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的种子乳液聚合 被引量:20
1
作者 阚成友 刘漫红 +2 位作者 袁青 洪曼青 孔祥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691,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表征了胶粒形态.表明在不溶胀条件下,胶粒形态随PVAc/ MA 重量比的不同而变化,当PVAc/ MA 为1/2 时,形成以PMA 为核,PVAc 为壳的胶粒.在溶胀条件下则得到类似互穿网络型乳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甲酯 种子乳液聚合 胶粒 胶乳
下载PDF
无机-高分子磁性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彬 朱玉瑞 +5 位作者 江万权 李玉芝 陈祖耀 王翠英 周刚毅 张培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9-362,共4页
详细地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种子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成功地制备出粒径约300nm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小球.另外,还报道使用化学共沉淀法使无机粒子与高分子球复合,制备出高分子球为核,无机粒子为壳层的磁性复合粒子,使用XRD、TEM... 详细地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种子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成功地制备出粒径约300nm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小球.另外,还报道使用化学共沉淀法使无机粒子与高分子球复合,制备出高分子球为核,无机粒子为壳层的磁性复合粒子,使用XRD、TEM等手段对此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复合粒子悬浮液的悬浮性能以及粘度随磁场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磁性复合粒子 无机-高分子
下载PDF
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复合胶乳的粒径分布与成核机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通过种子乳液法合成出具有高有机硅含量核 壳结构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粒子 .研究了聚合方法、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乳液粒径尺寸、分布与形态的影响 ,并对复合乳液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 通过种子乳液法合成出具有高有机硅含量核 壳结构的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复合粒子 .研究了聚合方法、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滴加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乳液粒径尺寸、分布与形态的影响 ,并对复合乳液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乳化剂浓度对乳液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构有显著影响 ,引发剂浓度增加将使粒子粒径减小 ;相对一次投料法 ,种子乳液法生成的粒子分布窄 ,具有明显核壳结构 ,通过壳层单体滴加速度可以控制粒子的粒径尺寸和分布 ;而壳层丙烯酸酯聚合物主要是在聚硅氧烷种子表面的“过渡层”聚合、富集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核/壳结构 复合胶乳 种子乳液聚合 粒径分布 成核机理
下载PDF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明旺 万林战 +2 位作者 张健 李佐邦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核-壳聚丙烯酸酯 乳胶粒 热塑性树脂 改性剂
下载PDF
P(BA-EHA)/PVC复合胶乳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潘明旺 张留成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 2 乙基己酯交联共聚物 [P(BA EHA) ]乳液 ,以P(BA EHA)乳液为种子通过与氯乙烯 (VC)聚合制备了P(BA EHA) PVC复合胶乳 .考察了P(BA EHA)乳液用量对复合胶乳粒径及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借助...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 2 乙基己酯交联共聚物 [P(BA EHA) ]乳液 ,以P(BA EHA)乳液为种子通过与氯乙烯 (VC)聚合制备了P(BA EHA) PVC复合胶乳 .考察了P(BA EHA)乳液用量对复合胶乳粒径及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借助透射电镜 (TEM)、扫描电镜 (SEM)和动态力学分析 (DMA)等手段对复合胶乳粒子及其所制材料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DMA研究结果表明 ,橡胶相P(BA EHA)与基体PVC间相容性得到了良好改善 .随着P(BA EHA)含量的增加 ,低温区材料的力学损耗峰较纯聚氯乙烯增强 ,且峰位逐渐向高温区移动 .TEM照片显示 ,复合胶乳粒子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 ;P(BA EHA)非常均匀地分散在PVC中 ,两相界面模糊 .由SEM照片可见 ,材料缺口断面表现为很好的韧性断裂 .含 4 2 %P(BA EHA)材料的缺口抗冲强度是PVC的 11倍 ,断裂伸长率较PVC提高近两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EHA)/PVC 复合胶乳 制备 表征 核壳结构 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酯接技氯乙烯 种子乳液聚合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会轩 戴英 +1 位作者 杨海东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5,共3页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 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塑料增韧剂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张会轩戴英杨海东*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增韧剂,制备,种子乳液聚合1996-08-28收稿,1997-01-06修回国家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增韧剂 核壳结构 塑料增韧剂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型粒子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凯 黄渝鸿 +2 位作者 周德惠 傅强 江璐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13,共4页
