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飞蓟素微乳大鼠在体小肠吸收的动力学 被引量:34
1
作者 袁泉 李馨儒 +2 位作者 王会娟 李晓燕 刘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1-634,共4页
目的 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 ,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 目的 考察水飞蓟素微乳的形态学和粒径分布 ,研究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并与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段回流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依据药物在小肠段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 透射电镜下水飞蓟素微乳成球形或近球形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约为 2 0nm。在整个小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以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是 6 2 2× 10 - 2 ,2 2 7× 10 - 2 ,1 9× 10 - 2 ,1 0 5× 10 - 2 ,0 4 3× 10 - 2 h- 1 ,两种水飞蓟素胶束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是 0 36× 10 - 2 ,0 6 5× 10 - 2 h- 1 。结论 水飞蓟素微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 ,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微乳 大鼠 小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形态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紫杉醇自乳化微乳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学农 唐丽华 +1 位作者 阎雪莹 张强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制备紫杉醇微乳,并对其急性过敏反应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考察。方法:三角相图法探讨了紫杉醇自乳化微乳(以下简称自微乳)的形成条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组成制备自微乳。以紫杉醇注射液对照,比较自微乳豚鼠的急性过敏反应和大鼠... 目的:制备紫杉醇微乳,并对其急性过敏反应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考察。方法:三角相图法探讨了紫杉醇自乳化微乳(以下简称自微乳)的形成条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组成制备自微乳。以紫杉醇注射液对照,比较自微乳豚鼠的急性过敏反应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 以三辛酸甘油酯三丁酸甘油酯(1 ∶1)为油相,无水乙醇作助乳化剂制备的紫杉醇自微乳经生理盐水稀释后形成稳定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6±s3)nm。以紫杉醇注射液作对照,自微乳豚鼠的急性过敏反应明显降低。统计矩分析,紫杉醇自微乳与紫杉醇注射液大鼠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 89h和2. 52h,自微乳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通过优化处方制备的紫杉醇自微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可显著降低急性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药动学 超敏反应 纳米技术 微乳
下载PDF
癫癎儿童拉莫三嗪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珅 王丽 卢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用NONMEM软件建立中国癫癎儿童拉莫三嗪(LTG)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服用LTG的癫癎165名患儿的303份血样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PPK专业软件NON... 目的用NONMEM软件建立中国癫癎儿童拉莫三嗪(LTG)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服用LTG的癫癎165名患儿的303份血样浓度数据及临床资料,血药浓度为临床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PPK专业软件NONMEM,按照一室一级吸收和消除模型,建立我国癫癎儿童LTG的PPK模型。用平均预测误差(ME)、标准平均预测误差(SME)、平均方差(MSE)、平均根方差(RMSE)及加权残差(WRES)作为模型预测准确程度和精密程度的评价指标,对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LTG的基础模型为:CL/F=0.664×EXP[ETA(1)],V/F=45×EXP[ETA(2)],KA=4.0×EXP[ETA(3)];最终回归模型为:CL/F=0.717×(1-0.601×VPA)×(1+1.18×EI)×[1.62∧(AGE/7.02)]×EXP[ETA(1)],V/F=40.2×EXP[ETA(2)],KA=3.27×EXP[ETA(3)]。CL/F、V/F、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16L/h(0.042L/h·kg)、40.2L(1.46L/kg)和3.27/h。经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所建立的最终模型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效能。结论应用NONMEM软件成功地建立了我国癫癎儿童LTG的PPK模型,可准确的预测LTG血药浓度,促进了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治疗药物监测 群体药代动力学 NONMEM法 中国儿童
下载PDF
顺铂缓释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超菊 齐宪荣 +1 位作者 艾尼瓦尔 魏树礼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制备包封率高和缓释作用好的顺铂缓释多囊脂质体 ,并与反相蒸发法制备的顺铂普通脂质体比较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顺铂多囊脂质体 ,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顺铂含量 ,磷脂酶试剂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的浓度。测... 目的 制备包封率高和缓释作用好的顺铂缓释多囊脂质体 ,并与反相蒸发法制备的顺铂普通脂质体比较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顺铂多囊脂质体 ,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顺铂含量 ,磷脂酶试剂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的浓度。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结果 顺铂多囊脂质体平均粒径为 16 6μm ,跨距为 1 0。顺铂包封率可高达 80 %以上。顺铂缓释多囊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释药t1 2 为 3 7 7h ,比反相蒸发法制备的顺铂普通脂质体延长 8 4倍。经差示热分析发现辅助膜稳定剂有明显的膜稳定作用。结论 顺铂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缓释多囊脂质体 制备 体外释放性能 研究
