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技术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郭博文 罗聃 周红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3-2951,共19页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构建未来清洁社会的重要支撑。在众多制氢技术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电能,并通过电解水制备高纯度氢气是最具潜力的制氢路线之一。本文在介绍三种电解水制氢技术及核心部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电解水...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构建未来清洁社会的重要支撑。在众多制氢技术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电能,并通过电解水制备高纯度氢气是最具潜力的制氢路线之一。本文在介绍三种电解水制氢技术及核心部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电解水析氢催化剂,特别是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及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本文最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耦合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简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项目的开发进展。文章指出,随着电力成本下降,高效、稳定、经济的析氢催化剂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将成为解决能源消纳、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我国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电解水 催化剂 再生能源 纳米催化剂
下载PDF
新型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高佳佳 米媛媛 +2 位作者 周洋 周红军 徐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62-2971,共10页
氢能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生产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成本大幅度下降,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氢能被广泛利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储存。本文重点讨论了四类新型储氢材料,即金属络合氢化物储氢材料、碳纳米管储氢材料、沸... 氢能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生产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成本大幅度下降,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氢能被广泛利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储存。本文重点讨论了四类新型储氢材料,即金属络合氢化物储氢材料、碳纳米管储氢材料、沸石以及新型沸石类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文章指出:金属络合氢化物储氢材料储存压力低但循环稳定性差;碳纳米管储氢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安全性高且易脱氢,然而目前对其储氢机理认识不够成熟;沸石以及新型沸石类材料价格低廉,但是对反应条件的要求高;有机液态储氢材料被认为是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的可行选择,然而昂贵的成本和苛刻的反应条件限制了其发展。文章指出后续需要改进并开发具有较高存储容量和具有经济价值的储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金属络合氢化物 碳纳米管 沸石以及新型沸石类材料 有机液态储氢材料
下载PDF
耐候钢锈层及其稳定化处理现状 被引量:20
3
作者 林鹏飞 杨忠民 +1 位作者 陈颖 李昭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5,共8页
耐候钢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但是稳定化锈层形成较慢,在耐候钢使用前对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缩短锈层稳定化形成时间和防止锈液流挂。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耐候钢的发展情况,以及耐候钢稳定化锈层的形成过程和锈层的组成与结构,分为以γ-F... 耐候钢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但是稳定化锈层形成较慢,在耐候钢使用前对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缩短锈层稳定化形成时间和防止锈液流挂。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耐候钢的发展情况,以及耐候钢稳定化锈层的形成过程和锈层的组成与结构,分为以γ-FeOOH为主的疏松外锈层和以α-FeOOH为主的致密内锈层;介绍了表面锈层保护机理,包括物理阻隔、阳极钝化保护、缓蚀剂保护和离子选择性渗透保护;为了探究耐候钢最佳使用方式,综述了当前耐候钢的使用方法,主要分为裸露、涂装以及锈层稳定化处理后使用,提出了耐候钢锈层稳定化处理的技术要点,即选择合适的成膜材料和促进α-FeOOH形成的促进剂,并展望了今后锈层稳定化处理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耐候钢 锈层 稳定化处理 保护机理
原文传递
纳米颗粒抑制CO2驱过程中沥青质沉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叶航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罗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6,共11页
CO2驱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具有易注入、易混相等优势,但其驱油过程中会带来沥青质沉积问题,导致储层孔喉堵塞、润湿性变化及渗透率降低。纳米颗粒在抑制沥青质沉积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从分子结构... CO2驱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具有易注入、易混相等优势,但其驱油过程中会带来沥青质沉积问题,导致储层孔喉堵塞、润湿性变化及渗透率降低。纳米颗粒在抑制沥青质沉积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从分子结构层面讨论了纳米颗粒抑制沥青质沉积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中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展望。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和分散作用抑制沥青质沉积,吸附作用依靠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与沥青质的强极性基团之间的静电吸引而使纳米颗粒包覆在沥青质分子表面,从而避免沥青质沉积;分散作用则主要通过接枝在颗粒表面的有机链,与沥青质分子形成范德华力或空间位阻,从而破坏沥青质分子间的自缔合作用,达到抑制沥青质沉积的效果。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室内研究阶段,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经济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了其大规模现场应用。开发出稳定性好、经济效益高、环境友好的新型纳米流体是未来研究的关键,建立更为精确的数学模型也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沥青质 低渗透油藏 CO2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压缩学时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海燕 代小平 +2 位作者 张瑛 宋卫余 张楠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7期35-41,共7页
