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0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动车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丁叁叁 田爱琴 +1 位作者 王建军 滕乐天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5年第A01期1-8,共8页
通过对高速列车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分析,结合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势和产业现状调研,揭示了结构与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必要性,指出纤维复合材料是实现列车各性能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展示了中车... 通过对高速列车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分析,结合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势和产业现状调研,揭示了结构与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必要性,指出纤维复合材料是实现列车各性能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展示了中车四方股份一体化设计理念下的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实例,展望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发展方向,提出加快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碳纤维复合材料 轻量化 舒适性 节能环保
下载PDF
中国高速列车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60
2
作者 丁叁叁 陈大伟 刘加利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50,共16页
十几年来,以高速列车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装备在长期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提升创新、全面创新和持续创新,成功研制了多代先进的高速列车产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了高速列车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自... 十几年来,以高速列车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装备在长期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提升创新、全面创新和持续创新,成功研制了多代先进的高速列车产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了高速列车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及智能化.我国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综合舒适度、安全性、可靠性、节能环保等各项综合性能指标优良,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论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前沿动车组产品的发展成就及主要技术突破,分析了高速列车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环境适应性、大系统复杂耦合作用、安全可靠设计、智能化应用等关键技术挑战,系统概述了高速列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车体轻量化技术、被动安全防护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气动外形设计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牵引制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技术突破,并展望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技术、结构安全技术、被动安全防护技术、流固耦合技术、牵引制动技术、智能控制安全技术、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综合节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智能化 轻量化 被动安全 气动设计 噪声控制
下载PDF
铁路车辆部件抗疲劳评估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37
3
作者 吴圣川 任鑫焱 +4 位作者 康国政 马利军 张晓军 钱坤才 滕万秀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114,共34页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首创了"名义应...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首创了"名义应力"+"损伤容限"有机融合的阶梯疲劳评估方法,给出了样本信息聚集改进原理、基于单轴拉伸的裂纹扩展模型、应力-缺陷-寿命的三参数评估图和表面残余应力重建等四大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名义应力法的抗疲劳设计给出的寿命预测偏于保守,导致车辆部件维修不足或者过度维修;基于单轴拉伸性能的新型裂纹扩展模型的精度优于NASGRO方程;Kitagawa-Takahashi图把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极限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缺陷特征有机关联起来,比Goodman图更直观、定量和全面;基于表面单位压力法,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S38C车轴的压缩残余应力分布,表明压缩残余应力的引入提高了新干线车轴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广域环境服役、超高周疲劳、增材修复再制造、断裂求解技术及动力学和强度学结合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高速列车 损伤容限 疲劳寿命 焊接构架 增材制造
原文传递
2022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概况 被引量:36
4
