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空间句法” 被引量:340
1
作者 张愚 王建国 《建筑师》 2004年第3期33-44,共12页
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扼要介绍和评析了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及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空间句法的各种形态变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凸状、所有线、可见图解分析、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测角修正等实... 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扼要介绍和评析了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及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空间句法的各种形态变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凸状、轴线、视区、交叠凸状、所有线、可见图解分析、表面分割和端点分割、测角修正等实用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原理,指出空间句法是在结合拓扑计算方法和主要基于可见性的空间知觉分析基础之上,对空间构形进行量化解析的方法。本文亦简要解释了空间句法在实际应用中形成的“自然运动”、“意念社区”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拓扑 计算机软件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61
2
作者 薛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3,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 ,通过对空心村的概念、形式、特点、发展过程、地区分异以及影响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非农化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落后、原有村庄的格局以及低效的土地产出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对不同的地区分别提出了促进人口城市化。
关键词 村庄 城市化 江苏 “空心村”现象
下载PDF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被引量:185
3
作者 王建国 蒋楠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1,共4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近年的发展前沿动向和实践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分...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近年的发展前沿动向和实践的回顾,探讨了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分析列举了在中国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指出经由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实践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评估原则和技术规范要点为中国当前之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 遗产保护 改造再利用 方法 中国
原文传递
1949-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被引量:197
4
作者 阳建强 陈月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31,共12页
城市更新一直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更新自1949年发展至今,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其7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特定的诞生逻辑、阶段问题与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宏观... 城市更新一直是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城市更新自1949年发展至今,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其7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助于理解中国城市更新特定的诞生逻辑、阶段问题与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宏观政策变化,将中国城市更新分为相应的4个重要发展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代表性案例、更新思想、学术活动以及更新制度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中国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在历史演化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倡导多元价值观、多元更新模式、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方向转型。未来,建设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城市更新体系,将成为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更新 城市规划 历史回顾
下载PDF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 被引量:103
5
作者 王建强 戎俊强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城市发展历程上,产业类建筑及地段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由其所产生的独特的“产业景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较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了世界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基本概念、分类、再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改造设计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产业类历史建筑 城市 工业建筑 框架结构
下载PDF
空间基因 被引量:158
6
作者 段进 邵润青 +2 位作者 兰文龙 刘晋华 姜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空间发展理论 形态类型 可持续发展 空间互动 文化传承 在地性
下载PDF
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 被引量:123
7
作者 王建国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8-12,共5页
针对当今世界城镇建筑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发展观的视角,剖析了现代城市设计发展三个阶段的价值观念演变特点;系统论述了绿色城市设计的概念、对象、内容;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实施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化先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的紧... 针对当今世界城镇建筑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发展观的视角,剖析了现代城市设计发展三个阶段的价值观念演变特点;系统论述了绿色城市设计的概念、对象、内容;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实施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化先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可持续发展 绿色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特征及趋向 被引量:123
8
作者 阳建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5,63,共4页
城市更新是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主题之一。伴随中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 ,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地展开 ,进入了一个新的... 城市更新是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主题之一。伴随中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 ,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地展开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把握其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和发民趋势 ,制定适宜的城市更新政策 ,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思考 ,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发展 城市结构调整 中国
下载PDF
走向持续的城市更新--基于价值取向与复杂系统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23
9
作者 阳建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8,共11页
城市更新是我国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国际发展趋势和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现实,走向持续、健康与和谐的城市更新十分必要。从世界人居环境发展趋势、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国家现... 城市更新是我国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国际发展趋势和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现实,走向持续、健康与和谐的城市更新十分必要。从世界人居环境发展趋势、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国家现实城市建设工作重点等方面分析城市更新的现实背景,剖析了当前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回顾国际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梳理与分析了城市更新价值体系的重大转向和城市更新复杂系统的现实反映。在此基础上,从城市更新目标、学科建设、规划理论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提出面向更长远与更全局的更新目标、构建学界与业界跨学科跨部门的交流平台、改变现有的和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以及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与群众的集体智慧等构想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价值取向 复杂系统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 被引量:65
10
作者 王建国 戎俊强 《时代建筑》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今天正在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讨论了当今城市更新中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了保护性再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还分析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类历史建筑 保护性再利用 城市更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的创新绩效 被引量:110
11
