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被引量:181
1
作者 杨勇平 杨志平 +1 位作者 徐钢 王宁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1,15,共11页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 近10年来,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持续增加,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以及节能管理的加强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大幅下降,"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对火力发电提出更高的期望。中国(不包括港澳台)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能否继续下降,主要的节能潜力点有哪些,是能源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导火力发电行业的科学发展。文中采用详实的数据,对中国火力发电的能耗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并对中国火力发电在2015年和2020年的能耗水平进行展望。认为中国火力发电能耗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600 M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实际运行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随着火力发电机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火力发电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火力发电能耗还会继续下降,不考虑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供电煤耗率在320g/(kW h)左右,到2020年可以达到310g/(kW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节能 能耗状况 装机结构 煤耗展望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勇平 黄圣伟 +2 位作者 徐钢 张晨旭 杨志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之后的传统方案,采用优化方案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值由2.18 g/kW·h提高至5.19 g/kW·h,节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能量梯级利用 电站锅炉 余热利用 耦合系统优化
下载PDF
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梯级供热特性与冷端变工况协同优化 被引量:35
3
作者 冯澎湃 王宁玲 +2 位作者 杨志平 李晓恩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46-5554,5731,共9页
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是适应复杂环境条件,降低火力发电煤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考虑环境因素对机组供热负荷与冷端释热特性的影响,基于EES和Ebsilon平台建立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冷端传热和供热特性模型,分析供热系统变工况... 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是适应复杂环境条件,降低火力发电煤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考虑环境因素对机组供热负荷与冷端释热特性的影响,基于EES和Ebsilon平台建立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冷端传热和供热特性模型,分析供热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得到量调节和质调节模式下不同列风机隔离运行时的冷端传热特性、空冷岛耗功和机组净功率,确定机组供热系统和空冷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为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多冷源耦合特性,余热梯级高效利用与变工况协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 直接空冷 供热 节能 协同优化
下载PDF
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承周 王宁玲 +3 位作者 窦潇潇 杨志平 王利刚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27-7149,共23页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能源革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手段,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多能源互补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特征,开展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资源量化表征与需求...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能源革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手段,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多能源互补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特征,开展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研究对我国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资源量化表征与需求预测、多能流建模、系统集成与规划、运行优化与主动能量调控、以及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等5个方面对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未来基础及应用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多能流建模 能源规划 运行优化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空气预热器综合优化 被引量:31
5
作者 宋景慧 阚伟民 +2 位作者 许诚 徐钢 宋晓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常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中低温省煤器入口烟气温度的限制,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进行综合优化,将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在两级空气预热器之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并通过改变Ⅱ级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优化低温省煤器所处的烟气温度范围,... 针对常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中低温省煤器入口烟气温度的限制,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进行综合优化,将空气预热器分两级布置,在两级空气预热器之间布置低温省煤器;并通过改变Ⅱ级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优化低温省煤器所处的烟气温度范围,从而得到热力学最优工况;最后结合技术经济性分析,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综合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空气预热器分级设计和合理设定关键运行参数,在热力学最佳方案下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6.7g/(kW·h),结合技术经济性分析,在年平均运行5 500h工况下,每年净收益可达2 1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参数优化 技术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电机组能效特征指标及其基准值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徐婧 顾煜炯 +2 位作者 王仲 李倩倩 杨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9-2015,共7页