作者 侯秀芳 冯晨 +1 位作者 左超 燕汉民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地区共有5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超过10 000 km,达到10 291.95 km,其中,地铁线路8 012.85 km,占比77.85%。2022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5个,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 085.17 km,其中,新增地铁线路803.12 km... 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地区共有5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超过10 000 km,达到10 291.95 km,其中,地铁线路8 012.85 km,占比77.85%。2022年当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5个,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 085.17 km,其中,新增地铁线路803.12 km。新增运营线路涉及4种系统制式,分布在25座城市,共50条(段)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通 线路 运营 统计
下载PDF
基于Canny算子的改进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被引量:34
5
作者 杜绪伟 陈东 +1 位作者 马兆昆 刘方全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2年第2期410-413,457,共5页
图像的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领域内最关键的技术之一。针对工件分拣中需要机器视觉精确的检测出其边缘信息,并且从噪声和其他无关信息中筛选出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anny算法对工件进行边缘检测。该算法利用双边滤波来替代高斯滤波进行图... 图像的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领域内最关键的技术之一。针对工件分拣中需要机器视觉精确的检测出其边缘信息,并且从噪声和其他无关信息中筛选出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anny算法对工件进行边缘检测。该算法利用双边滤波来替代高斯滤波进行图像预处理,从而不仅可以保留更多的图像边缘细节也可以有效的去除噪声。而后运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来进行阈值分割,使目标和背景分离更加准确。最后利用形态学思想将阈值分割后的二值图像分别进行膨胀和腐蚀,得到形态学梯度,将梯度图像和原始阈值图像的求交集得到灰度图像,而后进行Canny算子边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双边滤波 最大类间方差法 形态学 改进Canny算法
下载PDF
车辆轨道系统的P2共振频率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关庆华 周业明 +2 位作者 李伟 温泽峰 金学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将车辆轨道系统的P2共振转化为车辆簧下质量和轨道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问题,讨论了其振型函数和频率特征方程。利用频率特征方程,分别分析了简支端欧拉梁钢轨模型长度、车辆簧下质量、轨道结构质量、轮轨接触刚度、钢轨弯曲刚度、钢轨支... 将车辆轨道系统的P2共振转化为车辆簧下质量和轨道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问题,讨论了其振型函数和频率特征方程。利用频率特征方程,分别分析了简支端欧拉梁钢轨模型长度、车辆簧下质量、轨道结构质量、轮轨接触刚度、钢轨弯曲刚度、钢轨支撑刚度以及车速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尤其对P2共振频率的影响做了仔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当轨道长度高于25 m时,轨道模型的简支边界效应对系统的第1、2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轮轨线性化接触刚度的增大可使P2共振频率(第一阶共振频率)略有提高,但对第2阶固有频率无影响;轨道质量和车辆簧下质量对车辆轨道系统的P2共振频率有显著影响,P2共振频率显著低于轨道系统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当不考虑轨道结构质量影响时,车辆轨道系统P2共振呈现单自由度振系特征。随着轨道刚度的增大,P2共振频率显著提高,轨道参振质量和钢轨抗弯刚度对P2共振频率略有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对P2共振频率影响较小。对于实际轨道结构,提出了通过轨道自振特性反推钢轨基础弹性系数和P2共振频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轨道 P2共振 LAPLACE变换 簧下质量 轨道刚度
原文传递
自动导引车调度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7
作者 付建林 张恒志 +1 位作者 张剑 姜良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4-1675,共12页
制造系统中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调度对于提高制造系统效益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AGV调度也是十分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将AGV调度优化问题分为3类:AGV静态调度、AGV动态调度、AGV同时调度(与其他资源联... 制造系统中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调度对于提高制造系统效益和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AGV调度也是十分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将AGV调度优化问题分为3类:AGV静态调度、AGV动态调度、AGV同时调度(与其他资源联合调度)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包括传统分析方法、建模与仿真方法、智能优化算法、混合优化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当前AGV调度优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 调度 动态调度 同时调度 智能优化
下载PDF
高速列车智能诊断与故障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梁建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综合运用列车运维产生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提取智能诊断模型,对车载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是建立高速列车智能诊断和故障预测系统的思路和方法.以转向架关键轴承的可靠性监测和故障预警作为案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在轨道交通装... 综合运用列车运维产生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提取智能诊断模型,对车载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是建立高速列车智能诊断和故障预测系统的思路和方法.以转向架关键轴承的可靠性监测和故障预警作为案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在轨道交通装备故障预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轴承监测系统记录的原始数据和诊断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该研究对于提高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性.高速列车运维的长期实践表明,整体框架和建模方法对于现阶段建立系统的、分层次的高速列车智能诊断和故障预测系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提高列车检修效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预测性维护 智能动车组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轴承检测