下载PDF
紫杉醇表面修饰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性质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大兵 吕万良 +2 位作者 杨天智 李静 张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的长循环脂质纳米粒。方法 :用“乳化蒸发 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 ;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 ;建立了于脂质纳米粒和血清中测定紫杉醇的HPLC方法 ;考察了纳米粒于30 % (体积分数 )乙醇溶液中... 目的 :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的长循环脂质纳米粒。方法 :用“乳化蒸发 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 ;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 ;建立了于脂质纳米粒和血清中测定紫杉醇的HPLC方法 ;考察了纳米粒于30 % (体积分数 )乙醇溶液中的药物释放 ;以市售紫杉醇注射剂和自制的紫杉醇普通纳米粒为对照 ,测定了长循环纳米粒于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紫杉醇长循环脂质纳米粒的体内半衰期为 1 0 .1h ,同时普通纳米粒的体内半衰期为 2 .3h ,注射剂的体内半衰期为 1 .3h。结论 :长循环脂质纳米粒可以延长紫杉醇的体内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循环纳米粒 紫杉醇 药代动力学 药物载体 抗癌药 脂质纳米粒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扬 吕万良 张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3-589,共7页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纳米粒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口腔给药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天智 王向涛 +1 位作者 阎雪莹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85-891,共7页
目的 探讨柔性纳米脂质体经口腔粘膜转运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 ,对其包封率、形态和粒径大小进行测定。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口腔给药 (bu)后 ,进行体内降糖实验 ,同时测定... 目的 探讨柔性纳米脂质体经口腔粘膜转运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 ,对其包封率、形态和粒径大小进行测定。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口腔给药 (bu)后 ,进行体内降糖实验 ,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 (18 9±1 8) %和 (2 2 1± 2 2 ) % ;粒径分别为 (42± 2 0 )nm和 (6 0± 34)nm。透射电镜下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指纹状结构比普通脂质体更多 ,其他无明显区别。以sc胰岛素溶液 (1U·kg- 1 )为对照 ,bu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 (10U·kg- 1 )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5 5 9%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9 78% ,高于bu胰岛素溶液对照组 (P <0 0 5 )、胰岛素普通脂质体组 (P <0 0 5 )及空白柔性纳米脂质体与胰岛素混合物组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可能成为经口腔粘膜转运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柔性纳米脂质体 口腔给药 药理相对生物利用率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血栓靶向尿激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溶栓效果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向涛 李沙 +1 位作者 张小滨 侯新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 制备血栓靶向的尿激酶脂质体 ,并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上考察其溶栓情况。方法 通过液相合成法合成出靶向于血栓的特异性配体H Arg Gly Asp Ser OH (RGDS) ,并将其与monocarboxylpoly (ethyleneglycol)35 0 0distearoylphospha... 目的 制备血栓靶向的尿激酶脂质体 ,并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上考察其溶栓情况。方法 通过液相合成法合成出靶向于血栓的特异性配体H Arg Gly Asp Ser OH (RGDS) ,并将其与monocarboxylpoly (ethyleneglycol)35 0 0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lnolamine (DSPE PEG350 0 COOH)偶联后插入到脂质体双层膜中得到血栓靶向尿激酶脂质体 ;通过制备方法的改进 ,以氢化豆磷脂在室温下制备尿激酶脂质体 ;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上 ,考察了血栓靶向脂质体的体内溶栓效果。结果 所得的尿激酶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 ,稳定性好 ;与空白对照组的栓重相比 ,在相同剂量 (6 0kU·kg- 1 ,小剂量 )下 ,游离尿激酶组几乎无任何改变 ,尿激酶脂质体组血栓重量稍有减轻但无显著性差异 ,血栓靶向尿激酶脂质体组血栓重量明显减轻 (P <0 0 0 1) ;干重时的情况略有不同。与同剂量的普通脂质体相比 ,血栓靶向尿激酶脂质体溶栓效果显著改善 (湿重时P <0 0 1,干重时P <0 0 5 ) ,表现出明显的靶向溶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靶向 RGDS 尿激酶 脂质体 颈总动脉血栓模型
下载PDF
环孢素A聚乳酸纳米粒胶体的制备与大鼠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学清 张涛 +2 位作者 贺颖 章亮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研究环孢素A聚乳酸纳米粒胶体 (CyA NP)的制备处方与工艺 ,并以新山地明 (Neoral)为参比制剂 ,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方法 以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CyA NP ,用HPLC法测定全血中的药物浓度 ,计算胶体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胶体中... 目的 研究环孢素A聚乳酸纳米粒胶体 (CyA NP)的制备处方与工艺 ,并以新山地明 (Neoral)为参比制剂 ,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考察。方法 以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CyA NP ,用HPLC法测定全血中的药物浓度 ,计算胶体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胶体中的纳米粒均匀圆整 ,粒径为 5 7 5nm ,药物回收率大于 90 %。CyA NP的AUC0 - 72 为 2 9 0 6mg·h·L- 1 ,Neoral的AUC0 - 72 为 2 8 5 9mg·h·L- 1 ,与Neoral相比 ,CyA N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1 6 % ,峰浓度较小(P <0 0 5 ) ,吸收较慢 (P <0 0 5 ) ,消除亦较慢 (P <0 1)。结论 以溶剂 非溶剂法可以简便制得CyA NP ,其大鼠相对生物利用度与Neora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聚乳酸纳米粒胶体 制备 大鼠 生物利用度 测定