在无机化学教学学时压缩的背景下,综合考虑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度调整、拓宽和深化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并基于OBE理念,采用"模块化"教学、"分层化"教学及"专题研讨式"教... 在无机化学教学学时压缩的背景下,综合考虑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度调整、拓宽和深化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并基于OBE理念,采用"模块化"教学、"分层化"教学及"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知识-能力"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模块化教学 分层化教学 专题研讨式教学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探索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泉 周洋 张瑛媛 《科技风》 2020年第29期30-31,共2页
在信息化的今天,海量的数字信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资源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固有形式,以多元教学平台为介... 在信息化的今天,海量的数字信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资源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固有形式,以多元教学平台为介质,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深度学习,提升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 翻转课堂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CO2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曲海莹 刘琦 +3 位作者 彭勃 罗聃 刘双星 刘柬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纳米颗粒稳泡技术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仍处于室内研究阶段。对纳米颗粒稳泡技术的研究背景、作用机理、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分子能产生协同作用,抑制CO2气泡的破灭、聚并和歧化,延长液... 纳米颗粒稳泡技术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仍处于室内研究阶段。对纳米颗粒稳泡技术的研究背景、作用机理、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分子能产生协同作用,抑制CO2气泡的破灭、聚并和歧化,延长液膜的排液时间,延缓泡沫破裂速度,提高CO2泡沫体系在驱油过程中的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半衰期是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的2.5倍以上;经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0%,最高可达30%以上。然而,过量的纳米颗粒会导致CO2泡沫体系的表面张力增加,发泡性能变差,泡沫体积和波及体积减小;不同种类的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不同的协同作用。因此,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筛选与评价,是纳米颗粒稳泡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泡沫体系 协同稳泡 性能评价 提高采收率 CO2驱油
下载PDF
改性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旭 徐海 +2 位作者 徐立新 张宏 周琼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4,共7页
通过硝酸酸化处理及尼龙溶液浸渍上浆处理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制备高强度、高模量,同时具有低熔指和优异加工性能的CF增强尼龙6(PA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熔融指数仪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通过硝酸酸化处理及尼龙溶液浸渍上浆处理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制备高强度、高模量,同时具有低熔指和优异加工性能的CF增强尼龙6(PA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熔融指数仪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晶行为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A6溶液浸渍上浆处理后的CF表面形成了一层PA6薄膜覆盖层,大大增强了CF与PA6基体的结合力,改善了CF的分散性,提升了复合材料整体的强度与模量,改性CF加入量为8%(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升80.8%,弹性模量提升513.9%。进一步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分析表明,改性CF的加入能够促进PA6由γ晶型向更稳定的α晶型转变,提高其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使复合材料的结晶更加均匀、完善,从而提高体系黏度,降低复合材料熔融指数,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碳纤维 挤出加工 结晶行为
下载PDF
智能纳米化学驱油剂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玉松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罗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共5页
详细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理、国内外典型智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性能,对驱油材料分类比较,进而对智能纳米化学驱油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智能纳米驱油剂具有独特的驱油特性,可以适应特定油藏环境的特殊要求,... 详细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理、国内外典型智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性能,对驱油材料分类比较,进而对智能纳米化学驱油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智能纳米驱油剂具有独特的驱油特性,可以适应特定油藏环境的特殊要求,是今后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智能纳米 化学驱油剂 驱油机理 纳米流体
下载PDF
两种新型曼尼希碱缓蚀剂的性能及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吕祥鸿 张晔 +3 位作者 闫亚丽 侯娟 李健 王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ZJ-1、ZJ-2两种曼尼希碱缓蚀剂,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评价两种缓蚀剂对P110钢的缓蚀效果,并探讨其缓蚀作用机理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缓蚀剂在1 mol/... 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ZJ-1、ZJ-2两种曼尼希碱缓蚀剂,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评价两种缓蚀剂对P110钢的缓蚀效果,并探讨其缓蚀作用机理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缓蚀剂在1 mol/L NaCl+CO2环境中对P110钢均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其中ZJ-1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更好,缓蚀效率可达92.06%;两种缓蚀剂均为阳极控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通过缓蚀剂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吸附膜使得腐蚀过程的电极反应都难于进行,从而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ZJ-1和ZJ-2缓蚀剂分子均可驱替水分子而吸附在金属表面,其活性原子N和O提供的孤对电子与金属表面Fe原子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力,相比于ZJ-2曼尼希碱缓蚀剂,ZJ-1曼尼希碱缓蚀剂分子与Fe表面的吸附能更高,缓蚀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曼尼希碱 缓蚀作用机理 吸附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焦淑静 张慧 薛东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3,共7页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泥页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热演化成熟度适宜,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I型和II型为主;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油,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扫描电镜具有放大倍数高,图像立体感强,制样方法简单等优点,使得...