下载PDF
中国高速列车气动减阻优化综述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田 戴志远 +2 位作者 刘加利 吴娜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80,共22页
研究了中国高速列车气动减阻优化进展,总结了典型部件的压力分布特性与各部件在列车气动阻力中的贡献占比,评析了惰行试验、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3种列车气动阻力研究方法,论述了和谐号、复兴号等系列列车头型气动性能的差异,阐述了高速... 研究了中国高速列车气动减阻优化进展,总结了典型部件的压力分布特性与各部件在列车气动阻力中的贡献占比,评析了惰行试验、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3种列车气动阻力研究方法,论述了和谐号、复兴号等系列列车头型气动性能的差异,阐述了高速列车头型气动减阻优化方法与技术,梳理了转向架区域、车端连接处、受电弓及导流罩等局部不平顺区域的气动减阻措施,归纳了适用于高速列车的前沿减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各有优缺点,经过风洞试验有效验证的数值模拟是准确计算列车气动阻力的有效途径;列车气动阻力中贡献占比的主要部件为头车、尾车、转向架、受电弓与车端连接处;由于现有高速列车的高度流线化,头型优化较难实现大幅度的减阻,改善转向架区域裙板、设计全包外风挡与优化受电弓和导流罩外形是进一步减阻的有效措施;减阻降噪、提升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等多目标优化是列车头型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直接寻优计算或者代理模型寻优计算能够提高优化效率与降低优化设计成本;未来应重点研究高速列车的仿生表面微结构、吹吸气流动控制、等离子体减阻与涡流发生器减阻技术,实现中国高速列车的绿色、节能、高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减阻优化 空气动力学 气动阻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研究——兼论媒介素养教育对“工匠精神”传播的推动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珂 《中国报业》 2018年第2期32-33,共2页
新媒体为网民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驳杂、优劣难判断的后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网络匿名的发言环境,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获得了网络赋权,在评价和转发中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媒介素养缺乏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从新... 新媒体为网民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驳杂、优劣难判断的后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网络匿名的发言环境,让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获得了网络赋权,在评价和转发中容易形成网络暴力,媒介素养缺乏的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从新闻传播、教育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媒体、学校和企业如何发挥各自特长,创建系统的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体系,提升青少年媒体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青少年 教育 工匠精神
原文传递
基于实车试验的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1
作者 韩运动 姚松 +1 位作者 陈大伟 梁习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4-1412,共9页
搭建列车空气动力学在线实车高精测试平台,对列车通过隧道及隧道交会工况下的压力波特性进行实车测试;探究运行速度、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长度、交会位置等因素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规律;根据隧道内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内传播、反射... 搭建列车空气动力学在线实车高精测试平台,对列车通过隧道及隧道交会工况下的压力波特性进行实车测试;探究运行速度、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长度、交会位置等因素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规律;根据隧道内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内传播、反射、叠加的原理,推导出隧道通过及隧道交会工况下,最不利单线隧道长度、最不利双线隧道长度、最不利交会位置、最不利编组长度等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幅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车内压力幅值与列车速度的n次方成正比,n的范围为1.3~1.8,n随着隧道长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安全性指标提供了压力波评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交会 隧道 压力波
下载PDF
时速600km磁浮列车驶入隧道时初始压缩波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2
