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设计 被引量:54
1
作者 侯欣宾 王立 +1 位作者 张兴华 周璐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2-1338,共7页
对于国际上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方案——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并给出总体构型和主要分系统初步方案设计结果。该方案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太阳电池子阵代替了传统的整体式太阳电池... 对于国际上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方案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方案——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并给出总体构型和主要分系统初步方案设计结果。该方案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太阳电池子阵代替了传统的整体式太阳电池阵,以多个中等功率的导电旋转关节替代传统的极高功率的旋转关节,不仅解决了传统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中的极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技术难题,还可以避免导电关节的单点失效问题,模块化的设计也使得系统的组装和构建更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空发电站 旋转关节 无线能量传输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立 侯欣宾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4期343-350,共8页
1968年美国的P.Glaser博士最早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概念构想。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其真正实现预计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文章通过对国外典型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在此... 1968年美国的P.Glaser博士最早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概念构想。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其真正实现预计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文章通过对国外典型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关键技术体系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超大型空间结构 无线能量传输 在轨组装与维护
下载PDF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引发新技术产业革命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希季 闵桂荣 《能源与节能》 2011年第5期1-2,15,共3页
叙述了利用太阳能的必要性,指出,发展地面太阳能电站不能当作替代消耗性燃料主力电站的有效途径,提出,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议,空间电站的建设将引发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其意义十分重大,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空间 太阳能电站 发展 新技术 产业革命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验证方案设计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亚洲 董士伟 +4 位作者 王颖 付文丽 李小军 高式昌 韦高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均集中在各单项技术的突破和验证,缺乏针对SSPS系统特点的全面优化设计。文章根据SSPS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 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SPS)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均集中在各单项技术的突破和验证,缺乏针对SSPS系统特点的全面优化设计。文章根据SSPS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的验证系统方案设计,对收发天线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利用了幅度近似高斯分布的发射阵列场分布设计和低反射的接收整流阵列设计,以高精度来波方向测量和高精度移相控制为波束指向控制的技术途径。对验证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进行了分析,收集效率可达94.2%,比传统均匀分布系统高出17.6%。验证系统可从系统规模缩比、波束扫描范围、发射天线口径场分布、整流天线处功率密度、反向波束控制方法等方面模拟SSPS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推动SSPS系统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场分布 整流天线
下载PDF
SSPS太阳能收集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阳 张逸群 +1 位作者 王东旭 李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研究太阳能收集系统在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中的发展和应用,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典型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特点、光收集特性及优、缺点,展望空间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收集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 为研究太阳能收集系统在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中的发展和应用,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典型系统设计方案的结构特点、光收集特性及优、缺点,展望空间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收集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收集系统 空间太阳能电站 系统构形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高压大功率电力传输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欣宾 王立 +2 位作者 李庆民 王健 刘吉臻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385-3395,共11页
建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太阳能,更能为国家提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对于保证中国的能源独立与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向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空间高压大功率电... 建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太阳能,更能为国家提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储备,对于保证中国的能源独立与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向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空间高压大功率电力传输需求,本文论述空间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梳理有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与核心关键技术,为未来深化研究指明方向。