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1
作者 马勇 付锐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4,共13页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 为了明确驾驶人视觉特性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驾驶人视觉特性与疲劳驾驶、隧道段行车安全、分心驾驶以及视觉特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的视觉特性指标,归纳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隧道出入口行车安全研究的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分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驾驶人视觉特性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有必要将驾驶人视觉特性与脸部图像特征、驾驶操作行为及车辆运动状态等多个指标进行多源信息融合,以实现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的有效监测与预警;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明确隧道内驾驶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并针对不同驾驶人群体在各种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和模拟驾驶培训,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的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车安全 综述 视觉特性 驾驶人 疲劳驾驶 分心 眼动
原文传递
头盔显示器发展综述 被引量:42
2
作者 高源 刘越 +1 位作者 程德文 王涌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6-904,共9页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关应用走入大众视野.在众多显示设备中,头盔显示器以其高沉浸感、实时交互性及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头盔显...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关应用走入大众视野.在众多显示设备中,头盔显示器以其高沉浸感、实时交互性及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成像原理;分析总结了从不同的技术角度解决的传统头盔显示器体积与质量大、调焦与辐辏不匹配等问题的3种新型头盔显示器,包括自由曲面头盔显示器、波导型头盔显示器和真实立体感头盔显示器,阐述了用户佩戴头盔显示器的视疲劳主观和客观评测方法;最后对头盔显示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头盔显示器 视疲劳 评测方法
下载PDF
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与视疲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家琦 翟玥 +3 位作者 刘泽豫 颜一瑞 夏嘉阳 邓国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视疲劳的患病率及其与电子设备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向全国29个省份(除台湾、青海、西藏、宁夏、新疆)127所大学学生随机分发6000份问卷,问卷内容包含电子设备的依赖情况,电子设备在寝室、家中、... 目的调查大学生视疲劳的患病率及其与电子设备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向全国29个省份(除台湾、青海、西藏、宁夏、新疆)127所大学学生随机分发6000份问卷,问卷内容包含电子设备的依赖情况,电子设备在寝室、家中、交通工具上使用情况以及视疲劳患病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视疲劳危险因素。结果总计回收有效问卷4848份,其中男2259份,女2589份。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视疲劳的患病率为53.5%,女性高于男性,其中33.8%的学生表示已对电子设备产生依赖,在桌前、床上、交通工具上使用电子设备的人分别达到了91.3%、87.6%和74.8%。在使用时间上,中国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4.0 h以上的达38.3%,每天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超过1.0 h的达29.7%,在交通工具上使用≥0.5 h的达49.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性别、电子设备的依赖情况、电子设备在寝室、家中、交通工具上的使用情况等与视疲劳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视疲劳的患病率较高,性别、电子设备的依赖情况、电子设备在不同场景上的使用情况等因素对大学生视疲劳的患病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大学生 电子设备 生活习惯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效果的直观判别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永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7-471,共5页
创立了激光冲击强化效果的直观检验与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及工艺细节以控制激光冲击区表面质量,并根据表面质量判断激光冲击强化效果,解决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工程应用的技术关键。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直观检验 控制方法 激光技术
原文传递
LED照明环境下照明参数对人眼视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春宇 胡皓 +1 位作者 向奕妍 汪统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通过析因实验,测量被试者在不同色温和照度组合的照明环境下进行不同时长学习的眼电信号,分析其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变化率,从而判断视疲劳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度、色温、光照时间、色温和照度的交互作用对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的变化... 通过析因实验,测量被试者在不同色温和照度组合的照明环境下进行不同时长学习的眼电信号,分析其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变化率,从而判断视疲劳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度、色温、光照时间、色温和照度的交互作用对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的变化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色温和照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大;视疲劳随着照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照度的最优水平为1 000~2 000lx,超过3 000lx的高照度应避免;4 000K色温条件下,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的变化率均较小,视疲劳相对较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眨眼频次和闭眼时间变化率均变大,视疲劳加重;光照时间最佳为0.5~1h,且不宜超过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明 视疲劳 眨眼频次 闭眼时间 析因实验
下载PDF
