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2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 被引量:82
1
作者 杨临宏 《法学论坛》 2001年第4期57-66,共10页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我国行政法学界尚未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基本涵义、特征、理论发展、发生因素、司法救济和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教条 ,这种理论虽有其...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我国行政法学界尚未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基本涵义、特征、理论发展、发生因素、司法救济和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教条 ,这种理论虽有其局限性的一面 ,但其合乎当代民主法治精神的合理性一面也是不容否认的 ,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 ,我国应借鉴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以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权力 理论 实践 评价
下载PDF
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舍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46
2
作者 牟军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在英国,证据本身的非法性对证据的可承认性不存在必然和直接的影响,法官所关注的是证据本身的证明价值和它对诉讼的正面意义,故对非法证据的处理实际倾向于适用或总体上适用为原则。而在这一总的原则之下,又通过设置非法证据应具有... 在英国,证据本身的非法性对证据的可承认性不存在必然和直接的影响,法官所关注的是证据本身的证明价值和它对诉讼的正面意义,故对非法证据的处理实际倾向于适用或总体上适用为原则。而在这一总的原则之下,又通过设置非法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和其适用不损害实质意义的程序正义的两个限制性条件,确保非法证据适用的安全性、英国这一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一方面其符合我国司法运作的低水平现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在坚持非法证据总体适用的原则下,确立排除非法证据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非法自白证据 处理规则 总体适用原则
下载PDF
“习惯法”是法吗? 被引量:58
3
作者 田成有 《云南法学》 2000年第3期8-14,共7页
文章站在国家主义或国家法的立场上,对“习惯法”是否是法这一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诘难。文章认为,习惯法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偏好和对国家法的失望以及法律多元主义的推动所致,所谓的“习惯法”其实就是群体意义上... 文章站在国家主义或国家法的立场上,对“习惯法”是否是法这一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诘难。文章认为,习惯法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偏好和对国家法的失望以及法律多元主义的推动所致,所谓的“习惯法”其实就是群体意义上的习惯做法,就是习惯规范,“习惯法”可以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使用.而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与国家法相对应的分类概念使用,更不能把各种规范随意地、人为地、想当然地“加冕”为法,或者把“法”作为商标任意贴在各种规范上;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最大工作是要倾其心力加强和完善国家法,使国家法能够成为人们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国家法 习惯做法 法治
下载PDF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及正当性基础 被引量:63
4
作者 高巍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从形式上,抽象危险犯既可表现为行为犯,也可为结果犯。抽象危险是一种拟制的危险,一般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危险判断。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设置是一种保护法益前置的措施,在风险社会下,具有合理性。但是,抽象危险犯的处罚与罪责原则间存在... 从形式上,抽象危险犯既可表现为行为犯,也可为结果犯。抽象危险是一种拟制的危险,一般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危险判断。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设置是一种保护法益前置的措施,在风险社会下,具有合理性。但是,抽象危险犯的处罚与罪责原则间存在紧张关系,有必要限缩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危险犯 概念 正当性贸易法院
下载PDF
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 被引量:62
5
作者 姜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6,共12页
比例原则作为现代公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释义学结构一般被认为是由三个亚原则构成,即适当性、必要性及狭义比例原则。由于法律原则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于这三个次要原则,尤其是必要性原则及狭义比例原则的细致内涵还应作一说明,... 比例原则作为现代公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释义学结构一般被认为是由三个亚原则构成,即适当性、必要性及狭义比例原则。由于法律原则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于这三个次要原则,尤其是必要性原则及狭义比例原则的细致内涵还应作一说明,以消除适用时的分歧,而这也是使比例原则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准确适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必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释义学结构 构建 反思 利益衡量
下载PDF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启梁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75,共17页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不信任,虽非中国特有的问题,但暴露出部分中国司法人员和学者对司法公信力、合法性、稳定性的理解是单维、偏颇的,缺乏健全的司法理念。经由对该案的讨论,本文强调,司法应该弥合而不是加大法律与社会的差距,如果司法要参与社会变革,它必须满足民众对公正的基本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得以在事件流中辨识法律的社会意义,多元的法律世界观有可能获得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世界观 融贯 难办案件 民意 死刑
原文传递
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冬渝 郭雪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产品召回制度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确立以来,因其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的公布为我国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 产品召回制度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确立以来,因其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的公布为我国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对其立法宗旨和立法构想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召回制度 惩罚性赔偿 中国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消费者 召回程序 法律责任
