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4
1
作者 殷勇 方念乔 +2 位作者 王倩 聂浩刚 秦尊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研究区母岩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营力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砂砾级颗粒中。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颗粒粒径、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滨浅湖环境中砂砾级颗粒含量增加以及波浪淘洗对磁性矿物的富集作用 ,磁化率... 研究区母岩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营力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砂砾级颗粒中。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颗粒粒径、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滨浅湖环境中砂砾级颗粒含量增加以及波浪淘洗对磁性矿物的富集作用 ,磁化率较高 ;浅湖环境中粉砂增多 ,砂砾减少 ,磁化率较之滨浅湖有所降低 ;在低能的半深湖 /深湖环境中 ,由于缺乏磁性矿物的输入 ,磁化率再次降低 ;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湖岸湖沼环境由于有机质的稀释作用磁化率值最低 ,磁化率等环境替代指标以及和北半球气候变化阶段、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 ,将纳帕海近 6ka年来划分成 6个主要的环境演化阶段 ,32kaB .P .(14 .99m)和 15kaB .P .(6 .0 6m)分别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32~ 15kaB .P .期间出现的高湖面表明 ,虽然大气温度下降但有效湿度增加 ,全新世湖泊的急剧萎缩预示在大气温度增加的同时有效湿度降低 ,暖偏干构成了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演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磁化率 粒度 沉积相 相关性 古环境 古气候 中甸纳帕海
下载PDF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被引量:56
2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王英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而且在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十分明显。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在层序的低位域 ,沿盆地长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 ,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 ;沿短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 ,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 ,向湖区方向 ,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 ,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大量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坳陷深水湖盆 沉积相 地震剖面 三角洲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田正隆 戴英 +1 位作者 龙爱民 陈绍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4,共7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海域3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REE)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沉积物中REE水平及深度分布的变化特征,以特征金属元素为指标对3个站位进行了沉积区划分,同时对 REE与 10 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站分别为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大陆坡深海沉积区和碳酸盐沉积区,各站 REE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和 Eu负异常,每个站各层 REE分布模式线几乎重合;3 个站沉积物中 REE都与 Ti、Zr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其它金属元素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3个站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陆源上地壳物质。结合测年资料,认为该海域3个站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物源变化很小,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稀土元素 沉积物物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姚家组西部坡折带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辛仁臣 王英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1-624,共4页
沉积盆地的坡折带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场所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 -姚家组沉积时期西部明显发育富裕一级坡折带和泰康 -大安二级坡折带 .隐伏断裂、差异沉积与压实作用控制了坡折带的形成与演... 沉积盆地的坡折带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场所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 -姚家组沉积时期西部明显发育富裕一级坡折带和泰康 -大安二级坡折带 .隐伏断裂、差异沉积与压实作用控制了坡折带的形成与演化 .松辽盆地西部发育扎赉特旗、嫩江和哈拉海 3个隐伏岩石圈断裂带 ,坳陷期主要受松辽盆地北部物源、齐齐哈尔物源和英台物源影响 ,扎赉特旗、嫩江岩石圈断裂带和齐齐哈尔、英台物源控制了富裕一级坡折带的形成和演化 ,哈拉海隐伏岩石圈断裂带、松辽盆地北部和英台物源控制了泰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成因 坡折带演化 青山口—姚家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深海记录基本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方念乔 陈学方 +3 位作者 胡超涌 丁旋 张振芳 刘勇勤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0-499,共10页
