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1
作者 何子毅 邹文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292-294,共3页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 安全检测
下载PDF
汉族患者(30800例)及孕妇(4200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57
2
作者 吴远军 刘彦慧 +4 位作者 刘兴玲 刘景春 吴勇 陈宝婵 梁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患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来自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30800(男16563,女14237)例及孕妇4200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患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各种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来自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30800(男16563,女14237)例及孕妇4200例.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不规则抗体阳性者鉴定其抗体特异性、Ig类型,并检测其37℃的反应性.结果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者共199例,占被调查人群的0.57%,其中男64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39%、女135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73%、孕妇44例占被调查孕妇的1.05%;IgM类抗体97例、IgG类抗体45例、IgM+IgG类抗体57例;37℃反应的温抗体89例,占被调查人群的0.25%;检出较多的特异性抗体依次为抗-M、抗-Lea、Rh系统抗体、抗-P1、抗-Leb、抗-JKa、抗-Fyb等.结论中国不同行政区域汉族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20,P>0.05),但女性高于男性(χ2=18.46,P<0.0001),孕妇高于非孕女性患者(χ2=7.44,P<0.01);汉族患者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低于白种人;抗体特异性具有与白种人不同的分布特点,白种人中常见的抗-K在被检测的汉族患者中尚未发现,白种人中较常见的抗-Fya在汉族人中偶见;抗-D的检出率也明显低于白种人,并呈逐渐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 COOMBS试验
下载PDF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何子毅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关键词 冷沉淀 组成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师玲玲 刘赴平 +3 位作者 王德文 许慧芯 朱毅瑜 陈少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献血者 HIV HBV HCV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5
5
作者 田兆嵩 刘赴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输血 检验 筛查 血型 抗体 交叉献血
原文传递
贮存式自身输血 被引量:33
6
作者 严仲文 梁兵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5-338,共4页
关键词 贮存式自身输血 自身 红细胞生成素 应用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赴平 何子毅 +2 位作者 祁妙华 刘仁强 韩忠朝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设计调查方案。受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及外周血细胞变化(包括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和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献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献血过程中有无献血不良反应。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受血者和献血者自身因素、受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浆球蛋白含量无关。推测导致输注单采血小板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异源血浆蛋白的输入,推荐临床对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选择洗涤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输血不良反应 调查 因素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ALT报废域值与NAT-HBV/HC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邹文涛 王铁兵 +3 位作者 何子毅 王德文 刘仁强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与核酸扩增技术(NAT-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28 80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用NAT-HBV/HCV检测...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与核酸扩增技术(NAT-HBV/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优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28 80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速率法进行ALT检测,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用NAT-HBV/HCV检测;分析ALT值与ELISA-HBV/HCV-OD值的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出2 516份ALT单项不合格样本;经NAT-HBV/HCV检测出8份阳性,其中HBV-DNA阳性5份,HCV-RNA阳性3份;ALT≤80 U/L的献血者NAT-HBV/HCV阳性率明显低于ALT>80 U/L献血者(P<0.01);经ELISA-HBV/HCV检测OD值,95%ALT单项不合格样本ELSIA-HBV/HCV的OD值<Cut-off值的40%。结论将ALT报废域值设定为ALT≤70 U/L且ELSIA-HBV/HCV检测OD值<其Cut-off值的40%,能够较好地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并可减少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ALT NAT—HBV/HCV
下载PDF
电子交叉配血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子毅 刘赴平 车嘉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电子交叉配血在国外已应用多年,许多报道证实电子交叉配血具有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保证血液安全等优点,本文就电子配血产生的背景、国外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交叉配血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何子毅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TRALI) 输血反应 血浆 女性献血者 妊娠史
下载PDF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师玲玲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关键词 血细胞单采 治疗性 输血
下载PDF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仁强 何子毅 +4 位作者 邹文涛 钟炽辉 胡应明 李慧敏 刘赴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min。结论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电子配血 血型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曾雅静 叶惠芬 +1 位作者 吴远军 蔡川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输血前及输血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输血后红细胞计数、... 目的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输血前及输血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输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在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h 2组FIB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APTT、PT及AC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维持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自体输血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赴平 何子毅 +1 位作者 邹文涛 刘景春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ALT检测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84名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对2004年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中随...