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6
1
作者 马越斐 李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3,128,共7页
数字经济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是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本文在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础上,审视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面临政策供给主... 数字经济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是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本文在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础上,审视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面临政策供给主体“条块分割”,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滞后;数字基建规模不足,传统基建数字化转型受阻;数字平台应用场景缺失,深度融合尚存监管风险;产业链间数据传输不畅,信息不对称阻碍供需精准对接等现实困境。基于此,从政策保障、基建支撑、平台赋能、数据联结等层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体旅 体育产业 深度融合 内在机理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波 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赋能、布局体育“新基建”、创新体育数字化治理、推动体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等,促进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存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人才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不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体育“新基建”,厚植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培育体育数据要素市场,扩大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要素供给;加强体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筑牢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人才支撑;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共治格局,夯实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体育数字贸易,打通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的外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大市场 体育产业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小圆 邵桂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92,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新发展理念下对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目标:创新发展成为核心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价值导...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新发展理念下对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目标:创新发展成为核心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价值导向。困境:要素创新引领羸弱,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配置尚不均衡,城乡差距大;资源集约效率不高,绿色化水平有待提升;封闭发展痼疾困扰,开放程度和范围不足;共享理念贯彻不彻底,成果受益主体范围受限。路径:注重质量效益,加强学校体育系统的要素创新引领;协调各方优势,统筹优化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构建绿色生态,提高资源集约化水平和环境亲和度;加强内外联动,建立健全多边开放的互动关系;坚持全民共享,拓展成果受益主体的覆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新时代数字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0
4
作者 黎镇鹏 任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数字体育赛事的概念与内涵,探究数字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数字体育赛事是以体育竞赛为核心,利用数字赋能体育竞赛规则、运动表现与场景等,发挥快速传播与即时反馈的新功...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数字体育赛事的概念与内涵,探究数字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数字体育赛事是以体育竞赛为核心,利用数字赋能体育竞赛规则、运动表现与场景等,发挥快速传播与即时反馈的新功能,形成赛事场景、环境、参与、运营全链路数字化新模式,构建竞赛规程、运动形式、法律法规、组织运营、运动场景等数字化新体系的一种特殊性事件。经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数字体育赛事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电子竞技、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进一步针对数字体育赛事应用场景中所存在的技术壁垒、标准欠缺、监管滞碍、实践局限等困境,提出夯实“数字+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数字技术的科学运用;积极研制赛事组织标准,畅通赛事运营流程;完善赛事监管体系,促进赛事健康稳步发展;搭建一体化数字智慧服务平台,丰富数字运动场景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 应用场景
下载PDF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中国沪深A股体育概念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易闻昱 杨倩 张丽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4,共8页
ESG的价值效应是体育企业自觉改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内在驱动力,推动体育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努力改善社会平等,助力体育产业低碳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基于此,搜集2018-2022上半年中国A股上市体育概念公司的季度... ESG的价值效应是体育企业自觉改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内在驱动力,推动体育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努力改善社会平等,助力体育产业低碳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共同富裕。基于此,搜集2018-2022上半年中国A股上市体育概念公司的季度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体育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企业ESG表现正向影响企业价值,企业ESG得分越高,企业价值越高;(2)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在企业ESG表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一方面企业ESG表现直接作用于企业价值,使企业价值提高;另一方面企业ESG表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更低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价值提高;(3)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政治关系会削弱企业ESG表现促进企业价值的效应,企业的政治关系强度越大,ESG表现促进企业价值的效应越弱;相对于体育服务企业,体育用品企业ESG表现促进企业价值的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企业 ESG表现 企业价值 融资约束 政治关系
下载PDF
主动健康视阈下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文云 张伟国 黄忠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3-711,共9页
以主动健康为引领,加快构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是推动我国公共健康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战略之举。在明确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内涵框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建设... 以主动健康为引领,加快构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是推动我国公共健康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战略之举。在明确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内涵框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建设在历经缓慢萌生、快速成长和深化发展3个阶段后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理念导向不明、制度建设薄弱、供需两端不足、要素保障不力等实践困境。为此,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强化主动健康观的理念引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有效化解管理运行阻滞;以供需匹配为核心,推进服务供给提质增效;以要素创新为支撑,加快补齐资源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健康促进体系 主动健康
下载PDF
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形成与消解 被引量:9
7
作者 冯俊翔 郑家鲲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现实图景、形成原因进行审视,并据此提出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要存在数字靶向“偏移”,诱发决策偏态风险;数字运行...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负效应的现实图景、形成原因进行审视,并据此提出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要存在数字靶向“偏移”,诱发决策偏态风险;数字运行“增负”,增大服务压力并异化治理导向;产生“无效增量”,降低服务“投入-效益”比;加大监管难度,滋生信息风险等负效应。其形成原因包括制度设计不完善,数字技术本体局限,主体态度、认知、能力偏差,服务客体技术应用失衡。基于此,提出健全制度环境,规正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导向;推动技术优化,避免因技术局限产生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效应异化;强化主体理念引领与能力培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技术嵌入合理性;加强对服务客体技术失衡的弥合补足,提升数字技术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等消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 数字技术嵌入 负效应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重点领域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7