本文在综合东北印度洋域 5支深海钻芯和 7支活塞柱状芯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记录与北部山脉和高原隆升的关系进行讨论。过去有关深海记录对造山带构造活动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孟加拉浊积扇 ,而 90°E海岭的远洋沉... 本文在综合东北印度洋域 5支深海钻芯和 7支活塞柱状芯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记录与北部山脉和高原隆升的关系进行讨论。过去有关深海记录对造山带构造活动响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孟加拉浊积扇 ,而 90°E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系统作为中介 ,可能包含响应隆升的重大环境信号。初步研究表明 ,远洋记录中的碳酸盐含量、有孔虫的形态结构和若干微量元素特征的剧变期与已知的高原构造阶段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 ,其中 ,距今 8Ma、3 .7Ma、0 .8Ma和 0 .1 6Ma所反映的变化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深海沉积作用 远洋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隆升 碳酸盐 有孔虫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其对地层分布模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颖 王英民 +3 位作者 王晓洲 辛仁臣 赵志魁 赵占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8-506,共9页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是其主控因素,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沟槽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控制了低位域发育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松辽盆地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泉头组四段—姚家组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江平 辛仁臣 +3 位作者 王树恒 姚勇 王颖 杜金玲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6个三级层序构成,青山口组二三段相当于3个三级层序,姚家组一段、二三段和嫩江组一段分别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及不同体系域介形类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白垩系 介形类 松辽盆地 黑龙江
原文传递
塔里木北部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 被引量:17
8
作者 苏新 郭宪璞 丁孝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0-377,共8页
库车前陆盆地是中国大型油气基地之一,盆地中的白垩系及古近系为盆地油气的主要储层。对本区白垩系的时代划分和沉积环境的精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油气田的规模、储量和分布范围的正确评价。本研究在前人划分为陆相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前陆盆地是中国大型油气基地之一,盆地中的白垩系及古近系为盆地油气的主要储层。对本区白垩系的时代划分和沉积环境的精确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油气田的规模、储量和分布范围的正确评价。本研究在前人划分为陆相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顶部首次发现了由10属15种组成的晚白垩世海相钙质超微化石组合Arkangelskiellacymbiformis—Quadrumgartneri。此外,在由前人定为古新统—始新统的塔拉克组下段也发现了晚白垩世Arkangel skiellacymbiformis—Quadrumgartneri组合,在该组上段发现了古新世化石Biantholithussparsus。该成果既为准确确定这两个岩组的地质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又为本区存在晚白垩世地层和海相沉积提供了佐证,表明巴什基奇克组顶部存在晚白垩世的海相沉积,塔拉克组下段属于上白垩统,上段属于古新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晚白垩世 古新世 库车前陆盆地 地质背景
下载PDF
孟加拉湾MD77190柱状样第3期的韵律沉积记录及快速气候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2 位作者 陈学方 聂浩刚 张世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1-517,共7页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频率及在生物和化学组分方面的细微变化反映出59000~21000aB.P.期间研究区可与Heinrich和Dansgaard/Oeschger事件遥相对比的气候演化特征。有关的全球热传输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氧同位素 韵律沉积 气候变化 沉积记录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0,472,共5页
利用 8 90余口钻井资料 ,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 3次沉降、2次抬升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 利用 8 90余口钻井资料 ,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 3次沉降、2次抬升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泰康组到第四系沉积时期 ,构成 3次沉降 ,其中以嫩江组沉积后期 (嫩三~五段沉积时期 )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沉积速率最大 ,分别达 16 0m/Ma和 180m/Ma .而 2次区域抬升分别发生于嫩江组沉积后和明水组沉积后 ,大庆长垣背斜构造主要是在这 2次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具有漫长的生排油历史 ,而且生排烃过程与构造活动及圈闭增长过程在时间和数值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 .在 73Ma左右和 6 5~ 4 0Ma之间为大庆长垣油藏的成藏高峰期 .盆地沉降过程是油气生成量积累的过程 ,盆地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历史 生油 排油 成藏过程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东经90°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与晚新生代重大构造环境事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3 位作者 刘勇勤 胡超涌 陈学方 张振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东经 90°海岭的北部远洋型沉积记录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监视器。文章应用有孔虫组合分析和壳体微量元素分析 ,结合相关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工作 ,对以ODP75 8钻孔为代表的 9Ma以来的沉积记录综合研讨 ,识... 东经 90°海岭的北部远洋型沉积记录是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监视器。文章应用有孔虫组合分析和壳体微量元素分析 ,结合相关的沉积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工作 ,对以ODP75 8钻孔为代表的 9Ma以来的沉积记录综合研讨 ,识别出对应于高原阶段隆升 (3 7~ 3 2Ma、0 .8~ 0 .6Ma、0 .17~ 0 .16Ma)的重大环境变化信号。文章还提出印度冬季季风强度是反映高原构造活动关键标志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 ,海岭远洋记录提供的晚新生代最大环境转折时段位于 3.7~ 3.2Ma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经90°海岭 远洋记录 印度冬季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 晚新生代 沉积记录 构造-环境事件
下载PDF
