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污染边界层的影响及其水平流场输送 被引量:95
1
作者 任阵海 万本太 +8 位作者 虞统 苏福庆 张志刚 高庆先 杨新兴 胡欢陵 吴永华 胡非 洪钟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3,共7页
大气边界层不仅受地面的影响,也受不同尺度大气系统的直接影响。根据在北京市沿南北方向分布的3台激光雷达阵和地面同步的粒子观测数据,选择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情景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该过程粒子边界层的影响,分析边界层内粒... 大气边界层不仅受地面的影响,也受不同尺度大气系统的直接影响。根据在北京市沿南北方向分布的3台激光雷达阵和地面同步的粒子观测数据,选择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情景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该过程粒子边界层的影响,分析边界层内粒子浓度输送的动态变化。提出北京地区重污染形势的形成原因。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边界层研究,将有助于对区域及城市污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粒子边界层 输送汇 消光系数
下载PDF
北京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晓燕 王一峋 +2 位作者 蔡新广 许谦 李廷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初步研究表明 :流域非点污染源主要有化肥损失、畜禽粪便流失、水土流失三种类型。水土流失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污染源 ,同时也是其它二种污染的载体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耕作方式对污染物流失影响强烈 ,农... 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初步研究表明 :流域非点污染源主要有化肥损失、畜禽粪便流失、水土流失三种类型。水土流失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污染源 ,同时也是其它二种污染的载体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耕作方式对污染物流失影响强烈 ,农田流失最严重 ,其中坡耕地形式流失量最大 ;汛期污染物流失量约占全年流失量的 60 % ,表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应推广水土保持技术 ,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施肥 ,重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密云水库流域 非点源污染 水体污染 农用化学物质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大尺度天气型分析 被引量:95
3
作者 陈朝晖 程水源 +3 位作者 苏福庆 高庆先 虞统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北京2000年11月的一次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行造成PM10质量浓度增量的天气型诊断.结果表明:最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形势对应着PM10质量浓度增量最大,而不一定是PM10质量浓度达到最高的环境背景场;PM10质量浓度的峰值是逐步... 对北京2000年11月的一次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行造成PM10质量浓度增量的天气型诊断.结果表明:最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形势对应着PM10质量浓度增量最大,而不一定是PM10质量浓度达到最高的环境背景场;PM10质量浓度的峰值是逐步累积而成的.提出定义PM10质量浓度从谷值逐日累积到峰值而后重新下降到谷值的状态为一次环境污染过程.根据环境过程与天气型的诊断分析结果认为,PM10质量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M10质量浓度在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阶段对应的天气形势分别为持续数日的大陆高压均压场、相继出现的低压均压区及锋后的高气压梯度场,其中持续存在的大陆高压均压场是造成重污染浓度累积的主要背景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重污染过程 质量浓度增量 大尺度天气型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被引量:88
4
作者 李军 孙春宝 +5 位作者 刘咸德 董树屏 郭婧 王焱 安欣欣 刘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3-669,共7页
利用2005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不同粒径)监测资料和同期分时段气象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北京市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 利用2005年9月-2006年9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分级(不同粒径)监测资料和同期分时段气象观测数据,采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北京市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P(PM2.5),P(PM2.5-10)和P(PM10)都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颗粒物质量浓度受降水影响很大;秋、冬季P(PM2.5)和P(PM10)均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冬季P(PM2.5),ρ(PM2.5-10)和ρ(PM10)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细粒子和粗粒子质量浓度对气象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也有较大区别.春、夏季地面平均风速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秋季日照时数对细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粗粒子更显著,P(PM2.5)/ρ(PM10)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减小;冬季相对湿度对粗粒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比细粒子显著,ρ(PM2.5)/ρ(PM10)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水平 气象因素 非参数分析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的来源 被引量:61
