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0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 被引量:144
1
作者 朱维耀 鞠岩 +2 位作者 赵明 陈权 杨正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59,共4页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 ,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 (孔隙度、渗透率 )、流体特性 (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 )、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 ,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 (孔隙度、渗透率 )、流体特性 (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 )、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 ,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 ,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性砂岩 渗吸机理 湿润性 驱替试验 渗流
下载PDF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被引量:87
2
作者 纪淑红 田昌炳 +3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张祖波 傅秀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效率 高含水阶段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临界毛管数 润湿性
下载PDF
金属/陶瓷润湿性(上)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康华 包崇玺 刘红卫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3期6-10,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的润湿性测定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改善润湿性的技术方法,并系统收集和评价了各种金属/陶瓷体系中润湿性的测试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润湿性 接触角 粘附功 金属基 陶瓷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Sn-9Zn合金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于大全 赵杰 王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1004,共4页
Zn的活泼性使Sn 9Zn无铅钎料的润湿性和抗氧化性很差,在Sn 9Zn合金中加入适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可以改善其润湿性能。分别在245,260和290℃通过润湿平衡实验对钎料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并对RA,RMA,R和WWR4种不同钎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Zn的活泼性使Sn 9Zn无铅钎料的润湿性和抗氧化性很差,在Sn 9Zn合金中加入适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可以改善其润湿性能。分别在245,260和290℃通过润湿平衡实验对钎料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并对RA,RMA,R和WWR4种不同钎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运用活性松香钎剂时,微量混合稀土元素可以显著提高Sn 9Zn合金润湿性;而提高钎焊温度也可以改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9Zn合金 润湿性 稀土 无铅钎料
下载PDF
无铅软钎料的新进展 被引量:46
5
作者 庄鸿寿 《电子工艺技术》 2001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从环保角度出发 ,阐述了无铅钎料使用的必然性。介绍了国外无铅钎料的开发情况 ,尤其是近几年的进展。指出了现阶段研制的无铅钎料与市场要求的差距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软钎料 焊接 无铅钎料
下载PDF
接触角滞后现象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0
6
作者 王晓东 彭晓峰 +1 位作者 闵敬春 刘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表面粗糙的影响,通过引入附加“磨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导出固体表面上液滴平衡时接触角应满足的条件;并得到了液滴系统自由能-固液接触面积曲线;分析了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物理意义...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表面粗糙的影响,通过引入附加“磨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导出固体表面上液滴平衡时接触角应满足的条件;并得到了液滴系统自由能-固液接触面积曲线;分析了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物理意义;由此给出了接触角滞后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这对于进一步认识接触角的滞后现象,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湿润性 接触角滞后现象 表面沸腾 凝结 滞后阻力 理论分析 表面粗糙 热力学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75
7
作者 李爱芬 凡田友 赵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69,77,共4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渗透岩心,通过在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温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渗吸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改变模拟油的粘度来间接影响渗吸;润湿性、模拟油粘度以及界面张力是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模拟油粘度越低,渗吸采收率越高;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和界面张力控制着渗吸发生的方式;不同渗透率级别对应一个最佳的界面张力范围,在该范围内,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对于亲水—弱亲水岩心,岩心渗透率越大,所对应的最佳界面张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自发渗吸 润湿性 界面张力 渗吸采收率
下载PDF
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李振泉 侯健 +3 位作者 曹绪龙 陈月明 宋新旺 王克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3,共5页
建立了油水两相流三维网络模拟模型。在水湿、油湿、中性3种储层条件下,通过微观模拟分别讨论了孔隙半径、孔喉比、形状因子、配位数等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湿和中性储层,孔隙半径、配位数愈小,形... 建立了油水两相流三维网络模拟模型。在水湿、油湿、中性3种储层条件下,通过微观模拟分别讨论了孔隙半径、孔喉比、形状因子、配位数等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湿和中性储层,孔隙半径、配位数愈小,形状因子愈大,孔隙中存在剩余油概率愈大;对于水湿性储层,孔隙半径增大,形状因子减小,产生剩余油的概率反而增加。具有合适配位数的孔隙,驱油效率较高,较大或较小配位数情况下孔隙中都容易产生剩余油。无论是水湿、油湿还是中性储层,随着孔喉比的增大,总体上孔隙中存在剩余油的概率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三维网络模型 润湿性 储层参数 微观模拟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70