8
作者 黎镇鹏 欧阳井凤 任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研究旨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体育产业制度创新的动力引擎,是深化体育产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研究旨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体育产业制度创新的动力引擎,是深化体育产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抓手,是促进体育产业生产要素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建设、体育旅游服务、体育教育培训等5个重点领域。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制度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欠缺、核心技术匮乏等困境。鉴于此,提出实践方略:制度层面,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制度环境;产业层面,加快推进体育产业供给链数字化建设;人才层面,夯实体育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协同培育;技术层面,加快产业核心科学技术的自主化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体育产业治理的三维逻辑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殷鹏 任波 王锴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62,共14页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审视体育产业治理问题,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依法治体具有促进作用。研究以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意义为分析起点,探析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认为:①高质量发展赋予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审视体育产业治理问题,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依法治体具有促进作用。研究以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意义为分析起点,探析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认为:①高质量发展赋予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意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体育产业治理的根本遵循、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治理的现实要求、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是体育产业治理的内在逻辑、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体育产业治理的有力抓手、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体育产业治理的重要依托。②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治理的三维逻辑:从政府层面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保障治理公平;从市场层面发挥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治理活力;从社会层面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治理效率。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治理的创新路径:加强体育协同治理,推动体育多元主体共治;加强体育法治建设,强化体育治理能力;加强体育行业管理,优化体育市场环境;完善体育产业考核体系,激发体育治理效能;加强督查落实,保障体育治理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 产业现代化 产业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治理效能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ChatGPT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模式解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昱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F0002,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政策视角为切入点,探究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政策环境、行业要求与现实进展。继而,结合ChatGPT的技术背景与实施进展,回顾了其在促...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政策视角为切入点,探究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政策环境、行业要求与现实进展。继而,结合ChatGPT的技术背景与实施进展,回顾了其在促进要素聚集、革新产出方式、增进交易信任、改善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优势。进而,探讨了ChatGPT在上述两大领域的应用模式与技术路径,提出了ChatGPT作用于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之道,为新时代ChatGPT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促进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体育 ChatGPT 体育产业 全民健身服务 应用模式
下载PDF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明明 郑家鲲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84,共9页
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目标。借鉴西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经典概念内涵和国内公共服务可及性研究范式,立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导向与实践转... 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目标。借鉴西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经典概念内涵和国内公共服务可及性研究范式,立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导向与实践转向,从供需实现的“基础-过程-结果”逻辑视角,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概念界定为全体公民能够充分、公平、满意享有公共健身服务与产品的实现程度,内涵构成主要包括需求可识别、数量可获得、空间可到达、使用可适合、质量可接受、效果可满足6个维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有力保障、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抓手。要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应充分识别人民需求,确保服务精准享有;提高服务供给数量,保障服务足量享有;均等布局服务资源,助推服务公平享有;优化服务使用设计,促进服务便利享有;强化质量保障举措,推进服务优质享有;健全效果反馈机制,实现服务满意享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可及性 更高水平 服务体系 概念界定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时代内涵与辩证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利松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研究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原创性概念,结合当下我国体育发展实践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意蕴及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进行阐释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遵循体育... 研究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原创性概念,结合当下我国体育发展实践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意蕴及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进行阐释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遵循体育发展客观规律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要求,促进中国体育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时代意蕴与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具有因果呼应关系,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思想来源与体育强国的历史渊源在实践上有着同质性,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实践发展对时代需要的回应构成了体育强国丰富的内涵体系。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体育强国的辩证关系既表现出二者在关系结构中的定位差异性、又有着在发展目标(基本特征)方面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体育强国 内涵关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模型与深化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吉茹 宋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模型,并提出深化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经验:消除主体行为惰性,规避思政建设偏差,破除思政执行梗阻,提升行动育人效果。深化策略:提升能力,实现有效组织动员;建设制度,深化高效质量管理...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模型,并提出深化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经验:消除主体行为惰性,规避思政建设偏差,破除思政执行梗阻,提升行动育人效果。深化策略:提升能力,实现有效组织动员;建设制度,深化高效质量管理;共享资源,达成广泛协同辅助;塑造价值,巩固支撑教学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实践模型 深化策略
下载PDF
从“尔滨现象”透视冰体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帅呈 何艾 +1 位作者 郑国华 葛美琴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基于“尔滨出圈”现象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我国冰雪运动体旅融合的成因与发展状况,分析融合的本质、价值和特色,以及融合中产生的问题。研究发现,“尔滨现象”中的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群众冰雪运动康养意识... 基于“尔滨出圈”现象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我国冰雪运动体旅融合的成因与发展状况,分析融合的本质、价值和特色,以及融合中产生的问题。研究发现,“尔滨现象”中的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群众冰雪运动康养意识、传承冰雪运动文化的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融合度不高、未形成品牌、景点转化与需求不符等问题。通过“尔滨现象”透视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发展的机理,提出完善政策导向、变革管理体制、释放冰雪体旅市场活力,多角度探索、多元化培养冰雪体旅人才,用多种形式建立冰雪体旅融合产业实践载体,运用数字化手段革新冰雪体旅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议,旨在助力冰雪体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滨现象” 冰雪运动 冰雪旅游 体旅融合
