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丽先运用风药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被引量:7
1
作者 连俊兰 王海云 +1 位作者 邵征洋 张治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17-1420,共4页
总结盛丽先临证运用风药治疗儿科肺系病、脾系病、肾系病的经验。指出风药之性与小儿生理特点相应,强调抓住小儿不同病种发病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性化治疗,准确运用风药以祛风胜湿、升发脾阳、疏肝理气、疏风理血,在感冒、慢性咳嗽、哮... 总结盛丽先临证运用风药治疗儿科肺系病、脾系病、肾系病的经验。指出风药之性与小儿生理特点相应,强调抓住小儿不同病种发病特点选用风药进行个性化治疗,准确运用风药以祛风胜湿、升发脾阳、疏肝理气、疏风理血,在感冒、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泄泻、厌食、过敏性紫癜等儿科常见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儿科疾病 名医经验 盛丽先
原文传递
风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清秀 陈守强 侯建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58-159,共2页
心血管疾病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发病形式、证候特征大都表现为风性。风类药质轻气清,疏解宣透,多具有辛、散、窜、透、动等特点。冠心病络滞风阻,治以温阳散寒,祛风通络,辛散祛风、活血祛风;心律失常本虚标实,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标... 心血管疾病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发病形式、证候特征大都表现为风性。风类药质轻气清,疏解宣透,多具有辛、散、窜、透、动等特点。冠心病络滞风阻,治以温阳散寒,祛风通络,辛散祛风、活血祛风;心律失常本虚标实,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标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治以辛散祛风、平肝熄风、解毒祛风、活血祛风、养血祛风、搜络祛风。高血压肝风内扰,风阳上亢,平肝熄风类、理气熄风;无风不作眩,平肝熄风、理气熄风;无虚不作眩,补肾祛风、养血祛风;无瘀不作眩,活血祛风、辛散祛风、理气祛风。风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重视风邪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律失常 高血压 胸痹 眩晕 心悸 风类药 风邪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王明杰教授基于玄府理论辨治风证特色经验
3
作者 李林珍 叶俏波 +2 位作者 雷若兰 江玉 王明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王明杰教授认为内风与外风同类相召,难以截然分开,常常相兼为患,从玄府理论分析,要害均在于玄府郁闭,临证常以羌活、防风、白芷、葛根等风药与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虫药相伍,祛风与息风并用,风药与虫药共施,协同增效,开通玄府,用治... 王明杰教授认为内风与外风同类相召,难以截然分开,常常相兼为患,从玄府理论分析,要害均在于玄府郁闭,临证常以羌活、防风、白芷、葛根等风药与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虫药相伍,祛风与息风并用,风药与虫药共施,协同增效,开通玄府,用治头痛、眩晕、中风、痉病、颤证等多种风证,屡获良效。本文梳理王明杰教授基于玄府学说内外风同治的独特学术思想,分享王老创制的内外风兼治经验方七味追风散、天虫定眩饮、追风逐瘀醒脑汤,分析组方思路及用药特点,并附验案三则,旨在为临床治疗风证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证 玄府学说 玄府郁闭 风药 虫药 学术经验 川南玄府学术流派 王明杰
下载PDF
从防风试论风药调神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媛媛 刘轶凡 +1 位作者 赵进喜 傅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8-1621,共4页
调神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除常用安神药外,风药也具有调神功效,风药即“风升生”药,其概念起源于易水学派的药类法象理论,依据现代中药学分类,多属于疏风解表之品,在古今治疗神志病方剂中常作为君药或配伍使用,但未得到足够重... 调神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除常用安神药外,风药也具有调神功效,风药即“风升生”药,其概念起源于易水学派的药类法象理论,依据现代中药学分类,多属于疏风解表之品,在古今治疗神志病方剂中常作为君药或配伍使用,但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同风药调神有不同特点,文章以“风药中之润剂”防风为例,阐述防风调神的作用机制及具体应用,以拓宽风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启发调神治法的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风药 调神 神志病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从伏毒理论探析应用风药治疗结直肠癌
5
作者 李钟琳 李玉 +2 位作者 贾晓薇 唐雨时 李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16-2120,共5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聚”“脏毒”“肠风”等范畴。在病因上,结直肠癌发病可因外感所致,亦可因内伤引发;病机上,其特点为正虚伏毒,即以正气亏虚为本,以痰饮、湿浊、血瘀凝聚为标;病势上,其特点为隐伏...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聚”“脏毒”“肠风”等范畴。在病因上,结直肠癌发病可因外感所致,亦可因内伤引发;病机上,其特点为正虚伏毒,即以正气亏虚为本,以痰饮、湿浊、血瘀凝聚为标;病势上,其特点为隐伏、暴戾、暗耗、迁延不愈。通过探究伏毒理论,认为其与结直肠癌在病因、病机、病势特点上有较多相似之处。风药具有宣散透邪、疏肝行气、胜湿行散、活血消癥、搜风通络、扶正透散等功效,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风药 积聚 结直肠癌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迟继铭教授运用祛风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孔敏 迟继铭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9期43-45,共3页