下载PDF
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鉴定及包合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学农 阎雪莹 +2 位作者 唐丽华 龚金红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 制备和鉴定马蔺子素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马蔺子素与HP β CD之间的包合作用及构成摩尔质量比。方法 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马蔺子素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摩尔梯度法和连续递变法考察了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 目的 制备和鉴定马蔺子素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马蔺子素与HP β CD之间的包合作用及构成摩尔质量比。方法 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马蔺子素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摩尔梯度法和连续递变法考察了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采用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 主客分子摩尔梯度和反应热力学结果显示, 25℃, 35℃和45℃下HP β CD与马蔺子素包合摩尔质量比为2∶1,此时具有最大的增溶特性和较大的结合常数,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结论 马蔺子素包合物能显著增大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子素 包合物 冷冻干燥 X射线衍射 差爪扫描量热法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囊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会娟 李馨儒 +2 位作者 袁泉 张云龙 刘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制备番茄红素微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并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番茄红素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囊心囊材质量比0.2:1,温度50℃,转速400r·min-1。在不同... 目的:制备番茄红素微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并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番茄红素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囊心囊材质量比0.2:1,温度50℃,转速400r·min-1。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条件下,微囊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料(P<0.05)。结论:番茄红素微囊的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且外观形态良好,微囊化是提高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囊 明胶 单凝聚 稳定性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爆破型脉冲控释片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范田园 魏树礼 +1 位作者 严文伟 丁武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 以盐酸地尔硫为 (diltiazemhydrochloride,DIL)模型药物 ,研制爆破型脉冲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内外脉冲释药特性。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和丙烯酸树脂 (EudragitL)为包衣材料 ,采用薄膜包衣法 ,制备含盐酸地尔硫6 0mg的脉冲控释片。... 目的 以盐酸地尔硫为 (diltiazemhydrochloride,DIL)模型药物 ,研制爆破型脉冲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内外脉冲释药特性。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和丙烯酸树脂 (EudragitL)为包衣材料 ,采用薄膜包衣法 ,制备含盐酸地尔硫6 0mg的脉冲控释片。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 ,考察了处方因素对脉冲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 ;通过吸水实验确定了脉冲控释片的释药机理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8名受试者的体内血药浓度 ,研究脉冲控释片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 片芯处方、包衣组成和包衣厚度影响盐酸地尔硫的脉冲释放。该制剂在体外延迟释放时间T1 0 为 4 4h ,释放至最大的时间Trm 为 8 0h ,脉冲释放时间Trm - 1 0 为 3 6h ;其体内的延迟释放时间Tlag为 4 9h ,达峰时间Tmax为 8 0h ,从开始释放到达峰的时间Tpsi为 3 1h。脉冲控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5 %。结论 盐酸地尔硫爆破型脉冲控释片在体内外都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型脉冲控释片 盐酸地尔硫ZHUO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两性霉素B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动力学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卓理 杨可伟 +1 位作者 李馨儒 刘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透析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用激光散射...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透析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其分布;采取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用透析法考察了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结果聚合物胶束大小均匀,具有球形核-壳结构,平均粒径范围为28~49nm,并随着疏水链段的增长,胶束粒径逐渐增大;3种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均较低,分别为1.87×10-7,1.45×10-7,9.61×10-8mol.L-1;两性霉素B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可作为疏水性药物的纳米级长循环载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胶束 两性霉素B 体外释放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囊的体内外药剂学行为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会娟 李馨儒 +3 位作者 黄燕清 张云龙 胡新 刘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791,共5页
