳定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处理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固化/稳定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固化 稳定化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特征 被引量:73
4
作者 苗娟 周传艳 +1 位作者 李世杰 闫俊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31,共7页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增加,19、28和45年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6.24、121.65和148.13t·hm^-2,全氮储量分别为10.76、12.96和13.08t·hm^-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速率有所差异,其中19~28年生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积累速率高于28~45年生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容重 林龄 贵州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高振斌 王小莉 +4 位作者 苏婧 陈志凡 郑明霞 孙源媛 纪丹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3-570,共8页
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构建适用于东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确定其生态补偿标准。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指标对东江流域1... 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构建适用于东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确定其生态补偿标准。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指标对东江流域19县市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 711.41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占总价值的86.17%;一类生态服务中调节服务价值最显著;二类生态服务中水文调节功能价值最显著。(2)东江流域理论生态补偿总额度为1 047.26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补偿价值为880.21亿元,占总补偿额度的84.05%,是区域生态补偿的核心。(3)东江流域19县市生态补偿实际额度为68.73亿元,其中,东源县补偿额度最高,为16.76亿元。(4)东江流域19县市生态补偿优先级顺序为东源、安远、寻乌、紫金、新丰、连平、龙川、和平、定南、龙门、兴宁、惠东、博罗、惠阳、河源市区、惠州市区、增城市、东莞和深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当量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优先级 东江流域
下载PDF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6
作者 刘沙沙 付建平 +1 位作者 郭楚玲 党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7-969,共13页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分布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直接进入到环境中的初生微塑料和大块塑料破裂、分解...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分布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直接进入到环境中的初生微塑料和大块塑料破裂、分解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其可在大气、水体(淡水和海洋)和陆地环境之间进行迁移。需建立统一的微塑料样品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并结合准确高效的溯源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其环境行为与归趋。微塑料(含自身的添加剂)被生物摄取后会造成物理损伤、引发生物体的行为、生理学和分子学反应,并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产生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联用,重点研究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应,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以期为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环境行为 生态毒性
下载PDF
工业源VOCs治理技术效果实测评估 被引量:62
7
作者 高宗江 李成 +1 位作者 郑君瑜 郭海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根据珠三角地区典型工业行业VOCs治理技术应用情况调研数据,选取6种典型治理技术开展现场测试,比较各类技术对VOCs的去除率和对VOCs物种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水喷淋+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体... 根据珠三角地区典型工业行业VOCs治理技术应用情况调研数据,选取6种典型治理技术开展现场测试,比较各类技术对VOCs的去除率和对VOCs物种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水喷淋+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体、溶液吸收、水喷淋+溶液吸收6种技术对工业VOCs去除率的范围分别为-98.1%-79.2%(负值表示可能存在活性炭脱附作用,下同)、-167.4%-57.5%、-3.8%-66.5%、34.1%-96.3%、22.8%-43.1%和2.7%-19.6%.活性炭吸附及其组合技术对ρ(VOCs)〈100 mgm3的废气处理效果很差;而低温等离子体对ρ(VOCs)〉1 000 mgm3的废气治理效果较差.活性炭吸附及其组合治理技术对芳香烃、酯类和醚类的去除率一般在40.0%左右;低温等离子体对除卤代烃外的其他物种去除率在28.6%-74.6%之间;溶液吸收法对醚类、芳香烃、酯类和卤代烃的去除率达33.2%-90.1%,而水喷淋+溶液吸收法对醇类、酮类和醚类的去除率可达到41.8%-98.9%.未来应从经济、技术、监管三方面对工业VOCs治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应对更多工业源的VOCs治理技术开展实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VOCs 治理技术 现场监测 效果评估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4 位作者 马林 李宇翔 侯丽朋 张战平 丁明磊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75-1687,共13页