作者 梅元贵 赵汗冰 +1 位作者 陈大伟 杨永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为分析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特征,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和SST κ-ω湍流模型,基于重叠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以国内正在研发的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头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的计算模... 为分析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特征,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和SST κ-ω湍流模型,基于重叠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以国内正在研发的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头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速磁浮列车驶入隧道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距隧道进口端内不同距离横截面上不同测点的压力及压力变化率,得到了车头驶入隧道洞口初始压缩波的空间分布特性和传播特性,以及不同速度对初始压缩波波动幅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压缩波在列车驶入隧道前开始形成,形成初期具有三维特性,在隧道截面同一高度上,靠近车体一侧的初始压缩波压力要比远离车体一侧大;在隧道截面同一侧,靠近车体一侧高度越低,初始压缩波压力越大,而远离车体一侧初始压缩波压力与高度无关;当列车驶入隧道一定距离后,在列车头部前方约36 m处隧道内同一断面处压力相同,初始压缩波由三维波变成一维平面波;在列车流线型头部驶入隧道约0.15 m时,位于隧道300 m测点处的初始压缩波的压力变化率达到最大值;列车速度越高,初始压缩波压力峰值越大,位于隧道100 m处测点的初始压缩波的压力峰值与列车速度的2.5次方近似成正比,压力变化率峰值与速度的3次方近似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重叠网格法 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湍流流动方程 初始压缩波
原文传递
摆动光纤激光-CMT复合焊接6A01-T5铝合金型材接头的气孔特征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温鹏 栗忠秀 +4 位作者 张松 王传强 毛镇东 韩晓辉 吴世凯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3-63,共11页
采用摆动光纤激光-CMT电弧复合焊接方式对高速列车用带锁底6A01-T5铝合金型材进行焊接工艺试验。采用优化的焊接参数得到了表面成形均匀、外观无缺陷的良好接头,并对接头进行了气孔分布特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摆... 采用摆动光纤激光-CMT电弧复合焊接方式对高速列车用带锁底6A01-T5铝合金型材进行焊接工艺试验。采用优化的焊接参数得到了表面成形均匀、外观无缺陷的良好接头,并对接头进行了气孔分布特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激光复合焊缝成形优良,内部横、纵截面上气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3%、0.06%,且以形状规则、直径小于50.0μm的圆形气孔为主,与光束不摆动时相比,焊缝内的工艺性气孔得到了明显抑制;焊缝中心为树枝晶组织,二次枝晶明显弱化;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值低于母材,为软化区;复合焊接接头的极限疲劳强度为105.0MPa,抗拉强度平均值为223.19MPa,抗拉强度达到了母材的84.22%;接头拉伸断口呈韧窝状,具有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摆动激光 复合焊接 6A01-T5铝合金 气孔 显微组织 接头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速列车座椅舒适度评估与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魏峰 董石羽 +3 位作者 徐伯初 支锦亦 郭小锋 陆冀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为将高速列车乘客座椅舒适度影响因素中的定性问题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与分析,以乘客的生理、安全、行为、心理和审美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乘客需求分析的高速列车乘客座椅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座椅舒适度的综合评价... 为将高速列车乘客座椅舒适度影响因素中的定性问题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与分析,以乘客的生理、安全、行为、心理和审美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乘客需求分析的高速列车乘客座椅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座椅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以高速列车二等座椅的设计方案为例进行了舒适度综合评价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有效针对不同列车座椅设计方案进行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比较和分析,为座椅的设计评估和企业的选型提供了可量化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座椅舒适度 FAHP 需求分析 评价模型 高速列车
下载PDF
海洋工程用铝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侯悦 田原 +2 位作者 赵志鹏 徐琦 陈守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海洋工程用铝合金部件在服役环境下引发的点蚀、晶间腐蚀等已成为困扰机器装备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关键问题。目前,阴极保护、缓蚀剂、阳极氧化和保护涂层是针对海洋环境中铝合金腐蚀的常用防护措施。阐述了海洋工程装备常用的铝合金类... 海洋工程用铝合金部件在服役环境下引发的点蚀、晶间腐蚀等已成为困扰机器装备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关键问题。目前,阴极保护、缓蚀剂、阳极氧化和保护涂层是针对海洋环境中铝合金腐蚀的常用防护措施。阐述了海洋工程装备常用的铝合金类型和使用场所,发现5系和6系铝合金是船舶制造和海洋平台搭建的首选材料,其中,具备优异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的5系铝合金一般用来制作甲板、储存装置等大型主要承力构件。重点综述了铝合金在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全浸区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制,经对比发现,与钢不同,铝合金在海水全浸区的腐蚀最严重,而在环境最恶劣的浪花飞溅区腐蚀损伤相对较轻;点蚀、晶间腐蚀是2种典型的铝合金腐蚀类型,同时应力腐蚀、微生物腐蚀也制约着铝合金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当前在海洋环境中对铝合金腐蚀防护采取的几种措施,指出工程实际中采用的防护方式为2种及2种以上措施的联合使用,并提出铝合金未来在失效行为分析、性能优化和涂层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研发在极端海洋环境下服役的铝合金及其防护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海洋环境 海洋工程装备 点蚀 晶间腐蚀 防护措施
下载PDF
