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被引量:895
1
作者 侯可军 李延河 田有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利用激光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对30~1065Ma的系列锆石进行了详细的定年研究。包含离子计数器的多接收系统使得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信号可以同时静态接收,并且不同质量数的峰基本上都是平坦的,进而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数据... 利用激光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对30~1065Ma的系列锆石进行了详细的定年研究。包含离子计数器的多接收系统使得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信号可以同时静态接收,并且不同质量数的峰基本上都是平坦的,进而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数据,均匀锆石颗粒207Pb/206Pb、206Pb/238U、207Pb/235U比值的测试精度(2σ)均为2%左右,对锆石标准的定年精度和准确度在1%(2σ)左右;不同质量数同位素信号的同时静态接收使得剥蚀时间缩短,剥蚀深度变浅,相比LA-ICP-MS方法,提高了激光剥蚀的空间分辨率。对5个锆石标准和2个实际样品的测试表明,206Pb/238U年龄测定误差在1%(2σ)以内,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值完全一致,测试精度达到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 LA-MC-ICP-MS U-PB年代学
下载PDF
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 被引量:661
2
作者 侯可军 李延河 +3 位作者 邹天人 曲晓明 石玉若 谢桂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95-2604,共10页
本研究利用Thermo Finngan Neptune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和Newwave UP213激光剥蚀系统对两个国际锆石标准和一个实验室锆石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测得的TEMORA、GJ1和FM02锆石标准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700±64 (2SD,N... 本研究利用Thermo Finngan Neptune型多接收等离子质谱和Newwave UP213激光剥蚀系统对两个国际锆石标准和一个实验室锆石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测得的TEMORA、GJ1和FM02锆石标准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700±64 (2SD,N=22),0.282008±25(2SD,N=26)和0.282967±44(2SD,N=27),该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值完全一致。采用不同的剥蚀直径对FM02锆石标准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分析结果来看,GJ1和FM02的Hf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小,是Hf同位素LA-MC-ICP-MS测试的理想标准锆石。文中还对四个不同地区的锆石Hf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结合前人研究,对其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HF同位素 MC-ICP-MS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40
3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生代 三大成矿期次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637
4
作者 潘桂棠 莫宣学 +6 位作者 侯增谦 朱弟成 王立全 李光明 赵志丹 耿全如 廖忠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1-533,共13页
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 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单元划分一直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的分析数据,对冈底斯带的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讨论了冈底斯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冈底斯带可划分为6类不同的构造单元和18个次级单元,这些不同级别的构造划分较为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冈底斯带的地质面貌。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火山岩浆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冈底斯带不是简单的地块、陆块或地体,而很可能是以隆格尔-念青唐古拉为主轴,经历石炭-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六次造弧增生作用和相关的弧-陆、陆-陆碰撞作用并最终定型于新生代晚期的复合造山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很可能受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雅鲁藏布洋向北的双向俯冲的制约。强调以增生弧为背景的火山岩浆弧(如昂龙岗日火山岩浆弧、东恰错弧、桑日火山弧)可能是冈底斯地区寻找斑岩铜矿的最佳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历史 构造单元 双向俯冲 造弧作用 冈底斯造山带
下载PDF
南岭地区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84
5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1 位作者 郭春丽 陈毓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9-2338,共10页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这些伸展带与东西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心区,NE向十杭带与南岭中脊部EW向古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形成湘南最大的钨锡矿集区。在中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NNE方向走滑,导致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相应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出现在武夷山以东地区,但在包括南岭地区在内的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盆岭构造,NNE向的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与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隆起相间分布,在一些盆地可见130~90Ma侵位的、面积不大却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其锡多金属矿化,构成华南地区大规模锡多金属矿化作用,但这次成矿作用在南岭地区并不十分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钨锡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南岭地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 被引量:477