迟继铭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与脾肾两脏功能失调相关,风邪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在临证中多加用祛风药,具体治法包括祛风解表、清热利水、升阳益胃、祛风固表等,方药采用加味越婢汤、升阳益胃汤... 迟继铭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与脾肾两脏功能失调相关,风邪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在临证中多加用祛风药,具体治法包括祛风解表、清热利水、升阳益胃、祛风固表等,方药采用加味越婢汤、升阳益胃汤、防己黄芪汤等,临床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祛风药 蛋白尿
下载PDF
风药新识 被引量:122
7
作者 王明杰 黄淑芬 +3 位作者 罗再琼 江花 江玉 王倩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70-572,共3页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风药名称与内涵的嬗变,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认为无表证者不宜,或认为内伤杂病者不宜,以致其运用范围日益萎缩。通过对风药概念溯流穷源的梳理,阐明风药不宜...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风药名称与内涵的嬗变,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认为无表证者不宜,或认为内伤杂病者不宜,以致其运用范围日益萎缩。通过对风药概念溯流穷源的梳理,阐明风药不宜简单等同于"解表药"及"祛风药"。进而从玄府理论新视角认识风药,指出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不仅能开发肤表的毛孔(解表发汗),而且能开通体内脏腑组织的玄府,在与多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常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前期重点开展的风药增效活血化瘀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治血先治风"的治则新理论。课题组拟以肝纤维化(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TGF-β/Smad通路为切入点,采用TGF-β/Smad信号通路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QT-PCR方法加以验证,以期进一步从分子层面上揭示风药增效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玄府
下载PDF
“风药开玄”理论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董丽 张德绸 +3 位作者 江云东 王明杰 白雪 杨思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933-4934,共2页
玄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五官九窍、脏腑内外的微观结构,前期理论研究发现,玄府与血脑屏障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病理表现等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具有共同的内涵,'玄府-血脑屏障'参与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气、血、津、液、精、神的... 玄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五官九窍、脏腑内外的微观结构,前期理论研究发现,玄府与血脑屏障在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病理表现等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具有共同的内涵,'玄府-血脑屏障'参与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气、血、津、液、精、神的升降出入障碍,导致玄府密闭,是脑病发生的关键所在,治则开通玄府、治风宁脑,临证运用风药、虫类药理气、利水、化瘀、解毒、补虚等,协同增效,以奏通利玄府、复其开合、畅达神机之功效,以期丰富玄府理论在脑病诊治中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风药 脑病
原文传递
风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要远 萧百圆 贺用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375-3379,共5页
中医对肿瘤的研究已形成了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几大流派,并且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风药抗肿瘤理论"从一个全新视角阐述中药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风药抗肿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 中医对肿瘤的研究已形成了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几大流派,并且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风药抗肿瘤理论"从一个全新视角阐述中药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风药抗肿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合分析,总结风药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优势,并且提出目前风药抗肿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抗肿瘤 综述
原文传递