下载PDF
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驱动机制、结构张力与弹性治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焦长庚 戴健 史小强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创新体育治理体系、走体育善治之路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协同合作是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提升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从组织框架、角色参与、协调方式、运行环境4个维度对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 创新体育治理体系、走体育善治之路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协同合作是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提升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从组织框架、角色参与、协调方式、运行环境4个维度对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供给进行多重逻辑探析,协同供给呈现从“无序耗散”结构至“有序统一”结构的应然转换过程;同时从归因、转向、阈值等要素视角解析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驱动机制。在梳理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结构张力脉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采用弹性治理方式强化协同供给动态平衡与组织韧性,形成共治、共商、共建、共享、共融的弹性网络结构,以此促进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协同供给 驱动机制 弹性治理
下载PDF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逻辑解构与效能提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焦长庚 史小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6,共10页
多元主体合作是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重要途径,而多元主体间合作的稳定性则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供给的关键保障。为防止合作“博弈失衡”与结构“场域塌陷”现象,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 多元主体合作是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重要途径,而多元主体间合作的稳定性则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持续供给的关键保障。为防止合作“博弈失衡”与结构“场域塌陷”现象,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活力化、高效化、标准化”发展。该研究以“结构—过程—效能”为思辨主线,采用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进行了全面的逻辑解构。并从组织要素与行动要素等不同维度剖析了合作供给的功能结构,发现供给过程中面临适应不恰、目标不清、整合不顺、模式维系不稳等阻滞问题。进而提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效能提升路径:升级角色创新能力,厘清权责定位及边界结构;激发目标驱动意识,塑造协同枢纽及共生结构;疏通资源共享渠道,巩固关系框架及串联结构;保证发展正轨运行,树立联合监管及弹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多元主体 合作供给 效能提升 结构功能主义
下载PDF
体育强国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历程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家鲲 王思贝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2,共12页
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是助力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梳理体育强国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演进历程,指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面临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是助力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系统梳理体育强国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演进历程,指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面临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内容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不规范、保障体系不到位等问题。认为: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需要优化标准化顶层设计,完善标准化内容体系,健全标准化考评机制,强化标准化资源投入,深化标准化推广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标准化 制度体系 内容体系 评价体系 保障体系
下载PDF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域外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米雪 卢文云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情况,探究转型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经验:构建数字化协同供给结构,布局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数...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情况,探究转型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转型经验:构建数字化协同供给结构,布局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数字化健身场景。对我国的启示:健全相关制度环境,推动数字技术落地,建设数字化协同供给结构,完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智慧社区健身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供给 数字化转型 域外经验
下载PDF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小瑜 李海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5,共11页
运用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等研究方法,探索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背景、内涵、类型等。基于对我国首批、第2批共6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国家体育旅... 运用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等研究方法,探索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背景、内涵、类型等。基于对我国首批、第2批共6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面临空间布局不均衡性与类型不充分性并存、政策体系针对性与基层政府执行性较弱、体育业态模糊性与运动项目同质性突出、体育人才专业性与运营管理精细性缺失等现实挑战。提出实践进路:加强体育旅游战略性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执行力;强化体育新业态融合创新,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专业化体育旅游人才,构建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产业融合 LDA模型
下载PDF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均衡性测度——基于上海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千里 曹可强 +2 位作者 高伟 冯维胜 王学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9,共8页
按人口要素统筹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高质量全覆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为精准识别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衡问题,完善公共体... 按人口要素统筹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高质量全覆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为精准识别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失衡问题,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构建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均衡性”测度工具,并以上海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上海市整体“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较高,但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仍有提高的空间。(2)上海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征,而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呈现出“中心低-边缘高”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配置存在以下问题:(1)总量不足导致中心城区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不高;(2)分布不均导致近郊区供给充分的“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比例不高;(3)“边界洼地效应”导致近郊区和远郊区部分地区“社区15分钟健身圈”供给缺失。研究建议:(1)升级改造现有设施,提高体育建设用地利用效率;(2)充分利用非体育用地拓展体育空间;(3)主动应对人口流动带来的需求冲击,在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上保留“弹性”空间;(4)加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顶层设计,避免协调不足导致“边界洼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设施 人口分布 空间均衡 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上海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