区域碳收支和生态补偿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县域层面碳收支评估并构建区域横向碳补偿模式,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构建了区域碳补偿的研究框架和测算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开展了县域空间... 区域碳收支和生态补偿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县域层面碳收支评估并构建区域横向碳补偿模式,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构建了区域碳补偿的研究框架和测算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开展了县域空间碳收支核算和碳补偿方案的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县域空间碳收支及其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县域空间碳吸收强度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县域空间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从市辖区向外围的周边县(市)逐渐减少"的特点。2)县域碳补偿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工业能源消费越大、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依据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价值的差异,大致可以将河南省分为三类区域,即重点支付区、重点获补区和相对均衡区。重点支付区大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重点获补区主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的粮食主产区,这两类区域之外的其他县市则属于相对均衡区。4)为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公平发展,未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横向碳补偿体制,建立基于碳收支核算的县域碳排放配额制度和主体功能区约束开发方案,并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差别化的区域考核机制,这对于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公平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 碳补偿 县域空间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60
9
作者 梁雅雅 易筱筠 +4 位作者 党志 王琴 高双全 唐婕 张政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库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永雨 张继红 +8 位作者 梁彦韬 李鸿妹 李刚 陈晓 赵鹏 蒋增杰 邹定辉 刘晓勇 刘纪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4-1424,共11页
中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亦称蓝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新的科学途径.蓝碳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贝藻等的养殖产量,增加可移出的碳汇,是近... 中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亦称蓝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新的科学途径.蓝碳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贝藻等的养殖产量,增加可移出的碳汇,是近海蓝碳开发的一部分.而微型生物蓝碳、溶解有机碳(主要指惰性溶解有机碳)、颗粒碳的沉积等都是养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被遗漏的碳汇部分.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近海养殖环境的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科学评估近海养殖碳汇功能,不仅可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可能在未来碳市场中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藻养殖 海洋碳汇 微型生物 惰性溶解有机碳 碳沉积
原文传递
抗SO_2和H_2O中毒的低温NH_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杨超 程华 黄碧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7-913,共7页
低温NH3-SCR技术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NOx高效转化为N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若反应气体中含有H2O和SO2时,会导致低温NH3-SCR催化剂中毒失活,限制了低温NH3-SCR技术的应用。本文对低温NH3-SCR催化剂H2O和SO2中毒机理进行了阐... 低温NH3-SCR技术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NOx高效转化为N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若反应气体中含有H2O和SO2时,会导致低温NH3-SCR催化剂中毒失活,限制了低温NH3-SCR技术的应用。本文对低温NH3-SCR催化剂H2O和SO2中毒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关注以V、Mn、Ce、Fe 4种过渡金属和以贵金属为活性组分的低温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元素掺杂、载体性质、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等方面与催化剂抗SO2和H2O中毒性能的关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深入分析催化剂中毒时硫酸盐类的生成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抗毒性能
下载PDF
广东清远电子垃圾拆解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金莲 丁疆峰 +2 位作者 卢桂宁 党志 易筱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3-2640,共8页
简单粗放的电子垃圾回收活动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最终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在该市龙塘镇和石角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域内采集22个农田土... 简单粗放的电子垃圾回收活动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最终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在该市龙塘镇和石角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域内采集22个农田土壤样品,并分析了土样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农田表层0~20 cm土壤中Pb、Cu、Cd、Zn、Ni和Cr元素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72.7%的表层土壤样品存在一种或几种重金属超标,以Cd、Cu、Pb和Zn污染为主,其中Cd污染比例最高,其次是Cu,最后是污染比例相当的Pb和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发现68.2%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更有53.3%为重污染等级.大部分重金属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简单粗放的回收活动成为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Cd、Pb、Zn和Cu在表层土壤中含量较高,深层土部分(20~100 cm)并未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Cr和Ni元素在整个采样剖面中含量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Pb、Cu和Cd的活性形态比例范围分别为36.9%~90.6%、39.6%~93.9%和43.7%~99.6%,平均值分别为61.3%、65.3%和80.7%,绝大多数土壤样品中3种重金属活性形态在总量中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具有极大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农田土壤 重金属 BCR法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区家敏 冯小琼 +5 位作者 刘郁葱 高宗江 杨杨 张洲 王新明 郑君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6-834,共9页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车以及摩托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含量最高,其次为烷烃;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烯占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组成的54.5%;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炔占摩托车尾气组成的54.6%.