提出现阶段制约太空高压电力传输与能量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材料和器件,分析空间辐射环境对于空间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其辐射防护需求,最后明确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开拓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空间电力传输与管理 空间辐射环境 材料与器件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大折展比体展开桁架机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洪 成正爱 +5 位作者 郭宏伟 周璐 王立 楼云江 刘海婷 刘荣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28-137,共10页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受运载火箭运输能力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三维体展开的桁架机构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结构。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构建了可展桁架基本组成单元,在确定了驱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可展...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受运载火箭运输能力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三维体展开的桁架机构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结构。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构建了可展桁架基本组成单元,在确定了驱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可展桁架运动学分析,验证了驱动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能量相等原理,建立了桁架连续梁等效模型,分析了运动学特性,并进行了参数优选。最后,研制了缩比原理样机,进行了展开试验、刚度测试试验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该可展桁架具有较大的折展比及较轻的质量,铰链间隙是影响系统刚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体展开桁架 大折展比 连续体模型 运动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运动-结构振动耦合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穆瑞楠 王艺睿 +2 位作者 谭述君 吴志刚 齐朝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5-623,共9页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改进算法,相比于经典Runge-Kutta法大幅提高了效率;利用改进算法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结构振动量级随结构尺寸的六次方量级增加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尺寸过大引发不稳定现象;分析了姿态运动和重力梯度对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姿态运动周期受结构柔性影响而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轨以及大初始姿态角下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连续体等效建模 柔性梁 姿态-结构耦合 重力梯度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其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庆军 邓子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共19页
太阳能是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大规模开发有望缓解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太空中太阳能的能量密度高、不受天气和昼夜的影响,在太空中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是未来进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是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大规模开发有望缓解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太空中太阳能的能量密度高、不受天气和昼夜的影响,在太空中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是未来进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超大、超柔、长时间运行、需要高精度指向等特点,使得其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加深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及其动力学与控制的认识,简要介绍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提出背景,回顾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设计方案.最后总结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服役阶段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复杂太空环境影响分析、数值仿真分析、轨道与姿态控制和结构振动控制等研究现状.研究表明,目前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动力学模型主要集中在刚体、梁、板等简单的动力学模型,缺少更能真实反映空间太阳能电站在复杂太空环境下动力学行为的模型.在控制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轨道、姿态和结构振动分别进行控制,忽略了三者之间的耦合影响,而进行轨道-姿态-结构振动协调控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给出了几点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发电卫星 大型空间结构 太空环境 动力学与控制 姿轨耦合 振动控制
下载PDF
超大柔性空间结构姿态振动耦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穆瑞楠 谭述君 +1 位作者 吴志刚 齐朝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9-714,共6页
针对太阳帆塔等细长结构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以圆轨道内平面运动的空间柔性梁为研究对象,在质心浮动坐标系下,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姿态运动与弯曲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简谐形式的姿态运动假设,并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基于此... 针对太阳帆塔等细长结构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以圆轨道内平面运动的空间柔性梁为研究对象,在质心浮动坐标系下,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姿态运动与弯曲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简谐形式的姿态运动假设,并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基于此假设,分析了姿态运动与重力梯度对弯曲振动的第一阶频率的影响,重力梯度项的影响为简谐波动形式,而姿态运动使得弯曲振动频率降低,两者作用均随初始姿态角增大而增强。同时,推导了Mathieu方程形式的模态振动方程,并利用小参数摄动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初始姿态角下的弯曲振动的稳定图,发现当初始姿态角越大时不稳定区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柔性梁 MATHIEU方程 姿态-振动耦合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太空发电站大型柔性结构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宇飞 侯欣宾 +1 位作者 王立 周璐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4期440-447,共8页