为研究环氧增韧新方法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聚丙烯酸丁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BA/PMMA)核壳型粒子乳液 ,用破乳法获得了 PBA/PMMA核壳型粒子 ,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及乳液相容性表征。PBA/PMMA核壳型粒子对环氧树脂 CYD- 12 8... 为研究环氧增韧新方法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聚丙烯酸丁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BA/PMMA)核壳型粒子乳液 ,用破乳法获得了 PBA/PMMA核壳型粒子 ,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及乳液相容性表征。PBA/PMMA核壳型粒子对环氧树脂 CYD- 12 8增韧改性研究表明 :当用量为环氧树脂用量的 2 %时 ,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型聚合物粒子 乳液聚合 环氧树脂 增韧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阚成友 洪曼青 +2 位作者 孔祥正 林润雄 焦书科 《化工科技》 CAS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过去几十年,由于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在合成聚合物材料的抗冲改性和增韧、涂料、粘合剂等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2 个方面探讨了形成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 过去几十年,由于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在合成聚合物材料的抗冲改性和增韧、涂料、粘合剂等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2 个方面探讨了形成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的条件,介绍了该类粒子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粒子 乳液聚合 高聚物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增芳 谢辉 +2 位作者 马军现 刘常坤 瞿晓岳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几种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可聚合乳化剂作用下的乳液聚合、核/壳种子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及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介绍了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可聚合乳化剂 核/壳种子 乳液聚合 辐射 聚氨酯
下载PDF
P(St-MMA-AA)多孔胶粒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阚成友 袁青 +1 位作者 刘青 孔祥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共聚乳液为种子,通过无皂种子乳液共聚合,制得具有一定交联度的P(St-MMA-AA)乳液。将稀释后的该乳液在90℃下依次用碱、酸各处理3h,首次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St-MMA-AA)乳胶粒。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碱、酸处理后胶粒体积增大了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多孔结构 乳胶粒 高聚物乳液 聚合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共聚反应竞聚率的测定及其对复合粒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卫东 曹春涛 +1 位作者 潘才元 冯建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18,共4页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硅氧烷 共聚反应 竞聚率 复合粒子形态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粒子 被引量:5
12
作者 阚成友 焦书科 +2 位作者 赵培真 朱晓丽 孔祥正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概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粒子的制备方法、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介绍了它们在作为高分子材料的抗冲击改性剂和增韧剂、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核壳聚合物 胶乳粒子 种子乳液聚合 形态学 抗冲击改性剂 增韧剂 述评
下载PDF
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碱后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应军 邓伟 +1 位作者 左涵 阚成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7-932,共6页
首先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羧基含量的核壳聚合物微球,然后利用碱液进行后处理,经渗透溶胀后可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单体加料工艺和聚合配方对聚合稳定性及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碱后处理条件... 首先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羧基含量的核壳聚合物微球,然后利用碱液进行后处理,经渗透溶胀后可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单体加料工艺和聚合配方对聚合稳定性及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碱后处理条件对溶胀后微球形貌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单体加料速度和引入中间极性过渡层,有利于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碱液用量为影响溶胀后聚合物微球形貌的主要因素,碱处理温度次之,碱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弱.当碱酸摩尔比为1~1.15,碱处理温度为80~90℃,碱处理时间为1~5 h时,制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中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微球 种子乳液聚合 渗透溶胀 极性过渡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种子乳液聚合中复合乳胶粒结构形态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阚成友 杜奕 +1 位作者 刘德山 焦书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为了得到一种能够预测和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定量方法 ,本研究选用含有两种聚合物乳胶粒 (Pa 和Pb)和水的体系作为模型体系来模拟种子乳液聚合体系 ,在不考虑动力学因素的条件下 ,对乳胶粒可能出现的三种极限形态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 为了得到一种能够预测和控制乳胶粒结构形态的定量方法 ,本研究选用含有两种聚合物乳胶粒 (Pa 和Pb)和水的体系作为模型体系来模拟种子乳液聚合体系 ,在不考虑动力学因素的条件下 ,对乳胶粒可能出现的三种极限形态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最终乳胶粒稳定的结构形态不仅取决于体系中的Pa,Pb 和水三者之间的界面张力γaw,γbw 和γab,而且还取决于两聚合物的体积分数Va 和Vb.形成Pa Pb 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 γaw-γbwγab>V2 3a -V2 3b 和 γaw-γabγbw>1-V2 3bV2 3a;形成Pb Pa 型反核壳结构乳胶粒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 γaw-γbwγab<V2 3a-V2 3b 和 γbw-γabγaw>1-V2 3 aV2 3b.对以聚丙烯酸酯为种子有机硅氧烷的乳液聚合体系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胶粒 结构形态 热力学分析 种子乳液聚合 预测 控制