作者 王峤 刘修岩 李迎成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32,共19页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利于城市创新?城市多中心化发展及规模扩张对城市创新绩效存在何种影响?本文从集聚外部性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1—2016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运用ESDA方法对城市内...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利于城市创新?城市多中心化发展及规模扩张对城市创新绩效存在何种影响?本文从集聚外部性视角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1—2016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运用ESDA方法对城市内部多中心程度进行测度,同时利用城市—行业—时间维度的创新指数数据和地形复杂度、清代城墙面积等工具变量,系统地识别了城市空间结构与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多中心化发展会增加其内部知识流之间的地理距离,进而消解各个中心可能的集聚优势,最终对城市创新绩效带来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城市规模的扩张会通过促进创新要素集聚而提升创新绩效。此外,进一步分析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创新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和行业两个维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多中心化对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逐渐得到缓解;同时,城市多中心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新抑制效应更强,而多中心的影响也会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中国城市发展应坚持紧凑式空间布局,避免无序蔓延,从而激发创新集聚的空间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中心 城市规模 创新绩效
原文传递
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 被引量:107
12
作者 汪芳 吕舟 +8 位作者 张兵 张松 董卫 刘沛林 黄震方 吴必虎 陆邵明 徐菲菲 甄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5,共23页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 应不应记忆?能不能记忆?愿不愿记忆?让不让记忆?记忆存在于真实前行的生活,是活着的,不是死去的;记忆不是唯精英权贵,草根民众记忆亦弥足珍贵;珍视记忆中蕴含的历史文脉,但记忆的保护不等同于遗产的保护,亦应正视记忆与现代发展存在的某些不相容;记忆不是虚幻之谈,而是文化自信、城乡复兴的源泉。时间之河不会回淌,改变了的城乡空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今天对城乡未来的反思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结合国际研究的比较,针对中国当下的语境,就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地理、规划、建筑、文物、旅游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在此交汇。伴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变化,记忆和乡愁的保存和发展是为了展现过去的历史,适宜今天的生活,愉悦未来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和乡愁 迁移转型 文化景观 地方性 原真性
原文传递
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 被引量:53
13
作者 齐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用提要的方式阐述了作者多年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 .建筑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建筑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文中提到研究形态的意义 ,建筑“形”的审美价值和标准 ,建筑的形体特征和形式 ,研究建筑形态的目的以及研究建筑本体的哲学... 本文用提要的方式阐述了作者多年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 .建筑形态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建筑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文中提到研究形态的意义 ,建筑“形”的审美价值和标准 ,建筑的形体特征和形式 ,研究建筑形态的目的以及研究建筑本体的哲学思考 ,建筑艺术的研究 ,东西方建筑的比较 ,对现代建筑的思考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态 建筑艺术 形体特征 形式
下载PDF
从理性规划的视角看城市设计发展的四代范型 被引量:96
14
作者 王建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3,共12页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 城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学术探讨和工程实践热点。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城市设计思想理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设计已经历了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几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呈现出以数字化为方法工具特征的城市设计发展新趋势,进而提出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的学术主张并概括剖析了其五大创新价值。城市设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多重尺度的全链空间体验性把握",而数字化城市设计极大延伸了这种体验把握的尺度。城市设计四代范型之间并非简单的演替关系,而是在同中有异的设计目标、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作用下的传承和部分迭代的城市设计"范型合体"。数字化城市设计不仅拥有人机对话的社会价值和设计创意,而且其拥有的量化属性和数据库成果,可以更有效地结合乃至融合到中国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进而实现城市设计基于系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范型转化 数字化 理性规划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王兴平 崔功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2,共7页
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我国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与国际比较偏大 ,而开发区的地均效益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规模偏大、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区空间扩张中存在的非产业因素的促动 ,形成了其土地利用中独特的以土地闲置为特征的“光圈”效应... 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我国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与国际比较偏大 ,而开发区的地均效益远远低于国际标准 ,规模偏大、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区空间扩张中存在的非产业因素的促动 ,形成了其土地利用中独特的以土地闲置为特征的“光圈”效应和“蜂窝”效应。从城市开发区规模与效益的不同特点出发 ,立足于我国国家高新区的经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开发区规模的建议性标准 ,从我国城市设立开发区的目的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开发区 空间规模 土地利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与形态辨证 被引量:85
16
作者 成实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45,共5页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而后生态""园在城中";而公园城市则主张"先生态而后空间""城在园中",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其核心转变在于由"重形态"到"重生态",公园城市设计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与重组,生成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生态与形态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 公园城市 城市形态 城市生态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研究 被引量:80
17
作者 杨靖 张嵩 汪冬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58,86,共7页
针对目前保障性住房选址不当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从五方面研究了在城市老城区、城市新市区与近郊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选址 策略 新市区与近郊区
下载PDF
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被引量:68
18
作者 王建国 《规划师》 1998年第1期67-74,共8页
关键词 圣马可广场 现代城市 规划设计 起居室 客厅 开放空间 空间环境 发展 欧洲 威尼斯
下载PDF
“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 被引量:68
19
作者 吴晓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5,共6页
首先指出 ,所谓流动人口聚居区 ,即是以自发在社会经济部门从事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城市暂住人口为居民主体、以房屋租赁为主导建构方式、以城乡结合部为区位选择的自发型集中居住区。在对京、宁、深三市典型的边缘性聚居区进行调研的基础... 首先指出 ,所谓流动人口聚居区 ,即是以自发在社会经济部门从事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城市暂住人口为居民主体、以房屋租赁为主导建构方式、以城乡结合部为区位选择的自发型集中居住区。在对京、宁、深三市典型的边缘性聚居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着重从区位分布、居民构成、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居住环境等方面入手 ,分析和归纳了各类聚居区不同的类型差别和特征分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动人口 聚居区 城市化
下载PDF
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吴晓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5-29,41,共6页
流动人口聚居区 ,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村社区” ,已经给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有鉴于此 ,专门从形成背景、现状特征、问题影响和建设整合四个方面入手 ,对该现象展开... 流动人口聚居区 ,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村社区” ,已经给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有鉴于此 ,专门从形成背景、现状特征、问题影响和建设整合四个方面入手 ,对该现象展开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早日纳入到健康化轨道提供一定的参照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流动人口聚居区 农村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