9
作者 许琳 常秋生 +4 位作者 杨成克 陶亲娥 王仕莉 费李莹 徐士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49,共15页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杂沉积,岩性主要为由粉细砂、泥及碳酸盐组成的混积岩,且粉细砂、泥及碳酸盐具呈薄层状富集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与晶间微孔为主、剩余粒间孔次之、裂缝少量,影响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相、岩性、有机碳含量和成岩作用等。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物性对含油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质岩中油膜发育;储层的润湿性以中性为主,部分达到亲油,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了"大孔亲油、含油,小孔亲水、含水"的储层微观润湿性特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这为本地区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润湿性 储集空间 储层 页岩油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超声作用对芳纶纤维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10
作者 刘丽 张翔 +2 位作者 黄玉东 姜彬 张志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芳纶纤维表面性质是影响其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采用超声技术对芳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超声作用下,芳纶纤维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加...  芳纶纤维表面性质是影响其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采用超声技术对芳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超声作用下,芳纶纤维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加大,从而改善了芳纶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浸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超声 表面 浸润性
下载PDF
长期注水冲刷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7
11
作者 吴素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对象是注水开发39 a、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通过对不同含水阶段储层中地层微粒、渗透率、孔喉网络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定量得出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储层参数变... 研究对象是注水开发39 a、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通过对不同含水阶段储层中地层微粒、渗透率、孔喉网络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定量得出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砂岩储层中的地层微粒被冲出,孔喉网络的连通性变好,渗透率升高,储层润湿性由亲油转变为强亲水。储层参数变化使油藏最终采收率增加,开发效果变好,有利于剩余油的的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微粒 渗透率 孔喉网络 润湿性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鄢捷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水湿岩样。当Amot润湿指数(Iwo)在0.2左右时,可获得最高的最终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岩石 润湿性 注水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2
13
作者 孙金声 杨宇平 +1 位作者 安树明 苏义脑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钻井液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机械钻速钻井液的理论途径及处理剂的分子结构和钻井液性能要求,研制出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快速钻井剂KSZJ。通过进行表面张力、吸附效应、压持效应以及对微米及亚微米粒子、钻井液润滑... 通过对钻井液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机械钻速钻井液的理论途径及处理剂的分子结构和钻井液性能要求,研制出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快速钻井剂KSZJ。通过进行表面张力、吸附效应、压持效应以及对微米及亚微米粒子、钻井液润滑性能、岩心强度的影响等实验评价了KSZJ的性能。在射流钻井模拟实验装置上用不同硬度的岩石进行的实验结果及在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青海油田、华北油田、吉林油田及新疆油田等的30余口井进行的现场实试结果表明,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技术能够将机械钻速提高18%以上,并能够有效解决井壁失稳及减少起下钻过程中的阻卡情况,提速提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机械钻速 吸附 快速钻井剂 润湿性 压持效应
下载PDF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54
14
作者 刘中云 曾庆辉 +1 位作者 唐周怀 张公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 ,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 ,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湿性随老化时...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 ,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 ,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湿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采收率 相对渗透率 老化时间 水驱油田
下载PDF
金属/陶瓷润湿性(下)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康华 包崇玺 刘红卫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4期27-34,67,共9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的润湿性的表征及测定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改善润湿性的技术方法。并系统收集和评价了各种金属/陶瓷体系中润湿性的测试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润湿性 接触角 黏附功 金属/陶瓷
下载PDF
