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尚琢 彭程 +3 位作者 赵芳坤 刘野 赵江月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连续收治的1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87)和对照组(n=87),全部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连续收治的1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87)和对照组(n=87),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比较,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总评分、精神与心理评分、症状与视功能评分、眼压、遵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体机能、社会活动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光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眼压及视功能恢复,使患者主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青光眼 眼压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眼前节成像与生物测量分析系统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柏全豪 阎启昌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诊断、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临床观察、眼前节结构生物参数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外许多仪器均能客观地对眼前节进行成像和生物测量,如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 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眼前节疾病的诊断、白内障屈光手术的临床观察、眼前节结构生物参数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外许多仪器均能客观地对眼前节进行成像和生物测量,如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本次我们就各种最新的眼前节成像和生物测量仪器的原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 成像 生物测量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 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洁 赵江月 +2 位作者 马立威 李效岩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33-2136,共4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可以有效防止白内障术中瞳孔缩小,抑制白内障术后眼前段炎症反应,并对白内障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斑囊样水肿有预防和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可以有效防止白内障术中瞳孔缩小,抑制白内障术后眼前段炎症反应,并对白内障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斑囊样水肿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等。我们主要就以上几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白内障 黄斑囊样水肿 前列腺素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训练 被引量:9
4
作者 邱辉 李心瑶 +2 位作者 李洪阳 王欣玲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2mo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术后12mo的眼位回退率。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12mo训练组三级视功能形成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训练组眼位回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恢复与重建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回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
下载PDF
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马立威 陆博 +1 位作者 刘冰阳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9-942,946,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Ⅴ级核)分为3组,一组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一组采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即术中应用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 目的观察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Ⅴ级核)分为3组,一组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一组采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即术中应用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及水分离;另一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传统囊外摘除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15.0±6.32)min、(14.18±5.43)%、5.0%(2/40)、7.14%(2/28);改良囊外摘除术组则分别为(8.0±4.71)min、(9.58±6.34)%、2.38%(1/42)、3.7%(1/27);超声乳化组分别为(6.0±3.46)min、8.35±5.83%、4.35%(2/46)、5.56%(2/36)。手术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囊外摘除术组的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其他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囊外摘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囊外摘除术 环形撕囊 水分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洁 赵江月 +2 位作者 马立威 李效岩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09-1912,共4页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在给药时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于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90例90眼纳入试验,...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在给药时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于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90例90眼纳入试验,其中糖尿病患者46例4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含有23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试验组:术前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第1d继续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对照组:术后第1d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至术后30d,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d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所有滴眼液点眼4次/d。分别在术前7d内,术后第7d和术后第3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术后第7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30d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第30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性白内障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值在术后第7d及术后第30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比术后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增厚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当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时,建议在术前开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以减轻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非甾体类抗炎药 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涵 朱奇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间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35例135眼、POAG58例10...