孟加拉湾深海记录中的等深流活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念乔 陈萍 +1 位作者 吴琳 石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0-575,共6页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 实地观测和对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 ,孟加拉湾存在强大的等深流活动 .通过采自孟加拉深海扇东部和中部的 3支活塞岩心的沉积学研究表明 ,那些氧化色彩强烈、钙质生物壳体溶蚀严重、不存在粒序层理的粉砂质薄层实际上是等深积作用的产物 .源自两极的等深流是全球温盐循环系统的关键组分 ,它们在过去 15 0ka的历史中曾经多次得到强化 ,不仅对研究区的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可能作为纽带 ,加强了低纬地区与极区在气候意义上的遥相关 .等深流的强化与冰川旋回之间似乎不存在密切关联 ,氧同位素第 3 ,4,5期内均可发现明显的强化记录 .关于强化的控制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记录 等深流 孟加拉湾 识别标志 温盐循环 古环境 等沉积作用
下载PDF
海洋油气勘探中高灵敏度气态烃现场探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维熙 孙春岩 +2 位作者 杨慧 王海 牛滨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为了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扩大气体检测组分 ,化学气体传感器被研究并应用于海洋油气勘查 .这种传感器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易操作 ,并能在海洋恶劣的条件下工作 .不同的传感器能够被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同时测定多种化学... 为了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扩大气体检测组分 ,化学气体传感器被研究并应用于海洋油气勘查 .这种传感器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易操作 ,并能在海洋恶劣的条件下工作 .不同的传感器能够被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同时测定多种化学物质 .传感器可以与计算机相连 ,直接提供数据处理 .因此 ,特别适宜于海洋油气勘查 .这是世界上第一套成功研制出的基于化学传感器原理的便携式高灵敏度气态烃现场测定系统 ,用于现场测定样品中的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含量 ,检测限低达 10 -10 g ,选择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寿命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可用于海洋油气勘查 ,而且可用于其他需要进行超微量气体现场检测的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 气态烃 化学传感器 海洋油气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 快速地球化学勘查
下载PDF
浮游有孔虫壳体Mg/Ca值——SST的替代性指标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萍 方念乔 +1 位作者 胡超涌 丁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通过对东北印度洋区MD77181和MD81349两支岩心中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壳体极为精细的清洗和溶样后 ,由ICP -MS测试获得了近 2 6 0ka以来Mg/Ca值 .结果表明Mg/Ca值与δ18O值变化趋势较为吻合 ,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浮游有孔虫G .sac... 通过对东北印度洋区MD77181和MD81349两支岩心中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壳体极为精细的清洗和溶样后 ,由ICP -MS测试获得了近 2 6 0ka以来Mg/Ca值 .结果表明Mg/Ca值与δ18O值变化趋势较为吻合 ,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 ,浮游有孔虫G .sacculifer壳体Mg/Ca值是海洋表层水温 (SST)良好的替代性指标 .运用函数式Mg/Ca =0 .4 717exp(0 .0 82 5 SST)计算表明 ,包括印度洋在内的中、低纬地区 ,LGM时期的SST与全新世的温差大于最初CLIMAP推测的2℃ ,很可能达到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壳 Mg/Ca值 海洋表层水温(SST)
下载PDF
松辽拗陷深水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江平 王丽静 +2 位作者 李慧勇 马洪 王树恒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1,共4页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松辽拗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为深水拗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松辽拗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为深水拗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层序主要由水进域和高位域构成,低位域只在超层序界面控制的三级层序发育;陡坡条件下,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上述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进而控制了层序格架内地层圈闭的分布模式.在盆地陡坡部位,主要发育陡坡坡底的前三角洲和深湖区的湖底扇形成的地层圈闭.在盆地的缓坡部位,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复合体靠近深湖区的边缘地带的低位域湖底扇地层圈闭、水进域和高位域发育于前三角洲的重力流形成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地层圈闭 拗陷深水湖盆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孟加拉湾和东经90°海岭260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与印度季风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念乔 陈学方 +3 位作者 丁旋 胡超涌 殷勇 聂浩刚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80-286,共7页
通过相轮分析,讨论了北印度洋孟加拉深海扇扇区和东经90°海岭岭区的沉积记录部分环境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60 kaBP以来短周期的快速变化在扇区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古生产力的变化与夏季季风的兴衰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与西北... 通过相轮分析,讨论了北印度洋孟加拉深海扇扇区和东经90°海岭岭区的沉积记录部分环境指标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60 kaBP以来短周期的快速变化在扇区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古生产力的变化与夏季季风的兴衰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与西北印度洋的替代性指标意义相反,上升流种Globigerina bulloides的相对富集在研究区不是印度夏季季风增强反是其减弱的信号.岭区记录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显示了与扇区记录基本对应的气候演化特征,还初步讨论了发生于165 kaBP前后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事件,认为其很可能亦是印度季风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 古海洋学 印度季风 260ka以来 孟加拉湾 东经90°海岭 环境指标
