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变革 被引量:56
1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成为资本市场的兴奋剂、学界热议的聚焦点。然而对于如何定义元宇宙却是众说纷纭,本研究在厘清元宇宙运作机理与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元宇宙定义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成为资本市场的兴奋剂、学界热议的聚焦点。然而对于如何定义元宇宙却是众说纷纭,本研究在厘清元宇宙运作机理与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元宇宙定义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耦合一体,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和再造的一个虚实融通的现实镜像世界。相较于传统的网络空间与实体的物理空间,元宇宙拥有技术叠加性、虚实相融性、具身沉浸性与实时交互性等鲜明特征。和三十多年前互联网的诞生一样,元宇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元宇宙会重构人类生存时空新场域。元宇宙将从单一的自然宇宙扩展到虚实并存的双重宇宙,作为现实世界的孪生形态与延伸部分,元宇宙在萃取与融汇现实世界的演进脉络与表象特征的同时,亦依托强大而厚重的科技力量,变革人类生存的时空场域。元宇宙给予人类以沉浸式地体验与参与历史事件、在有限生命时长内获得多维生命体验、提前搭建与预演未来生活的机会,从而促使人类在主观上感受到时间弹性与韧性的增强;元宇宙给予人类以在虚拟世界中全息复制物理世界、在物理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获得虚拟空间作为补充、开辟兑现与外化想象力的创作空间的机会,从而促使人类在主观上感受到空间厚度与广度的增加。二是元宇宙会形成人类社会生活新方式。作为多项先进技术紧密嵌套、同向发力集成产物,元宇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的劳动生活、消费生活和精神生活。集中表现为虚拟劳动成为劳动生活新样态,虚拟消费成为消费行为新时尚、虚拟文化成为精神生活新形态。三是元宇宙会形塑人类思想行为新特点。当元宇宙的生活新内容、新形式与新习惯成为泛在的社会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世界 文明新形态 人工智能 人类社会
下载PDF
国内外元宇宙研究综述 被引量:51
2
作者 周鑫 王海英 +2 位作者 柯平 盛译瑶 刘海鸥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12期147-159,共13页
[目的/意义]元宇宙作为后人类社会数智化的生存愿景,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元宇宙及其代表的全面数智社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法,在梳理元宇宙现状历史和概念特征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 [目的/意义]元宇宙作为后人类社会数智化的生存愿景,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元宇宙及其代表的全面数智社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法,在梳理元宇宙现状历史和概念特征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分析国内外元宇宙相关研究热点,再根据文献计量结果从发展趋势和风险隐忧两方面对国内外元宇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未来元宇宙研究热点进行展望。[结果/结论]目前,国内外元宇宙相关研究尚处于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摸索阶段,在技术布局、规则制定等方面仍有待纵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世界 数智社会 技术伦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叙事 被引量:38
3
作者 唐爱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含了民族复兴逻辑、社会主义逻辑、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其历史性意义可以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重意义叙事中得到全面阐释。从中华民族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落后的传统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含了民族复兴逻辑、社会主义逻辑、人类社会发展逻辑,其历史性意义可以从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重意义叙事中得到全面阐释。从中华民族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落后的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持存、再度青春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自立。从世界社会主义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振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难题”,探索到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从人类社会意义叙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构了西方现代化霸权,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类型,其效应不仅表现为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且更表现为积极解答“世界之问”,承担着引领世界文明走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 世界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 意义叙事
原文传递
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 新时期工人状况的社会学鸟瞰 被引量:27
4
作者 郭于华 黄斌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6,共18页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工人而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体现为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劳工的组织化权利的落实;公民权利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劳工阶级的出路在于形成自主的社会力量。工人的公民化过程,劳工权利亦即公民权利的获得与保护是解决劳资矛盾和转型正义的根本途径。就劳工问题而言,以能动社会的建设为先导,同时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也许更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工厂 中国特色 工人阶级形成 公民社会
下载PDF
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丙中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157,共9页
民俗学是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扩张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国际性的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它在方法上采取集体主义,在理论上假设民族在民俗上的同质性。在现代性走向巅峰的时候,同质性人群和民俗传统的快速消逝带来民俗学的危机。面对危机,... 民俗学是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扩张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国际性的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它在方法上采取集体主义,在理论上假设民族在民俗上的同质性。在现代性走向巅峰的时候,同质性人群和民俗传统的快速消逝带来民俗学的危机。面对危机,从日常生活来界定民俗的思潮兴起,却并不能解除危机。在人口流动、文化杂糅的世界社会,个人与小群体必须与他人协商安排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正在成为广泛的事实。能够应对这种趋势的民俗学将会获得发展的生命力,这有赖于从业者带来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协商 世界社会 民俗自由 日常生活的整体性
原文传递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 according to grade and stage 被引量:17
6