5
作者 邹本东 徐子优 +3 位作者 华蕾 韩玉朴 董淑英 鹿海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5,共7页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PM10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夏冬季颗粒物污染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 被引量:59
6
作者 胡欢陵 吴永华 +7 位作者 谢晨波 阎逢棋 翁宁泉 范爱媛 徐赤东 纪玉峰 虞统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6,73,共9页
在对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空气污染物垂直结构测量试验"(BAPIE)冬季和夏季测量的数据,对北京地区气溶胶高度分布及近地面气溶胶污染边界层指标、气溶胶污染边界层统计特征、气溶胶输送南北通量高... 在对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空气污染物垂直结构测量试验"(BAPIE)冬季和夏季测量的数据,对北京地区气溶胶高度分布及近地面气溶胶污染边界层指标、气溶胶污染边界层统计特征、气溶胶输送南北通量高度分布、API-Ⅰ级优质大气和Ⅴ级重度污染个例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边界层 激光雷达
下载PDF
中国北方某市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赵靓 梁云平 +2 位作者 陈倩 徐谦 荆红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52-5561,共10页
为掌握北方某市城市中心区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其中心区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Cd、Hg、As、Pb、Cu、Cr、Zn和Ni)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市中心区的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土壤重金属Cd、Hg、As、Pb... 为掌握北方某市城市中心区绿地土壤环境状况,对其中心区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Cd、Hg、As、Pb、Cu、Cr、Zn和Ni)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市中心区的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172、0.202、9.02、34.7、57.0、31.2、85.7以及26.3 mg·kg^-1.Cd、Hg、Pb和Zn平均含量均超过同为北方地区的京津唐土壤背景值.所有点位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不超过国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污染风险筛选值.空间上,As、Cr和Ni含量高值出现于西北部;Cd和Zn含量高值出现于东北部;Hg、Pb和Cu的高值区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Zn和Ni在企业绿地土壤中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元素,Hg、Pb和Cu等在公园绿地和居民绿地土壤中含量较高.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97.2%的样点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为清洁土壤;所有样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80,属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u、Pb和Hg为人为源,与古建筑保护的彩绘以及对古树保护采用杀虫剂有关;Cr为自然源,可能来源于土壤母质和地球化学过程;Cd、Zn、Ni和As为混合来源,部分可能来源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另一部分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土壤母质等.利用受体模型对超标元素进行来源定量解析,Cd按来源贡献率高低依次为源2(占46.1%)、源3(占33.1%)、源1(17.7%)和其他源(占3.1%);Cu源贡献率主要为源1(占93.0%);Zn源贡献率依次为源1(占52.4%)、源3(占24.2%)、源2(占20.0%)以及其他源(占3.4%);Ni源贡献率依次为源1(占56.3%)、源2(占37.8%)以及源3(占5.8%).推测源1和源3为人为源,源2为自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 重金属 监测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段凤魁 鲁毅强 +4 位作者 狄一安 刘咸德 张弘远 杨晓光 虞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 1 #站 (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 5#站 (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水溶性钾 ,以表征秸秆焚烧颗粒物。 1 #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2 1 μg/m3,其中以1 998...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 1 #站 (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 5#站 (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水溶性钾 ,以表征秸秆焚烧颗粒物。 1 #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2 1 μg/m3,其中以1 998年 6月份浓度 (3 .0 7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0 2μg/m3)的 3倍 ;5#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94μg/m3,6月份 (4 .2 2 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97μg/m3)的 2 .1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 998年 6月份麦收季节存在以秸秆焚烧为主的生物质燃烧现象 ,使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浓度水平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大气颗粒物 生物质燃烧 水溶性钾 空气质量 大气监测 大气评价
下载PDF
水库调度和营养物消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0
9