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间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35例135眼、POAG58例101眼、PACG50例81眼。利用海德堡眼底照相机采集受试者30°眼底彩色照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青光眼患者垂直杯盘比,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程度青光眼损伤的患者眼底β区发生率与垂直杯盘比的关系。结果:正常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分别为23.0%,69.3%和49.4%(χ2=51.3,P=0.000);POAG的β区发生率高于PACG(χ2=7.5,P=0.005)。三组人群β区最多见于水平颞侧象限,鼻侧象限最少(χ2=19.4,P=0.000;χ2=50.3,P=0.000;χ2=11.7,P=0.009);POA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的β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较轻组(χ2=14.0,P=0.000);PAC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β区发生率与较轻组无明显差异(χ2=0.6,P=0.287)。结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高于正常人,POAGβ区发生率高于PACG。视神经损伤较重组POAG眼相对于较轻组更易发生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盘旁萎缩弧 β区 视盘参数
下载PDF
散瞳验光对行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及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孟苏 刘汉强 张淑琦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对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行LASIK近视患者86例170眼为实验组(术前行散瞳验光),83例... 目的探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对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近视患者术前屈光状态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行LASIK近视患者86例170眼为实验组(术前行散瞳验光),83例161眼为对照组,2组患者又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结果实验组散瞳前后球镜值分别为(-5.25±2.03)D、(-4.81±1.96)D,散瞳后近视程度显著下降(P<0.001),散光未见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均为轻度远视状态,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等效球镜值分别为(+0.12±0.44)D、(+0.51±0.49)D,实验组远视程度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LASIK的成年近视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美多丽-P散瞳,散瞳后近视程度显著降低;根据散瞳后的验光结果修正的激光切削量进行手术,术后屈光状态更接近"正视",视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住磨镶术 近视 睫状肌麻痹剂
下载PDF
美多丽-P诊断性散瞳前后眼压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宏 柏全豪 +1 位作者 张晓君 尚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观察用美多丽-P诊断性散瞳后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6-12/2007-02间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6例(87眼),进行诊断性散瞳,散瞳前后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Topcon CT-80A)分别进行眼压测量,比较散瞳前后眼压的差异。结果:活动性... 目的:观察用美多丽-P诊断性散瞳后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6-12/2007-02间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6例(87眼),进行诊断性散瞳,散瞳前后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Topcon CT-80A)分别进行眼压测量,比较散瞳前后眼压的差异。结果:活动性散瞳后双眼眼压均比散瞳前升高,两者差值分别为:右眼2.00±1.70mmHg,左眼1.77±1.94mmHg(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同时进行双眼活动性散瞳的31例患者的左右眼间差异进行比较,差值为0.39±1.28mmHg,P>0.05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眼别,活动性散瞳前后进行相关性比较,右眼r=0.853,左眼r=0.80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瞳后可引起眼压的升高,甚至有诱发急性青光眼的可能,因此诊断性散瞳前对基础眼压的测量尤为重要,有利于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瞳 眼压 非接触式眼压计
下载PDF
散光人工晶状体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劲松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01-403,共3页
散光会造成视觉质量和视力的下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矫正.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利用这种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是一种合理的、预测性强、术后效果更加稳定... 散光会造成视觉质量和视力的下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矫正.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利用这种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是一种合理的、预测性强、术后效果更加稳定的屈光矫正方式.随着Toric IOL在临床应用的推广,这一技术的应用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Toric IOL的适应证选择、植入技术、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日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散光
原文传递
青光眼心理状况分析及通过青光眼俱乐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效果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炜 吴凡 +4 位作者 孔珺 Yukiko Nakahara Dwight Xuan 李效岩 曲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青光眼俱乐部宣教和心理治疗在改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况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眼科门诊初诊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利用国际标准的SDS... 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青光眼俱乐部宣教和心理治疗在改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况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眼科门诊初诊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利用国际标准的SDS自评量表、SAS自评量表、SCL90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实验组在常规青光眼治疗外,进行半年青光眼俱乐部宣教及心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青光眼治疗。半年后再次进行心理测试,利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经过青光眼心理治疗后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较初诊时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较之对照组心理状况改善明显(P<0.05)。青光眼心理具备八种心理特点,其中抑郁为主要心理症状。结论:以青光眼俱乐部为平台的青光眼宣教和心理治疗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俱乐部 心理治疗 抑郁