视屏显示终端对视觉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佘惜金 黄中宁 +6 位作者 黄杜茹 尹东明 温贤忠 丘创逸 叶华清 李来玉 黄莉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对75例长期VDT操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记录其注视视屏操作史、临床症状、屈光状态、结膜炎症、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Ⅰ)、每日视屏操作时...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对75例长期VDT操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记录其注视视屏操作史、临床症状、屈光状态、结膜炎症、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Ⅰ)、每日视屏操作时间。分析VDT操作者的症状、视屏操作史、每日VDT时间与屈光状态、结膜炎症、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患者注视视屏操作史为(7.6±4.6)年,每日注视VDT(7.3±3.4)h,88.0%(66/75)VDT操作者是操作计算机者。眼部症状以眼干(49例)和疲劳感(61例)为最多见。眼部体征多表现为BUT时间缩短(68/75),81.3%(61/75)患者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每日VDT时间、每日计算机操作时间、操作计算机开始疲劳时间和看电视开始疲劳时间有关(P<0.01),与患者的注视视屏操作史、屈光状态和泪液分泌无关(P>0.05);但开始疲劳时间与每日视屏操作时间、看电视开始疲劳时间、双眼近视度数、STI和年龄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VDT操作者多为工作中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的人群。VDT症状严重程度与每日VDT使用方式有关,可通过改善VDT使用者的职业卫生环境和适当使用替代疗法来缓解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终端 症状 视疲劳
下载PDF
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视疲劳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小方 王琼华 +2 位作者 李大海 王爱红 邓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467,共4页
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具有性能优良的特点,是目前有很好应用前景的一类重要立体显示器,但由于它存在观看视疲劳问题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文章从分析立体显示视觉原理入手,系统阐述了引起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视疲劳的生理和立体显示器性... 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具有性能优良的特点,是目前有很好应用前景的一类重要立体显示器,但由于它存在观看视疲劳问题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文章从分析立体显示视觉原理入手,系统阐述了引起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视疲劳的生理和立体显示器性能不佳两大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该研究工作将对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立体显示器 观看视疲劳 串扰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朱林平 杨金平 +3 位作者 杨稀月 覃峰 吴东平 黄格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5例从事视屏监控作业并诊断为视疲劳的患者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即手法理筋、针刺和拔罐,于眶膈筋区、颞筋区、额筋区、耳前筋区、百会筋区进行治疗,每次时...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5例从事视屏监控作业并诊断为视疲劳的患者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即手法理筋、针刺和拔罐,于眶膈筋区、颞筋区、额筋区、耳前筋区、百会筋区进行治疗,每次时间40min,隔天或3d施治1次,治疗10~14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部不适症状评分及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眼部不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为84.6%(55/65);睫状前动脉(A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可减轻视疲劳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提高视觉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显示终端 视疲劳 壮医经筋疗法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VDT作业者视疲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重 柯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观察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者视疲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操作时间对它的影响。方法:将2004-07/2005-07在我科就诊VDT操作者根据其累计上机时间的长短分为低(<2000h)、中(2000~7500h)、高(>7500h)剂量接触组,每组40人,共120人... 目的:观察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者视疲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操作时间对它的影响。方法:将2004-07/2005-07在我科就诊VDT操作者根据其累计上机时间的长短分为低(<2000h)、中(2000~7500h)、高(>7500h)剂量接触组,每组40人,共120人。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各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异常的例数。结果:眼痛(P=0.006)、眼胀(P=0.003)、眼干(P=0.004)、异物感(P=0.004)、流泪(P=0.014)症状在低与中剂量接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视物模糊、畏光(P=0.001)症状在低与高剂量接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泪膜不稳定(BUT<10s)人数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DT操作者的累计上机时间对其视疲劳症状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显示终端 视疲劳 累计上机时间
下载PDF
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者瞳孔直径与视疲劳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琼华 潘冬冬 +2 位作者 李小方 李大海 廖咏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3,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瞳孔直径来判断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视疲劳程度的方法,并且建立了一种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可在连续播放立体视频时记录观看者的瞳孔直径.通过观看者的主观评价得出视疲劳程度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同时实验... 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瞳孔直径来判断自由立体显示器观看视疲劳程度的方法,并且建立了一种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可在连续播放立体视频时记录观看者的瞳孔直径.通过观看者的主观评价得出视疲劳程度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同时实验表明观看者瞳孔直径也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而变大,由此可得出将瞳孔直径作为一种新的视疲劳度量指标.当观看者的视疲劳处于中等水平时,观看者的瞳孔直径变化量为0.4 mm,可将该值确定为观看舒适度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立体显示器 观看视疲劳 瞳孔直径 度量指标