作者 贾海峰 程声通 +1 位作者 丁建华 李京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以北京密云水库为研究背景 ,研究和分析水库的水质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库调度与富营养物质消减之间的关系 .并在对实际水质监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库富营养化控制中的水库调度措施 ,即结合水库的防洪调度 ... 以北京密云水库为研究背景 ,研究和分析水库的水质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水库调度与富营养物质消减之间的关系 .并在对实际水质监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库富营养化控制中的水库调度措施 ,即结合水库的防洪调度 ,采用底层放水的方式去除营养负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查 营养负荷消减 密云水库 水质监测 水库富营养化控制
下载PDF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36
10
作者 迟旭光 段凤魁 +2 位作者 董树屏 刘咸德 虞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38,共4页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的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 ,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2 2 .0 μg/ m3,EC为 3 .6μg/m3,五号站...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的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 ,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2 2 .0 μg/ m3,EC为 3 .6μg/m3,五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41 .5μg/ m3,EC为 7.8μg/ m3。 OC百分含量秋季高 ,反映出活跃的大气化学反应和严峻的污染形势 ,春季低表现了风沙气候的影响。城区的 EC百分含量冬季增高则是燃煤贡献所致。对 1 998年 1月份和 9、1 0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天气条件和北京特殊的地貌容易导致空气污染事件。有机物污染是1 998年北京秋季空气污染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季节变化 大气监测
下载PDF
COVID-19疫情期间京津冀大气污染物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赵雪 沈楠驰 +3 位作者 李令军 武高峰 陶静 赵文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5-1214,共10页
为了应对COVID-19疫情,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些措施导致了大气污染物人为源排量的减少,为探究大气污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提供了时机.将疫情防控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和后期这4个阶段,并结合气象、交通量和工业数... 为了应对COVID-19疫情,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些措施导致了大气污染物人为源排量的减少,为探究大气污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提供了时机.将疫情防控分为前期、初期、中期和后期这4个阶段,并结合气象、交通量和工业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得出各时间段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三地在疫情防控期总体的AQI值和6项污染物同比2019年均有下降,其中SO_(2)、PM_(10)和NO_(2)的降幅较大(分别为26.5%、24.3%和16.9%);由初期到后期,各污染物(除O3)总体处于下降趋势;O_(3)在初期增幅大(76.2%),中后期增幅放缓.(2)防控初期北京市的重污染天气是污染物本地积累、二次转化和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2月份的PM_(2.5)浓度同比相似气象条件下的2014年2月偏低近6成;若仅考虑人为减排的影响,则各污染物浓度同比2019年均有下降.(3)防控中后期,随着交通量和工业复工率进一步扩大,各污染物变化趋于平稳或有微升;重工业城市的热异常辐射强度与主要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度大于0.6,即控制工业排量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疫情 京津冀地区 空气质量 污染特征 人为影响
原文传递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北京郊区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慧 朱优峰 +2 位作者 徐晓白 李新中 赵起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6-860,共5页
用吹扫 捕集/气质联用方法对北京市近郊四个典型地区土壤中VOCs进行分析.共检出11个目标挥发性有机物和49个非目标化合物,主要为苯系物、正构烷烃、挥发性氯代烃等,其中包括7种EPA优先控制有机化合物.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 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 测定 环境污染物
原文传递
废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监测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3
13
作者 石爱军 李振声 +1 位作者 庄树春 秦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共4页
综合考察了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试对象、干扰、准确度、精确度及其分析测试技术等各种因素 ,对实现其自动化连续测量的影响。针对某些监测技术产生的严重二次污染问题 ,提出了绿色 (清洁 )监测技术的概念。文章认为在重点... 综合考察了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试对象、干扰、准确度、精确度及其分析测试技术等各种因素 ,对实现其自动化连续测量的影响。针对某些监测技术产生的严重二次污染问题 ,提出了绿色 (清洁 )监测技术的概念。文章认为在重点废水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行总量控制的过程中 ,应避免使用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 CODCr在线监测仪 ,而应当采用臭氧氧化法在线监测仪 ,或其他综合指标 ,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指标 监测方法 有机污染物 总量控制 在线监测 COD TOC 综合指标 总量控制成本 废水监测
