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21世纪博物馆社会作用反思博物馆定义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陈国宁
-
机构
世界宗教博物馆
-
出处
《博物院》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
文摘
21世纪博物馆是人类历史记忆保存的重镇,是民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艺术家表述其个人思想并与社会对话的首选之地,甚至是凝聚社区共识、表达政治意识、传达生命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中心。为适应社会需求与政府政策而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作用与功能一直在外延中。博物馆的作用涵盖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教育、传播、服务、交流、文创增值、社会认同、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诸多方面。而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应用信息科技、互联网、虚拟现实科技手段串连了博物馆以外的信息与知识,也联系了网络观众,博物馆的营运面临新的变革与冲击。亚太地区受欧美影响,博物馆事业自19世纪逐步发展起来,21世纪亚太地区博物馆文化正融入各国主流文化中,并呈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在亚太人民的心目中,博物馆是什么样的机构?国家相关法规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否包含了自身文化的特性?本文就21世纪博物馆现象及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对国际博物馆协会现行博物馆定义进行了反思,其中尤其关注亚太地区博物馆现象。
-
关键词
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社会作用
国际博物馆协会
反思
21世纪
亚太地区
-
Keywords
Definition of museum
social function of museum
ICOM
rethinking
21st century
Asia-Pacific Region
-
分类号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陈国宁
-
机构
世界宗教博物馆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6,共4页
-
文摘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博物馆是西学中用的代表,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见到中西合璧的面貌,今后我们的博物馆还会有什么新的中国特征呢?面向社会的现代性与未来性,应当是未来博物馆定义中包含的核心内容,此定义应当适应社会多元的发展,并能够体现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定义
现代性
未来性
-
分类号
G260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国的人文与自然
- 3
-
-
作者
汉宝德
-
机构
世界宗教博物馆
-
出处
《建筑师》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
文摘
中国向来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民族自称,也因此形成在园景艺术中以创造自然为特色的普遍认识。作者通过历史回顾,认为在中国汉代以前的古典时代,中国文化是人本主义的,并没有爱护自然的精神,而宋代以后,自然景物就成为艺术家的工具了,自然的本身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所谓移天缩地和坡地建楼,从心理上说,只是非常人文主义的产物,也是山水梦想。人与自然交融的征象,却并未反映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且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上一直是处于对立状态的。在这方面,作者认为应该做彻底的文化反省。
-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尊重自然
人本主义
中国文化
自然景物
人文主义
艺术家
作者
精神
-
Keywords
Nature, Humanism, landscape, self-examination
-
分类号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由传统到当代:博物馆对宗教文化遗产的展示与诠释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国宁
-
机构
世界宗教博物馆
-
出处
《博物院》
2020年第1期24-27,共4页
-
文摘
文章梳理了博物馆对宗教文化展示思路与方法的演变,并以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研究课题与策划展览为例,认为宗教文化遗产是最具地区性与时代性的文化表征,博物馆在宗教文物的解读上兼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宗教文物不能纯以艺术美的单纯角度去评论它的价值与美丑,当代的宗教文化与大众生活以及商业活动不可分割。
-
关键词
博物馆展示诠释
宗教文化的展示
博物馆演变
-
Keywords
Museum exhibit interpretation
exhibition of religious culture
museum evolution
-
分类号
G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台湾无形文化资产保存现况与趋势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江韶莹
-
机构
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
-
出处
《福建艺术》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
文摘
我们习称的“无形文化资产”的意义、概念,等同于联合国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日本、韩国的“无形文化财”,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体现了特定民族、群体或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美学的独特性.以及自律性的实质性传统(substantive tradition):面对不可抑止的全球化、同质化大趋势以及传统社会的逐步崩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不稳定的处境,可能像一道益增人间美丽的彩虹瞬间即逝,永难复现,也可以细心维护流传久远。
-
关键词
文化资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存
台湾地区
人类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
生活方式
联合国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