目的考察番茄红素微囊的体外释放、番茄红素原料及番茄红素微囊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家犬体内的番茄红素含量,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得到各... 目的考察番茄红素微囊的体外释放、番茄红素原料及番茄红素微囊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介质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家犬体内的番茄红素含量,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进行点点相关。结果微囊体外释放呈肠溶性,原料及番茄红素微囊的T1/2α分别为7.30和15.06h;T1/2β分别为28.10和46.76h;Tmax分别为22.32和41.03h;AUC0∞分别为1.67和2.08μg·h·L-1。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结论微囊较原料药呈现缓释特征,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根据体外释放情况预测体内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囊 体外释放度 HPLC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血脑屏障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英 叶丽亚 +2 位作者 张小滨 侯新朴 娄晋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 :应用培养的CBA/J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MVEC)构建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将BMVEC种植在明胶包被的 2 4孔板细胞插入器的微孔滤膜上培养至汇合状态 ,通过 4h... 目的 :应用培养的CBA/J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MVEC)构建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将BMVEC种植在明胶包被的 2 4孔板细胞插入器的微孔滤膜上培养至汇合状态 ,通过 4h液面渗漏实验、扫描和透射电镜、血脑屏障形成前后膜两侧的电阻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的通透性和RMP 7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作用来证实BBB的形成。结果 :BMVEC培养至汇合后 ,4h液面渗漏实验成为阳性 ;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形成单层 ,透射电镜证实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 ;跨细胞电阻 (thetransendothelialelectricalresistance ,TEER)分别为汇合前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 3.2倍和 7.7倍 ;对HRP的通透率分别为前对照组的 1 3.4 %和 6 .7% ;RMP 7处理使HRP在BBB的通透率增加了 2 .7倍。结论 :构建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BBB的基本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体外实验模型 脑血管内皮细胞 BMVEC BBB
下载PDF
重组水蛭素在大鼠胃肠道中的吸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阎雪莹 张学农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 考察重组水蛭素 2 (rHV2 )经大鼠口服后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及分布。方法 用HPLC、荧光检测及共聚焦扫描电镜对rHV2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给药后 1h在血浆中检测到rHV2原型成分。po1 2 5I rHV2后血浆中检测... 目的 考察重组水蛭素 2 (rHV2 )经大鼠口服后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及分布。方法 用HPLC、荧光检测及共聚焦扫描电镜对rHV2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给药后 1h在血浆中检测到rHV2原型成分。po1 2 5I rHV2后血浆中检测到三氯醋酸沉淀的放射活性 ,酶抑制剂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FITC rHV2po后 3h可见大鼠胃、肠道各部分荧光占给药的 1 2 0 %~ 2 7 6 8% ,其中能被凝胶空柱排阻的占 2 2 7%~ 38 75 %。共聚焦扫描电镜揭示水蛭素在整个小肠段都有吸收 ,但是回肠段吸收相对较多。结论 重组水蛭素 2可以部分地在肠腔内保持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大鼠 胃肠道吸收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海洋胶原肽的分子组成及其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军波 谢英 +3 位作者 裴新荣 杨睿悦 张召锋 李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测定海洋胶原肽(marine collagen peptide,MCP)的相对分子质量,观察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层析、高效液相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 目的测定海洋胶原肽(marine collagen peptide,MCP)的相对分子质量,观察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层析、高效液相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对MCP组分进行分离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选用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高脂模型对照和1.0、3.0、9.0g/kgMCP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高脂模型对照组和MCP组大鼠喂饲高脂饲料(79%基础饲料+10%猪油+10%蛋黄粉+1%胆固醇),MCP组大鼠以灌胃方式连续给予不同剂量的MCP(2ml/100g)45d,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MCP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0—860,摄入MCP45d后1.0、3.0和9.0g/kg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为(1.89±0.29)mmol/L、(2.07±0.39)mmol/L和(1.99±0.29)mmol/L,与高脂模型对照组(3.37±0.24)mmol/L相比明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0.83±0.16)mmol/L、(1.ol±0.35)mmol/L和(0.91±0.26)mmol/L,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2.20±0.34)mmol/L;血清SOD活性分别为(218.6±33.2)U/ml、(242.7±21.4)U/ml和(242.1±44.8)U/ml,与高脂模型对照组(119.7±47.8)U/ml相比有显著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分别为1.14±0.22、1.16±0.27和0.99±0.31,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2.27±0.55);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分别为0.47±0.04、0.47±0.06和0.51±0.09,与高脂模型对照组(0.31±0.05)相比屁著增高;3.0和9.0g/kg剂量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为(0.90±0.15)和(0.86±0.12)mmol/L,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类 