下载PDF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杨临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1年第6期42-49,共8页
比例原则有行政法中的“帝王条款”的美誉。本文对比例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剖析了比例原则的内涵、起源与发展、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比例原则的宪政基础、在各国的实践及在我国立法中的表现、对我国法治建设... 比例原则有行政法中的“帝王条款”的美誉。本文对比例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剖析了比例原则的内涵、起源与发展、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比例原则的宪政基础、在各国的实践及在我国立法中的表现、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等内容。认为比例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行政法 宪政基础 立法 司法 法治建设 国法 中国 发展 国家
原文传递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被引量:54
9
作者 杨惟钦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人格利益内涵,又同时具有财产利益内涵,但人格权属性是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财产利益属性是个人信息之人格要素这一伦理价值随商业化利用的外化,因此,应将个人信息于民法框架内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并通过个人信息单行立法,实现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的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权 信息自决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人格权
原文传递
环境公益诉讼行政机关原告资格之反思——基于宪法原理的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沈寿文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7,共7页
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基本功能定位,决定了行政机关一般不能为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的原告,尤其是环境行政机关并不适合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在宪法上的两大基本法律关系主体(政府与公民)的预设框架之下,司法审判的原被告双方有明确... 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基本功能定位,决定了行政机关一般不能为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的原告,尤其是环境行政机关并不适合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在宪法上的两大基本法律关系主体(政府与公民)的预设框架之下,司法审判的原被告双方有明确的主体资格要求,由此四类不同类型的诉讼(民事、刑事、行政和宪法)案件,并遵循不同的诉讼规则和程序。如果无视原被告双方特定的主体资格与条件限制,势必导致诉讼法律关系的混乱。当前,赋予环境行政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本质上是将原来的行政法律关系硬性扭转为民事法律关系,有违宪法的一般原理和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 宪法原理
原文传递
共犯最小从属性说之再提倡——兼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昭武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限制从属性说以正犯行为同时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性作为共犯的成立前提,因而面临无法有效应对新型网络共同犯罪的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该说中有着眼于帮助对象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主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只是"... 限制从属性说以正犯行为同时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性作为共犯的成立前提,因而面临无法有效应对新型网络共同犯罪的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该说中有着眼于帮助对象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主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只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的,也有以刑法分则条文的定罪机能为根据,提出"帮助犯正犯化"说的。但是,共犯的违法性不从属于正犯,正犯合法之时共犯亦可能违法,正犯违法之时共犯亦可能合法,因而应采取最小从属性说。在该说看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属于独立罪名这一意义上,具有正犯性,而在只有为他人"犯罪"提供帮助才能成立犯罪这一意义上,又具有共犯性,因而是一种介于正犯与共犯之间的"混合归责模式"。这种理解虽然看似违反形式逻辑,但其恰恰是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的忠实解读,且完全符合司法解释主张原则上应从属于正犯犯罪,但在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可以仅从属于正犯实行行为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最小从属性说 帮助犯的正犯化 帮助犯的量刑规则 混合归责模式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民间法与基层法官解决纠纷的策略 被引量:33
12
作者 田成有 李懿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基层人民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时与乡土民间法的冲突与转化关系。着力阐释乡土社会民间法的作用 ;基层法院法官运用乡土民间法解决纠纷的原因 ;以及乡土民间法在解决纠纷时的实现过程与方式。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民间法 基层法官 正义 法官
下载PDF
论大数据证据质证的形式化及其实质化路径 被引量:41
13
作者 程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14,共19页
如何确保大数据证据的质证活动不流于形式和空谈,成为了司法实务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践中,大数据证据直接运用偏少但采纳率高,基本上是对其衍生品具体结论的质证,预测性警务生成的大数据证据被用于定罪证明,质证与说理方式传统且... 如何确保大数据证据的质证活动不流于形式和空谈,成为了司法实务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践中,大数据证据直接运用偏少但采纳率高,基本上是对其衍生品具体结论的质证,预测性警务生成的大数据证据被用于定罪证明,质证与说理方式传统且单一。同时,大数据证据的直接运用存在“数据倾倒”的危险;而其间接运用则存在“黑箱效应”的困境。“间接质证”问题突出,司法审查中存在“数据独裁”与“证据偏在”倾向。这些质证形式化问题的形成,在刑事诉讼质证模式的传统分析维度上,主要与诉讼质证形式化、交叉询问缺失以及庭前阅卷制度缺陷相关;在“大数据时代”刑事诉讼嬗变的现代分析维度上,主要与大数据时代司法裁判思维的变迁、大数据相关性论证取代因果性论证、对被追诉人数据权利保障不足、控辩平等严重失衡以及大数据的预测性警务运用与刑事法基本原则的抵触相关。未来须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裁判规则、质证思路等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以确保大数据证据质证的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证据 质证 形式化 实质化