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震萍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 [目的]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把握东垣学说的基本精神,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连贯分析李东垣的四部著作,探究其核心思想与组方用药的原理,还原"阴火"概念形成的思路,并以图表的方式,分析脾气虚陷的机理、证候和治疗。[结果]揭示风药与补气健脾药存在着协同效应,归纳"阴火"概念的四层内涵,阐明元气损伤与脾胃虚衰的内在关系,发现脾气虚陷常伴有内外邪侵袭之多种病症,须治以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并作随证加减。[结论]针对诸虚不足,以升阳益气法调理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拓宽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目前仍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学说 风药 阴火 补中益气 金元四大家 中医各家学说
下载PDF
风药治疗肾性水肿探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高红旗 支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04-3506,共3页
中药之风药具有独特功效,随着后世医家认识的不断深入,风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临床应用风药辨证论治肾性水肿可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主要从文献记载及后世医家临床经验两方面,对肾性水肿与风邪的关系、风药的内涵及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进... 中药之风药具有独特功效,随着后世医家认识的不断深入,风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临床应用风药辨证论治肾性水肿可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主要从文献记载及后世医家临床经验两方面,对肾性水肿与风邪的关系、风药的内涵及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论述风药治疗肾性水肿的相关机理,并针对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从宣肺疏风、祛风胜湿、祛风活血、搜风通络、升阳益肾、引经报使等方面讨论风药在肾性水肿治疗中的作用,以期能为肾性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肾性水肿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基于“风-玄府-神机”理论探讨“风药”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琳 唐启盛 +6 位作者 张婧 李梦媛 鲁丽华 张乃文 吕思缘 梁欢 李小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55-6458,共4页
神志病是表现为神志异常或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个人生活,加重社会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笔者基于临床观察及文献研究发现"风邪"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基本病机演变过程为&q... 神志病是表现为神志异常或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个人生活,加重社会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笔者基于临床观察及文献研究发现"风邪"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基本病机演变过程为"风-玄府-神机":风邪侵袭为发病之起始,玄府开阖通利障碍为发病之关键,神机失用为发病之结果。从而提出从"风药通玄"角度论治神志病,并结合相关研究加以佐证,以期为神志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志病 风药 玄府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风药”在治疗头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赵永烈 胡坤 +1 位作者 王永丽 史海霞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654-1657,共4页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引经、增效、开通玄府等,但"风药"味辛性燥,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不宜大,且要注意配伍佐制,应用风药太过时,可以补益脾土,以防木旺克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头痛 中医理论
下载PDF
风药固肠止泻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明坤 吴春雁 房玉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00-4602,共3页
风药止泻,应用得当,效果显著,甚至有医家言"风药固肠"。文章从解表、升阳、胜湿、健脾、调肝的角度探讨风药固肠止泻的中医理论基础,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风药单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释风药止泻的机制;... 风药止泻,应用得当,效果显著,甚至有医家言"风药固肠"。文章从解表、升阳、胜湿、健脾、调肝的角度探讨风药固肠止泻的中医理论基础,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风药单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释风药止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溯源相关典籍,简单总结风药临床应用要点,以求对风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泄泻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王明杰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江花 潘洪 王明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466,共3页
介绍王明杰教授从"玄府气液理论"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病变局部或全身玄府郁闭,神机不遂,以致神机不用而出现肌肉痿弱无力,故治疗不单要补,更重在通,临床注重运用风药如麻黄、马钱子等透达玄府神机,配合... 介绍王明杰教授从"玄府气液理论"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病变局部或全身玄府郁闭,神机不遂,以致神机不用而出现肌肉痿弱无力,故治疗不单要补,更重在通,临床注重运用风药如麻黄、马钱子等透达玄府神机,配合补中益气药物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玄府 风药 名医经验 王明杰