轻型柴油车的尾气组成中烷烃比例最高,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炔烃.除了苯和甲苯,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癸烷、乙烯、丙烯、1-丁烯亦在柴油车尾气中占有重要比例(41.2%).LPG出租车尾气组成以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为主,并伴有较高比例的1,2,4-三甲基苯、1,2,3-三甲基苯和甲苯.与类似研究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在油品、排放标准及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机动车排放源成分谱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建议对机动车成分谱研究在尾气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VOCs排放 化学成分谱 珠三角
原文传递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性排放清单 被引量:50
14
作者 梁小明 张嘉妮 +4 位作者 陈小方 石田立 孙西勃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5-854,共10页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总OFP为84 187.61 kt,其中,烷烃6 882.53 kt,烯炔烃41 496.92 kt,芳香烃32 945.32 kt,卤代烃161.45kt,含氧有机化合物2 701.40 kt.OFP贡献前10种物种分别为丙烯、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1-丁烯、邻-二甲苯、1,2,4-三甲苯、1,3-丁二烯、间-乙基甲苯和乙苯,占人为源总OFP的63.95%,仅占VOCs排放总量的31.84%.人为源三大污染源中,工业源贡献了49.29%的OFP,为最大贡献源,其次是交通源28.31%和农业源22.40%.建筑装饰、石油炼制、储存与运输、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和包装印刷为工业OFP主要贡献源;轻型载客汽车、重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为交通源OFP污染控制的重点;生物质燃烧两类子源均为农业源OFP重点控制对象.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河南是我国人为源OFP贡献最大的省份,占人为源总OFP的39.65%.该反应性清单的建立,对我国基于反应性臭氧(O3)控制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物种排放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 人为源 中国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地区铺装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彭康 杨杨 +3 位作者 郑君瑜 尹沙沙 高宗江 黄晓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57-2663,共7页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道路共采集了65个道路扬尘样品,并调研了道路的车流量、车辆构成和道路长度等有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AP-42方法估算了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并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的时空特征...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道路共采集了65个道路扬尘样品,并调研了道路的车流量、车辆构成和道路长度等有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AP-42方法估算了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并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的时空特征与不确定性范围.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道路尘负荷分别为1.05 g·m-2、0.99 g·m-2、1.30 g·m-2、1.35 g·m-2和1.45 g·m-2;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PM10和PM2.5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8.32 g·VKT-1(Grams per Vehicle Kilometer Traveled)、1.60 g·VKT-1和0.39 g·VKT-1,对应的排放量分别为2755.1×103t、528.8×103t和127.9×103t,其定量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91.7%~175.1%、-91.6%~178.9%及-91.5%~1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道路扬尘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原文传递
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沈兴玲 尹沙沙 +2 位作者 郑君瑜 卢清 钟流举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3,共11页
根据各类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在分析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氨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量为582.9 kt,畜禽和氮肥施用是排放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分别占总排... 根据各类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在分析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氨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量为582.9 kt,畜禽和氮肥施用是排放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4.2%和40.4%;茂名、湛江和肇庆依次是排放量最大的3个城市,共占广东省总排放量33.0%;在畜禽源中,肉猪排放量最大,占畜禽源排放总量44.4%,其次是肉鸡、母猪和黄牛,分别占16.0%、15.2%和6.5%;畜禽在畜舍、储存管理、农田施肥和放牧4个养殖阶段的氨排放量不同;控制农业源对NH3的减排起关键性作用,茂名、湛江和肇庆是广东省重点控制的3个城市,肉猪、母猪、肉鸡、黄牛和氮肥施用则为重点控制源,主要控制措施包括低氮饲料喂养、畜舍改造、粪便密封、粪肥注施、延长放牧时间和使用尿素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氨源 排放清单 畜禽 广东省 减排潜力
原文传递
广东省船舶排放源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8
17
作者 叶斯琪 郑君瑜 +3 位作者 潘月云 王水胜 卢清 钟流举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7,共11页
