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 被引量:180
1
作者 吴肃然 李名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98,M0004,共25页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路径,扎根理论对近五十年来的西方学界和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不少研究者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仍不够清楚、合理。本文详细回顾扎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归纳其核心技术特征与研究逻辑,在此基...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路径,扎根理论对近五十年来的西方学界和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不少研究者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仍不够清楚、合理。本文详细回顾扎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归纳其核心技术特征与研究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澄清和总结扎根理论的内部分歧以及相应的方法论问题。作为与社会学亲缘最近的质性研究策略,扎根理论的优势和困境是由美国社会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 被引量:122
2
作者 陈鹏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51,244-245,共27页
本文提出社区政体的概念,并系统考察了XT、PG、SD和CJ四个商品房社区从"市场专制型—他治政体"走向"业主主导型—自治政体"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治理模式、自治绩效、影响因素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以业... 本文提出社区政体的概念,并系统考察了XT、PG、SD和CJ四个商品房社区从"市场专制型—他治政体"走向"业主主导型—自治政体"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治理模式、自治绩效、影响因素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以业委会为核心建制的社区政体系统能够释放出可观的"制度红利",并有力促进和改善商品房社区的治理境况和业主福祉。这也为当前商品房社区走出"寡头化"和"碎片化"的治理困境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自主治理 制度红利 社区政体
原文传递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10
3
作者 杨丽 赵小平 游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2,共8页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理性协商、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积累友好、尊重、包容、信任等积极元素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政社合作的内在要求,它通过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参与、理性协商、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积累友好、尊重、包容、信任等积极元素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政社合作的内在要求,它通过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新力,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多元化的公益产品与服务。伴随全国各地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社会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但也在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机制等层面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健全,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政府依赖性强、筹资渠道单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及合作机制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政社分开、完善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组织自主性和多渠道动员资源能力,以及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公众等多元主体协作平台与共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多元参与 政社合作 理性协商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从“过密化”到“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革命的历程、动力和影响(1980~2015年) 被引量:84
4
作者 焦长权 董磊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3-190,共18页
农业机械化是对中国小农经济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农业机械化自农业集体化时期即得以低水平起步,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有所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内生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对中国小农经济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农业机械化自农业集体化时期即得以低水平起步,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有所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内生动力;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使之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预计2020年左右将进入高级阶段。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在中国的深度推进,确实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经营形态、城乡关系格局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城市化农业转型
原文传递
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79
5
作者 萧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6,共9页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 民俗传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俗传统包含生态、生计、社会、信仰与道德伦理及村落文艺等五大类型。村落民俗传统助力乡村振兴有七大途径:利用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重建乡村精神传统;运用乡规民约之乡村自治传统,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组织作用;以村落节庆、人生仪式传统,增强乡村人际互动,传承与增进乡风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乡土表演艺术,讲好村落故事;从传统村落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利用经验中,提炼民俗智慧,为当代村落布局、环境治理等提出对策性的研究意见;发掘村落生计资源,以地方物产、地方特色手艺来助力乡村生产。民俗文化传统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三大原则:保持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的品质特性,不能简单地将城市文化移到乡村;对一些乡村的村落传统应该有选择性地传承;要充分重视人、地、物有机复合,强调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产业业态三态并重的整体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振兴 民俗传统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从分税制到项目制:制度演进和组织机制 被引量:70
6
作者 焦长权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48,共28页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随之进行了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项目制。地方政府的项目支出主要有三种类型: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上级非补助性项目支出和本级项目支出。三类项目支出在地方得以汇聚和重组,在很大程...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随之进行了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项目制。地方政府的项目支出主要有三种类型: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上级非补助性项目支出和本级项目支出。三类项目支出在地方得以汇聚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基层政府的财政结构。项目制本质上不是对科层制的一种摆脱或超越,而是国家主动对政府科层体系的一次完善和补充,是近代国家政权建设在新时期的延续与拓展。项目制的直接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深层目的是增强政府的回应能力,二者在实践中呈现一定张力,政府治理的理性化和技术化并不必然增强其对公共需求的回应能力,甚至可能形成反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预算体制 项目支出 项目制 理性化
下载PDF
社会治理精细化:从微观视野转向宏观视野 被引量:68
7
作者 赵孟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社会治理精细化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以微观视野为主的方法论倾向,微观视野对于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明显的局限性,既无法在学理上阐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前提,也无法在实践上彻底解... 社会治理精细化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以微观视野为主的方法论倾向,微观视野对于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明显的局限性,既无法在学理上阐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前提,也无法在实践上彻底解决社会治理的微观难题。只有宏观社会治理精细化才能在学术和实践双重意义上解决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当下要以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为基本目标整体推进宏观领域的社会治理精细化实践,首先是推进社会治理领导系统的精细化实践,其次是推进宏观社会治理机制的精细化实践,再次是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宏观精细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精细化 微观视野 宏观视野