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对于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地选择能效特征指标并确定其基准值是机组优化运行的关键。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对供电煤耗产生主要影响的能效特征指标;采用K均值... 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对于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地选择能效特征指标并确定其基准值是机组优化运行的关键。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对供电煤耗产生主要影响的能效特征指标;采用K均值算法对多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划分并确定其基准值;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供电煤耗在基准工况下的目标值;对离散基准值样本点进行样条插值,建立机组全工况下的动态基准值工况库。最后,选取某超超临界百万湿冷机组运行数据分析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能效指标基准值研究方法,可以为煤电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调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 优化运行 数据挖掘 能效特征指标 基准值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调峰能力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顾煜炯 徐婧 +2 位作者 李倩倩 李鸿飞 陈东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保证火电机组在调峰期间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设备的安全、经济及环保性,结合机组的实际可操作性,建立了一套评价机组调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机组调峰能力进行评价;选取7台不同容量及不... 为保证火电机组在调峰期间处于低负荷运行时设备的安全、经济及环保性,结合机组的实际可操作性,建立了一套评价机组调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机组调峰能力进行评价;选取7台不同容量及不同冷却形式的煤电机组,基于K均值算法聚类,求取各指标值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超超临界660、1 000 MW等级机组应在中、高以上负荷参与电网变负荷调峰任务,以更好发挥其能耗水平低的特性;超临界600MW等级机组变负荷调节性能良好,可在中、高负荷承担变负荷调峰任务,也可适度参与降负荷深度调峰;亚临界600、300 MW等级机组装机数量最多,容量占比最大,可适时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同时在峰谷差矛盾突出的地区或时段,安排亚临界机组参与轮停调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调峰 模糊综合评价 K均值
下载PDF
多变边界条件下火电机组能耗基准状态诊断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宁玲 杨勇平 杨志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1-7,3,共7页
运行于多变边界条件下给火电机组深度节能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多变条件下火电机组能耗基准状态概念,利用机组的海量实际运行数据,基于模糊粗糙集(fuzzy rough set,FRS)约简和模糊均值聚类(fuzzy C mean,FCM)等数... 运行于多变边界条件下给火电机组深度节能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多变条件下火电机组能耗基准状态概念,利用机组的海量实际运行数据,基于模糊粗糙集(fuzzy rough set,FRS)约简和模糊均值聚类(fuzzy C mean,FCM)等数据挖掘方法构建机组性能优化知识库,在可比历史边界条件下动态寻优确定机组能耗基准状态。以某600MW亚临界机组为案例开展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自适应性、高度复现性和可动态调整优化等特点,适用于机组在不同工况和边界条件下的能耗分析与节能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能耗基准状态 多变边界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积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宏刚 王腾达 +2 位作者 张锴 牛玉广 杨勇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8-984,共7页
建立了煤制替代天然气工艺中合成气甲烷化过程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对该反应体系的10个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各组分的平衡组成和各反应的标准化学平衡常数。研究了反应温度、操作压力、原料气组分浓度和产品气循环比等对催化剂床层... 建立了煤制替代天然气工艺中合成气甲烷化过程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对该反应体系的10个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各组分的平衡组成和各反应的标准化学平衡常数。研究了反应温度、操作压力、原料气组分浓度和产品气循环比等对催化剂床层积炭的影响,发现容易导致积炭的热力学条件为550~800℃的反应温度和0.1~1.5 MPa的操作压力,且温度在700℃左右、操作压力低于1.0 MPa时催化剂床层积炭量最大。本研究针对催化剂床层积炭规律提出了低温、相对高压、合理的原料气组成是有利于缓解催化剂床层积炭、提高产品收率及保持催化剂活性的优化反应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天然气 甲烷化 热力学分析 催化剂床层积炭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法回收火电厂烟气中水蒸气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海平 刘彦达 周亚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5,111,共7页
火电厂排烟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巨大,如能部分回收利用,效益可观。本文制备了PESSPEEK56中空纤维膜,并研究了其在不同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水蒸气活度下的烟气水分回收性能。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比渗透通量更能确切反映水蒸气的实际渗透性能... 火电厂排烟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巨大,如能部分回收利用,效益可观。本文制备了PESSPEEK56中空纤维膜,并研究了其在不同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水蒸气活度下的烟气水分回收性能。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比渗透通量更能确切反映水蒸气的实际渗透性能;烟气温度在54~70℃时,随着烟气温度升高,渗透系数也不断增加,达到70℃以后,渗透系数基本不再变化;烟气流速(0.1~0.6m/s)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渗透系数,但会降低水蒸气回收率;水蒸气活度(0.33~1.00)的增加会导致水蒸气的渗透系数和回收率均降低。在某600 MW机组上的实际计算表明,采用该方法回收烟气中的水蒸气成本投入低、水分回收量大,同时可有效缓解烟囱腐蚀问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PES-SPEEK56 烟气水分回收 烟囱腐蚀 渗透通量 渗透系数 回收率 酸露点
下载PDF
电站余热利用方案的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晓娜 韩宇 +3 位作者 张晨旭 徐钢 刘超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8,共5页