6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3 位作者 郭春丽 袁顺达 程彦博 陈毓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26,共17页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中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 以广泛地质调查和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精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出现于三个阶段,即晚三叠世(230-210Ma)、中晚侏罗世(170-150Ma)和早中白垩世(134-80Ma)。晚三叠世矿化组合为钨锡铌钽;中晚侏罗世的矿化组合进一步分为170-160Ma斑岩-矽卡岩铜矿和160-150Ma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白垩纪矿化虽然持续了54Ma,但主要峰期在100-90Ma,主要矿化组合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和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钨锡铌钽矿化成因上与过铝质二云母花岗岩有关,是华北、华南和印支三大板块后碰撞过程的成岩成矿响应。在180Ma左右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于170-160Ma期间可能由于俯冲板片局部多处撕裂而形成Ⅰ型或埃达克质岩石和有关的的斑岩铜矿,紧接着在南岭地区于160-150Ma期间俯冲板块开天窗,软流圈物质直接涌入上地壳,形成了一种壳幔混合型高分异花岗质岩石及其钨锡多金属矿床。在135Ma左右由于俯冲板块改变了运动方向,由斜向俯冲调整到几乎平行大陆边缘沿NE方向走滑,造成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而形成了大量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侵位及其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化系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化系统和热液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 斑岩铜矿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多阶段成矿 中生代 构造演化与成矿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地区钦杭成矿带地质特征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447
7
作者 毛景文 陈懋弘 +1 位作者 袁顺达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58,共23页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 钦杭成矿带位于华南板内,尽管是扬子与华夏古陆在新元古代拼接部位,但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本文在梳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钦杭带及旁侧矿床归纳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个成矿亚系列,即: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锌矿床成矿系列和燕山期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后者可以进一步分为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白垩纪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铅锌钨锡矿床成矿亚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基本特点、形成过程、时空分布关系和成矿规律。初步认为其成矿背景为:新元古代的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形成于弧后或弧前盆地,由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因而更可能为弧前盆地;中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可能是俯冲板片沿古钦杭结合部位发生局部重熔,形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然后上侵定位与成矿;而160~150Ma的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大花岗岩事件可能与板片窗有关,钦杭带中段是板片窗的西部边界,也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中心,因而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成矿;135Ma之后,由于俯冲板片运动方向发生调整,从斜俯冲变成几乎平行大陆边缘运动,导致大陆大规模岩石圈伸展,相应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矿产资源聚集在火山盆地和断陷盆地。此外,结合前人工作和以往工作的基础,提出了在钦杭成矿带进一步找矿勘查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脉状铜铅锌矿床 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 中晚侏罗世 白垩纪盆地 成矿多样性 钦杭成矿带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 被引量:412
8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2 位作者 李晓峰 张长青 梅燕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段 ,前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 ,后一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 1 4 0~ 1 2 5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 ,同时 ,也是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以钨锡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多金属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被引量:370
9
作者 毛景文 张作衡 +2 位作者 余金杰 王义天 牛宝贵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提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30~110Ma 3个时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3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中生代 大规模成矿 地球动力学 金属矿床 辉钼矿 3期成矿事件 矿床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被引量:311
10
作者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0-308,共9页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 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矿床, 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 在全球中生代成矿作用中首屈一指, 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 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矿床, 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 在全球中生代成矿作用中首屈一指, 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 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科发展中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 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指出方向, 而且对认识中国大陆乃至东亚_西太平洋的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花岗岩类的形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成矿大爆发 中国东部 矿床成矿 多金属矿
下载PDF
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 被引量:288
11
作者 毛景文 华仁民 李晓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9,共9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一性, 在成矿区带中绝大多数矿床基本上仅出现于几个空间比较小的大型矿集区内。本文提出研究大型矿集区必须着眼于大尺度( 成矿大环境) , 切入中尺度( 大型矿集区) , 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交叉, 理清成矿过程, 建立成矿模型, 进而有效地提取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 大型矿集区 地球动力学 矿床成矿
下载PDF
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11
12
