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成分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1
作者 莫梓伟 邵敏 陆思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79-2189,共11页
我国VOCs排放来源多、排放成分复杂.排放源成分谱是识别VOCs排放源特征的基本信息,对开展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及制定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排放源成分谱的测量方法和总结我国排放源成分谱测量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排... 我国VOCs排放来源多、排放成分复杂.排放源成分谱是识别VOCs排放源特征的基本信息,对开展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及制定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排放源成分谱的测量方法和总结我国排放源成分谱测量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排放源VOCs成分谱组分特征.不完全燃烧产物(烯烃和醛酮类)是机动车尾气的重要组分,烯烃在我国油品挥发成分谱中的比例较高,含氧VOCs在溶剂使用源和燃烧排放源中不容忽视,化学组分复杂是工业排放的重要特征.文章还指出了源谱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源谱采集与测试方法不规范、测量结果质量难以保证及评价、含氧VOCs组分关注不够、工业排放源成分谱缺失等.从源谱的测量方法、测量组分和数据后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继续加强机动车排放研究,开展石油化工等工业源谱测量,构建我国本地化VOCs源谱数据库将是今后重要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排放源成分谱 测量方法 组分特征
原文传递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人为来源研究 被引量:129
2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1 位作者 张广山 李湉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63,共7页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料6%,石油化工6%,未知源6%.对不同物种贡献的分析显示,环境大气中的乙烯、苯和甲苯等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异戊烷来自于汽油的挥发,石油液化气、涂料、石油化工分别对大气中的异丁烷、正己烷和2,4-二甲基戊烷贡献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成分谱 CMB受体模型 贡献率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及汽油中VOCs成分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0
3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1 位作者 张广山 马婧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1,共5页
利用现场采样并将分析结果归一化处理后确立了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LPG)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以及汽油蒸气和液体汽油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显示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相近 ,而LPG车尾气以 4个碳以下的烷烃、烯烃为主。汽油蒸气... 利用现场采样并将分析结果归一化处理后确立了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LPG)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以及汽油蒸气和液体汽油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显示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相近 ,而LPG车尾气以 4个碳以下的烷烃、烯烃为主。汽油蒸气中 ,C5以下的化合物占较大比例 ,而液体汽油中则是以大于C6的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成分谱 汽车尾气 汽油蒸气 液体汽油
下载PDF
Source profil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s emitted from cereal straw burnings 被引量:89
4
作者 ZHANG Yuan-xun SHAO Min +5 位作者 ZHANG Yuan-hang ZENG Li-min HE Ling-yan ZHU Bin WEI Yong-jie ZHU Xian-le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7-175,共9页
Cereal straw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biomass burned in China but its contribution to fine particulates is not adequate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ree main kinds of cereal straw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grain ... Cereal straw i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biomass burned in China but its contribution to fine particulates is not adequate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ree main kinds of cereal straw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PMzs) from the cereal straws subjected to control burnings, both under smoldering and flaming status, were sampled by using a custom made dilution chamber and sampling system in the laboratory. Element carbon (EC) and organic carbon (OC) was analyzed. 