分别采用基于船舶引擎功率和耗油量的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广东省地区2010年的船舶排放清单,并选取客货运输吞吐量、航道通航能力因子和港口地理坐标等数据作为权重因子,研究了该地区各类船舶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各类船舶在... 分别采用基于船舶引擎功率和耗油量的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广东省地区2010年的船舶排放清单,并选取客货运输吞吐量、航道通航能力因子和港口地理坐标等数据作为权重因子,研究了该地区各类船舶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各类船舶在2010年的SO2、NO x、CO、PM10、PM2.5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为14.6×104t、23.1×104t、3.0×104t、7.9×103t、7.2×103t和9.3×103t.广东省客货运输船舶月排放波动较小;渔业船舶在1月、4月和11月份的排放比例最高.广东省客货运输船舶水域排放集中在西江干线水道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内,港口排放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沿海发达城市地区;渔船港口排放量呈显著的沿海条带状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排放清单 广东省 时空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6
18
作者 程扬 刘子丹 +3 位作者 沈启斌 杨小莹 肖晓月 张太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0-1877,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广东博罗某生态农业实验基地玉米地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处理,分别按0(C)、5(B1)、10(B2)t·hm^(-2)施加秸秆生物炭,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后采集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样品,通... 为探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广东博罗某生态农业实验基地玉米地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处理,分别按0(C)、5(B1)、10(B2)t·hm^(-2)施加秸秆生物炭,分别于第7天、14天、21天后采集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对玉米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合16S rDNA PICRUSt功能预测技术,探究生物炭施用对玉米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施加生物炭可明显增加玉米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施加21 d后C组、B1组和B2组chao1指数分别为1 261、2 707和2 472;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406)。施加5t·hm^(-2)生物炭后,玉米根际土壤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升高,但施加10 t·hm^(-2)生物炭处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在科水平上,施加生物炭后,玉米非根际土壤黄色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受到明显抑制,而施加生物炭与否及施加量多少对根际土壤黄色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丰度高低影响不显著(P=0.857)。PICRUSt预测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对玉米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过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综上,施用生物炭会影响玉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相对于施加10 t·hm^(-2)处理,施加5 t·hm^(-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农业化利用机制研究及施加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根际土壤 宏基因组 16SrDNA PICRUSt功能预测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混合模式测定动植物源食品中11种金属元素 被引量:45
19
作者 黄子敬 陈孟君 +1 位作者 邓华阳 罗汉金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混合模式测定动植物源食品中11种痕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混合模式测定动植物源食品中As,Hg,Pb,Cd,Cr,Co,Ni,Cu,Zn,Fe,M n 11种元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1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混合模式测定动植物源食品中11种痕量元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混合模式测定动植物源食品中As,Hg,Pb,Cd,Cr,Co,Ni,Cu,Zn,Fe,M n 11种元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1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在0.005~0.09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4%~7.2%;回收率在90.7%~103.5%之间;对不同食品类型的对照标准样品GBW10016、GBW10018、GBW10044、GBW10051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批量动植物源食品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混合模式 动植物源食品 动能歧视
原文传递
改性石墨烯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吴艳 罗汉金 +3 位作者 王侯 张子龙 王灿 王雨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33-4340,共8页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石墨烯用于水中亚甲基蓝(MB)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石墨烯和改性石墨烯性能进行表征...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石墨烯用于水中亚甲基蓝(MB)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石墨烯和改性石墨烯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反应时间、pH、温度、剂量对石墨烯和改性石墨烯去除M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添加CTAB可以明显增大比表面积,提高MB的去除率.反应过程在前15 min内反应速率很快,并约在1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最佳反应温度为293 K,吸附剂投加量的最适浓度为2 g·L-1,且吸附量的大小与溶液的初始pH值无关.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改性石墨烯的最大吸附量86.43 mg·g-1,且为放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 亚甲基蓝 表征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