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泥页岩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阶段,热演化成熟度适宜,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I型和II型为主;大量烃类滞留于烃源岩中,形成页岩油,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扫描电镜具有放大倍数高,图像立体感强,制样方法简单等优点,使得显微组分原始状态及与矿物接触关系得以保存,是研究有机显微组分的良好手段。芦草沟组页岩有机显微组分种类丰富,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通过形貌特征、赋存状态及化学成分识别出了腐泥组、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和动物有机碎屑,五大显微组分组中的沥青质体、镜质体、丝质体、孢粉体、角质体、树脂体和动物碎屑体等七种显微组分,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显微组分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芦草沟组页岩中,沥青质体是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页岩 有机质 有机显微组分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文奇 陈通 +3 位作者 叶海木 张淑景 徐军 郭宝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16-6231,共16页
相对于传统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的物质,作为解决塑料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对本课题组生物降解聚酯结构设计、改性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无规... 相对于传统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的物质,作为解决塑料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对本课题组生物降解聚酯结构设计、改性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无规/嵌段共聚的方式在聚二元酸二元醇酯中引入共聚单体单元、长/短支化结构可有效对材料的结晶性能、熔体强度等性能进行调控,进而实现对材料加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生物降解速率的调控。通过对聚合工艺的创新优化,实现高分子量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并阐明了其聚合机理;进一步,通过在不饱和聚酯中引入Diels-Alder反应/金属配位活性位点实现可逆交联弹性体的制备。对聚二元酸二元醇酯的结晶结构调控与结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晶成核动力学测定高分子结晶次级临界核尺寸的方法;基于类质同晶构型构象匹配设计了新型高效大分子型成核剂。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成了年产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共聚酯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已应用于一次性餐具、超市购物袋和地膜的制备,并在新疆进行了农田可降解地膜的应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元酸二元醇酯 全生物降解材料 共聚 结晶 产业化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静电场描绘及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春丹 李秋真 +2 位作者 张程 张万松 杨振清 《物理与工程》 202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鉴于疫情防控期间物理实验的居家学习难度,以静电场描绘实验为例,针对其打点量多造成的数据测算和处理量大、复杂且耗时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中的相机及Geogebra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利用手机完成实验后续的半径测量、等势线绘制... 鉴于疫情防控期间物理实验的居家学习难度,以静电场描绘实验为例,针对其打点量多造成的数据测算和处理量大、复杂且耗时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中的相机及Geogebra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利用手机完成实验后续的半径测量、等势线绘制、数据拟合及三维等势面的模拟等过程。相比于其他测算方法,基于智能手机的静电场描绘方法可行性及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且模拟的电场分布图像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提高实验效率并加强对静电场分布的把握,对物理实验的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实验教学 静电场描绘实验 智能手机 Geogebra软件
下载PDF
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驱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晨伊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吕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12-4019,共8页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是一类由革兰氏阳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lipopeptide)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若干优点,如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更好的环境相容性,且在极端环境下稳定性好,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是一类由革兰氏阳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lipopeptide)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若干优点,如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更好的环境相容性,且在极端环境下稳定性好,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大规模生产实现工业化应用。本文介绍了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机制,并对其发酵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其生产经济性探索不同的策略,例如使用更便宜的原材料、优化培养基组分、优化反应器等,系统论述了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和其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同时针对其应用时的不足之处提出研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脂肽 表面活性素 非原位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械制图”课程的探索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泉 李叶青 +1 位作者 江皓 周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6期98-99,共2页