我国电站普遍存在燃煤耗量高,机组效率低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设余热利用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国内某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例,对电站传统余热利用方案和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热力计算及火用分析对比。结果表明... 我国电站普遍存在燃煤耗量高,机组效率低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增设余热利用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国内某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例,对电站传统余热利用方案和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热力计算及火用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并联余热利用方案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值增至传统余热利用方案的2倍,空气加热部分火用损降低5.4MW,使空气预热器火用效率由78.3%提高至85.0%;机组热功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1 000MW机组 烟气余热利用 热力计算 火用分析 高温烟水换热器 低温烟水换热器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顾煜炯 耿直 +1 位作者 张晨 王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共8页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自有技术含量最高、产业化发展最快、市场贡献最大的技术之一,与常规的光伏发电形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较低及间歇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的中低温太阳能利...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目前新能源领域中自有技术含量最高、产业化发展最快、市场贡献最大的技术之一,与常规的光伏发电形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考虑到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较低及间歇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的中低温太阳能利用形式,并从聚光集热、热功转换及蓄热技术3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展示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广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聚光 集热 有机朗肯循环 蓄热 热力系统 中低温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优劣解距离法的火电机组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勇平 吴殿法 王宁玲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针对大型燃煤机组综合性能多指标评价问题,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熵值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了综合考虑机组可靠性、经济性及环保性要求的火电机组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台600MW机组,分别取... 针对大型燃煤机组综合性能多指标评价问题,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熵值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了综合考虑机组可靠性、经济性及环保性要求的火电机组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台600MW机组,分别取各机组指标最优值和最差值为假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计算各机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大小,并依此判定机组综合性能的优劣,给出了机组排序结果。对组合权重松弛因子d从0到1连续取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AHP权重对熵值权重修正程度的不同,机组排序结果受其影响很小,通过比较得出d取1时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线性组合比较适用于本文所建立的机组综合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性能综合评价 多指标 TOPSIS AHP组合权重 熵值法
下载PDF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顾煜炯 耿直 谢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2-490,共9页
针对中低温太阳能热源,采用低沸点的有机工质作为动力循环进行发电。在满足环保、安全及热物性的要求下,采用15种有机工质作为循环工质,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亚临界热力系统数学模型,采用窄点温差分析法,分别从热效率、... 针对中低温太阳能热源,采用低沸点的有机工质作为动力循环进行发电。在满足环保、安全及热物性的要求下,采用15种有机工质作为循环工质,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亚临界热力系统数学模型,采用窄点温差分析法,分别从热效率、[火用]效率、膨胀比、环境[火用]代价等角度对比分析其循环特性。考虑多方面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指标能效综合评价模型。经过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甲苯(toluene)作为本系统循环工质的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朗肯循环 工质 热分析 [火用] 能效 最佳
下载PDF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火电机组节能环保负荷优化分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付鹏 王宁玲 +3 位作者 李晓恩 徐汉 张雨檬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685-3692,共8页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火电机组厂级负荷分配需要兼顾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智能化,要求发电机组的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协调优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紧密融合了物理、通信和信息网络,为火...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火电机组厂级负荷分配需要兼顾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智能化,要求发电机组的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协调优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紧密融合了物理、通信和信息网络,为火电机组的智能优化负荷分配提供了新思路。文中在火电机组海量运行数据基础上,基于模糊粗糙集(fuzzy rough set,FRS)大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机组煤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物理模型与信息模型的对应关系;综合考虑经济和排放因素,建立基于物理信息融合(CP)的负荷分配模型。以某600 MW燃煤发电机组为案例进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负荷指令由700 MW增至1 100 MW,煤耗率以及SO2、NOx和粉尘浓度降低范围分别为1.3 g/(kW·h)、3.4 mg/m3、2.5 mg/m3和1.6 mg/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负荷分配 大数据 排放 煤耗
下载PDF