下载PDF
CD55高表达在分离乳腺癌SP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静娴 刘冰阳 +3 位作者 森井英一 青世克之 贾心善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CD55高表达的特性替代Hoechst33342染色来分离乳腺癌SP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Hoechst 33342及抗CD55抗体对两种乳腺癌细胞株进行荧光染色,应用FACS-Vantage和FACSVantageSE分选SP和MP细胞、CD55高表达(CD55hi)和CD55...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CD55高表达的特性替代Hoechst33342染色来分离乳腺癌SP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Hoechst 33342及抗CD55抗体对两种乳腺癌细胞株进行荧光染色,应用FACS-Vantage和FACSVantageSE分选SP和MP细胞、CD55高表达(CD55hi)和CD55低表达(CD55lo)细胞,对比2组细胞对血清缺失诱导的凋亡的耐受性及CD55hi和CD55lo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对分选的CD55hi和CD55lo细胞行Hoechst 33342染色,2组细胞分别位于SP和MP区域中。在血清缺失情况下,SP细胞和CD55hi细胞分别比MP细胞和CD55lo细胞对凋亡刺激具有更高的耐受性。CD55hi细胞较CD55lo细胞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结论细胞CD55高表达的特性可以替代Hoechst33342染色用于分离乳腺癌SP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5 Hoechst 33342 乳腺癌 SP细胞
下载PDF
观察20MHz高频B型超声在眼外肌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铭宇 邱辉 +1 位作者 高尚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了解眼外肌在20MHz高频超声中的声像图特点,明确20MHz超声在眼外肌疾病中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1-01/12分别利用10MHz及20MHz高频超声对眼外肌进行对比观察,归纳总结正常人群眼外肌20MHzB型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及其厚度,... 目的:了解眼外肌在20MHz高频超声中的声像图特点,明确20MHz超声在眼外肌疾病中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1-01/12分别利用10MHz及20MHz高频超声对眼外肌进行对比观察,归纳总结正常人群眼外肌20MHzB型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及其厚度,以及在不同眼外肌疾病中的表现。结果:20MHz高频超声在正常人群及斜视患者中可以清晰地显示眼外肌的形态特点,正常人群双眼对称眼外肌厚度无明显差别。与10MHz超声相比,其测量值明显增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眼外肌疾病中表现各不相同。结论:20MHz高频B型超声适合正常人群及斜视患者的眼外肌观察,其显示效果明显优于10MHz超声,而在眼外肌厚度增加类型的眼外肌疾病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MHz超声 眼外肌
下载PDF
常与球后视神经炎相混淆的急性局灶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霞 夏德昭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急性局灶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r etinopathy,AZOOR)是一种眼底正常,但卅现急性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视网膜疾病。因发病初期眼底多正常,易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AZOOR好发于伴有近视的青年女性,发病早... 急性局灶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r etinopathy,AZOOR)是一种眼底正常,但卅现急性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视网膜疾病。因发病初期眼底多正常,易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AZOOR好发于伴有近视的青年女性,发病早期多伴有闪光感。确定诊断依靠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AZOOR病因不明,推测与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有关。有报道,甾体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对重症AZOOR有效,但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紫外线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渗透压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大洋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紫外线A是否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积聚。 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紫外线 A照射、高渗和低渗培养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定量PCR方法测定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 目的:紫外线A是否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积聚。 方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紫外线 A照射、高渗和低渗培养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定量PCR方法测定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识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测量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细胞内外转运过程。 结果:本研究证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 mRNA。高渗(400 mosmol/L )相对于等渗(300mosmol/L)引发甜菜碱/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钠依赖式肌醇转运蛋白和牛磺酸转运蛋白的mRNA升高约3~5倍。高渗同时引发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细胞内积聚。相反,低渗(200 mosmol L/)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外流至细胞外。紫外线A照射明显引发渗透压小分子物质向细胞内摄入。与此同时,紫外线A照射还引发细胞膜相应转运蛋白的mRNA的上调。 结论:本实验表明紫外线 A可以引发与高渗相类似的渗透压小分子物质的细胞内积聚效应,这种效应对保持细胞内稳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A高渗 渗透压 小分子物质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蓝光照射导致氧化磷脂及MCP-1在鼠视网膜内蓄积增加
16
作者 徐静娴 张贤亮 +3 位作者 臧博 铃木三保子 贾心善 张劲松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A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是否会导致氧化磷脂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不同年龄鼠视网膜内蓄积增加。方法对2m和12m的C57/BL6鼠,应用波长为480nm的蓝色二极管光源以2mW/cm2的强度持续照射1w后,将各组鼠眼球摘除,应用RT-PCR、ELISA及免疫...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是否会导致氧化磷脂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不同年龄鼠视网膜内蓄积增加。方法对2m和12m的C57/BL6鼠,应用波长为480nm的蓝色二极管光源以2mW/cm2的强度持续照射1w后,将各组鼠眼球摘除,应用RT-PCR、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氧化磷脂及MCP-1在鼠眼内的含量及存在部位。结果接受蓝光照射的2m和12m的鼠视网膜内氧化磷脂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视细胞外节氧化磷脂的含量明显高于2m鼠。蓝光照射后,RT-PCR、ELISA检测显示:2m和12m的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层MCP-1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含量更高。结论蓝光照射后,高龄鼠比低龄鼠视网膜内更容易蓄积氧化磷脂和MCP-1,蓝光照射可能在AM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照射 氧化磷脂 MCP-1 AMD