141 compounds of organic matters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GC-MS). Source profil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s emitted from cereal straw burning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matters contribute a large fraction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Levoglucosan had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s with averagely 4.5% in mass of fine particulates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tracer of biomass burnings. Methyloxylated phenols from lignin degradation also had high concentrations in PM2.5, and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equal amounts of guaiacyl and syringyl compounds. 13-Sitostrol also made up relatively a large fraction of PMz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terols (0.18%-0.63% of the total fine particle mass). Normal alkanes, PAHs, fatty acids, as well as normal alkanols had relatively lower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mpounds mentioned above.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CPI) of normal alkanes and alkanoic acid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biogenic fuel burnings. Burning statu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s of EC and PAH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mission profiles of straw and wood combustions were displayed by the fingerprint compounds, which may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contributions between wood and straw burnings in source apportionme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burning cereal straw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source profile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 被引量:88
5
作者 乔月珍 王红丽 +9 位作者 黄成 陈长虹 苏雷燕 周敏 徐骅 张钢锋 陈宜然 李莉 陈明华 黄海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079,共9页
选取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摩托车等城市典型机动车种分别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实验,结合SUMMA罐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和LPG助动车的尾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各车型机动车尾气VOC... 选取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摩托车等城市典型机动车种分别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实验,结合SUMMA罐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和LPG助动车的尾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各车型机动车尾气VOCs的浓度及其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以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为主,占43.38%~44.45%;重型柴油车以丙烷、n-十二烷及n-十一烷等烷烃组分为主,占46.86%~48.57%,还有13.28%~15.01%的丙酮等含氧特征组分;摩托车与LPG助动车的主要成分为乙炔,分别占39.75%和76.67%左右.各车型中,摩托车和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的化学活性显著高于重型柴油车辆,以上海市为例,其大气化学活性贡献分别占55%和44%左右,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大气氧化能力的关键污染源,其中以甲苯、二甲苯、丙烯、苯乙烯等关键活性物种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VOCS 源成分谱 大气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因子与颗粒物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76
6
作者 唐喜斌 黄成 +10 位作者 楼晟荣 乔利平 王红丽 周敏 陈明华 陈长虹 王倩 李贵玲 李莉 黄海英 张钢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3-1632,共10页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颗粒物成分谱,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开放式燃烧源排放测试系统,选取小麦、水稻、油菜、豆秸和薪柴等5类典型作物秸秆,分别采用露天焚烧和炉灶燃烧2种燃烧方式,实测其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颗粒物成分谱,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开放式燃烧源排放测试系统,选取小麦、水稻、油菜、豆秸和薪柴等5类典型作物秸秆,分别采用露天焚烧和炉灶燃烧2种燃烧方式,实测其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露天燃烧各类秸秆的CO、NOx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约为28.7、1.2和2.65 g·kg-1,由于炉灶氧含量相对较低,燃烧不充分,其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高于露天燃烧,分别为81.9、2.1和8.5 g·kg-1.各类秸秆中,油菜的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含碳组分(OC和EC)是生物质秸秆燃烧产生PM2.5的主要组成,在露天燃烧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分别占(38.92±13.93)%和(5.66±1.54)%;炉灶燃烧中OC和EC分别为(26.37±10.14)%和(18.97±10.76)%.Cl-、K+等水溶性离子也有较大贡献,在露天燃烧中分别为(13.27±6.82)%和(12.41±3.02)%;在炉灶燃烧中分别为(16.25±9.34)%和(13.62±7.91)%.小麦、水稻、油菜和豆秸等作物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颗粒物的K+/OC值分别为0.30、0.52、0.49和0.15,这些特征值可用于判断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受秸秆燃烧排放影响的程度,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提供直接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燃烧 PM2.5 气态污染物 排放因子 成分谱