作者 翟明国 吴福元 +7 位作者 胡瑞忠 蒋少涌 李文昌 王汝成 王登红 齐涛 秦克章 温汉捷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以稀有、稀散和稀土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未来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将会为这些资源的持... 以稀有、稀散和稀土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未来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将会为这些资源的持续安全供给进行不懈努力。本文扼要总结了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为"稀"、"伴"和"细";提出关键金属矿床的五种主要类型,即花岗岩-伟晶岩型、碱性岩-碳酸岩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热液贱金属硫化物型和风化-沉积型;建议应重点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关键金属元素多圈层循环与超常富集机理以及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高效清洁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 矿床类型 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被引量:293
13
作者 侯增谦 潘桂棠 +16 位作者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43,共23页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碰撞(...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Ma)和后碰撞(25-0Ma)3个阶段。其中,晚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和SN向挤压背景之下,以陆内俯冲、大规模逆冲推覆、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为特征,导致了区域尺度的地壳缩短及藏东富碱斑岩和碳酸岩一正长岩、藏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大规模产出。晚碰撞期成矿作用强烈发育,主要集中于高原东缘的构造转换带,成矿高峰期集中于(35±5)Ma。现已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有关的斑岩型Cu-Mo(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玉龙斑岩铜矿带(40~36Ma);②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有关的REE成矿事件,在二叠纪攀西古裂谷带内发育勉宁-德昌喜马拉雅期REE成矿带(41~27Ma);③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有关的热卤水型Pb-Zn-Ag-Cu成矿事件,集中产出于兰坪盆地,形成大型Pb-Zn-Ag矿集区(40-30Ma);④与大规模剪切系统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哀牢山大型Au矿带(63~28Ma)。晚碰撞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陆内转换造山环境,受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控制,受控于统一的深部作用过程,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幔源或壳很混源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晚碰撞转换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晚碰撞 转换成矿 动力学背景 深部过程 构造控制 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被引量:299
14
作者 佘宏全 李进文 +5 位作者 向安平 关继东 杨郧城 张德全 谭刚 张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1-594,共24页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b测年点的同位素年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的锆石年龄数据总体上出现840~780Ma,530~440Ma,330~280Ma,240~190Ma,180~160Ma和150~120Ma等多个明显高峰值区间和>840Ma,770~540Ma和440~400Ma三个相对数据较少的空白地段,且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继承性锆石等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的年龄统计分布有良好的对应性。年龄数据的高峰值区间与该地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主要板块或微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吻合;而年龄空白区间则与主要的洋底扩张、被动陆缘时代相吻合。研究说明大量原岩锆石的测年数据与河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一样,可以用于研究物源区的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量单颗粒锆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研究,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新元古代陆壳生长、新元古代末期板块裂解,古生代期间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早中生代碰撞造山、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垮塌、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时期(晚三叠世)即已碰撞造山,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额尔古纳地区发育大量与碰撞有关的花岗岩、混合岩及碰撞后伸展跨塌有关的构造和岩石产物(盆岭构造、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和多金属成矿等),这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 花岗岩 构造演化 陆陆碰撞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276
15
作者 毛景文 Holly STEIN +5 位作者 杜安道 周涛发 梅燕雄 李永峰 藏文栓 李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测定 铜矿 金矿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被引量:267
16
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13 位作者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1 曲晓明 李光明2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58,共22页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_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_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_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_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_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_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_Au_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_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_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_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陆碰撞造山 构造-岩浆作用 深部过程 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被引量:272
17
作者 洪大卫 王式 +1 位作者 谢锡林 张季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41-456,共16页