下载PDF
柱透镜光栅3D显示器的视差范围与立体观看视疲劳的关系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小方 王琼华 +1 位作者 李大海 王勤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3-877,共5页
过大的视差取值是产生柱透镜光栅3D显示器立体观看视疲劳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人眼瞳孔直径随着立体观看视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这一生理机理,本文建立了一个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可在观看者观看立体图像的同时记录观看者的瞳孔变化,从... 过大的视差取值是产生柱透镜光栅3D显示器立体观看视疲劳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人眼瞳孔直径随着立体观看视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这一生理机理,本文建立了一个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可在观看者观看立体图像的同时记录观看者的瞳孔变化,从而客观评价观看者的立体观看视疲劳程度,并通过与观看者的主观评价相结合,得出不同视差大小下的立体观看视疲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视差在-0.2°~0.2°范围内时,观看者没有明显的立体观看视疲劳,可将该范围确定为观看舒适的视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显示 柱透镜光栅 视疲劳
原文传递
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亚静 马纳 屈金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35-4236,共2页
目的:观察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于2017年3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100只眼)。治疗组采用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患者,每周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 目的:观察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于2017年3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100只眼)。治疗组采用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患者,每周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再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d,每次1滴。对照组仅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d,每次1滴,时间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眼部刮痧治疗视疲劳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刮痧 视屏终端综合征 视疲劳
原文传递
照度对减缓视觉疲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广韬 刘闻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对照明条件与视觉的关系和视觉疲劳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视觉疲劳产生的几种原因。通过实验,以人的主观视觉感受和工作绩效的变化作为测评指标,结果发现机械加工环境照度对减缓视觉疲劳和提高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推荐在设计机械... 对照明条件与视觉的关系和视觉疲劳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视觉疲劳产生的几种原因。通过实验,以人的主观视觉感受和工作绩效的变化作为测评指标,结果发现机械加工环境照度对减缓视觉疲劳和提高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推荐在设计机械加工环境的照度时,工作面的照度的建议值为1500~2000lx。工作面和周围环境的照度比的最大值不应超过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照度 视觉疲劳 工作绩效
下载PDF
VDT屏面亮度和文件背景照度对视觉核读作业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智君 朱祖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研究VDT屏面亮度和文件背景照度对视觉核读作业的影响效应。以核读速度、眼肌调节辐合时间和主观舒适性为测评指标。结果上述三项指标均随VDT屏面亮度和文件背景照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结论推荐VDT屏面亮度的合适范围为 15~ 2 0cd/m2 ... 研究VDT屏面亮度和文件背景照度对视觉核读作业的影响效应。以核读速度、眼肌调节辐合时间和主观舒适性为测评指标。结果上述三项指标均随VDT屏面亮度和文件背景照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结论推荐VDT屏面亮度的合适范围为 15~ 2 0cd/m2 ,文件背景照度的合适范围为 30 0~ 45 0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VDT 背景 文件 结论 测评指标 范围 视觉 调节 影响
下载PDF
LCD和OLED平板电脑引起的视觉疲劳测量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成明 虞丽娟 +1 位作者 李俊 张丽珍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利用闪光融合频率、眨眼频率、心率变异性、脑电图(α波、β波、α/β)等客观测量方法结合主观评分,比较OLED和LCD两种平板电脑引起的视觉疲劳。12名大学生志愿者(10名男性,2名女性)参加了实验,12名被试分别观看LCD和OLED平板电脑2D影像... 利用闪光融合频率、眨眼频率、心率变异性、脑电图(α波、β波、α/β)等客观测量方法结合主观评分,比较OLED和LCD两种平板电脑引起的视觉疲劳。12名大学生志愿者(10名男性,2名女性)参加了实验,12名被试分别观看LCD和OLED平板电脑2D影像各30分钟,观看影像前和结束后填写主观量表并测量闪光融合频率,观看2D影像过程中测量被试的眨眼频率、心率变异性、脑电图指标。结果显示,被试的脑电β波与α/β、眨眼频率、闪光融合频率指标和主观量表均有一定的显著性,而脑电α波与心率变异性指标不具有显著性。实验验证,LCD比OLED平板电脑引起更严重的视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疲劳 LCD OLED 平板电脑 VDT 对比实验
原文传递