原文传递
燃煤烟尘多环芳烃成分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朱先磊 刘维立 +1 位作者 卢妍妍 朱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共5页
为了利用化学质量平衡 (CMB)受体模型解析煤烟尘对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贡献率 ,建立煤烟尘多环芳烃成分谱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测定了民用燃煤烟尘和工业燃煤烟尘中 13种多环芳烃的组成。对分析结果进行归一化后 ,确定了民用燃煤和工业... 为了利用化学质量平衡 (CMB)受体模型解析煤烟尘对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贡献率 ,建立煤烟尘多环芳烃成分谱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测定了民用燃煤烟尘和工业燃煤烟尘中 13种多环芳烃的组成。对分析结果进行归一化后 ,确定了民用燃煤和工业燃煤多环芳烃成分谱 ,并进一步讨论了BaP BghiP ,BaP COR ,PYR BaP ,BeP BaP和IND BghiP的特征比值 ,以及多环芳烃的降解对其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成分谱 多环芳烃 烟尘 特征 大气监测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企业VOCs排放成分特征 被引量:67
8
作者 莫梓伟 陆思华 +2 位作者 李悦 邵敏 屈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通过罐采样-GC-MS/FID采集及分析系统,测定了北京市工业区内典型溶剂使用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成分.结果表明:在汽车喷涂企业中,芳香烃(22%~55%)和烷烃(13%~44%)是重要的VOCs排放组分,印刷企业排放的主要组分为烷烃(43%... 通过罐采样-GC-MS/FID采集及分析系统,测定了北京市工业区内典型溶剂使用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成分.结果表明:在汽车喷涂企业中,芳香烃(22%~55%)和烷烃(13%~44%)是重要的VOCs排放组分,印刷企业排放的主要组分为烷烃(43%~71%)和含氧VOCs(17%~19%),电子光刻企业排放的特征组分是丙酮(10%~18%),但不同电子光刻企业VOCs其它组分比例相差较大;企业中采用的VOCs处理装置对VOCs排放组成有重要影响;与已有研究的源谱比较,印刷行业源谱较相似,主要以烷烃为主,也有部分芳香烃.汽车喷涂行业的源谱有很大变化,可能是由于汽车涂料成分改变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使用 VOCS 源成分谱 处理设施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_(2.5)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马召辉 梁云平 +7 位作者 张健 张大伟 石爱军 胡京南 林安国 冯亚君 胡月琪 刘保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3-4052,共10页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_(2.5)中则是SO_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_(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_(2.5)中Si、Ca、K和SO_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_(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_(2.5)中OC(19.44%)、SO_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_(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_(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_(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_(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_(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排放源 成分谱 组分特征
原文传递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唐小东 王伯光 +3 位作者 赵德骏 刘舒乐 何洁 冯志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3,共8页
采用GDX-502采样管和二次热解吸与GC-MSD联用仪研究广州一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单元和周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恶臭有机物(MVOC)的组成和含量,通过对源排放特征、分子标志物和大气化学活性分析,建立该污水处理厂的MVOC源成分谱... 采用GDX-502采样管和二次热解吸与GC-MSD联用仪研究广州一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单元和周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恶臭有机物(MVOC)的组成和含量,通过对源排放特征、分子标志物和大气化学活性分析,建立该污水处理厂的MVOC源成分谱.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检出烷烃、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物和硫醚等6类40种挥发性有机物(VOC),其中34种为MVOC成分,各处理单元排放的MVOC含量占其VOC总量的95%以上;苯系物、2-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甲硫醚等为该污水处理厂重要的MVOC分子标志物,其中苯系物的含量最高,占源排放MVOC总量的75.89%;经归一化和重整的MVOC源成分谱与环境受体点的MVOC组成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恶臭有机物(MVOC) 城市污水处理厂 分子标志物 成分谱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 被引量:51
11
作者 方莉 刘文文 +4 位作者 陈丹妮 李国昊 王迪 邵霞 聂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95-4403,共9页