下载PDF
北京秋冬季空气严重污染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金香 邱启鸿 +2 位作者 辛连忠 孙峰 李令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4,共6页
近年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明显增加,但是严重污染日依然占近6个百分点,并且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弄清严重污染,尤其是秋冬季节(9-12月,1-2月)积累型严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对于污染预警、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 近年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明显增加,但是严重污染日依然占近6个百分点,并且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弄清严重污染,尤其是秋冬季节(9-12月,1-2月)积累型严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对于污染预警、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2000-2005年秋冬季节北京市大气污染达到4-5级的44个案例,发现该类严重污染具有发生时间连续、空间范围广和垂直散布高等特点。运用追踪过程的诊断分析方法剖析了2004年国庆期间和2005年11月初两个典型严重污染过程,说明了气象因子在秋冬季严重污染发生、持续和结束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文中最后给出了44个严重污染日气象条件的统计特征:850百帕温度偏高,可高于月均值5-15℃;海平面气压偏低;低空逆温发生概率大于75%;高湿度发生概率大,地面温露差在0-7.5之间约占80%;各层风速都很小,海平面0-2米/秒,850百帕风速2-16米/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污染过程 稳定性气象条件 统计特征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PM_(10)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添 华蕾 +6 位作者 金蕾 徐子优 王洪光 白俊松 刘卫红 胡月琪 林安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3,共5页
于2004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古城、亦庄、房山和奥体中心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10环境样品,针对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采集土壤尘、建筑水泥尘、燃煤等污染源PM10样品,分别对其中的无机元素、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测定... 于2004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古城、亦庄、房山和奥体中心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10环境样品,针对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采集土壤尘、建筑水泥尘、燃煤等污染源PM10样品,分别对其中的无机元素、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测定。采用代表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PM10组分特征的成分谱,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10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M10的最大来源为土壤尘,其它贡献源类依次为燃煤排放、机动车/燃油排放、二次粒子(SO42-、NO3-和NH4+)、建筑水泥尘。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地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源解析 CMB受体模型
下载PDF
北京城区PM_(2.5)各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安欣欣 曹阳 +4 位作者 王琴 富佳明 王陈婧 景宽 刘保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51-2261,共11页
为探索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其各组分的浓度特征,于2019年全年在车公庄地区开展了PM_(2.5)及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及金属元素的连续在线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ρ(PM_(2.5))平均值为46.7μg·m^(-3),化学组分中ρ... 为探索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其各组分的浓度特征,于2019年全年在车公庄地区开展了PM_(2.5)及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及金属元素的连续在线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ρ(PM_(2.5))平均值为46.7μg·m^(-3),化学组分中ρ[有机物(OM)]、ρ(NO_(3)^(-))、ρ(SO_(4)^(2-))、ρ(NH_(4)^(+))、ρ(EC)、ρ(Cl-)、ρ(微量元素)和ρ(地壳物质)分别为9.1、11.1、5.7、5.4、1.4、0.9、1.6和7.3μg·m^(-3),SNA(SO_(4)^(2-)、NO_(3)^(-)和NH_(4)^(+))合计占到了PM_(2.5)的47.4%,而碳质组分较以往研究质量分数偏低,体现出北京城区PM_(2.5)具有较强的二次污染特征,其中NO_(3)^(-)/SO_(4)^(2-)为1.96,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放大明显.SNA在4个季节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其中NO_(3)^(-)为春、夏和秋季最主要组分,在PM_(2.5)中质量分数为27.8%、23.2%和23.1%;受一次排放影响,冬季ρ[TCA(OM+EC)]和ρ(Cl-)较高,为14.2μg·m^(-3)和2.1μg·m^(-3),分别是夏季的2倍和11倍.从季节日变化特征上看,各组分冬季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分布特征,这与冬季燃烧源排放时间集中在夜间以及夜间边界层下降有关;其他三季OM日变化曲线特征较相似呈双峰型分布,NO_(3)^(-)在春夏季(06:00~09:00)浓度突出,SO_(4)^(2-)、EC和Cl-日变化幅度较小.