大规模碳捕集电站贫液CO_2负载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文毅 唐宝强 +3 位作者 徐钢 胡玥 杨勇平 宋晓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燃煤电站CO2捕集能耗较高的问题,在统筹考虑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汽水系统、脱碳单元和CO2多级压缩单元的相互影响下,对脱碳单元贫液CO2负载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碳单元再生能耗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 针对燃煤电站CO2捕集能耗较高的问题,在统筹考虑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汽水系统、脱碳单元和CO2多级压缩单元的相互影响下,对脱碳单元贫液CO2负载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碳单元再生能耗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时取得最小值;不同再生压力下,随着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脱碳单元的辅机泵功随之增大;在CO2捕集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O2压缩功几乎不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大规模碳捕集燃煤电站的供电效率随贫液CO2负载率的增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贫液CO2负载率为0.26mol/mol、再生压力为250Pa时取得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贫液CO2负载率 工艺模拟 燃煤电站
下载PDF
空冷机组空气-烟气余热利用综合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勇平 许诚 +2 位作者 徐钢 方亚雄 吴影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07-912,共6页
在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即空冷岛出口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进入空气预热器被加热,同时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加热低压凝结水,以节省汽轮机抽汽量.以某典型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 在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即空冷岛出口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进入空气预热器被加热,同时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加热低压凝结水,以节省汽轮机抽汽量.以某典型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可提高约25K,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1.93g/(kW·h),年节约标准煤约7 000t,节约燃料费700余万元(按机组年运行5 500h,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计算),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机组 余热利用 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 热力学分析 节能效果
下载PDF
燃煤汞污染监测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18
作者 潘伟平 张永生 +4 位作者 李文瀚 滕阳 王家伟 刘钊 徐鸿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57-60,共4页
燃煤汞排放是全球汞污染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对燃煤过程开展汞污染监测及控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燃煤汞污染排放特征、现状及标准,论述了燃煤烟气中汞的监测技术和汞... 燃煤汞排放是全球汞污染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格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对燃煤过程开展汞污染监测及控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燃煤汞污染排放特征、现状及标准,论述了燃煤烟气中汞的监测技术和汞污染控制技术,探讨了今后燃煤烟气中汞监测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认为,在监测技术方面,需要开发长期稳定运行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且价格低廉的仪器,方便中国更多排放源的监测;另外由于中国燃煤高灰、高湿度的特点,需要针对中国燃煤条件开发抗干扰性能强的测试仪器。控制技术方面,应加强协同控制技术的研发,掌握各个环节中化学条件的变化;加强吸附剂喷射技术的研发,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汞污染监测技术 汞污染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的[火用]方法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侯宏娟 王梦娇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 基于分析理论,建立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评价模型,并以太阳能辅助某33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对该辅助发电系统在燃煤节省型和功率增大型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发电系统在两种运行模式下其性能均优于单纯燃煤机组,且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性能优于功率增大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设备的损、效率与损系数为指标,对燃煤节省型辅助发电系统与单纯燃煤机组的设备耗散状况展开研究,揭示系统的能量损失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这一辅助能源引入单纯燃煤机组,使设备总损由448.95 MW减少为435.15 MW、总损系数由57.76%减少为56.49%;单纯燃煤机组引入太阳能,削弱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的贬值,使系统对能量的利用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表明了用分析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 [火用]分析 性能评价 燃煤节省型 功率增大型
下载PDF
质–量并行调节下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弹性运行与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志平 冯澎湃 +2 位作者 王宁玲 时斌 戈志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655-5664,共10页
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是适应复杂环境条件,降低火力发电煤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该文考虑环境因素对机组供热负荷与冷端释热特性的影响,基于工程方程求解器和Ebsilon平台建立了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冷端传热和供热特性模型,根... 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是适应复杂环境条件,降低火力发电煤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该文考虑环境因素对机组供热负荷与冷端释热特性的影响,基于工程方程求解器和Ebsilon平台建立了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冷端传热和供热特性模型,根据外界环境和机组安全性等边界条件分析了机组在不同热负荷和电负荷要求下的弹性运行边界,得到了不同电负荷时的供热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以热网质–量并行调节为基础,通过优化后的空冷岛运行方式,得到了典型工况的冷端能耗特性;以汽轮机背压为特征参数,供电煤耗率为衡量指标,从热电联产整体系统节能角度为直接空冷高背供热机组弹性运行能力评价,机组余热高效利用及全工况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高背压 供热 弹性运行 质–量并调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