作者 Riccardo De Robertis Sara Cingarlini +11 位作者 Paolo Tinazzi Martini Silvia Ortolani Giovanni Butturini Luca Landoni Paolo Regi Roberto Girelli Paola Capelli Stefano Gobbo Giampaolo Tortora Aldo Scarpa Paolo Pederzoli Mirko D'Onofri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AIMTo describ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eatures of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anNENs)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 and tumor-nodes-metastases stage by comparing them to histopathology and to determine t... AIMTo describ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eatures of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anNENs)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 and tumor-nodes-metastases stage by comparing them to histopathology and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MR imaging features in predicting their biological behavior.METHODS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our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requirement for informed patient consent was waived due to the retrospective nature of the study. Preoperative MR examinations of 55 PanNEN patients (29 men, 26 women; mean age of 57.6 years, range 21-83 years) performed between June 2013 and December 2015 were review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eat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umor grades and stages determined by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RESULTSIll defined margins were more common in G2-3 and stage III-IV PanNENs than in G1 and low-stage tumors (P &#x0003c; 0.001); this feature had high specificit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2-3 and stage III-IV tumors (90.3% and 96%, 95%CI: 73.1-97.5 and 77.7-99.8). The 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2-3 and stage III-IV lesions compared to well differentiated and low-stage tumors (1.09 &#x000d7; 10<sup>-3</sup> mm<sup>2</sup>/s vs 1.45 &#x000d7; 10<sup>-3</sup> mm<sup>2</sup>/s and 1.10 &#x000d7; 10<sup>-3</sup> mm<sup>2</sup>/s vs 1.53 &#x000d7; 10<sup>-3</sup> mm<sup>2</sup>/s, P = 0.003 and 0.001). 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determined optimal cut-offs of 1.21 and 1.28 &#x000d7; 10<sup>-3</sup> mm<sup>2</sup>/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G2-3 and stage III-IV tumors, wi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values of 70.8/80.7% and 64.5/64% (95%CI: 48.7-86.6/60-92.7 and 45.4-80.2/42.6-81.3).CONCLUSIONMR features of PanNENs vary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their stage at diagnosis and could predi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se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2010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 staging syste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全球化与认同:世界社会是否可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巴里.布赞 王江丽 +1 位作者 黄德远 崔顺姬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共10页
文化认同对全球化影响最具抵制性以及人类认同只能保持碎片化状态的观点值得商榷。从历史、理论和安全逻辑的视角考察集体认同后发现,一方面,文化多元性的确具有其强有力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宣称人类普世认同不可能的观点也存在着重大漏... 文化认同对全球化影响最具抵制性以及人类认同只能保持碎片化状态的观点值得商榷。从历史、理论和安全逻辑的视角考察集体认同后发现,一方面,文化多元性的确具有其强有力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宣称人类普世认同不可能的观点也存在着重大漏洞。文化融合有其重要的逻辑性,这意味着地方性文化认同与全球认同之间的矛盾要比它们初看上去的情形小得多。因此,"世界社会"的形成是有可能的,它正伴随着地方性认同——而不是与之根本相悖——在国家和民众中渐渐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文化 国际社会 世界社会
下载PDF
海外民族志的发展历程及其三个层次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丙中 熊志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共8页
海外民族志研究内生于中国人类学的传统,近年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新潮流。中国学人偶尔有在境外做实地调查研究的例子,但是作为学术事业的海外民族志是在21世纪初期从北京大学开始推动的,而后逐渐有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形成一个... 海外民族志研究内生于中国人类学的传统,近年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新潮流。中国学人偶尔有在境外做实地调查研究的例子,但是作为学术事业的海外民族志是在21世纪初期从北京大学开始推动的,而后逐渐有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多学科的学术创新领域。早先的研究尝试在周边国家进行,后来扩展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地。高丙中评述了这个发展过程,并认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已经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关注,即以微观社区实体为对象的蹲点研究、由多点构成代表性的区域国别研究和以世界社会为对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民族志 世界社会 “我们”人类学
原文传递