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区分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意义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机械制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调试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鞠斌杰 夏丹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4期82-84,共3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就业岗位缩减,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产生了很多就业心理问题。缺乏自我的调试能力,自我认知不明确以及过分依赖亲属朋友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心理问题,而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原...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就业岗位缩减,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产生了很多就业心理问题。缺乏自我的调试能力,自我认知不明确以及过分依赖亲属朋友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心理问题,而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原因。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从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建立心理辅导长效机制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心理问题 调试策略
下载PDF
绿电制氢生产氨的新场景与实践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晖 孟祥海 +2 位作者 魏景海 周红军 徐春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8-1102,共5页
伴随能源革命与电氢时代的来临,氨合成的原料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替。文章指出:在氢能产业重构的大背景下,由于中国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不易受产能、配额、原料及资源的限制,将有望成为电解水制氢及利用最大的产业链。氨合成也将从传统化石... 伴随能源革命与电氢时代的来临,氨合成的原料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替。文章指出:在氢能产业重构的大背景下,由于中国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不易受产能、配额、原料及资源的限制,将有望成为电解水制氢及利用最大的产业链。氨合成也将从传统化石原料制氢向电解水制氢合成氨过渡。文章提出:由绿电电解水合成的氨除用于生产化肥外,有望替代重油用于船舶燃料,也可做储能调峰用于煤电厂代煤减碳生产尿素。氨合成的应用场景也将从传统化石原料合成氨尿素工厂转向光伏风电厂制氢生产氨,从而利用煤电厂烟气回收二氧化碳与氨生产可再生尿素。油气田电解水制氢生产氨,可实现地上电-氢-氨、地下油气的耦合联产。伴随光伏风电制氢与氨合成技术的变革与进展,势必将带来如氨运输、电解水副产氧消纳、氨合成副产蒸汽消纳等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减排 电化学合成氨 尿素 氢能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稠油中沥青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洋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吕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4-1585,共12页
稠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高是造成稠油高黏度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通过降解重组分可降低稠油的平均分子量,从而降低稠油黏度。本文从沥青质的结构与组成出发,阐述了微生物对沥青质... 稠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高是造成稠油高黏度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通过降解重组分可降低稠油的平均分子量,从而降低稠油黏度。本文从沥青质的结构与组成出发,阐述了微生物对沥青质的降解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微生物降解沥青质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微生物对沥青质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将多环芳烃进行开环降解、将长链正构烷烃降解为短链、将杂环化合物进行开环除去杂原子三个方面。但因沥青质的分子量较大且组成有着不确定性,所筛选的微生物是否能够高效地降解储层中原油所含沥青质仍需进一步探究,因此高效沥青质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改造菌株应是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此外,通过菌株的复配,利用菌株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达到更为高效降解沥青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降解 沥青质 降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纳米颗粒强化胺法吸收CO2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航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罗聃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纳米颗粒因具有良好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能够强化CO2捕集传质性能而备受青睐,其可增大胺法吸收CO2过程中的传质系数并减少溶剂再生所需的能量,有望进一步提高CO2捕集效...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纳米颗粒因具有良好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能够强化CO2捕集传质性能而备受青睐,其可增大胺法吸收CO2过程中的传质系数并减少溶剂再生所需的能量,有望进一步提高CO2捕集效率、降低能耗。本文从纳米颗粒强化胺法吸收CO2过程出发,讨论了纳米颗粒强化吸收的3种机理(抑制气泡聚并机理、传输机理、边界层混合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纳米颗粒强化CO2吸收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纳米颗粒对CO2吸收过程的强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对该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CO2捕集 强化胺法 化学吸收 气液传质 强化机理
下载PDF
温度影响席夫碱缓蚀剂吸附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慧慧 陈长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6-794,共9页
研究了所合成的两种含有苯基基团的席夫碱缓蚀剂(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在不同温度下对N80钢在0.5%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探讨了温度影响席夫碱缓蚀剂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B-... 研究了所合成的两种含有苯基基团的席夫碱缓蚀剂(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在不同温度下对N80钢在0.5%盐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探讨了温度影响席夫碱缓蚀剂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B-S缓蚀剂和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在不同温度下始终大于BB-S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表明,两种席夫碱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现象与席夫碱缓蚀剂中苯环较大的空间位阻、分子热运动、分子吸附构型以及前线轨道能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缓蚀剂 温度 吸附 苯环 脱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