随着污染等级增加,SNA质量分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五级重度污染时段,SO_(4)^(2-)和Cl-质量分数升高,NO_(3)^(-)/SO_(4)^(2-)下降,体现出区域污染影响.通过研究潜在源区发现,河北中南部地区为主要的潜在源区,相对贡献最大;其中冬季SO_(4)^(2-)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分布范围更广且距离北京市较近.基于PMF的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PM_(2.5)的来源依次为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二次有机物、机动车源、扬尘源、工业源和燃煤+生物质源,贡献率分别为39%、24%、17%、7%、7%和5%;二次源是北京市的最主要来源,总贡献率达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PM_(2.5) 水溶性离子 碳质组分 污染特征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辉 赵琳娜 +3 位作者 赵鲁强 田华 吴昊 郇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4,共6页
利用气象、沙尘暴特种观测以及环境监测等多种资料,对2010年3月19─22日沙尘天气过程的大气结构、沙尘源地和垂直水平输送条件以及北京近地层气象要素、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是由冷空气短波槽快... 利用气象、沙尘暴特种观测以及环境监测等多种资料,对2010年3月19─22日沙尘天气过程的大气结构、沙尘源地和垂直水平输送条件以及北京近地层气象要素、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是由冷空气短波槽快速东移南下、地面冷锋明显发展东移造成的;前期沙尘源地土壤湿度的减小为起沙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低层存在的较强西北气流将从源地卷起的沙尘输送到下游地区;沙尘发生时,20 m气层内风速迅速增大,气层内垂直方向风速梯度也逐渐增大,相对湿度急剧降至20%~30%之间;受这次沙尘天气影响,北京地区ρ(TSP)以及10个区县的ρ(PM10)均迅速增加,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输送 土壤湿度 空气污染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的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瑞琴 张增全 +2 位作者 施钧慧 刘咸德 虞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3,28,共4页
报告了一年四个季节组合样品中的有机成分分析结果。GC MS定性分析表明 ,颗粒物有机物可抽提部分中 ,可分析识别的主要种类有正构烷烃、脂肪酸、多环芳烃等。其中正构烷烃有明显的奇数碳优先 ,而脂肪酸有明显的偶数碳优先。GC定量分析... 报告了一年四个季节组合样品中的有机成分分析结果。GC MS定性分析表明 ,颗粒物有机物可抽提部分中 ,可分析识别的主要种类有正构烷烃、脂肪酸、多环芳烃等。其中正构烷烃有明显的奇数碳优先 ,而脂肪酸有明显的偶数碳优先。GC定量分析正构烷烃的结果和HPLC定量分析多环芳烃的结果均显示 ,天坛站点的有机物污染浓度大于十三陵站点。污染水平秋冬季高 ,春夏季低 ,这种季节变化趋势与有机碳总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有机物 成分分析 大气颗粒物 色质联机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正构烷烃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重污染期间PM2.5及其组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蒙 韩力慧 +2 位作者 刘保献 王琴 曹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29-2838,共10页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 通过实时在线监测了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月15日北京市城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F^-、Cl^-、NO2^-、NO3^-、SO4^2-、PO4^3-)、碳质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以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收集整理了近20年北京市冬季PM2.5、主要离子组分以及碳质组分浓度,分析研究了1999~2018年北京市冬季PM2.5、离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监测期间清洁日与两个典型重污染事件PM2.5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2.5浓度为53.5μg/m^3,达到近20年北京市冬季较低值,且大气主要污染源由煤烟型污染源转变为燃煤型与机动车尾气复合型污染源.监测期间,湿度高、微弱的西南风导致重污染产生,清洁日、污染事件I与污染事件II 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5,138.9,146.8μg/m^3且不同时段PM2.5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各离子浓度变化为:NO3^->NH4^+>SO4^2->Cl^->K^+>Ca^2+>Na^+>PO4^3->F^->NO2^-~Mg^2+,总水溶性离子浓度为24.6μg/m^3占PM2.5总浓度的46.0%,其中SNA浓度占总离子浓度的83.7%,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分.碳质组分浓度达到近二十年北京市冬季最低值,变化为:一次有机碳POC>EC>二次有机碳SOC,OC与EC相关系数达到0.99,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NH4^+在清洁日与污染II中富集,主要以(NH4)2SO4、NH4NO3和NH4Cl形式存在,在污染I中较少,仅以(NH4)2SO4和NH4NO3存在.在污染I和II期间,SO4^2-的形成昼夜均受相对湿度与NH3影响;NO3^-的形成白天受O3与NH3的影响,夜间受相对湿度和NH3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污染 水溶性无机离子 碳质组分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金蕾 华蕾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对化学质量平衡模型、二重源解析技术、主因子分析、正矩阵因子分析法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受体模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单颗粒源解析方法、有机物示踪技术和扩散与受体模型联用技术等受体模型新技术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技术 受体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主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