《资本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实现的不仅是批判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更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革命。《资本论》的世界观革命,实际上就是剖...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实现的不仅是批判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更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革命。《资本论》的世界观革命,实际上就是剖析和解构资本主义的"私人化"生产方式,发展和建构共产主义的"合作化"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世界观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论》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变迁。《资本论》就是世界历史的"重新书写"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助产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世界观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对话“世界社会”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帆 段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82,共13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中国理念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与“世界社会”对全球体系的审思,超越国家本位转向相互融通的整体价值观,将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中国理念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与“世界社会”对全球体系的审思,超越国家本位转向相互融通的整体价值观,将对世界的认识从结构定式转向作为认知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产生对话与共振。以传播为核心的路径阐释打开了理论与实践的新视域,启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传播为连接,探索在时间维度以搭建世界公共传播脉络为支架、在事实维度以公共信任为支点、在社会维度以连接世界公共话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方案。东西方理念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中国突破国际传播困局,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观点更好地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社会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红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认为 ,现代性之所以出现危机 ,主要是因为“生活世界”受到了来自于“系统”的侵蚀 ,而解决该危机的根本途径则在于“生活世界”的复兴。为此 ,需要建立有效的语言使用规范、重新发挥公众社会的理性批判职能 ,并借...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认为 ,现代性之所以出现危机 ,主要是因为“生活世界”受到了来自于“系统”的侵蚀 ,而解决该危机的根本途径则在于“生活世界”的复兴。为此 ,需要建立有效的语言使用规范、重新发挥公众社会的理性批判职能 ,并借助于交往理性来规约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 ,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以最终实现社会的整合。这对当今现代性尚处于生成阶段的中国总体性现代化进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弘扬现代性的基本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生活世界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世界历史、英国学派与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理查德.利特尔 刘德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6,共16页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证据,尤其着重介绍了英国学派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概念的缘起、演化及理论家们的批判。虽然本文作者即是当前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并不避讳英国学派在理论上的缺憾,指出巴里·布赞构建在没有共同文化的条件下国际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国际社会理论框架同时,关闭了一个布尔曾经试图打开的空间。作者认为在解读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英国学派 国际体系 国际社会
下载PDF
论责任伦理的社会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立涛 崔秀荣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责任伦理以事先的积极预见为要求,关注后果对于行为评价的意义。在当代,重构责任伦理有助于提升人的责任感和道义担当,塑造当代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有助于克服后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个性极度膨胀造成的“统一性”丧失及道德危机的局面,... 责任伦理以事先的积极预见为要求,关注后果对于行为评价的意义。在当代,重构责任伦理有助于提升人的责任感和道义担当,塑造当代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有助于克服后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个性极度膨胀造成的“统一性”丧失及道德危机的局面,重构日常生活的意义世界;责任伦理启迪人们理性而审慎地行动,以防范各种可能到来的风险,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由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的历史转向,使之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乃是重塑当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伦理 社会价值 意义世界 风险社会 伦理精神
下载PDF
《资本论》与现代世界历史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诗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资本论》批判和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既有道路,预示着早期资本主义的终结及自由主义传统的现代变革,即从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向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其中也蕴涵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化。《资本论》... 《资本论》批判和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既有道路,预示着早期资本主义的终结及自由主义传统的现代变革,即从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向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其中也蕴涵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化。《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西方性的批判接轨于以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的现代转变。从现代世界历史的实际进程看,新自由主义凭借技术等经济与社会因素对资本逻辑的应对,实是从属于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实践,《资本论》接轨于东方世界反抗帝国主义及其殖民主义的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逻辑,因而依然持续地影响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三个矛盾,即实体经济及其生产逻辑与虚体经济及其消费逻辑的矛盾、新的劳资对立及其表现出来的认同危机、全球资本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反全球化态势,都从属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度空间,这一异度空间不能解释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例外状态",而是隐含且包含着超越全球资本主义矛盾的未来文明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世界历史 现代社会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世界观变革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种社会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学胜 易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学界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争论多在“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区别乃至对立的理论前见下,围绕着两种社会之“社会”或“市民”与“人类”的不同,要么在“价值层面”,要么在“事实层面”展开研究,都错失了马克思世界观... 学界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争论多在“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区别乃至对立的理论前见下,围绕着两种社会之“社会”或“市民”与“人类”的不同,要么在“价值层面”,要么在“事实层面”展开研究,都错失了马克思世界观变革的重要旨趣及意义。