原文传递
风药未必尽祛风,升散透泄用无穷——玄府学派名家论风药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叶俏波 江花 +2 位作者 江玉 王倩 秦凯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王明杰、黄淑芬教授善用风药开通玄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独辟蹊径,屡起沉疴。本文精选二位教授独到的用药经验,如麻黄、桂枝治雷诺氏综合征、面瘫、抑郁证、内伤发热;羌活、防风治脱发、阳痿、鼻渊、颈椎病;细辛、白芷治痴呆、癫痫、麻... 王明杰、黄淑芬教授善用风药开通玄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独辟蹊径,屡起沉疴。本文精选二位教授独到的用药经验,如麻黄、桂枝治雷诺氏综合征、面瘫、抑郁证、内伤发热;羌活、防风治脱发、阳痿、鼻渊、颈椎病;细辛、白芷治痴呆、癫痫、麻痹性斜视;柴胡、葛根治视神经萎缩、视疲劳等,对运用不同风药治疗各类顽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另举临床验案两则,旨在展示用药心法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明杰 黄淑芬 玄府 风药
下载PDF
风药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施国善 曲婉莹 王有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3期437-439,共3页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为风邪犯肺,外风引动内风,风邪伏肺,风、气、痰、瘀、毒互结;风药具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搜剔伏风、疏调气机、升阳健脾、胜湿化痰、活血化瘀、解毒等功用,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恰相对应;风药可通过...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为风邪犯肺,外风引动内风,风邪伏肺,风、气、痰、瘀、毒互结;风药具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搜剔伏风、疏调气机、升阳健脾、胜湿化痰、活血化瘀、解毒等功用,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恰相对应;风药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发挥综合性协同性作用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药 小儿 应用
下载PDF
从升阳散火汤浅析李东垣的治疗思想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玲玲 马素亚 +2 位作者 程丹 李鑫洁 鲁艺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1121-1123,共3页
李东垣为脾胃学说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开创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至今临床疗效卓著。升阳散火汤为其代表方剂之一,主治中焦火郁症,其症根... 李东垣为脾胃学说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开创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至今临床疗效卓著。升阳散火汤为其代表方剂之一,主治中焦火郁症,其症根本病机为脾胃气虚,因虚致郁,郁而发热。升阳散火汤的使用体现了对于脾胃的顾护。方中对于风升药和引经药的配合使用极为巧妙,治疗方法尤其体现了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治疗思想。历经后世医家的补充发展而臻致完备,临床应用灵活广泛,包括诸多高发病症,疑难病症,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白血病等,临床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散火汤 风药 因虚致郁 李东垣
下载PDF
《内外伤辨惑论》风药应用新探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春颖 叶进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第2期18-20,共3页
风药的应用是李东垣的一大特色。本文立足《内外伤辨惑论》,从开郁、行经、胜湿三方面阐释风药功效及应用,并列举了风药配伍及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 风药
下载PDF
从“气化”理论探讨风药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媛媛 张亿 +3 位作者 张佳良 张雨晴 唐雨蕊 吴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眼居高位,结构复杂,脉络深邃,内服药物恐难达病所。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性直达眼位起到治疗作用,故风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气化”理论为基础,从眼的生理特性、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人体脏腑经络气机的升降出... 眼居高位,结构复杂,脉络深邃,内服药物恐难达病所。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性直达眼位起到治疗作用,故风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气化”理论为基础,从眼的生理特性、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人体脏腑经络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等方面探讨风药在中医眼科疾病治疗中起到的功效,即引经报使、退翳明目、驱邪(发散表邪、发散郁火、发越胜湿)、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疏肝解郁,升清阳助运脾,调理肺、心、肾)、调节气血津液。同时临床辨证时当注意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物配伍等要点,以期风药在中医眼科临床治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笔者研读古今医籍,亦发现并印证了风药应用之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气化 中医眼科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