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ALT检测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84名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阳性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对2004年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129名ALT阳性献血者,并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对献血者的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与ALT检测阳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检测不合格无偿献血者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检测项目;ALT阳性与HBsAg阳性无相关性,与抗-HCV阳性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中ALT阳性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体质量超重者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结论 ALT阳性检出与HCV感染呈正相关;非病理因素与性别和体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输血 输血传播病毒
原文传递
Mur血型抗原抗体调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爱农 段生宝 +7 位作者 易峰 廖艳婷 丁少华 曾劲峰 何子毅 古锦萍 钟展华 李勇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人群抗-Mur发生频率、性质和来源以及Mur抗原的分布;建立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服务于临床用血。方法以微量板的盐水法和聚凝胺法对广东省中山、深圳、江门、东莞、惠州市34 419名献血者做抗-Mur筛查,用抗-Mur做红细胞Mu...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人群抗-Mur发生频率、性质和来源以及Mur抗原的分布;建立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服务于临床用血。方法以微量板的盐水法和聚凝胺法对广东省中山、深圳、江门、东莞、惠州市34 419名献血者做抗-Mur筛查,用抗-Mur做红细胞Mur抗原筛查,部分标本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试验(SPIA)筛查。结果本组筛查对象共检出抗-Mur 48例,占0.14%(48/34 419),其中IgM占79.2%(38/48),IgM+IgG占16.7%(8/48),IgG占4.2%(2/48);献血者抗-Mur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山患者抗-Mur频率为0.17%(5/3010),与献血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山地区,Mur抗原在献血者、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7.31%(128/1 752)vs 7.14%(80/1 120),P>0.05,献血者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7.7%(72/931)vs 6.5%(33/504),P>0.05;本组Mur阳性者均为汉族,其中广东省籍贯占66.7%(70/105);建立了中山地区献血者Mur稀有血型库;SPIA技术从2 541份血浆标本中检出4例抗-Mur。结论 SPIA可以检出37℃活性有较高临床意义的抗-Mur,广东地区献血人群Mur血型抗体、抗原发生频率均明显高于Rh D血型抗体、抗原发生频率,不规则抗体检测应增加Mur阳性筛选红细胞,供受血者均应检测Mur血型是否相合,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免疫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血型 抗-MUR 不规则抗体筛查 固相免疫吸附试验 Mur稀有血型库
下载PDF
冰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邹文涛 梁兵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关键词 冰冻红细胞 甘油 质量 保存 添加液
下载PDF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贝孟辉 李丽颜 +3 位作者 曾雅静 钟炽辉 何子毅 陈庆恺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者的不满意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0.05),献血者反馈的问题以对服务态度和采血岗位的不满意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较大。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采血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率,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满意度 服务 质量
下载PDF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何子毅 陈庆恺 +5 位作者 陈少彬 王庆 邹姣丽 余霖 陈静文 车嘉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 筛查模式 病毒 残余风险 评估
下载PDF
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德文 王铁兵 +1 位作者 刘赴平 周亚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了解东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现状和易感高危因素,为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以及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56311份血液标本梅毒检测... 目的了解东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现状和易感高危因素,为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以及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56311份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所有标本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初筛,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确诊。结果东莞市2006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为6.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等因素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有关。流动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较常住人口的比数比为86.93;学生、军人是最低危的献血人群,与其相比,生产、运输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业或不便分类以及工作不固定人员等则是相对高危的献血人群(比数比为106.48);无偿献血人群的学历每降低一个等级其梅毒感染几率的比数比为3.23;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高,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比数比为73.43。结论梅毒在东莞市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梅毒 回归分析
下载PDF
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车嘉琳 黄志森 +4 位作者 王德文 梁兵 师玲玲 许惠芯 朱毅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采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调查东莞市现行血液筛查系统的残余风险,以评估开展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7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经ELISA检测阴性的40 018份... 目的 采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调查东莞市现行血液筛查系统的残余风险,以评估开展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7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经ELISA检测阴性的40 018份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罗氏COBAS S201检测系统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COBAS S201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本,分别采用COBAS Ampliprep/Taqman平台做核酸定量检测和罗氏ECL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作乙肝"两对半"实验,以帮助分析判定样本的感染状态.结果 发现31例核酸反应性样本,阳性率为0.77‰,其中有17例为HBV核酸反应性,残余风险为1/2354~1/1291,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的临床特异性为99.97%.结论 现行的血液筛查策略为两遍ELISA检测,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COBAS S201系统操作安全简便,包含罗氏专利技术的防污染技术,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对献血者血液常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丙型 HIV 核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