基于北京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和下一阶段VOCs减排的需求,针对汽车整车制造、木质家具制造和出版物印刷这3个主要溶剂使用行业,分别选取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压法对重点排放环节进行采样,以GC-MS/FID系统测定样品中VOCs... 基于北京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和下一阶段VOCs减排的需求,针对汽车整车制造、木质家具制造和出版物印刷这3个主要溶剂使用行业,分别选取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压法对重点排放环节进行采样,以GC-MS/FID系统测定样品中VOCs组分构成,从而获取了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结果表明,汽车整车制造主要排放环节排放的VOCs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色漆涂装工序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分别占比71. 26%和27. 14%,罩光工序芳香烃达到84. 10%;木质家具制造业不同排放环节的VOCs组分差异不大,均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分别占55. 08%和18. 98%;出版物印刷业不同排放环节无法单独监测,其混合废气VOCs组分以烷烃和含氧VOCs为主,分别占比47. 29%和44. 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木质家具制造 汽车整车制造 印刷 源成分谱
原文传递
薪柴燃烧源和燃煤源中多环芳烃的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于国光 王铁冠 吴大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采集了薪柴燃烧源、燃煤源产生的PM10颗粒物样品,采用超声萃取、硅胶-氧化铝柱层析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美国环保总局推荐的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薪柴源、燃煤源产生的多环芳烃单体质量浓度分别在0.81~199.52、9.86... 采集了薪柴燃烧源、燃煤源产生的PM10颗粒物样品,采用超声萃取、硅胶-氧化铝柱层析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美国环保总局推荐的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薪柴源、燃煤源产生的多环芳烃单体质量浓度分别在0.81~199.52、9.86~591.95ng/m3之间;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确定了薪柴源、燃煤源产生的多环芳烃成分谱。对比两种污染源发现,薪柴源产生的多环芳烃以荧蒽和芘为主,燃煤源以荧蒽、苯并苝的含量最高。薪柴源产生的多环芳烃中,4环芳烃含量非常高,归一化含量达到60%,其他环数芳烃的含量很低;燃煤源中,3、4环芳烃含量较高,5、6环芳烃次之,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如薪柴源各环芳烃之间的差别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成分谱 薪柴燃烧源 燃煤源
下载PDF
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成分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红丽 杨肇勋 景盛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17-2628,共12页
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是我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主要的工业来源,近年来源成分谱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本文总结梳理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VOCs特征的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结合不同... 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是我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主要的工业来源,近年来源成分谱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本文总结梳理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VOCs特征的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结合不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探讨了影响溶剂使用和工艺过程源排放成分谱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艺过程源下分的32个三级子类(参照国家《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源分类方法)中,有相关研究报道的包括八类;溶剂使用源下分的10个三级子类中,有相关研究报道的包括四类.总体而言,细化的行业研究种类比较少,不同行业排放VOCs组成差异大,可比性较差.污染源采集测试方法对同一行业源排放成分谱研究结果有较大影响.此外,成分谱中VOCs物质名录的不统一也不利于不同研究结果的比较;含氧VOCs是上述两类污染源排放的重要组分,需要纳入测量范围.未来,有必要建立开放交互式的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排放VOCs成分谱库平台,鼓励并形成不同研究结果的共享及录入机制;并建立相关研究成果数据入库规范,包括研究的对象、方法、地区、时段以及样本量等详细信息,以便开展不同VOCs源成分谱不确定性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艺过程源 溶剂使用 排放源成分谱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家具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嘉妮 曾春玲 +4 位作者 刘锐源 姚懿娟 柯云婷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40-5249,共10页