原文传递
氧同位素第6期北印度洋的一次重大古海洋学事件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2 位作者 胡超涌 宋成兵 张振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北印度洋赤道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 6期的早期 ,即 16 7~ 16 0ka期间 ,揭示出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 .在多项代用指标中 ,浮游有孔虫组合和通量的变化对该事件的反映最为强烈 ,因此将其命名为“第 6期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北印度洋赤道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 6期的早期 ,即 16 7~ 16 0ka期间 ,揭示出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 .在多项代用指标中 ,浮游有孔虫组合和通量的变化对该事件的反映最为强烈 ,因此将其命名为“第 6期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事件” .该事件以广适性种Globigerinitaglutinata的高度发育、凉水种Neogloboquadrinapachyderma和Globigerinabulloides的异常增多、其他有孔虫常见种的普遍减少及有孔虫总量的大幅度降低为特征 .结合其他代用指标和邻区资料 ,认为导致事件发生的主控因素在于超强的南亚冬季风及其所引发的表层水温降低和贫瘠的深层水团上涌 .一般情况下 ,南亚冬季风对研究区环境的影响力远较夏季风弱 ,它的阶段性超常强化似乎总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有关 .可推测 ,发生在第 6期的生境恶化事件很可能是最近一次高原大规模构造抬升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第6期 古海洋学事件 生态环境恶化 南亚冬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南京孔山剖面早二叠世冰川旋回期内氧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学方 方念乔 +1 位作者 方建勤 刘秀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南京孔山地区早二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同时作了有关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浅水和近岸环境的碳酸盐岩的氧同位素值系“全球冰川效应”和区域的淡水掺混两种作用相互平衡的... 在南京孔山地区早二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 ,同时作了有关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浅水和近岸环境的碳酸盐岩的氧同位素值系“全球冰川效应”和区域的淡水掺混两种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它的变化特征虽然可以忠实地记录原生沉积环境的变迁 ,但不能简单套用远洋沉积物中所总结出的模式。碳同位素亦非古代海平面变化的简单函数。有机碳埋藏速率及与之相关的氧化 -还原环境应是 δ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山剖面 碳酸盐岩 早二叠世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沉积序列 冰川 旋回期
下载PDF
湖平面相对升降对断陷湖盆充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希源 辛仁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数值模拟工作的研究对象多为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湖平面相对升降对盆地充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松辽断陷盆地的充填特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模拟了在湖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 ,3个湖平面变化周期的断陷湖盆充填特... 数值模拟工作的研究对象多为海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湖平面相对升降对盆地充填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尚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松辽断陷盆地的充填特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模拟了在湖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 ,3个湖平面变化周期的断陷湖盆充填特征 .在模拟过程中 ,假定构造沉降和碎屑供应为常数 ,湖平面升降为一正弦函数 .模拟结果表明 :(1)每一个湖平面升降周期形成一个相应的层序 ,在湖平面升降周期的极小值点形成层序界面 ;(2 )湖平面升降规模直接控制了所发育的层序规模 ,所模拟的 3个湖平面升降周期中 ,第二周期湖平面升降规模较大 ,所形成的层序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均较大 ;(3)湖平面升降所形成的沉积层序要很好地保存下来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湖平面保持总体上升 ,在总体上升的背景上叠加次一级的湖平面升降 ;②在湖平面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同时 ,叠加盆地基底的沉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充填特征 湖平面升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印尼多岛海沉积记录基本特征与云南古特提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念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以新生代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沉积记录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对陆 (岛 )海相间结构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进行讨论。各种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在多岛海槛式盆地中多有反映 ,但以浊积和半远洋沉积最为突出 ,典型的远洋沉积... 以新生代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沉积记录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对陆 (岛 )海相间结构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进行讨论。各种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在多岛海槛式盆地中多有反映 ,但以浊积和半远洋沉积最为突出 ,典型的远洋沉积仅发育于多岛海外围的开放大洋地区。连续而持久的远洋沉积记录是判别古代洋盆规模的最有效的依据之一。云南昌宁—孟连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多岛洋主洋盆 ,包含的以放射虫硅质岩为代表的远洋记录覆盖的地质历史至少达 130Ma。结合明显的等深流记录、可能的巨大火成区记录、巨量陆屑输入记录等多方面的证据 ,笔者认为 ,云南地区所揭示的东古特提斯的规模远非当代的印尼多岛海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多岛海 古特提斯 云南 昌宁一孟连带 沉积记录 新生代 构造地理 深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