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6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04
1
作者 彭建 赵会娟 +1 位作者 刘焱序 吴健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诱发生态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沟通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桥梁,... 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诱发生态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沟通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桥梁,目前被视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在系统梳理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网络、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控制线等概念内涵异同的基础上,从热点区域、生态源地指标筛选、生态阻力面设置与修正、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阐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近今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同时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点方向,即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阈值设定、有效性评价、多尺度关联和生态过程耦合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阻力面 研究进展与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32
2
作者 陈昕 彭建 +2 位作者 刘焱序 杨旸 李贵才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1-484,共14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景观连通性三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云浮市生态源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47%,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山林地。云浮市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08.87 km,其中景观廊道总长度为315.58 km,组团廊道总长度为193.29 km,呈环状辐射分布于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山区地带。全市16个自然保护区基本都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构建的"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引相关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源地识别 廊道判定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云浮市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 被引量:197
3
作者 彭建 胡晓旭 +2 位作者 赵明月 刘焱序 田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0-973,共14页
作为沟通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厘定... 作为沟通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重要桥梁,生态系统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本文通过厘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概念内涵,梳理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空间、时间和可逆性特征,将多层次人类福祉的满足作为权衡的最终目标,视生态补偿为权衡决策的基本保障途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识别依托于定量指标法和综合模型法,且权衡关系可能随时空尺度的推移发生改变;情景分析与多目标分析是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决策的有效手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多尺度关联、生态系统服务流与远程耦合、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成为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服务流 生态补偿 远程耦合 多尺度关联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73
4
作者 彭建 李慧蕾 +2 位作者 刘焱序 胡熠娜 杨旸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向"生态标杆"的新区建设理念,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是保障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空间途径。本文基于雄县、荣城、安新三县生态本...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向"生态标杆"的新区建设理念,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是保障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空间途径。本文基于雄县、荣城、安新三县生态本底特征,选取并定量评估粮食供给、产水、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近水游憩5种生态系统服务,识别生态源地;利用VIIRS/DNB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最后基于现状生态安全格局,探讨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目标下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雄安三县生态源地占到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1.88%,包含14个生态源地斑块,主要分布在白洋淀周边;生态廊道总长度107.21 km,分4大组团呈环状分布;现有生态源地辐射面积占到全区的70.6%,在雄县县城周边新建辐射面积为227 km^2的生态源地可满足全区85%的源地辐射面积规模要求。本文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案可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系统服务 雄安新区
原文传递
生物质炭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8
5
作者 孔丝纺 姚兴成 +2 位作者 张江勇 姚晓东 曾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3,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概括了生物质炭在农业、环境、能源及生物质炭基功能材料等4个前沿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各个应用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应用研究的前景和方向。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能、巨大的比表面积、高含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在土壤改良剂、固碳、氮减排、缓释肥料载体、污水治理、烟气净化、土壤修复、固体成型燃料、燃料电池、固体酸催化剂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生物质炭应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农业 环境 能源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134
6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1 位作者 吴健生 张玉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77-4885,共9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尺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等相关概...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尺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等相关概念,结合目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评价的区域类型、目标单元、模型方法、指标选取及其阈值、权重设定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即评价结果的多尺度综合与尺度转换、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3S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空间尺度 评价理论与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及地理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141
7
作者 李双成 刘金龙 +1 位作者 张才玉 赵志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18-1630,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生态学范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理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式和优先主题。研究认为,从地理...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生态学范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理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式和优先主题。研究认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应当以空间异质性和区域差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福祉这一主线,始终将"自然系统提供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系统内化消费"之间的耦合联系作为研究核心,综合集成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本内化的响应。通过建构生态系统服务的地理学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拓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助于提升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集成分析水平,进而推动地理学综合研究进程。同时,也为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地理学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 被引量:138