残余应力检测与消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铁浩 王洋 +4 位作者 方喜风 赵毅 刘雪梅 李亚辉 梁鹏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残余应力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强度及相关性能,对残余应力的检测及消除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从残余应力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入手,介绍了钻孔法、X射线衍射法、磁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等测量残余应力的手段以及研... 残余应力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强度及相关性能,对残余应力的检测及消除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从残余应力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入手,介绍了钻孔法、X射线衍射法、磁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等测量残余应力的手段以及研究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热处理法、振动时效法、超声波冲击法等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钻孔法 X射线衍射法 振动时效
下载PDF
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光 任尊松 袁雨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车轮扁疤是铁道车辆车轮踏面的缺陷形式之一,对轮轨动力和运用安全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弹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且将车轮扁疤伤损考虑为车轮轮径变化.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力、轮对振动及轮轨接触性... 车轮扁疤是铁道车辆车轮踏面的缺陷形式之一,对轮轨动力和运用安全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弹性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且将车轮扁疤伤损考虑为车轮轮径变化.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轮扁疤伤损对高速列车轮轨冲击力、轮对振动及轮轨接触性能等的影响,并结合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得到了不同速度等级下车轮扁疤长度安全限值.结果表明,弹性车辆系统模型可以准确体现轮对旋转运动特征.车轮扁疤伤损对轮轨系统垂向和横向均产生冲击作用,对轮轨系统垂向冲击作用尤为明显,将显著增大轮对旋转振动频率及其倍频对应的振动能量,且会激起轮对中高频弹性共振.车轮出现40mm扁疤时,随着车轮旋转运动,轮轨接触点向轮背侧出现周期性横移,轮轨接触斑面积最大可达142mm2,轮轨纵向和横向蠕滑率分别增大4%和16%.轮轨力、轮对振动加速度及轮轨磨耗指数均会随车轮扁疤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列车运行速度在300km/h及以下时,车轮扁疤长度需限制在30mm;当列车运行速度达到350km/h时,车轮扁疤长度需限定在2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高速列车 车轮扁疤 安全性 轮轨接触 高频冲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唐飞龙 韩庆军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以当前地铁车辆运行能耗的现状为出发点,从牵引净能耗和辅助能耗两方面分析了地铁能耗的主要构成和线路设计中的信号控车、节能坡、节能供电等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列车能耗现状分析,分别从减小列车质量和提升关键系统效率等方面提出节能... 以当前地铁车辆运行能耗的现状为出发点,从牵引净能耗和辅助能耗两方面分析了地铁能耗的主要构成和线路设计中的信号控车、节能坡、节能供电等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列车能耗现状分析,分别从减小列车质量和提升关键系统效率等方面提出节能措施,分析了高频辅助变流器、变频空调和智能照明等新技术应用可带来的节能效果,从而为地铁运营节能优化和地铁车辆应用选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能耗 节能 运行阻力 永磁电机 轻量化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车辆应用展望 被引量:21
19
作者 魏阜伦 衣海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详细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辆应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可为碳纤维... 文章首先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详细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车辆研发、制造、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辆应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可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应用展望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列车乘客综合舒适度评价体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赖森华 陈春俊 +2 位作者 闫磊 何智颖 李艳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296-301,共6页
为建立针对不同乘坐体验的车内舒适度以及站内舒适度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地铁列车乘客舒适性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密度、噪声、气压波动以及车内设施是影响地铁车... 为建立针对不同乘坐体验的车内舒适度以及站内舒适度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地铁列车乘客舒适性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密度、噪声、气压波动以及车内设施是影响地铁车内乘坐舒适性的显著因素,票价是影响站内乘客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乘坐体验乘客的模型可知,体验倾向不舒适的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有更高的需求,体验倾向舒适的乘客对车辆运行指标更为关注。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地铁列车舒适性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层次分析法 综合舒适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