家具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污染低附加值、工艺相对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是我国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本文以典型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研究,获取了典型企业VOC... 家具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污染低附加值、工艺相对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是我国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本文以典型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研究,获取了典型企业VOCs排放浓度水平和成分谱,分析了家具制造业VOCs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封边、底漆、底色、面漆和晾干等车间VOCs浓度范围为9. 18~181. 58 mg·m-3,处理设施出口VOCs浓度为30. 64~155. 94 mg·m-3,处理效率为7. 43%~67. 14%;车间主要VOCs物种为芳香烃、酯类和醛酮类物质;排气筒主要VOCs物种为酯类和芳香烃,其次为烷烃类物质;行业主要VOCs物质为乙酸仲丁酯、甲苯、间-二甲苯、甲缩醛和乙苯等.车间和排气筒VOCs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为258. 01 mg·m-3和289. 14 mg·m-3,平均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分别为148. 66 mg·m-3和165. 31 mg·m-3,各排放环节中对OFP和SOAFP贡献最大的皆为芳香烃类物质,封边车间的OFP和SOAFP较大,应加强控制.车间边界VOCs中主要恶臭物质为乙酸仲丁酯、间-二甲苯、乙酸丁酯、对-二甲苯、乙苯、1-乙基-3-甲基苯、邻-二甲苯和甲苯,厂界VOCs几乎不产生恶臭污染.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芳香烃和酯类物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制造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浓度 成分谱 环境影响
原文传递
聚氨酯合成革厂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谱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伯光 冯志诚 +1 位作者 周炎 刘慧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4-918,共5页
采用吸附管采样和二次热解吸-GC-MSD联用技术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典型聚氨酯(PU)合成革厂不同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和成分谱.结果表明,主要检出卤代烃、氯苯类、芳香烃类、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6类共15种VOCs化合物,... 采用吸附管采样和二次热解吸-GC-MSD联用技术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典型聚氨酯(PU)合成革厂不同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和成分谱.结果表明,主要检出卤代烃、氯苯类、芳香烃类、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6类共15种VOCs化合物,其中生产车间VOCs总浓度高达(15.300±0.964)mg/m3,而半成品车间、树脂原料车间和厂边界分别为(12.047±0.977)mg/m3,(1.912±1.281)mg/m3,(1.980±0.522)mg/m3;生产车间和半成品车间的VOCs特征轮廓图谱较相似,特征化合物均为甲苯、乙酸乙酯和2-丁酮;而树脂原料车间的特征化合物为甲苯、苯和苯乙烯.源成分谱研究得出该类污染源排放的VOCs分子标志物为乙酸乙酯,其百分比含量最高,达到36.32%±1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聚氨酯(PU)合成革厂 分子标志物 成分谱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工业行业VOCs排放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于广河 朱乔 +3 位作者 夏士勇 牛英博 朱波 黄晓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32-236,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深圳市主要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特征,该研究采用气袋采样-GC/MS分析系统,对6个典型行业企业的VOCs排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家具、塑胶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由于大量喷漆的使用而排放特征相似,芳香烃含量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深圳市主要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特征,该研究采用气袋采样-GC/MS分析系统,对6个典型行业企业的VOCs排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家具、塑胶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由于大量喷漆的使用而排放特征相似,芳香烃含量突出(>70%);而制鞋行业排放的芳香烃和卤代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1%和55%),与制鞋工艺中所用的胶粘剂中富含苯系物和氯代烃相关;印刷行业排放中由油墨释放的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3%和40%);电子行业由于工艺复杂性,烷烃、芳香烃和卤代烃排放量则大致均等。该研究详细量化了家具制造、制鞋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的VOCs排放源成分谱,共55种VOCs组分,其中包括9种烷烃、7种烯烃、9种芳香烃和30种卤代烃,为环境大气中VOCs来源识别提供了参比信息。进一步对不同行业进行了臭氧生成潜势(OFP)估算,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业的OFP贡献最为显著(42%),应成为深圳市控制臭氧污染的优先控制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排放成分谱 深圳 工业行业
下载PDF
室内多环芳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利文 白志鹏 +3 位作者 游燕 吴建会 冯银厂 朱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4,共7页
运用环境舱模拟源排放的方法采集了烹调油烟与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对18种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食用油与不同品牌香烟产生PAHs组成特征的差异,初步建立了2类室内PAHs来源的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烹调油烟中3环以下的PAHs为... 运用环境舱模拟源排放的方法采集了烹调油烟与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对18种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食用油与不同品牌香烟产生PAHs组成特征的差异,初步建立了2类室内PAHs来源的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烹调油烟中3环以下的PAHs为主体,Fho,Pyr和Flu相对含量较为稳定;香烟烟雾以3—4环组分为主体,Flu,Phe,InP和BaA较为稳定,Cor含量较烹调油烟而言显著增加.2类源的ρ(BaA)/ρ(Chy),ρ(BeP)/ρ(BaP)与ρ(InP)/ρ(BghiP)稳定且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来解析室内PAHs以及PAHs暴露的来源.运用等效毒理学因子估算了其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每100g食用油在烹调过程(60min)中释放产生PAHs的毒理学效应仅为吸烟过程中每g烟草所产生PAHs毒理效应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室内空气 烹调油烟 环境烟草烟雾 成分谱