8
作者 彭建 吕丹娜 +3 位作者 董建权 刘焱序 刘前媛 李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强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协同性。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整体综合视角聚焦景观结构与功能演变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机理,重点关注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战略需求,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耦合—时空尺度—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可持续性"的研究路径能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学科支撑;依据格局—过程互馈机理识别退化、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景观多功能性权衡协调社会—生态需求并确定修复目标,应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多层级修复网络体系,建立面向景观可持续性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景观生态学 过程耦合 空间集成
原文传递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被引量:141
9
作者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这三大特性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其中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公众利益而设、对公众低廉收费、使公众受到教育、让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则是践行公益性的两大保障,前者要求国家确立、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要求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分区和科学的经营利用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面临着国情特殊、现行保护地多头管理、保护利用压力大等问题,应该利用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开展试点,制定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标准,采用准入制度,并逐步探索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最终建立统筹管理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公益性 国家主导性 科学性 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 被引量:125
10
作者 彭建 吕丹娜 +2 位作者 张甜 刘前媛 林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55-8762,共8页
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然而在工程实施和评估中如何有效落实和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仍是目前一大难题。通过厘清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主体及其耦合联系入... 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然而在工程实施和评估中如何有效落实和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仍是目前一大难题。通过厘清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主体及其耦合联系入手,明晰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关键要素控制与全要素耦合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并以云南抚仙湖项目区为例阐明系统治理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实践路径。最后,依据结构-功能复杂度、要素关联紧密度及其认知,将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分为形态系统、级联系统、过程-响应系统、控制系统等四级递进系统,从流域内和流域外的空间视角出发,提出基于"目标-约束-成本"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评估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实施与考核提供核心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治理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 被引量:125
11
作者 彭建 杨旸 +1 位作者 谢盼 刘焱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62-4572,共11页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 绿地生态网络是城市地域生态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分区管控则是实现省域绿地生态网络差异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有效表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的生态本底与生态需求,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以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和地均GDP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基于供需分析提出广东省绿地生态网络建设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各区县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差异分为四大类型区:Ⅰ城市生态节点保育型,包含13个区县,包含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金平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南沙区、黄埔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深圳市盐田区、罗湖区、南山区、肇庆市端州区、珠海市金湾区等,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大型绿地游憩、科教等社会-生态复合功能;Ⅱ城市生境斑块修复型,包含3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及粤东沿海地区,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高的区域,在建设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Ⅲ为城郊潜在节点重构型,包含2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江门、惠州、粤西沿海区域以及粤东中部,为生态本底差-生态需求低的区域,应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在产业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以城市反哺乡村,推进区域生态空间优化;Ⅳ城郊源地网络连通型,包含55个区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为生态本底好-生态需求低地区,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流向周边区域的持续输送。分区方案基本表征了广东省县域生态本底和生态需求的空间差异,能够为绿地生态网络建设提供规划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绿地生态网络 分区管控 象限图 广东省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2
12
作者 马文红 杨元合 +2 位作者 贺金生 曾辉 方精云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2,共9页
利用实际观测的113个地面数据,估算了内蒙古温带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大小,揭示了其空间分布和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调控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3种草地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 利用实际观测的113个地面数据,估算了内蒙古温带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大小,揭示了其空间分布和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调控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3种草地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革甸草原)的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6.6,133.4和196.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1.0,688.9和1385.2g/m^2;(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种草地具有相似的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总体上,温带草地表层(0~10cm)地下生物量约占总地下生物量的一半;(3)降水是导致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降水关系密切,而受土壤质地和草地类型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空间分布 垂直分布 降水
原文传递
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13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出了众多扩展形式。但国内研究中对两步移动搜寻法尤其是其扩展形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对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主要扩展...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出了众多扩展形式。但国内研究中对两步移动搜寻法尤其是其扩展形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对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主要扩展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将国内外研究中提出的两步移动搜寻法扩展形式归纳为基于引入距离衰减函数的扩展、对搜寻半径的扩展、针对需求或供给竞争的扩展以及基于出行方式的扩展4类,并分析了各种扩展形式的优缺点、适用情景以及未来可能改进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促进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移动搜寻法 扩展形式 距离衰减函数 搜寻半径 三步移动搜寻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地质灾害敏感性的山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 被引量:119