下载PDF
不同损伤条件下热休克蛋白27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马立威 张雪岩 +1 位作者 许军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5-79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条件下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在添加香烟烟雾凝聚物(CSC,25 mg/mL)或过氧化氢(H2O2,50 mmol/L)条件下培养30 min后,恢复至正常培养条件。...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条件下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在添加香烟烟雾凝聚物(CSC,25 mg/mL)或过氧化氢(H2O2,50 mmol/L)条件下培养30 min后,恢复至正常培养条件。分别于处理0,2,4,6,16,24 h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法检测细胞中HSP2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生理和应激情况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均有HSP27的表达。应激损伤后4 h,H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8 h达最高峰,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CSC组细胞HSP27的表达较过氧化损伤组弱(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HSP27的表达。不同损伤应激可诱导HSP27的表达增加,HSP27可能通过对抗应激作用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热休克蛋白27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过氧化损伤 香烟烟雾凝聚物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毅 李洪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不同性质各类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39只眼)弱视儿童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并根据矫正视力情况,给予相应的遮盖、药物及弱视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8.48...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不同性质各类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39只眼)弱视儿童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并根据矫正视力情况,给予相应的遮盖、药物及弱视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8.48%,基本痊愈率57.55%,进步率30.93%,无效11.51%。其中轻、中度弱视治疗效果优于重度弱视(P〈0.05);屈光不正性疗效好于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中心注视型优于非中心注视型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结论弱视儿童通过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辅以遮盖、药物及弱视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综合疗法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在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石栋 王又冬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利用改良的PBL教学方式(SEC3模式,即系统专业课(传统PBL教学)-实验室培训-临床实践-回顾性检讨-临床工作),对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前强化培训,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适应性的作用。方法:选... 目的:利用改良的PBL教学方式(SEC3模式,即系统专业课(传统PBL教学)-实验室培训-临床实践-回顾性检讨-临床工作),对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前强化培训,探讨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对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适应性的作用。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系专业学位研究生31人,随机分成两组。I组采用传统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学习眼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II组采用改良的PBL模式进行为期1mo的教学,同时参与临床工作。两组研究生带教教师相同。3mo后,利用问卷、专业知识笔试、基本临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学生对于临床常见住院病种的掌握程度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眼科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基本临床操作方面,II组显示出了比I组显著的优势。结论:改良的PBL教学模式是传统PBL教学模式的发展,比传统PBL模式具有更好的知识系统性与接受性。相对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PBL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不仅仅适用于本科阶段临床教学,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帮助很大,尤其对于眼科等本科阶段为考查科目的学科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眼科 医学教学
下载PDF
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红 赵江月 +3 位作者 阎启昌 张劲松 陈冰 林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研究。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检验程序搜集230例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年龄范围2d至10个月,平均为90d)的挤压泪囊...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研究。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检验程序搜集230例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年龄范围2d至10个月,平均为90d)的挤压泪囊部反流的脓汁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针对结果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婴幼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大多数致病菌对何种药物敏感,何种药物耐药。结果婴幼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为87.0%(200例)。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被送检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阳性球菌构成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4.5%(149例),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0.5%(41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22例);还包含极少见的致病菌菌种。大多数致病菌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氯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均达96.67%(均29例);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率最低,耐药率分别达66.67%(20例)和80.00%(24例)。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泪囊炎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