下载PDF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庆 陆文雄 +2 位作者 赵美丽 王超 方军良 《上海化工》 CAS 2004年第11期28-31,共4页
研究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和半连续法不同工艺制备乳液,并对不同工艺制备的乳液测试其性能,详细分析了乳液胶粒粒径的分布,不同胶粒粒径对乳液性能差异的影响,对制得的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可再分散乳胶粉。
关键词 乳胶粉 制备方法 平衡溶胀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间歇法 聚合方法 粘合剂
下载PDF
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敏 李军平 何培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以聚苯乙烯(PSt)为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乳胶粒的形态,光散射粒径分布仪(PCS)测量胶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最终成功地制得了核壳...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以聚苯乙烯(PSt)为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乳胶粒的形态,光散射粒径分布仪(PCS)测量胶乳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最终成功地制得了核壳型PS/PMMA复合乳液,所得复合乳胶粒粒径大小在60~90nm左右,且单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乳液 核壳结构 种子乳液聚合
下载PDF
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如科 王鸣哲 +1 位作者 何卫东 潘才元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以聚苯乙烯为壳、聚有机硅氧烷为核的弹性粒子,探讨了加料和引发方式对粒子的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对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 核壳粒子 聚苯乙烯 种子乳液聚合 聚硅氧烷
下载PDF
交联核壳结构PBA/PS和PBA/PMMA纳米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重 于建 +2 位作者 郭朝霞 徐翰 李莹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3-818,共6页
考察了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PBA/PS)以及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联剂的引入使粒子核层和壳层内部均形成了高度... 考察了聚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PBA/PS)以及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联剂的引入使粒子核层和壳层内部均形成了高度交联的结构,可以限制亲水性较小的聚苯乙烯(PS)壳层向粒子内部迁移的趋势;制备出的微球平均粒径为40~50 nm,粒径分布很窄.采用饥饿态加料方式加入第二单体不仅可以使微球具有较高的产率和凝胶率,而且可以使其具有更理想的核壳结构和更窄的粒径分布.此外,将合成出的PBA/PMMA核壳粒子对尼龙6基体进行复合的结果表明,由于该微球表面与尼龙6基体之间具有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且微球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可以在基体中形成良好的分散,在保持材料强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其刚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交联 核壳 饥饿态
下载PDF
种子乳液聚合复合微粒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兴收 成国祥 陆书来 《胶体与聚合物》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摘 要 对加料方式、单体亲水性、引发剂等因素对复合微粒形态形成的影响作了介绍;总结了复合微粒形态的热力学预测方法,尤其对界面自由能量的变化最小原则进了评述。同时,讨论了复合微粒形态动力学和复合微粒形态设计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复合微粒 形态 种子乳液聚合 研究进展 加料方式 单体亲水性 引发剂
下载PDF
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含氢聚甲基硅氧烷/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德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丙烯酸丁酯 ( BA)、丙烯酸乙酯 ( EA)、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 PHMS)、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丙烯腈( AN)为主单体 ,丙烯酸 ( AA)等为功能单体 ,N 羟甲基丙烯酰胺 ( NMA)等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 以丙烯酸丁酯 ( BA)、丙烯酸乙酯 ( EA)、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 PHMS)、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丙烯腈( AN)为主单体 ,丙烯酸 ( AA)等为功能单体 ,N 羟甲基丙烯酰胺 ( NMA)等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 :m( BA) / m( EA) / m( PHMS) / m( MMA) / m( AN) =6 .8/0 .5 / 0 .7/ 1 .2 / 0 .8,AA、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 3%、4 %、4 %和 0 .3% ,种子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78℃和 82℃ ,反应时间分别为 4 h和 6 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 ,乳液胶膜拉伸强度可达2 .1 3MPa,涂层织物抗静水压可达 6 .85 k Pa,透湿量 ( 2 4 h)达 5 6 1 5 g/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共聚法 制备 含氢聚甲基硅氧烷/丙烯酸酯 织物 涂层剂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含氢聚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