14
作者 彭建 郭小楠 +1 位作者 胡熠娜 刘焱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635,共9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灾害频发、生态脆弱的滇中地区,其能够有效规避自然灾害、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以玉溪市为例,...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灾害频发、生态脆弱的滇中地区,其能够有效规避自然灾害、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以玉溪市为例,针对区域生态环境基底特征,选取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自然生境重要性,综合考虑单一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多功能性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地质灾害敏感性修正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玉溪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源地斑块数量为81个,占玉溪市土地总面积的38.4%,与各级自然保护区重合率达75.2%,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的山林地和东部的湖泊湿地区域;玉溪市生态廊道总长度1642.04 km,呈"一横三纵"的空间分布格局,沿河谷、断陷盆地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延伸.本文针对滇中山地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特征,构建山地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区域山地开发与生态保护能够提供决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地质灾害敏感性 生态重要性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原文传递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 被引量:105
15
作者 黄奕龙 王仰麟 +2 位作者 谭启宇 杨磊 刘珍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简要介绍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风险评价模式,并根据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7个主要水库由基因毒...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简要介绍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风险评价模式,并根据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7个主要水库由基因毒物质所产生的健康风险的数量级为10^-5~10^-4,而由躯体毒物质所产生的健康风险的数量级为10^-11~10^-10,因此,基因毒物质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对于Cr、As、CA这三种基因毒物质,这7个水库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是Cr;(3)对于躯体毒物质,所有水库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是氨;(4)饮用水源各类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但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目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还没有包括在常规环境评价工作中,建议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该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水环境 健康风险评价 有毒物质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被引量:112
16
作者 李双成 赵志强 王仰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城市区域生态占用扩大等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覆被变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城市水土资源等问题,但多侧重单要素、单城市、单学科研究,缺乏多尺度机理性的研究。鉴于此,提出若干未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与议题,归纳为:(1)中国城市化过程多尺度定量模拟与监测研究;(2)阐明城市化影响下地表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3)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可能情景及其风险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动态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 被引量:111
17
作者 韩文轩 吴漪 +4 位作者 汤璐瑛 陈雅涵 李利平 贺金生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5-860,共6页
通过测量北京及周边地区358种植物的叶碳、氮和磷(C,N,P)含量,系统分析了该区域不同生长型植物的叶C,N,P的计量规律。结果显示,本区植物叶C,N,P的几何均值分别是45.1%,2.61%和0.20%(干重),且叶片中C,N,P含量分别是叶柄中相应元素含量的1... 通过测量北京及周边地区358种植物的叶碳、氮和磷(C,N,P)含量,系统分析了该区域不同生长型植物的叶C,N,P的计量规律。结果显示,本区植物叶C,N,P的几何均值分别是45.1%,2.61%和0.20%(干重),且叶片中C,N,P含量分别是叶柄中相应元素含量的1.1,2.4和1.8倍,反映了与器官功能相适应的元素计量分配关系。草本相比于木本植物具有高叶N(P)低C的特点,而针叶树的叶N(C)显著低于(高于)阔叶树,但二者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的C,N,P彼此显著相关,其中C和N(或P)负相关,N和P正相关;叶C∶N,C∶P和N∶P的几何均值是17.3,242和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碳氮磷 叶柄 叶片 元素计量 北京 植物生长型
下载PDF
影响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因素及其研究热点和现状 被引量:112
18
作者 李璇 岳红 +3 位作者 王升 黄璐琦 马炯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3-978,共6页
植物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体内会产生活性氧,环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加,打破了活性氧的平衡,必须依靠抗氧化酶系统对抗其有害作用。文章介绍了抗氧化酶的种类和结构特点,综述了植物种类、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等植物自身因... 植物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体内会产生活性氧,环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增加,打破了活性氧的平衡,必须依靠抗氧化酶系统对抗其有害作用。文章介绍了抗氧化酶的种类和结构特点,综述了植物种类、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等植物自身因素,以及温度、水分和无机元素离子等外界环境因子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目前环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的研究热点领域,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酶 植物分子应答 环境胁迫 酶活性
原文传递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112
19
作者 刘洋 蒙吉军 朱利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80-6989,共10页
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多角度的分析和多种实现手段的结合,一般从景观格局优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景观恢复等途径入手,构建结构合理... 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多角度的分析和多种实现手段的结合,一般从景观格局优化、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景观恢复等途径入手,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区域生态安全模式。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在数量优化、空间优化和综合优化等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路:区域生态现状评价、情景预案与目标设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案实施及其效果评价、方案调整与管理。未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趋势表现为:空间优化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区域生态安全标准量化的探索;注重公众参与机制和不同组织水平利益相关者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优化 空间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土壤磷库的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3
20
作者 汪涛 杨元合 马文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5-952,共8页
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中国土壤磷库,揭示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壤实际剖面深度的全磷和有效磷库分别为5.3Pg和3.0Tg,对应的磷密度为0.60kg/m2和3.4g/m2。土壤全磷密度自湿润区... 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中国土壤磷库,揭示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壤实际剖面深度的全磷和有效磷库分别为5.3Pg和3.0Tg,对应的磷密度为0.60kg/m2和3.4g/m2。土壤全磷密度自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自热带地区向温带、寒温带地区呈增加趋势。土壤全磷密度随着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不同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中,硅铝型的有效磷密度明显高于石膏及碳酸盐型和铁铝及富铝型。上述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的地球化学类型是中国土壤磷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类型 空间分布 土壤磷库 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