大陆地壳的生长速率和地壳生长的位置均是地球科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大陆地壳生长模式认为 ,90 %的大陆地壳生长于 18亿年以前 ,显生宙以来的地壳生长不到整个地壳的 10 % ,主要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发现大... 大陆地壳的生长速率和地壳生长的位置均是地球科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现有的许多大陆地壳生长模式认为 ,90 %的大陆地壳生长于 18亿年以前 ,显生宙以来的地壳生长不到整个地壳的 10 % ,主要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近年来在兴蒙造山带发现大量具有新生地壳来源性质的花岗岩产生于 50 0~ 10 0Ma ,对上述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现有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 ,兴蒙造山带的显生宙花岗岩 ,不论形成于什么时代和什么构造背景 ,也不论属于何种成因类型 ,几乎都具有正ε(Nd ,t)值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tDM 。从西往东 ,随着时代逐渐变新ε(Nd ,t)值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花岗岩的tDM同由蛇绿岩和岛弧杂岩记录的古亚洲洋扩张的时间基本一致。只有一些在新元古代微陆块上的花岗岩才显示负ε(Nd ,t)值和较老的tDM,反映了其源岩包括前寒武纪地壳同地幔来源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兴蒙造山带的花岗岩具有地幔来源的ε(Nd ,t)值 ,说明这些花岗岩中有一部分 (例如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 )可能同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花岗岩的来源是被交代的地幔楔。而大面积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则可能是由 80 0~6 0 0Ma前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拉伸体制下部分熔融而成。如果情况是这样 ,显生宙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生长。板内岩浆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大陆地壳生长 钐同位素 钕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二叠纪碱性花岗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64
18
作者 洪大卫 黄怀曾 +2 位作者 肖宜君 徐海明 靳满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9-230,共12页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的碱性花岗岩(Rb-Sr年龄276—286Ma)生成于张性的构造环境,较西伯利亚板块同中朝板块之间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事件晚约60Ma,属于造山后的A型花岗岩,可作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但在中朝板块北缘晚石炭世-二叠纪只发育钙碱性的晚造山花岗岩,直到三叠纪才出现碱性正长岩。相邻两大板块边缘之间岩浆活动的非对称性可能是受板块间面积和质量差别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花岗岩 碱性 二叠纪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被引量:260
19
作者 侯增谦 曲晓明 +9 位作者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郑有业 聂凤军 高永丰 江思宏 李光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51,共23页
“后碰撞”作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定过程,以其重要的构造演化标示性特征和强烈的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涉及后碰撞的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如后碰撞期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程、岩浆发育序列和岩石构造组合、伸展成... “后碰撞”作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定过程,以其重要的构造演化标示性特征和强烈的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涉及后碰撞的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如后碰撞期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程、岩浆发育序列和岩石构造组合、伸展成矿作用与矿床系列组合等,尚未得到清楚完好的识别、理解和阐示。文章系统研究和总结了青藏高原后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特征,提出了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模型。研究表明,现今处于后碰撞阶段的青藏高原,中新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发育历史。后碰撞早期阶段主要发生下地壳流动与上地壳缩短(>18Ma):下地壳塑性流动并向南挤出,在藏南地区形成EW向延伸的藏南拆离系(STD)和高喜马拉雅,上地壳强烈逆冲推覆,在拉萨地体发育E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晚期阶段主要发生地壳伸展与裂陷(<18Ma):垂直碰撞带的EW向伸展,形成一系列横切青藏高原的NS向正断层系统(≤13·5Ma)及其围陷的裂谷系和裂陷盆地。后碰撞岩浆作用以形成钾质_超钾质火山岩、钾质埃达克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与淡色花岗岩为特征,集中发育于冈底斯构造_岩浆带和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藏南拆离构造有关,其他钾质_超钾质岩浆活动则与EW向地壳伸展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强烈而复杂,主要形成斑岩型Cu矿、热液脉型Sb_Au矿、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Ag_Pb_Zn矿以及现代热泉型Cs_Au矿等重要矿床类型。斑岩型Cu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岩浆起源于加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热液脉型Sb_Au矿发育于藏南拆离带及变质核杂岩周围,系中新世地热田浅成低温热液活动产物。热液脉型Ag_Pb_Zn矿主要产于拉萨地体内部的逆冲构造带内,与地壳流体的迁移汇聚过程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在上地壳层次受3大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后碰撞 钾质岩浆岩 成矿作用 深部过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被引量:252
20
作者 曲晓明 侯增谦 黄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5-366,共12页
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学 ,Re_Os同位素 ,硫、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 ,查明了矿化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 ,阐... 通过广泛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学 ,Re_Os同位素 ,硫、铅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 ,查明了矿化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 ,阐明了该带铜 (钼、金 )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关系。并通过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简要对比 ,指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完全有可能成为西藏的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具有形成世界级铜矿带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属钾玄岩至高钾钙碱性岩系。地球化学上以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Yb为特点 ;稀土元素则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平滑右倾型式。矿床具有自斑岩体向外由钾化→绢英岩化→青盘岩化的蚀变分带 ;矿化以岩浆期后阶段形成的脉状、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矿体为主 ,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含矿斑岩和硫化物具有一致的硫、铅同位素组成 ,硫同位素具幔源特征 ,铅同位素显示造山带铅特点。由南木矿区 5个辉钼矿样品得出了t =(14.6± 0 .2 0 )Ma的Re_Os等时线年龄 ,说明成矿时代与斑岩体的侵入时代 (2 0~ 14Ma)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碰撞造山带 花岗斑岩 斑岩铜矿带 成矿作用 矿化时代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