下载PDF
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条件与保证 被引量:30
14
作者 田成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8-106,共9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立法的民主性与亲合力,法律意识的启蒙与法制教育,执法公正与体制完善,守法精神的养成)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国家法在乡土社会实施取得成功的条件和保障,力图检讨和反思我国法律在乡土社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推进乡... 本文从四个方面(立法的民主性与亲合力,法律意识的启蒙与法制教育,执法公正与体制完善,守法精神的养成)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国家法在乡土社会实施取得成功的条件和保障,力图检讨和反思我国法律在乡土社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推进乡土社会的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民间法 法治 送法下乡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从“躲猫猫”事件切入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启梁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2,共10页
"躲猫猫"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源于公众的知情权受阻及对法律的不信任。公权力如何恰当地对待民意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具有脱域性,网络民意因此超越了地域性限制,能在政治或法律事件中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网络时代的... "躲猫猫"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源于公众的知情权受阻及对法律的不信任。公权力如何恰当地对待民意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具有脱域性,网络民意因此超越了地域性限制,能在政治或法律事件中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网络时代的民意对法治建设而言有如双刃剑,有利有弊。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法律最需要的品性是人民性和运作的独立性,它们是树立法律权威必不可少的两个支点。民意应当经由合适、有效的途径进入法律实践,否则将损害法律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法律品性 法律信任 “躲猫猫”事件
原文传递
名人虚假广告民事责任 被引量:23
16
作者 牟森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名人虚假广告是虚假广告现象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该现象的规治就显得比较困难。有学者认为名人因为不是广告合同的当事人而不应承担责任,这实际上违背了民法的诚信原则、欺诈理论,侵... 名人虚假广告是虚假广告现象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该现象的规治就显得比较困难。有学者认为名人因为不是广告合同的当事人而不应承担责任,这实际上违背了民法的诚信原则、欺诈理论,侵权理论等,也即,名人做虚假广告在一定情况下要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 虚假广告 责任承担
下载PDF
中国农村习惯法初探 被引量:28
17
作者 田成有 阮凤斌 《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21-25,共5页
在任何民族的法律体系中,习惯法都曾经是最古老的法的渊源。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法典就是对习惯的记载。然而,“随着法律规则的制定变得愈来愈明确,而且为立法和执法建立了更为精干的机构,习惯法的有效范围也随之缩小了。“①习惯法的地位... 在任何民族的法律体系中,习惯法都曾经是最古老的法的渊源。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法典就是对习惯的记载。然而,“随着法律规则的制定变得愈来愈明确,而且为立法和执法建立了更为精干的机构,习惯法的有效范围也随之缩小了。“①习惯法的地位和作用在成文法出现,国家制定法相当发达的今天也大为减弱。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手段和机制,习惯法并没有消失。相反,在一些地方,特别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习惯法还在一定程度十有效地调整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甚至替代着法律发挥功能,扮演着法律的角色,对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其研究,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中国农村 国家制定法 习惯规则 农村地区 法律体系 成文法 社会生活 现代法律 文法出现
原文传递
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牟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6,共10页
证明标准的性质或高低决定于指控或争议对象的性质、诉讼结果的轻重以及其他相应的价值取向。英美法系国家基本的民事证明标准以盖然性权衡为基础 ,又强调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我国民事证明标准变革的思路在于理性与现实性、应然与实然的... 证明标准的性质或高低决定于指控或争议对象的性质、诉讼结果的轻重以及其他相应的价值取向。英美法系国家基本的民事证明标准以盖然性权衡为基础 ,又强调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我国民事证明标准变革的思路在于理性与现实性、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证明标准的定位以盖然性权衡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之间的中等证明标准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明标准 民事 盖然性 英美法系国家 排除合理怀疑 诉讼结果 应然 中等 价值取向 实然
原文传递
守法社会的建设:内涵、机理与路径探讨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8,共14页
守法并非一个由法律规则自动生成的结果,而是一种社会行动的逻辑。守法社会建设面向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三类主体以及社会、政府、国家三个层面。以整体性和过程性的视角,在法律—社会—个人之间、规则—行动—观念之间、行动者的主观... 守法并非一个由法律规则自动生成的结果,而是一种社会行动的逻辑。守法社会建设面向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三类主体以及社会、政府、国家三个层面。以整体性和过程性的视角,在法律—社会—个人之间、规则—行动—观念之间、行动者的主观意识—客观能力—客观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发现,守法社会的基本内核包含守法意识、守法能力、守法条件和环境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而这三个核心维度又分别包含认同、道德义务、知识、资源、法律体系、法律威慑、社会文化心理七个具体构成要素。围绕守法社会的核心构成,能够发展出守法社会的建设路径。在当前以及未来,需要发展全新的守法认识论、守法研究和守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法社会 法治建设 守法意识 守法能力 法律威慑
原文传递
夫妻日常家务代理权探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晋玲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1,共3页
本文论棕了日常家务代理权的含义、性质、权限范围及法律后果等问题。
关键词 夫妻日常家务代理权 配偶权制度 概念 代理权限范围 婚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