太空发电站作为千米级空间超大尺度柔性结构,针对其超长梁和膜结构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定点运行,设计了一套姿态轨道控制系统。首先运用等效简化的方法将主次桁架结构进行简化,建立了简化模型,进而利用简化模型的模态... 太空发电站作为千米级空间超大尺度柔性结构,针对其超长梁和膜结构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的定点运行,设计了一套姿态轨道控制系统。首先运用等效简化的方法将主次桁架结构进行简化,建立了简化模型,进而利用简化模型的模态信息实现了多柔性体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大尺度柔性结构在姿态和轨道方面所受到的空间扰动,主要包括太阳光压摄动、重力梯度摄动等因素,并据此设计了以电推进器为执行机构的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系统和分散式的轨道控制系统。仿真估算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姿态、轨道控制要求,但燃料消耗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发电站 超大尺度柔性结构 多柔性体动力学 姿态轨道控制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仲元昌 魏莹莹 +1 位作者 姚博文 陈泽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寻找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面太阳能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与现有地面太阳能技术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多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科学... 寻找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面太阳能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与现有地面太阳能技术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多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不同的途径证明太阳能发电卫星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太阳能发电卫星技术的研发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相关内容,分析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太阳能发电卫星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下载PDF
面向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装配的爬行机器人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时月天 侯绪研 +2 位作者 饶笑山 李龙 陈涛 《空间电子技术》 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提出一种可在薄膜和桁架表面爬行的足式机器人,以完成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由薄膜-桁架模块在轨组装。机器人系统由操作工具搭载平台、压电驱动式多关节腿、微结构修饰附着足等组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仿生理论,对自然界具有高攀爬能力的生物... 提出一种可在薄膜和桁架表面爬行的足式机器人,以完成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由薄膜-桁架模块在轨组装。机器人系统由操作工具搭载平台、压电驱动式多关节腿、微结构修饰附着足等组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仿生理论,对自然界具有高攀爬能力的生物足端微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并结合桁架的杆类结构和薄膜的柔性结构的特点,开展了机器人微结构修饰足特性的附着特性研究。利用离散元-多体动力学耦合仿真平台,对机器人在桁架结构和薄膜结构上的爬行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为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了依据。通过上述研究,验证了利用爬行机器人系统实现薄膜-桁架模块在轨操作与组装的方案可行性,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装配任务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薄膜结构 桁架结构 在轨组装 爬行机器人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重力姿态-轨道-结构耦合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玉亮 邬树楠 +1 位作者 刘家夫 吴志刚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165,共12页
基于结构小变形假设,将太阳帆塔式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简化为两端自由的Euler-Bernoulli梁模型,并建立在重力作用下,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电站的姿态和轨道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受到的重力、重力梯度力矩和广义重力将以... 基于结构小变形假设,将太阳帆塔式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简化为两端自由的Euler-Bernoulli梁模型,并建立在重力作用下,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电站的姿态和轨道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受到的重力、重力梯度力矩和广义重力将以其结构尺寸与运行轨道半径的比值为变量进行泰勒展开,并保留至四阶项。通过对其动力学方程的分析发现,当假设只考虑轨道平面内的姿态运动和轨道平面内结构的横向振动时,结构振动对姿态和轨道运动的影响只存在于三阶及其以上的重力和重力梯度力矩中。此外,在重力激励下当电站的结构角频率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其结构振动将会出现屈曲不稳定的现象。保证电站结构振动稳定的条件也将在文中给出。为了分析重力激励对结构振动的影响,提出了"等效角频率"的概念。数值仿真表明,当电站结构角频率较低时,重力激励将对电站的振动产生很大影响。而且重力引起的姿态-轨道-结构的耦合作用也将对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轨道运动产生较大影响,轨道半径误差能达千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姿态-轨道耦合 结构振动 重力梯度 泰勒展开
原文传递
光压摄动对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乙 邓子辰 +1 位作者 李庆军 王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9,共11页
针对以重力梯度稳定方式设计的3种典型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动力学问题,提出了考虑地影和有效截面积变化的太阳光压模型.首先,采用能量方法,通过Legendre变换,引入广义动量,建立了Hamilton体系下轨道的正则方程;其次,采用辛Runge-Kutta方... 针对以重力梯度稳定方式设计的3种典型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动力学问题,提出了考虑地影和有效截面积变化的太阳光压模型.首先,采用能量方法,通过Legendre变换,引入广义动量,建立了Hamilton体系下轨道的正则方程;其次,采用辛Runge-Kutta方法求解相应的正则方程;最后通过数值试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数值求解方法的稳定性.同时,说明了地影和有效截面积变化对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有显著的影响;给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对其半长轴、离心率以及轨道倾角的轨迹曲线,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设计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辛算法 轨道 HAMILTON系统
下载PDF
重力姿轨耦合效应引起的太阳能电站轨道共振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玉亮 邬树楠 +1 位作者 张开明 吴志刚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4-254,共11页