下载PDF
餐饮源油烟中PM_(2.5)的化学组分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腾 彭林 +3 位作者 李颖慧 刘海利 王毓秀 王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集中分析了餐饮无组织排放源(街边小吃、火锅店、露天烧烤)及有组织排放源(10家大中型餐馆)油烟PM_(2.5)中的TC(总碳)、元素组分、离子组分和16种PAHs,得到了各类餐饮源油烟PM_(2.5)的化学组成特征,建立了餐饮源油烟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 集中分析了餐饮无组织排放源(街边小吃、火锅店、露天烧烤)及有组织排放源(10家大中型餐馆)油烟PM_(2.5)中的TC(总碳)、元素组分、离子组分和16种PAHs,得到了各类餐饮源油烟PM_(2.5)的化学组成特征,建立了餐饮源油烟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各餐饮源油烟的ρ(PM_(2.5))是大气背景值的3~42倍,其中露天烧烤油烟的ρ(PM_(2.5))最高,达5 659.8μg/m3.不同餐饮源油烟的PM_(2.5)中各化学组分均为w(TC)(38.1%~75.8%)>w(元素组分)(4.5%~27.0%)>w(离子组分)(2.7%~22.6%),并且ρ(PM_(2.5))与w(TC)呈显著正相关(R=0.84).菲(PHE)、芘(PYR)、荧蒽(FLT)的质量分数在各类餐饮源油烟的PAHs中均普遍较高,分别为13.8%~21.6%、9.2%~26.5%、6.9%~22.0%.大中型餐馆油烟的PAHs中苯并[ghi]苝(BPE)的质量分数最高(27.5%),而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小于6.7%;(CHR)的质量分数最低(3.3%),而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大于5.3%.露天烧烤油烟的PAHs中芘、荧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其他餐饮源的2.7和2.3倍以上;萘(NAP)的质量分数(0.3%)较小,但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大于11.4%,可以作为特定餐饮源油烟的特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源 PM2.5 化学组分 源成分谱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典型地方炼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二次污染生成的贡献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吕大器 陆思华 +1 位作者 谭鑫 邵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为研究石化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选取山东省3家典型地方炼化企业开展样品采集和物种分析,并利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法量化其对二次污染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企业VOCs排放组... 为研究石化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选取山东省3家典型地方炼化企业开展样品采集和物种分析,并利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法量化其对二次污染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企业VOCs排放组成差异较大.从体积浓度来看,企业A各采样点位以芳香烃(30.4%~92.2%)为主要排放化合物;企业B排放以烷烃(15.4%~53.8%)、烯炔烃(11.4%~71.7%)和含氧VOCs(0.1%~53.8%)为主;企业C则主要排放烷烃(6.1%~95.3%)和烯炔烃(1.2%~93.1%).从合成源谱来看,企业A以芳香烃为主要化合物,乙苯、苯、苯乙烯、甲苯为高排放物种;企业B中烷烃、烯炔烃和含氧VOCs均有较高占比,1-丁烯、甲基乙基酮、反-2-丁烯、异丁烷、甲苯为主要物种;企业C则主要排放烷烃类化合物,包括异丁烷、丙烷、环戊烷.OFP(臭氧生成潜势)评估结果表明,芳香烃化合物包括乙苯、苯乙烯、苯和甲苯,其对企业A的贡献最大;企业B中,烯炔烃化合物包括1-丁烯、反-2-丁烯、异戊二烯,其OFP占比最高;企业C则以烯炔烃和烷烃为高贡献化合物,其中丙烯、异丁烷、间对-二甲苯、顺-2-丁烯为关键活性物种.SOAP评估结果表明,各企业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均由芳香烃主导,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苯乙烯、苯、间对-二甲苯.研究显示,地方炼化企业所排的VOCs组分复杂且存在显著的工艺差异,应根据筛选出的关键活性组分制定针对性的VOCs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炼化 VOCS 排放特征 源成分谱 二次污染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PM_(2.5)污染源源成份谱的建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丹 周志恩 +3 位作者 张灿 孟小星 白志鹏 胡金南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年第5期14-18,共5页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地形、气象特征并结合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识别主城区主要PM2.5污染源。采用了SEMTECH-DS机动车尾气分析系统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在采集燃煤尘、道路尘、土壤尘、冶金尘和建筑尘的典型末端排放样品的基础上,进行再悬浮...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地形、气象特征并结合能源消费的结构特点,识别主城区主要PM2.5污染源。采用了SEMTECH-DS机动车尾气分析系统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在采集燃煤尘、道路尘、土壤尘、冶金尘和建筑尘的典型末端排放样品的基础上,进行再悬浮采样。分析了各种污染源样品中的碳组分、水溶性组分以及无机元素组分的含量,建立重庆市主城区PM2.5的污染源样品成份谱。研究显示各成份谱都有明显的标识元素,源成份谱较为真实的反应了主城区PM2.5的污染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成份谱 再悬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