下载PDF
需求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H省B市的调查 被引量:67
8
作者 游祥斌 杨薇 郭昱青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73,共6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建设和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投入不足、运营不善等诸多问题,而在国家一再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的背景下...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建设和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投入不足、运营不善等诸多问题,而在国家一再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的背景下,低效运营、内容缺乏、同农民群众需求脱节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法调查研究了H省B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农民文化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提出基于需求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需求 文化供给 文化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制度场域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汝立 刘帅顺 包娈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存在诸多困境,已有研究多从政府主导角度进行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解读相关困境。本研究以B市C区为个案,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社会组织运行的制... 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存在诸多困境,已有研究多从政府主导角度进行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解读相关困境。本研究以B市C区为个案,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服务目标、服务过程和服务能力等困境已经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践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这些困境的产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权力、规则和信息等资源的扩散机制综合影响的结果,涉及到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三类代表主体。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应当通过制度场域中各代表主体协商共治加以优化。通过解决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存在的系统性困境,可以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的理想功能,显著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康发展,进而对探索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政府购买服务 制度场域 协商共治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治理40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2
10
作者 陈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共16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经营"再到"社会管理"最后到"社会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治理变革,既是一部社会成长史,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文明化进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深刻变革,逐步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经营"再到"社会管理"最后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实现了从"包办社会"到"经营社会"再到"管理社会"最后到"治理社会"的发展历程。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成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在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活力获得空前释放和增强;在不断扩大社会体量的基础上,社会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和提升;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上,社会公平获得积极维护和促进;在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的基础上,社会自治实现有序推进和发展;在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的基础上,社会体制实现有效重塑和完善。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集中体现在"十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实行法德共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仅要处理好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而且要面对现代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社会治理新型格局,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成长 文明化进程 改革开放
下载PDF
社区去行政化:主要模式及其运作逻辑——基于全国的经验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陈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7,共9页
随着中央新一轮社区减负改革的启动,围绕社区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基于对全国各地实践案例的观察和梳理,归纳了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的四种制度模式,并揭示了每种模式的政策内涵、主要特点... 随着中央新一轮社区减负改革的启动,围绕社区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基于对全国各地实践案例的观察和梳理,归纳了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的四种制度模式,并揭示了每种模式的政策内涵、主要特点及其运作效果。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探索和推进社区去行政化改革,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居站分设"模式,着眼于组织功能分割;二是"撤街强社"模式,着眼于权力结构重组;三是"行政准入"模式,着眼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四是"三社联动"模式,着眼于组织赋权增能。这四种改革模式在实践中陷入"行政化推动与社会参与"、"去行政化与被边缘化"、"内卷化与共谋化"等多重悖论。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在于,挖掘和释放居委会长期被行政化所抑制的社会性要素,重建和再造居委会"行政性"与"社会性"双重属性之间的平衡,进而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行政化 居委会 社区治理 多重悖论
下载PDF
谁在推动数字化?——一项基于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视角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昆贤 陈晓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8-87,共20页
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尽管指出了决策者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的影响,但却鲜有研究将二者结合。本文以决策团队为分析单元,使用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技术并购为研究情境,检验了高管团队内部... 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尽管指出了决策者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的影响,但却鲜有研究将二者结合。本文以决策团队为分析单元,使用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技术并购为研究情境,检验了高管团队内部的异质性是否会影响企业进行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收购。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在年龄、性别构成上对数字化战略的偏好存在差异。进一步地,聚焦高管的烙印特征,本文发现技能性烙印和制度性烙印的差异在影响企业从事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收购上显著;而经验性烙印则对并购决策没有显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理论 烙印理论 技术收购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嵌入式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刘帅顺 张汝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B市C区成功嵌入社区的社会组织的案例,基于嵌入式治理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现象,通过有机融合进而实现高效治理的嵌入式治理模式。这种嵌入式社民关系是一种建设性的社区治理新形态,系统把握嵌入式治理的运行模... B市C区成功嵌入社区的社会组织的案例,基于嵌入式治理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现象,通过有机融合进而实现高效治理的嵌入式治理模式。这种嵌入式社民关系是一种建设性的社区治理新形态,系统把握嵌入式治理的运行模式和治理经验不仅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消极认知,而且有助于将这种社区治理新模式复制推广,进而真正发挥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潜力。社会组织因与社区原有治理主体的不同利益关联而分为合作式、竞争式和依附式三种嵌入关系。社会组织通过信任机制、行动机制和能力机制将服务内容策略性地予以实施,最终实现了提高服务质量、激发社区活力、再造社会资本和增强政治认同等多重治理效果。社会组织对外部政策环境的敏锐感知促进了嵌入式治理的动态调试和健康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 嵌入式治理 动态调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与保护原则 被引量:37