应放弃上述理论前见,“市民社会”应当理解为由原子个人组成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这是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基础。“人类社会”则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所构成的从古至今存在且通向未来的人类社会历史世界,它包括“市民社会”且通向“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概念。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不在于“社会化”或价值立场的不同,而是二者借助各自的哲学原则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这种理解将更有助于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其他内容及新旧哲学的差别,对于解决学界相关争论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实践活动 新哲学 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方案的应用效果评价——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雅 田甜 +3 位作者 马淑然 王彤 许筱颖 刘晓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的具体要求。本课程组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的具体要求。本课程组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色及优势,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方案》,并对该方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九年制岐黄班、卓越5+3一体化班和五年制3个班级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该方案的实施对于大学生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均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并与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形成呼应,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主旨和思想,对广大学生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方案值得在全校乃至全国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思政 世界观 自然观 社会观 价值观 人生观
下载PDF
区域国别学的对象论:世界社会的视角
17
作者 高丙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区域国别研究从社会科学诸学科的交叉领域定位于具有国家学科分类管理体系内的一级学科地位的区域国别学,但是“区域国别学”从获致名分到学科建设取得被承认的实绩优先需要确立整合性的理论方法,而理论方法的整合性依赖于学科从业者迟... 区域国别研究从社会科学诸学科的交叉领域定位于具有国家学科分类管理体系内的一级学科地位的区域国别学,但是“区域国别学”从获致名分到学科建设取得被承认的实绩优先需要确立整合性的理论方法,而理论方法的整合性依赖于学科从业者迟早要达成共识的对象论。本文站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高度,提出把区域和国别都界定为社会范畴(不是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领域,而是包含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人际活动总体),由此解决“区域”与“国别”的字面张力;然后从区域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联展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的主要构成,进而推导关于区域社会与世界社会的基本关系、以“社会”为对象的科学方法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约束下的学科目的,初步在逻辑上检验区域国别学的对象论与理论方法、目的论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对象论 区域社会 世界社会 新文科
原文传递
国际NGO发展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8
作者 约翰·博尼 杨丽(译) +2 位作者 李帅(译) 李慧杰(译) 游斐(译) 《中国非营利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22-53,共32页
国际社会存在一个全球第三部门,它以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NGO)为主体,在全球经济与全球政治之外开展活动。尽管近年对国际NGO的关注激增,但人们对全球第三部门依然知之甚少。1850年以来,国际NGO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19世纪下半... 国际社会存在一个全球第三部门,它以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NGO)为主体,在全球经济与全球政治之外开展活动。尽管近年对国际NGO的关注激增,但人们对全球第三部门依然知之甚少。1850年以来,国际NGO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19世纪下半叶为形成期,该时期成立的国际NGO有明确的全球化视野;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打乱了国际NGO的发展步伐,但休战期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NGO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二战以后活跃在某一区域而非全球化定位的国际NGO增加;截至21世纪初,国际NGO几乎横跨整个人类活动的范围。国际NGO主要从事三种类型的活动:收集、产出及传播大量信息;主办各种会议;影响国际社会中的其他主体。多数广为人知的国际NGO主要关注环境、人权、发展等问题,其实这只是国际NGO中很小的一部分。随着第三部门日渐受到重视,国际NGO作为全球公共治理代言人的角色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开始凸显,甚至在诸多社会领域占主导地位。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国际NGO与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NGO、INGO) 国际社会 全球治理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与回归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寻金 刘合智 冉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9-282,287,共5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相关。运用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关联的历史语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中华民族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相关。运用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关联的历史语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进行分析。在学术界开始转向从人的生存的角度去认识社会个体与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回归到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实践主体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使其重新具有主体性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回归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生活世界 社会个体 社会实践 现实社会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的重塑:成为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
20
作者 高丙中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6-25,141,共11页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外民族志的开拓到融合“家乡”和“海外”的世界社会研究,适逢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并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提供参与观察的视野和方法、整体论的理念,提供比较的经验案例,由此促成中国社会科学成为中文知识共同体在经验研究上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从而在完成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中国社会科学 新文科 世界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