分子量 降血脂药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i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的细胞毒与抗肿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波 范俣辰 +3 位作者 王学清 代文兵 张强 王杏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7-422,共6页
本研究拟制备i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对其理化性质、细胞毒和抗肿瘤效果进行评价,并与载阿霉素的被动靶向脂质体、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进行比较。首先将同时具有肿瘤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功能的iRGD肽以及RGD肽连接到D... 本研究拟制备i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对其理化性质、细胞毒和抗肿瘤效果进行评价,并与载阿霉素的被动靶向脂质体、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进行比较。首先将同时具有肿瘤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功能的iRGD肽以及RGD肽连接到DSPE-PEG-NHS上得到iRGD及RGD修饰的导向化合物DSPE-PEG-iRGD和DSPE-PEG-RGD;然后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iRGD、RGD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和被动靶向脂质体;最后采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不同脂质体的粒径,柱层析法测定其包封率,SRB法评价其细胞毒性,荷B16黑色素瘤的C57BL/6小鼠进行抑瘤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脂质体粒径在90~100 nm,包封率达到95%以上,制备重现性好;在细胞毒性方面,iRGD修饰的脂质体与被动靶向脂质体、RGD修饰的脂质体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抗肿瘤效果方面,iRGD修饰的脂质体与RGD修饰的脂质体对荷B16黑色素瘤的C57BL/6小鼠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强于被动靶向脂质体,但二者的抑瘤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iRGD修饰的阿霉素主动靶向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输送系统,在肿瘤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GD 穿膜肽 肿瘤靶向 细胞毒 抗肿瘤效果
原文传递
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pH与时间同时控释小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彦 齐宪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用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制备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小丸给药系统。方法:以EudragitRL30D作为时间控释包衣内层,Eudragit S水分散体作为pH控释外层,三乙酸甘油酯为增塑剂,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pH值与时间同时控释的小丸,用释... 目的:用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制备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小丸给药系统。方法:以EudragitRL30D作为时间控释包衣内层,Eudragit S水分散体作为pH控释外层,三乙酸甘油酯为增塑剂,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pH值与时间同时控释的小丸,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小丸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度。结果:小丸在模拟胃酸情况下不释药,在变换pH 7.5条件下9h内释药完全。Eudragit S层保证小丸安全通过胃;而药物释放速度是由丸心、Eudragit RL30D时间控释层来控制。利用小肠相对恒定的转运时间(3-4h)和小肠末端高pH(7-8),及不同Eudragit 聚合物的pH性质制备了较可靠的多剂量结肠给药系统。结论:通过调整内外层包衣厚度可制备5-ASA结肠定位释放小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pH与时间控释小丸 结肠定位给药 优特奇 水分散体
下载PDF
不同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体内及体外口腔黏膜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天智 陈大兵 张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透过口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中 ,在不同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作用下 ,测定胰岛素透过仓鼠和家兔口腔黏膜的渗透系数 ;体内实验中 ,在胰岛素口腔喷雾剂中加入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 目的 :研究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透过口腔黏膜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中 ,在不同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作用下 ,测定胰岛素透过仓鼠和家兔口腔黏膜的渗透系数 ;体内实验中 ,在胰岛素口腔喷雾剂中加入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 ,考察大鼠经口腔喷入胰岛素后的血糖降低情况。结果 :SDCh ,Brij78,SLS以及lecithin可以显著增加胰岛素透过口腔黏膜的渗透系数 ,而aprotinin ,bacitracin ,1 menthol以及 poloxamer的作用相对较小。胰岛素溶液中加入SDCh ,Brij78,SLS以及lecithin后 ,正常大鼠口腔喷雾给药 ,药理生物利用度都有显著的提高 ,而aprotinin ,bacitracin ,1 menthol以及 poloxamer对血糖的影响较小。结论 :对于考察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的促进吸收作用来说 ,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来粗略地筛选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代谢 口腔黏膜 吸收促进剂 酶抑制剂 药理学 渗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