竹材表面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江泽慧 于文吉 余养伦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从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原理推导入手,采用测定竹材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对竹材表面的自由能、路易丝-范得华力和酸碱力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方法对竹材表面湿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抽提物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竹材... 从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原理推导入手,采用测定竹材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对竹材表面的自由能、路易丝-范得华力和酸碱力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方法对竹材表面湿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抽提物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竹材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原因;竹材的表面自由能是以路易丝-范得华力为主体;竹材表面的自由能差异主要由竹材表面的酸碱力引起;竹材表面具有稳定的路易丝-范得华力,其数值大小不受竹材表面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7
作者 任晓雪 李明 毛大立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微量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钎料在液态下的表面颜色变化以及热重分析表明,Al、Cr能明显改善Sn-Zn基钎料的抗氧化性能。通过俄歇能谱深度剖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的抗氧化机理:Al和Cr在钎... 研究了不同微量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钎料在液态下的表面颜色变化以及热重分析表明,Al、Cr能明显改善Sn-Zn基钎料的抗氧化性能。通过俄歇能谱深度剖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的抗氧化机理:Al和Cr在钎料表面或亚表面富集,形成阻挡层,抑制了钎料的氧化。比较了合金元素对Sn-Zn基钎料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不利于钎料的铺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Cr是一种比Al更具有吸引力的Sn-Zn基钎料的高温抗氧化合金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无铅钎料 SN-ZN 合金元素 抗氧化性 润湿性
下载PDF
Sn-Zn-Cu无铅钎料的组织、润湿性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7
18
作者 谢海平 于大全 +1 位作者 马海涛 王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94-1699,共6页
研究了(Sn 9Zn) xCu无铅钎料的微观组织、润湿性能和力学性能。Cu的加入使得Sn 9Zn钎料中针状富Zn相逐渐转变为Cu Zn化合物,当Cu含量为8%时,Cu6Sn5相生成。Sn Zn Cu合金熔点随着Cu含量增加而升高,同时润湿性随Cu的加入得到显著改善。使... 研究了(Sn 9Zn) xCu无铅钎料的微观组织、润湿性能和力学性能。Cu的加入使得Sn 9Zn钎料中针状富Zn相逐渐转变为Cu Zn化合物,当Cu含量为8%时,Cu6Sn5相生成。Sn Zn Cu合金熔点随着Cu含量增加而升高,同时润湿性随Cu的加入得到显著改善。使用中性活性松香钎剂,钎料与Cu箔钎焊时的润湿角显著减小。Sn 9Zn的润湿角为120°,而(Sn 9Zn) 10Cu的润湿角为54°。这是由于Cu的加入降低了Zn的活性,减少了Zn在钎料表面氧化,降低了液态钎料表面张力,使得钎料能获得较好的润湿性。合金在2%Cu时获得较高的强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Cu Zn化合物相对增多,抗拉强度有所下降;而合金的塑性随着Cu的加入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Zn—Cu 微观组织 润湿性 抗拉强度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发云 闫洪 +2 位作者 周天瑞 陈国香 揭小平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系统论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概况,简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常用金属基体、增强体,重点阐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技术,即: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原位生成法等。另外,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润湿性、界面反应、复合材... 系统论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概况,简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常用金属基体、增强体,重点阐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技术,即: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原位生成法等。另外,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润湿性、界面反应、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有限元模拟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对半固态成形技术应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成形加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铸造 润湿性 界面反应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分析及影响讨论 被引量:51
20
作者 刘向君 熊健 +2 位作者 梁利喜 罗超 张安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44-1652,共9页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泥页岩表面润湿性为水湿,而页岩气藏中页岩岩石存在有机质影响,页岩表面润湿性表现比较复杂,因此选择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野外露头及井下岩心进行分析,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并从3个...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泥页岩表面润湿性为水湿,而页岩气藏中页岩岩石存在有机质影响,页岩表面润湿性表现比较复杂,因此选择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野外露头及井下岩心进行分析,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并从3个方面初步探索讨论了润湿性对页岩气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且页岩表面更倾向于油湿,页岩岩石孔隙表面处润湿性存在差异,出现非均匀润湿性即斑状润湿;页岩自吸吸水率、吸油率随时间增加而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页岩自吸吸水率大于自吸吸油率;页岩浸泡在水中水化应力随着时间增加而先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先浸泡白油后浸泡水中水化应力上升速度减慢;页岩硬度随浸泡时间增加、浸泡温度升高以及浸泡压力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浸泡白油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小,而浸泡水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大;页岩表面吸附特性与表面自由能有关,表面自由能随水接触角减小而增大,同时页岩表面亲油对气态烃有较强吸附能力;页岩表面亲水性易造成水锁,而表面亲油性可减轻水锁伤害,页岩气藏水锁伤害评价应考虑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特性影响;油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小,而水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大,易造成井壁失稳,水基钻井液体系优化需考虑抑制其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润湿性 油湿 水湿 吸附特性 水锁 井壁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