以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其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姿轨耦合效应对其轨道运动的影响。首先,通过Hamilton原理建立起考虑重力姿轨耦合效应时的姿态运动和轨道运动的方程。其中,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 以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其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姿轨耦合效应对其轨道运动的影响。首先,通过Hamilton原理建立起考虑重力姿轨耦合效应时的姿态运动和轨道运动的方程。其中,任意相控阵天线式空间太阳能电站被简化成刚体,它的重力势能以其结构尺寸和其轨道半径的比值为小量进行泰勒展开,并保留至二阶项。之后,采用解析的方法对方程进行分析,并发现当电站的姿态运动满足一定条件时,其轨道运动将会出现共振现象。此外,重力姿轨耦合效应还会引起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运动长期的漂移,通过选择合适的轨道运动初始条件可以消除漂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重力姿轨耦合效应还会引起轨道运动的发散。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大型空间结构 姿轨耦合 轨道运动共振 重力梯度力 泰勒展开
原文传递
太空电站充电时基于真实手臂模型的SAR分析
17
作者 梁琰 于新华 +2 位作者 陆路聪 莫锦军 王宜颖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空间太阳能电站所提供的将是高功率的电磁能量,在执行无线供电的过程中,将会在被供电设备上再次激励起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对于低频的电磁波可以将人体整体等效为一个简易模型,分析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 空间太阳能电站所提供的将是高功率的电磁能量,在执行无线供电的过程中,将会在被供电设备上再次激励起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对于低频的电磁波可以将人体整体等效为一个简易模型,分析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是,当频率逐渐升高,其波长将和人体的局部组织尺寸可比拟,此时必须采用真实的人体模型才能更精确地分析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为此,文章研究5.8GHz频率下,基于真实手臂模型的比吸收率。利用平面波照射真实手臂模型,分析手臂表面以及透射到各个关键局部区域体积内的SAR值,可为高频率情况下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无线能量传输 真实手臂模型 比吸收率 健康影响分析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空间太阳能电站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
18
作者 李欣宇 罗雨 +2 位作者 叶薇薇 王正之 董硕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以解决当下严峻的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电能从空间太阳能电站到地球的空-地传输是关键。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是解决空-地电能传输问...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高效利用太阳能以解决当下严峻的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电能从空间太阳能电站到地球的空-地传输是关键。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是解决空-地电能传输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空间太阳能电站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阐述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和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后续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 电源技术 供电技术
下载PDF
基于变遗忘因子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时变频率辨识
19
作者 倪智宇 李自森 +1 位作者 邬树楠 吴晨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0-2481,共12页
考虑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在轨运行时帆板旋转所导致的系统变构型特征,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广义子空间跟踪器(VFF-GYAST)递推辨识方法,在轨辨识该时变动力学系统的模态频率参数,以提高GYAST方法对于这类时变系统的跟踪能力。基于模态综... 考虑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在轨运行时帆板旋转所导致的系统变构型特征,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广义子空间跟踪器(VFF-GYAST)递推辨识方法,在轨辨识该时变动力学系统的模态频率参数,以提高GYAST方法对于这类时变系统的跟踪能力。基于模态综合技术和子结构方法,建立多旋转关节构型SSPS(MJ-SSPS)的时变姿态-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根据投影子空间理论,通过计算系统均方差来确定递推过程中的时变遗忘因子,以提高GYAST方法的跟踪性能并辨识得到系统的时变伪模态频率参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该大型柔性系统的时变频率参数。与传统的递推子空间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在低量测信噪比时所提方法对于频率辨识结果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小于5%,且对时变系统的跟踪性能优于基于固定遗忘因子的原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辨识 递推子空间方法 空间太阳能电站 时变系统 变遗忘因子
下载PDF
基于姿态信号分布测量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惯性张量参数辨识
20
作者 倪智宇 李自森 +1 位作者 邬树楠 吴晨晨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9-221,共13页
当空间结构的尺寸较大时,集中布置的姿态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信号会受到柔性振动的明显影响。为了减小结构振动对于姿态信号测量的影响,研究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姿态传感器分布式布置问题,并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耦合最小二乘方法辨识该结构的... 当空间结构的尺寸较大时,集中布置的姿态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信号会受到柔性振动的明显影响。为了减小结构振动对于姿态信号测量的影响,研究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姿态传感器分布式布置问题,并提出一种变遗忘因子耦合最小二乘方法辨识该结构的惯性张量参数。该方法通过计算系统均方差来确定递推过程中的时变遗忘因子,之后基于姿态信号的分布式测量结果辨识得到系统的惯性张量参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这样一个大型柔性空间结构,姿态传感器的分布式布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动对于姿态信号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惯性张量参数的辨识精度。分析结果还证明了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该大型柔性空间结构的惯性张量参数,具有抗噪声能力高和计算复杂度较低的特点。当量测信噪比为15 dB时,与传统的递推最小二乘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分别最大降低了25.4%和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参数辨识 空间太阳能电站 传感器优化配置 大型柔性结构 变遗忘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