视疲劳患者3502例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月兰 董竟 +1 位作者 唐静晓 刘志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75-377,共3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视疲劳的病因,为视疲劳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就诊的视疲劳患者3 502例,年龄7~50岁。按年龄分为4组:(1)7~20岁组712例;(2)21~30岁组603例;(3)31~40岁组...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视疲劳的病因,为视疲劳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就诊的视疲劳患者3 502例,年龄7~50岁。按年龄分为4组:(1)7~20岁组712例;(2)21~30岁组603例;(3)31~40岁组694例;(4)41~50岁组1 493例。检查其眼前后节、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水平聚散力、远近隐斜、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分析视疲劳的原因。将视疲劳患者病因先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再采用Nemenyi法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结果:视疲劳患者3 502例其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49.37%),屈光不正(23.36%)、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21.70%)、眼外肌功能障碍(5.57%)。将4组不同病因患病率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间患病率进行Nemenyi组间比较,眼外肌功能与眼部相关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疲劳常见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屈光不正、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眼外肌功能与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眼部相关疾病 干眼
下载PDF
视疲劳8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芳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724-725,共2页
目的:视疲劳成因分析。方法:所有视疲劳病例,除详细问诊外,必须做视功能、眼屈光、调节功能、隐斜、集合功能检查。以上各项无异常,再做视像不等检查、双眼同视功能检查和其他视功能检查(眼压、视野等),全身检查和环境因素调查。结果:... 目的:视疲劳成因分析。方法:所有视疲劳病例,除详细问诊外,必须做视功能、眼屈光、调节功能、隐斜、集合功能检查。以上各项无异常,再做视像不等检查、双眼同视功能检查和其他视功能检查(眼压、视野等),全身检查和环境因素调查。结果:视疲劳846例按发病原因可归纳为3种:眼部因素性视疲劳,635例(75.06%);环境因素性视疲劳169例(19.98%);体质因素性视疲劳42例(4.96%)。眼部因素中,肌性视疲劳381例(60.00%);调节性视疲劳127例(20.00%);症状性视疲劳114例(17.95%);视像不等性视疲劳13例(2.05%)。结论:视疲劳发病原因可归纳为眼部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3种,其中以眼部因素居首位,环境因素次之,体质因素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成因 分析
下载PDF
不同颜色簿本和墨水亮度及色度对眼疲劳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智勇 瞿佳 +5 位作者 周翔天 高辽平 董毅 陈斌 刘丹 孙作庆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498,共2页
目的 探讨书写用纸张、墨水的亮度、色度对近视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  38名五年级学生对 3种不同颜色笔记本书写时眼疲劳的主观反映 ,比较分析笔记本的反射系数 ;评估蓝、黑色墨水的亮度对比。结果  (1)白色页面的眼疲劳发生率最高... 目的 探讨书写用纸张、墨水的亮度、色度对近视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  38名五年级学生对 3种不同颜色笔记本书写时眼疲劳的主观反映 ,比较分析笔记本的反射系数 ;评估蓝、黑色墨水的亮度对比。结果  (1)白色页面的眼疲劳发生率最高且症状重。 (2 )簿本页面的反射系数为 6 1 6 %~ 70 38% ,其中白色不高于黄色。 (3)黑色墨水亮度对比为 96 % ,蓝色为 5 0 %。 (4)蓝色墨水的视觉阈值为黑色的 1 7倍 ;同种墨水 ,晚间的视觉阈值是白天的 1 3倍。结论  (1)书写用眼时黄色页面比白色较少视疲劳发生 ,加有红色视标的黄色页面则更少。 (2 )淡黄色比白色不明显降低反射系数 ,而黄色度加深和糙面设计则明显。 (3)蓝色墨水的读写效率低于黑色 ,同种墨水晚上低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疲劳 亮度 色度
下载PDF
适于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研究的视疲劳实验方案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树英 杨春宇 李娟洁 《照明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43-47,101,共6页
整理了视疲劳的相关定义和病因机制。以视疲劳的测量手段为切入点,对视疲劳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探讨。分别对主观评价、客观测量、作业绩效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对比,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结合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的视... 整理了视疲劳的相关定义和病因机制。以视疲劳的测量手段为切入点,对视疲劳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探讨。分别对主观评价、客观测量、作业绩效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对比,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结合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的视疲劳实验要求,提出了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适于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研究的视疲劳实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室 视疲劳 主观评价 客观测量 作业绩效
下载PDF
立体图像及显示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邹博超 刘越 郭玫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89-1597,共9页
视差立体显示因其能再现三维空间信息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观看视差立体显示与观看真实场景的视觉机制是不一致的,将引起晶状体调节与双眼辐辏的冲突,进而引发视觉不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描述了调节辐辏功能的视觉机制;... 视差立体显示因其能再现三维空间信息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观看视差立体显示与观看真实场景的视觉机制是不一致的,将引起晶状体调节与双眼辐辏的冲突,进而引发视觉不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描述了调节辐辏功能的视觉机制;然后分析了立体显示中调节辐辏冲突所引起的视觉异常现象及其测量方法;总结了立体图像舒适度预测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按照眼部、脑活动、自主神经系统3类测量方法对视疲劳客观评估的潜在指标进行了分类;最后讨论了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以及相关研究在虚拟现实头盔立体显示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立体图像 调节辐辏冲突 视觉舒适度 视疲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