14
作者 萧放 席辉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是基于一定时间规律,由相对确定的空间场所中相应人群践行特定文化活动所构建的人、时空、文化实践彼此叠加的复合型遗产。它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通过时间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是基于一定时间规律,由相对确定的空间场所中相应人群践行特定文化活动所构建的人、时空、文化实践彼此叠加的复合型遗产。它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的属性,又有区别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特性。通过时间视角、空间视角和社会关系视角阐释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在时间视角下,呈现空间主题的动态传承性与时空复合的周期复现性;在空间视角下,呈现空间特色的地域风土性与空间场所的传统规制性;在社会关系视角下,呈现空间活动的组织规范性与活动空间的开放共享性。现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时空压缩趋势加剧,文化多样性受到强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基于其时空复合体的基本特征,遵循内涵真实性原则、生态系统性原则、生活适应性原则实施文化空间的活态保护,以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有序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保护原则
下载PDF
疫苗事件中风险放大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及其交互作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131,共12页
现代风险研究表明,主观感知的风险和客观存在的风险很不一致,风险常常被放大或者缩小,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机理仍不清晰。本研究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利用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再现了疫苗事件从持续发酵到舆情... 现代风险研究表明,主观感知的风险和客观存在的风险很不一致,风险常常被放大或者缩小,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机理仍不清晰。本研究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下,利用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再现了疫苗事件从持续发酵到舆情爆发的全过程,分析了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心理机制包括情感启发式、锚定效应和选择性关注,放大了个体风险感知,社会机制则是通过自媒体信息加工、情绪传染和社会争议等过程放大了社会整体对问题疫苗风险的感知。疫苗事件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交互作用为舆情演化提供了强大驱动力。分析表明,自媒体环境中公众和社会的风险感知极易出现偏差,且较难形成自我纠偏机制,规范自媒体信息加工行为、监测和引导公众情绪是危机中风险沟通的关键,而现实中快速有效地处置风险事件是阻断风险持续扩大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事件 风险放大 心理机制 社会机制 风险沟通
下载PDF
孝而难养与守望相助: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郑雄飞 吴振其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养老服务是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工业化、城镇化严重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造成了农村家庭内部养老服务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空间阻隔以及孝而难养的养老困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日常生活照... 养老服务是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工业化、城镇化严重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造成了农村家庭内部养老服务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空间阻隔以及孝而难养的养老困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日常生活照料缺位和精神慰藉匮乏等窘境。作为一种无奈的理性选择,互助养老契合了空巢老人的客观需要和乡村生活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实践中已涌现出结对互助、互助幸福院、照料中心和“时间银行”等形态,但受制于外部支持乏力和内部预期不稳等掣肘因素,亟待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此,应当厘清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优化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促进多方协作参与,构筑稳定的互助养老预期;以家庭为依托探索“家庭服务网络”,弘扬乡土社会的“助人自助”精神,塑造互助养老服务共同体,进而实现老有所依、老有颐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人 孝而难养 守望相助 互助养老 养老服务共同体
下载PDF
“跨省通办”中数据共享的新挑战及协同治理策略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冰 《电子政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6,共9页
"跨省通办"实践中的数据共享不同于地方性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一网通办",面临"权力边界"和"目标差异"的双重挑战,这就需要数据共享机制从权威命令向协同治理转变。通过分析"跨省通办"... "跨省通办"实践中的数据共享不同于地方性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一网通办",面临"权力边界"和"目标差异"的双重挑战,这就需要数据共享机制从权威命令向协同治理转变。通过分析"跨省通办"实践中数据共享的新情况、新挑战,认为跨省数据共享在行动主体、技术环境等方面与传统协同治理存在差异,并借助协同治理理论框架,讨论了地区间数据共享的有效机制及基本要素。研究认为,协商沟通、激励约束和组织学习是跨区域数据共享的核心机制,制定规则、建立信任、创造双赢和发展领导力是跨区域数据共享早期推进阶段的基本要素,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不仅可以作为后续实证分析的研究假设,还为实践者破除数据共享障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通办 数据共享 协同治理 府际协同 数字政府
原文传递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被引量:30
18
作者 萧放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民俗文化 节气时令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治理:国家治理的新时代转向 被引量:29
19
作者 赵孟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超大城市是中国特色的全新共同体形式,它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公共事务、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呈现了超前意义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得超大城市治理获得了超越地方性的意义,无论是在国家统治逻辑转型的意义上还是在执政逻辑转型的意义上... 超大城市是中国特色的全新共同体形式,它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公共事务、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呈现了超前意义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得超大城市治理获得了超越地方性的意义,无论是在国家统治逻辑转型的意义上还是在执政逻辑转型的意义上,超大城市治理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的新时代前沿。作为国家治理前沿的超大城市治理,必须聚焦于超大城市的公共权力体系现代化建设、超大城市的公共政策供给体系现代化建设和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治理 国家治理 新时代 公共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差序格局、圈子现象与社群社会资本 被引量:28
20
作者 尉建文 陆凝峰 韩杨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200,229,230,共21页
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社会基础,社群中的"圈子现象"则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组织基础。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个体层面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社群层面则呈现出以... 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差序格局"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社会基础,社群中的"圈子现象"则是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组织基础。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在个体层面呈现出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社群层面则呈现出以精英(能人)为中心的圈子特征。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提出一套符合中国社会情境的社群社会资本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信任、结构和资源三个维度,构建出四种社群社会资本的理想类型,发展出三个指标来度量社群社会资本。研究发现,社群精英能否相互信任形成稳定的圈子,社群精英是否在社会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社群精英能否跨越社群内部各个小圈子,这三项指标能够反映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群社会资本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圈子现象 社群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